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病院:李松点评

作者:李松(作者授权发布)

编辑:超市编辑部


小編按:這次作品點評活動是李松老師前些年在當代書法網工作室進行的。最近幾年,李松老師一直在搞研究、講課、臨帖、創作,時間排的很滿,精力也不如以前,已經抽不出時間再搞這樣的活動了。最近開通“魏楷氣象”公眾號以後,李松老師得知有魏楷愛好者在後臺踴躍請求點評作品,很感動,也很無奈,實在是抽不出時間搞點評。但李松老師心系支持他的廣大粉絲,特別囑咐小編我找到以前的作品點評,整理以後發到上來,讓大家對號入座,找出自己魏楷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另:小編想說一句,本公眾號會把李松老師更多的魏楷研究成果發出來與大家分享,即使不進行作品點評,只要用心,學習效果也會很不錯。


提醒:李松老師在書畫頻道講解的《李璧墓誌》、《孟敬訓墓誌》,是魏楷愛好者極佳的學習資料。或者不遠的將來,還會有更精彩的講座視頻,請大家耐心期待!


作品一

李松老师点评:這個作品很有靈性,比較爛漫、可愛,關鍵是對魏楷的發掘不夠。發掘最欠缺的主要在筆上,魏楷之方筆是筆法技巧的關鍵所在,嚴格講,不能駕馭方筆很難入魏楷之門,這是我多年來學習和研究魏楷的體會。建議:回到真正魏楷的法源之中,做定向性的筆法訓練。


作品二

李松老师点评:這件作品存在和前面作品一樣的問題,如果苛刻壹點說的話,還不屬於魏楷系列,也就是關鍵的魏楷筆法基因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問題出在臨帖訓練不到位,看不到作品的來源和出處,如果這樣長久寫下去,比較困難。建議:選擇相對經典的魏楷法帖,做深入的臨習,耐下性子專註的解決課題,相信妳肯定行。


作品三 

李松老师点评:看的出來該作者寫字有一定的年頭,熟練程度很高,用筆結字曾經動過壹番心思和訓練。小楷的味道含有經體小楷的余緒,這都不錯,需要解決的是用筆的模式化和僵化。比如,凡是寫撇,都拉長又誇張,而且含量極高,筆的形狀並不好;再如捺,也大體如此,這麽大量的筆畫,都用一種手法書寫,是應該值得註意的問題。要知道一字之中,''捺''肯定是充當主筆的。所以顯得這一個點的訓練更加重要,不僅要強調他的準確性更加要強調他的多樣性。


作品四

  李松老师点评:由作品可以看出,作者臨帖的訓練還不夠正規,表現出自由書寫的味道比較多,學習書法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臨帖。通過臨帖,掌握相應的技巧,這樣在創作時如果運用得當,作品就可以做到''入眼''的程度。否則,只是寫字。建議:選擇幾本自己最喜歡的法帖進行臨帖,這樣進步可能會更快。


作品五 

 李松老師點評:這是一件臨張猛龍的作品,臨的基本守帖。原碑的意味大體展示出來了,只是作品臨的不夠細膩,臨的甜了,這樣對原碑重要的風格沒能準確展示。可以做如下調整:第一,專門尋找張猛龍風格特征特別突出的字來臨,不必貪多,選出50字足矣;第二,可以一字一字的攻,更有必要一筆一筆的攻。要知道如果一天獲得一筆,那妳就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超級聰明的人。


作品六

李松老師點評:此作標定意臨,我相對認可這樣的意臨。之所以說相對,是因為臨的意味出來了,呆板丟掉了。這樣的意臨,在學習書法的某個環節一定要采用,因為他對將來的創作非常有益,這樣的訓練會大大提高書寫的能力,而不強化描摹的訓練。所以我們認可這樣的意臨,並且希望堅持這樣的學書之路。只想提示一點,這樣的訓練容易忽略細節,容易丟掉東西。如果''意''很足,丟的東西越少越好。細膩處越充分越好,總之,很不錯,加油吧!


