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炎夏日益健康
据记载: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

 

受夏季高温炎热的影响,人很容易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对此,我们特意来到大诚中医,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针灸泰斗第三代传人程凯博士,了解到一些夏季保健的一些注意事项。

夏季多汗,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是通应联系着的。中医有“汗为心之液”,多汗耗伤心气之说。夏季恰恰是多汗的季节,许多身体不好的人在夏天尤其容易出虚汗,汗出多了便觉得浑身乏力,易疲倦。

    大诚中医的专家们告诉我们,心悸时,你可以抬起手臂,腋窝暴露,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这里有个穴位叫“极泉”,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

此外,在饮食上,程博士一直主张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对于夏季常见的消化不良,程博士建议大家采用“摩腹”的方法来保持自己胃肠道的健康——双手手掌叠放于腹部,稍用力下按,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动——这个方法可以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起到促进排泄的作用;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还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看看你的舌象

本文节选自大诚中医出版物《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传统医学中,望舌是望诊中很重要的一环,其内容十分丰富,至今已发展成为专门的舌诊。望舌,主要是望舌色,舌苔,舌质,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二吧。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擦之不去,谓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

 

舌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一般皆可为病理表现,下面介绍集中比较常见的病理舌色

1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2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由于阳虚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亦减弱,以致血液不能营运于舌中,故舌色浅淡而白。所以此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3红舌:舌色鲜红,较淡红舌为深,称为红舌。因热盛致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则舌色鲜红,故主热证。可见于实证,或虚热证。

4紫舌:紫舌总由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所致。故紫舌主病,不外寒热之分。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多表现为绛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湿润。

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胀瘪、裂纹、芒刺、齿痕等异常变化。

1胀大舌:分胖大和肿胀。舌体较正常舌大,甚至伸舌满口,或有齿痕,称胖大舌。舌体肿大,胀塞满口,不能缩回闭口,称肿胀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致气血上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

2瘦薄: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总由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所致。主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3芒刺:舌面上有软刺(即舌乳头),是正常状态,若舌面软刺增大,高起如刺,摸之刺手,称为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芒刺越多,邪热愈甚。根据芒刺出现的部位,可分辨热在内脏,如舌尖有芒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

4裂纹:舌面上有裂沟,而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称裂纹舌。多因精血亏损,津液耗伤、舌体失养所致。故多主精血亏损。此外,健康人中大约有05%的人在舌面上有纵横向深沟,称先天性舌裂,其裂纹中多有舌苔覆盖,身体无其它不适,与裂纹舌不同。

舌苔

说起望舌苔,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我治疗的患者之中,有一位中年女士,每次就诊时,她的舌苔总是正常的薄白苔,可是她的身体情况又明显和这个舌苔不符,几次下来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和她说起这个事,她说因为知道中医要看舌像,怕有口气,所以每次就诊前都会认真的刷牙,漱口,刮舌苔,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牙刷带舌苔清洁软刷,她觉得很方便,这样口腔保持清洁,能给医师一个好印象。

她的说法让我哭笑不得,诸位朋友,以后看中医时一定要记住,刷牙不刷牙没关系,医生不会因为你的一点口气而怠慢你;相反的,切忌刮舌苔,最好少吃或者不吃带颜色的食物,比如鸡蛋黄,樱桃,还有一些能染色的水果或者水果糖,不喝带颜色的饮料,因为这些都会使舌苔偏离原本的颜色,影响到望诊的结果,贻误病情。因为中医认为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苔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如果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或者邪气上升则会生出不正常的舌苔,对诊断的帮助十分大。

望舌苔,应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苔质

1见底不见底

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即使患病,也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而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2光滑如镜面好不好?