作品七

李松老師點評:臨的非常不錯,如果打分,可以給75分(我的滿分是80分)。要知道,臨的絕對象幾乎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所以我給的分比較高,臨帖的程度,大體準確就可以了,基本能把原帖的風貌展示出來就是佳臨。需要提示的是如果打算走魏楷之路,只臨此墓誌根本不行,理由是,他的魏楷關鍵技巧------方筆,含量比較低,他不是魏楷的真正主流和正脈,可以換帖,往縱深發掘了。

  

作品八

李松老師點評:可以肯定的說,作者在墓誌一系用功甚篤。也可以看出在精工一類中用心較多,所以作品的細膩的東西,精到的東西,展示的比較充分。需要提示的是,魏楷精工的部分,並不是魏楷的主脈,如果長期寫這類東西,整飭有余,趣味不足。趣味體現在筆型的多變上和結字的爛漫上,在妳現在基礎上,如果再打入一些個多變的手法,字的格調會大大提高,審美的表現也會明顯的清晰起來。


作品九

李松老師點評:我非常欣賞作者的靈氣,藝術感覺極佳,這是學習書法至關重要的天資。但是,不太贊成這種學習書法的路數。根據是,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古法不足,也就是取法的法源沒有瞄準古代。而更多的是當代,這是當前相對普遍存在的問題。作品的技巧和風格,妳中有我,我中有妳,這樣發展的後勁不足,個性風格的展示迷茫。有這等靈氣,如果深入到魏楷這座富礦之中,一定會獲取真正的魏楷古法。妳行!一定能行!


作品十

李松老師點評:這件作品有點學我早期的風格樣式,我現在早已不這樣寫了,千萬別學我.。我們要算筆帳,如果把時間精力用在學習古人上還是用在當代人身上,哪個更劃算?肯定是習古劃算。因為古代的遺存,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我們的字沒有經過這樣的檢驗,同時我們都在一點一點的調整自己,尾隨今人不是個好的思路。所以,如果喜歡勁鍵瀟灑一路的作品,古代魏楷有許多可為法者,比如:李璧墓誌、元鑒墓誌、元緒墓誌、元謠墓誌等,妳看過後一定會非常喜歡。


作品十一

李松老師點評:這件作品臨的不是很到位。如果要作得到位。抓住兩點:第一用筆,第二字形。說它不到位,就是用筆不對,魏楷的用筆與唐楷有很大的差異,雖然魏楷有圓筆存在,但是與唐楷的圓筆仍舊存在很大的反差。此臨,''形''還可以,''筆''不精準。建議:可以暫時不臨此誌。理由是:他屬於比較爛漫一類,在用筆上尤其缺少魏楷典型的筆法技巧,可以選擇中性風格的墓誌臨習。這裏的中性指張猛龍一類,也有必要直寫張猛龍一段時間,以期獲得正法,然後再找其他自己喜歡的東西臨習,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作品十二

李松老師點評:此作寫的如此精工,如果從技巧上挑不出什麽毛病。如果從審美上來判斷,很值得反省。這樣的作品主要的特征是可讀性強,可賞性差,實用性強,藝術性差。這樣的風格樣式在當代的楷書創作中占有極高的比率,所以參展入選率比較低。若說精工,目前書界有相當多的作品已達到了極致。因此,競爭力比較低,如何強調個人的風格應該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兩點意見僅供參考:一是停楷寫行;二是寫魏楷,寫行,意思是增加妳的活潑與趣味;寫魏楷意思是提升審美表現,增加技巧含量。


作品十三

李松老師點評:從帖子可以看出,作者已經在作深入的反省和思考,這很好。當一個人的字寫到一定的時間之後必須自我反省,這是書法家必須具備的素質,最可怕的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從作品看,作者的作品有一定的品位,看出是在用心寫字,這種態度我非常認可。想說的課題是,當代寫小楷者眾多,九屆國展,楷書一類小楷竟然占60%,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也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人一多,風格趨同就多,這就是當前小楷創作的現狀。如何解決?好象不是一個很輕松的話題。如果把眼睛離開那些司空見慣的路數,應該是一個思路。在幾次書法培訓班上,我曾經用電腦演示過某些墓誌楷書,當把字縮小以後。就是標準的小楷,而且他們的風格與那些大路的風格迥異。這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的提示,小楷的法源,大有拓展的余地。而且大有發展的空間,只是人們很少去顧及,甚至於根本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每當我在演示的時候學員們都有豁然開朗之感,具有小楷意味的墓誌非常斑斕,非常美妙,非常誘人,取之用之,會走向一個新的境界。


作品十四

李松老師點評:這件作品取法路子是對的,新手就應該這樣下手。因為這個路子不會走偏走斜,需要提示的是從基礎入手,將筆法,將魏楷筆法純正的技法掌握,所以請註意瀏覽我在當代書法網工作室裏關於張猛龍筆法研究的帖子,如果掌握了純正的方筆技法,再寫其他,應該沒有障礙,這是我多年的心得體會。


作品十五

李松老師點評:小爨寫的如此輕松,非常好。小爨很難寫輕松,因為它的用筆不容易加速度,能寫成這樣,有這樣的意識,我非常認可。寫碑,一定要強調他的書寫意味,而不要追求描摹的意味,越描摹越死。這種意識應該強化到寫任何魏楷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品十六