有一种人用不到上文女士所提到的舌苔清洁软刷,那就是镜面舌,这是临床上常见一种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

舌本有苔,舌苔剥落是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或者胃之气阴两伤所致。常常预示着严重的病情。

苔色: 

1白苔黄苔辨寒热:

白色的舌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而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比如夏季感冒,多见舌苔薄淡黄,正是外感风热的表现。

2黑苔知病重:

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而燥,一见于舌中者,是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坏之兆;见于舌根部,是下焦热甚;见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

看了上文的阐述,可能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自己的舌像了,须知舌诊并不是如此简单的,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变化过程,因此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时,还应同时分析舌质和舌苔的相互关系。比如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也包括胃气之存亡。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变化必须综合诊察,如里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而干;里虚寒证多舌淡苔白而润,但是舌诊有时候又与其他诊断方法所判定的病情表现不一致,这个时候必须四诊合参,就如在望舌苔时我举的那个病例一样,当舌诊与身体其他症状表现不一致时,该如何是好呢?

此外,准确的舌诊除了对饮食的要求外,对伸舌姿势和光线都有要求:舌伸出口外时应充分暴露舌体。口要尽量张开,伸舌要自然放松,毫不用力,舌面应平展舒张,舌尖自然垂向下唇;望舌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

TIPS:齿痕:

齿痕指得是舌体边缘有牙齿压印的痕迹。其成因多由脾虚不能化水湿,以致温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所以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或湿盛。

如何调养冲、任二脉
 
本文节选自大诚中医出版物《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古代医家在阅读《黄帝内经》时曾经在论述冲任二脉的篇章批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说明女性的生育之本在于调和冲、任二脉,二脉充盛了,才具有生育能力,所以自古以来,调经种子,首当调养冲、任二脉。而能够维持正常的生育能力,保证规律的月经周期,就意味着女性特有的生命弧线的平滑,也就意味着女性的健康与美丽。

如何调养冲、任二脉呢?先举个例子吧。

几年以前,我的一位朋友找我治疗“习惯性流产”那时她33岁,在治疗前已经流产五次,虽然每次都几乎是发现怀孕即马上住院保胎,但怀孕到二、三月时仍流产,就在夫妻俩几乎绝望之时,我偶然得知了这个情况,联想起所学知识,便自告奋勇为其做针灸治疗。

问她以往月经状况时,她这样描述我的月经周期是很准的,28天一来,4-5天结束,就是较少,第二天比较多,第三天以后就很少了,而且会痛经,月经来前热比较烦躁,乳房胀痛,腰也疼,经色偏紫黑,有血块。结婚前也曾经吃中药调理过痛经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效果,婚后痛经减轻,就没有再吃药了。”

查体发现她比较瘦,面色发白,无光泽,容易出虚汗,偶尔有心悸、心慌的症状,食欲尚可,睡眠比较轻,容易被吵醒,舌淡苔白,脉细,略弦。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冲任虚损导致“习惯性流产”的病例,我选择了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这足三阴经的三个原穴——太冲、太白、太溪和任脉的关元为主穴。

既然是调补冲任,为什么不选择冲脉上的穴位呢?

我们知道奇经八脉指的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之所以称为奇经,是因为这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别道奇行,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而且除任督二脉外,其他六条奇经均没有自身穴位。

再者,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于下肢与下腹部,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主生殖,属于这三脏的经脉——足三阴经从足沿下肢内侧走向腹部,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与任脉交会,冲脉被称作“血海”,有通行溢蓄全身血气的作用,自然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盛衰密切相关。记得前面对原穴的介绍吗,那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特殊穴位,调补冲任当然要选择足三阴经的三个原穴以及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的关元这四个穴位为主穴了。

为了加强疗效,我又选择了几个配穴:

合谷配太冲,以疏肝理气,记得前面介绍过的“开四关”吧;

太白配足三里,补后天以补血统血;

太溪配血海,以补肾调经,增强冲为血海之功;

关元配三阴交,以增强冲任与足三阴经的沟通作用。

同时,嘱其治疗后每日自下而上自我按摩足三阴经小腿部循行线,以巩固治疗效果,当她不再痛经,经色恢复正常,不再有血块,面色也转为红润有光泽时,再怀孕,安胎。

经过我的针灸治疗后,现在她早已不再出现痛经经前烦躁乳房胀痛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孩子已经3岁多了,祝贺她吧!

通调足三阴经以调补冲任,进而调控天癸,已在许多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也成为行之有效的延缓女性衰老、实现由内而外的健康美丽的养生保健方法,爱美更爱健康的女性朋友们,不妨每天坚持自我按摩小腿内侧足三阴经的循行线哟。

TIPS:强壮身体  关元三里

揉关元

关元穴位于肚脐中央向下一掌处,腹部正中线上。此处也称丹田,是人体元气汇聚根植的特殊部位,有补益先天的作用。将掌根置于此穴,先轻轻向下用力按,然后再缓慢揉动,使力量徐徐向内渗透,时间越长越好,动作越缓越佳,直到穴区发热并渗透至穴下腹内。

点三里

足三里,是另外一个著名的强壮穴位,它属于足阳明胃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故此穴有补益后天、强壮脾胃之功。取足三里时先要找到它上面的犊鼻,当我们屈膝时,髌骨与髌骨下方的韧带(髌韧带)外侧凹陷内就是犊鼻穴,自犊鼻向下约一掌,旁开胫骨前缘一横中指宽,即为足三里穴。用力点按此穴,会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并向膝部或沿小腿向下放散。点按一分钟后可略放松,改点为揉,一分钟后再施点法,如此反复3-5次。

以上两种方法每日有空时可反复操作,多者不限,但至少应保证早晚各一次。
 
 
 
手上病理纹 算命还是看病
 
 
当人体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时,往往在手上的特定部位出现不同特征的纹路、色态,比如:

 高血压患者中指近掌指节处易出现红色暗斑,严重者会出现红色串珠样暗斑。

 腰肌劳损的人手背部常有青筋暴出,青筋是指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扭曲、变色的静脉血管,多与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有关,这往往提示腰背部有瘀积,腰酸背痛,肌肉紧张的人多见。

     患有心脏疾病的人,很多人在大鱼际处(大拇指后,肌肉隆起处)有一条或几条很深的竖纹。若伴有心肌供血不足,则整个大鱼际颜色发青,甚则紫暗。

     血糖偏高的患者经常出现大鱼际、小鱼际通红。

     ……

 需要注意的是,手诊学近年来颇受重视,它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不能随意夸大其诊病效果。手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望诊、闻诊、问诊、脉诊合参,才能体现它更高的价值。在治疗疾病时应该参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用药才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辩健康,要学会察言观色

本文节选自大诚中医出版物《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通常,身体不舒服时你会做什么? 好好休息睡上一觉?还是自己诊断一下,找些药吃?或者干脆去医院看病?对于不懂医学的朋友们来说,去医院看病莫过于最好的选择了,设备齐全,医生的医术也有一定的保证;如果觉得医院人多,费用高,那么在症状轻,能忍耐的条件下,好好休息,睡上一觉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于自己诊断找些药吃,则是下下之策了。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没条件就医,休息也不好,难道就不能自己诊断一下吗?

的确,很多时候,有些慢性疾病持续时间久且进展缓慢,长久休息不可能,似乎也没办法到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检查,怎么办呢?

也许,仔细照照镜子会有答案。

在古代中医利用人的面部来确定是否患病的轻重,更有察言观色的说法,这就是中医面诊。

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古代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眉间,额,颊侧,耳门。 

庭为头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山根)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而现代中医学,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则大不相同:

额头上条三分之一处为心理压力区和心脑循环不良区;眉毛二分之一处中间向印堂画直线以此为半径画圆为肺区;眉毛二分之一向太阳穴画直线以此为直径画圆为肝区;两眉中间叫脑区(血脂区);两眼中间是心区;左右两边眼窝为胸区;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中间为肝区;左右两翼为胆区;鼻头是脾区;左右两翼是胃区;鼻根两侧是胸乳区;人中是膀胱区;整个嘴巴及周围是生殖区;下巴是肾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也叫疲劳酸痛区;整个下巴到耳朵包括耳朵为肾区;颧骨下侧到外眼角为大肠区;到内眼角为小肠区。