李松老師點評:臨的有點雜,從現在的情況看,宜專不宜雜,要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相對的守一兩部帖子比較好,打進去,獲法之後,再換帖,這裏要找到自己的訓練點。所謂的訓練點,就是自己駕馭不了的,駕馭不好的那個點。一點一點必然成線,一點一點就會深入。


作品十七

李松老師點評:寫的輕松率意,筆致靈活,這一點不能丟。但是往往率意有了,失控也增加了。這是一對矛盾。我們的看法是兩者都要有,兩者都不能缺。如果設定一個兩選其一,我們往往選後者。失控越多,未必顯得靈動。所以,有一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在書法的訓練當中,強化訓練的就是這一對矛盾的統一。快而準,靈而精。


作品十八

李松老師點評:這件作品顯示出作者有較長的習書經歷,嫻熟、成熟。為什麽說了兩個''熟''?意思是,自己的書寫習慣或者說是習性,再或者說是套路,非常的清晰。如果短時練字大概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也許正因為太''熟''才是結癥所在,正因為有套路,才會出現僵化,這是藝術創作比較忌諱的問題。書法的創作比較高的境界不是用套路,而是用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審美。所以,要解決套路問題,就要果斷的扔掉一些東西,尤其是那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手法,一定要丟棄並置換新的手法,這樣才會一步一步的前進。


作品十九

李松老師點評:凡寫過唐楷的人,下手張玄,都非常上手,同時在當代臨習此墓誌的人相當之多,這裏需要討論的是取向問題。如果走碑路,攻此墓誌我以為不是上策。理由是,它不是魏楷風格基因最純正一路,所以寫唐楷之後寫它一般不困難,但是寫張猛龍一路就很難上手,這就是他們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如果將張玄手段溶入小楷,這個路子可行。但是通向其他魏楷,路子不容易打通。這也是當代學習魏楷的一種誤判。要知道,魏楷標誌性的筆法是方筆,就象隸書蠶頭雁尾是隸的標誌性筆法一樣。不會蠶頭雁尾就沒有抓住要領,同樣,不能方筆,很難入魏楷之門,這是我們多年來實踐和教學的經驗。所以,建議,找純正的魏楷法帖入手。也可以參照前面的一些相關的點評。


作品二十


李松老師點評:本作品還是格調的問題,取法不高,盡管臨的不錯,但是流於甜俗。具體問題,前面基本都說到了,請參考上述相關評述文字。


作品二十一

李松老師點評:看作品,看出作者非常的機巧,有想法,但想法不深,也有辦法,但是辦法不多;這樣的想法需要整理,把靈的、動的、率的、快意的保留下來,把碎的,機械的,失控的東西打掉。如何解決?只有臨帖!盡量少看當代人的作品,尤其是獲獎作品。要知道,往往''目取''也能上手,也能被染,也能被套。如果喜歡機巧一路,魏楷體系裏俯拾皆是,如果真真正正紮進魏楷正脈,妳所需要的東西一定使妳滿載而歸。我一再強調,魏楷體系是一座富礦,就看妳挖不挖,怎麽挖。何必舍高求低尾隨人後呢。


作品二十二


李松老師點評:由作品提供的參數,可以認定作者曾經下過一番工夫。否則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值得提出的話題是,所用的技巧從哪裏來?從古來?從今來?從古來,則入古,從今來,則從今。今,未必是新;古,未必是舊。入古者深沈,從今者直白。這就是取法的分野所在。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書法很多古訓仍舊是指南,比如“取法乎上”,比如“因性以練才”都不是過時的話,書法的學習從古是大道,創新是現在的提法,時代的不同,關鍵的差異,必然會使人們的思維和行動發生變化。我們應該理清思路,否則,不是走向盲區就是走向誤區。作者的手頭表現能力可以說是很不錯的,只是取法的方向有些偏差。還是那句說過的話:魏楷這座富礦,在等待著我們開掘。

 

作品二十三

李松老師點評:臨帖第一要義:“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尤其對涉書不深者,是必須要堅守的底線。此臨就存在這樣的不“精”不“似”的問題。技巧表現風格,風格制約技巧。筆法不到位,是第一大不到位。因為在技法當中,筆法是第一位的。如果考察古代字體的演變,幾乎都是筆法的演變軌跡,所以人們把筆法當作書法第一大法。此臨筆法丟的東西太多,又不是意臨,所以很容易發生獲法的迷亂,從而導致用法的錯位。