面部色诊,主要是通过望诊来观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泽变化,了解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面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观,也是疾病变化的反映。正常人的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略有光泽,称为“常色”。有病时,皮肤的光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比如白色主虚、寒证;红色主虚热、实热、血瘀。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黄色主湿、主脾虚;黑色主寒、痛、瘀血、水饮,肾虚。

高血压面部红亮;结核病两颧部呈现绯红色;心脏有病两颐(两颊及腮)呈赤色;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常见面部通红并伴有口渴,甚至出现抽搐;一些脾胃常年不调,或者贫血者常常面黄,而很多长期慢性疾病、肾病患者面色偏黑,皆可以由面色得知一二。

 

小小耳穴显端倪

 
2009-04-24 09:50

本文节选自大诚中医出版物《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找中医看病,都愿意找年纪老的大夫,年龄意味着经验嘛,谁让咱们中医是经验医学呢。所以像我这样年轻的中医,往往被别人轻视,当然也就练就了一些应对患者这种心理的特殊技巧。

一次出差在外地,一位在企业里做管理的朋友非要把我介绍给他的领导,说请我这位北京来的专家帮这位领导看看病。

走进宽敞气派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硕大的老板台上金灿灿的“一帆风顺”和老板台后正起身的明显发福的老板,他满脸堆笑,挪动将军肚儿迎了上来,随着一句“你好,你好,北京来的养生专家,真年轻啊”,我明显感觉到了他有些失望的情绪,随即有距离感的常规寒暄,让我觉得这次看病之行已变得有些累赘。但医生职业特点还是让我飞快地向他瞄了一眼,然后脱口而出:“您是不是最近腰椎不太好?或者腰部受过伤?”

神了啊,您怎么知道?还没开始看病啊,也没号脉,您是怎么知道的?”他一脸好奇,口中的你也变成了您。

我虽然还没问,但你的耳朵已经告诉我了,在耳朵上的腰椎这个区域,有明显的血丝,这是腰部肌肉疼痛、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症的反应,结合你走路的姿态,所以判断你腰部一定有问题。”

太准了啊,的确这一年多以来,腰椎间盘的问题弄得我好痛苦啊…”

认可了我的耳穴诊断,自然认可了我的医术,经历简单的问诊和脉诊,我给他开了调养处方,临走之前,他恭敬地问我养生之法,略加思索,我送了他两个字:清淡。

这两个字有两层含义,一层说的是饮食,一层说的是情志。

在饮食上,清对应着油,意思是以后饮食就注意少油腻,淡对应着咸和重,意思是以后饮食上注意少盐,口味不要过重,您现在的身体营养过剩,缺少运动,导致痰湿郁积,日久会有血压和心脏的问题,应尽量少在外面应酬,多回家吃饭,每餐以清淡二字为原则;

在情志上,清与淡分别代表着清心寡欲和淡泊名利,说白了就是欲望不要太多,挫折不要看得过重,正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养心为重。”

他对我的临别赠语若有所思,而带我来的朋友却对耳穴诊断大为赞赏和好奇,其时这方面我只学到一点皮毛而已,与我父亲潜心耳穴研究三十余年相比,我差得可远呢。

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或检测)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

应用耳部某些区域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起源于古代中国,古希腊、埃及等国有人注意到外耳同机体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奇妙关系。希腊:希波克拉底曾用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症他还发现外耳与"情绪低落"有关。在古埃及:有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 以上说明在古代,虽远隔重洋的东西方两个古老的文化中心,都注意到了耳与整体的关系,都有通过耳廓诊疗疾病的实践

耳穴法在国外颇受重视,有几十个国家、地区应用和研究,这与法国的P.Nogier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了他的耳穴图有关从而对耳针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针灸术是17世纪传入法国的。本世纪初,法国驻中国的领事粟理莫兰特等写的《真正的中国针术》(1943年出版)对欧洲针灸疗法推动很大,所以法国是国外应用耳针最早的国家。该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早年学习过针灸,现在在里昂开业。据报道,1950年他亲自拜访过一位民间医生用烧灼同侧耳廓后使一位患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妇症状完全消失,这位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是向旅居马赛的中国人学来的。以后诺吉尔自己又用铁制有洞的"耳型"定位,以火筷烧灼对耳轮下脚——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治疗了几例同样的患者。但他认为烧灼耳廓太残忍,而采取针刺耳廓可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6年的研究,并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书写痉挛等病症,扩大了治疗范围,在《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3-8月号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从此耳针传入德国及其他国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
 
 
古语解读:胖人补气瘦人补血
 
俗话说:“肥人气虚,瘦人血虚”。从中医理论上说,胖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有湿,动作较缓,不大喜欢活动,活动时容易肢体疲乏困重,这类人容易罹患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瘦人则往往阴虚火旺,敏捷好动,有时容易亢奋冲动,易患失眠口腔溃疡等疾病。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庞德湘主任医师解释说,不同体型的人虽然具有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生理特点,但通过适当的养生手段可以使机体处于更为平衡的状态,否则就容易出现病理状态。 

   胖人易气虚,故健脾益气是虚胖之人补本的方法。可以吃一些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木耳、山药等。其中萝卜含有辛辣成分芥子油,具有促进脂肪类物质更好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冬瓜含的营养成分少,但能去掉体内过剩的脂肪,具有较强的通便作用,胖人可以适当多吃。同时胖人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瘦人多阴虚火旺,故应进补养阴滋液的食物,常选用百合、蜂蜜、苦瓜等滋阴降火的食物,不要过量食用辛香、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八角、桂皮等,少吃煎炸爆炒及性热上火的食物。阴虚还往往生内热,因此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粥等。

                                                    

美丽女人的6道药膳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6、猪肝150克,菠菜适量。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轻轻松松 “揉”走落枕

早晨起来,颈部转动有点僵硬,酸胀疼痛?那你很可能是落枕了。这时候,千万不要找一些非专业的人来“搬颈”,如果用力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大问题。

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受风着凉,颈椎病等都是引起落枕的原因,由于可以自愈,所以很少有人去医院就诊,家庭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要不是颈椎病诱发的经常性落枕,就不用太紧张,自己动手也能轻松治疗。

 

1.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肓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
   

2.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3.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有个穴位叫落枕穴,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这里3-5分钟,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4.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做左右转动,再做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做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

 

5.抱颈: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冬季进补慎服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驱寒第一方”?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当归生姜羊肉汤,也可能很多家庭的主妇在冬天经常会熬制这款汤,因为它不仅组成非常简单,只有羊肉、生姜、当归三味,味道鲜美,还有很好的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作用。被称为“驱寒第一方”。 

其实我在此并不希望大家将它作为冬季日常保健的汤来服用。因为当归生姜羊肉汤本是中药汤剂,羊肉性温味甘,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功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可补血活血;生姜辛温,能温中和胃。对于冬季手足不温、乏力、肢体疼痛、血循环差的人,食用此汤,可以温经补血,温中止痛,祛寒。作为中药汤剂,它的适应症也非常广泛,既可用于主治寒性的疝气、腹痛、两胁疼痛等,也可用于产后的调理,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导致的腹部凉痛、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

虽然它很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但是正如俗语说“是药三分毒”,这款汤自然也有它的禁忌:如患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肿瘤的病人就不适宜服用。而且由于方中的羊肉属于腥膻发物,有可能使旧病复发或新病加重,因而慢性病患者不宜食用;平时怕热、容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的人,以及感受风热外感,发热咽喉疼痛者,也不适用。

   冬季进补不可太过,要注意阴与阳的平衡,而且要少食咸,也不要吃太多油腻的或者生冷食物以免伤脾胃,可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大白菜、豆芽及水果以平衡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氏全息舌诊与用药(二)
中医入门如何进行眼诊、舌诊和耳诊
自己体质
小中医笔记:看舌治病
望舌七诀歌
从舌象辩疾病,学会舌诊,你就是半个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