作品二十四

李松老師點評:從作者這件作品的水平看,應該屬於臨帖階段,嚴格講不具備較強的創作能力,作品反映出明顯的功力不足。我非常贊同張旭光先生說的一句話:“到位”、“味道”。雖然只有四個字,但非常精辟,功力不到就是不到位,品位不高就是沒有味道。這四個字很值得我們玩味,所以把自己的訓練拉到底層,拉到微觀,拉到細節。一句時髦的話說:“細節決定成敗”。願與這位朋友共勉。


作品二十五

李松老師點評:看了此臨,感覺手法有誤。魏的味道,隸的味道,兩者的混合是該碑的特征之一。由此可知,這兩方面的技巧,都不能缺失。小的方筆,隸的折筆,是該碑筆法訓練的要點,有必要再回頭寫張猛龍,以及一些漢碑。另外,行筆不能狐疑,否則筆軟,堅挺的意味會丟失。


作品二十六

李松老師點評:這件小楷寫的非常空靈,古意盈紙,可人,可人啊!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格調,堅守下去應該沒有什麽問題。可以參考的話題是,增加他的輕松感、隨意感,如果運用到位,可再上一格。

 

作品二十七

李松老師點評:此臨應該是李謀墓誌,我是從文字看出來的。我非常熟悉這塊墓誌。但是妳臨作與李謀風格相去甚遠。不宜!不宜!如果不喜歡這個味道,完全可以換帖,如果喜歡,則應該盡可能的忠於原作,不要隨便改造它。因為改造它一點意義都沒有。根據是此誌的風格是魏楷當中的一個孤品,一個格調極高的孤品,如果改造成了其他的面目,臨它何用?!


作品二十八

李松老師點評:用唐楷寫張猛龍,此為典型案例,我戲之為“唐猛龍”。這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很多的教科書都在講解以唐法解碑法。誤人!誤人!這是非常需要我們引起註意的問題。所以,我在魏楷教學當中在高呼“去唐”、“去糖”。為什麽這麽說,我們所見到的學員,寫的魏楷,都是含“唐”和“糖”量比較高的,前者方法不對,後者入俗。要警惕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身上發生,切切!切切!!


作品二十九

李松老師點評:寫小楷,可以大膽打入行書的筆法和筆意。筆法是映帶連綿,筆意要靈動輕松。需要說明的是,筆法和筆意不是一回事。寫大字不宜打入筆法,大可參以筆意,否則,就不是楷書了,會列入行書了。而小楷則可以,甚至連綿的筆法可以大膽運用,以增加他的靈動性和書寫性,小楷可以筆筆獨立,以表現他的凝重,更可以呼應映帶,以增加他的趣味。君可一試。


李松老師點評:寫小楷,可以大膽打入行書的筆法和筆意。筆法是映帶連綿,筆意要靈動輕松。需要說明的是,筆法和筆意不是一回事。寫大字不宜打入筆法,大可參以筆意,否則,就不是楷書了,會列入行書了。而小楷則可以,甚至連綿的筆法可以大膽運用,以增加他的靈動性和書寫性,小楷可以筆筆獨立,以表現他的凝重,更可以呼應映帶,以增加他的趣味。君可一試。


作 品 点 评


作品一

李松老师点评:这位朋友曾经练习过魏楷,里面有不少魏楷的元素,这些元素表现在结字方面,并且也有不错的味道。存在的问题就是魏楷的基因不够纯正。当然,说基因的时候,主要指笔法方面,有方笔基因、有圆笔基因,看自己是如何来确定创作方向。如果以圆笔为主,也是可行的,比如,《石门铭》、《张玄》等等,还有一个叫《姬静墓志》的,魏楷圆笔的味道也非常浓烈。如果是这个思路,这位朋友可以在这几个帖中发掘,也能写出不错的规格。


作品二

李松老师点评:这位朋友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人驾驭不了方笔,不善于方笔,甚至不太喜欢方笔,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认为,魏楷的特色虽然是主要表现在方笔上,但是它圆笔的表现力也是非常高妙的。那个时期有许多这样圆笔风格的作品留存。比如:《李谋墓志》、《元略墓志》、《姬静墓志》、《山徽墓志》,还有我们熟悉的《张玄墓志》,都属于魏楷圆笔的代表性作品。这类作品的表现力往往趋于古朴、温婉、古丽的方向。其实,这种风格格调是很高的。如果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艺术的品格是非常好的。这位朋友可以从这里去发掘。 


作品三

 

李松老师点评:作品写得很不错,很有情趣,也可以看出临习过一些魏楷的东西,说明对魏楷有一定的积累。需要提示的是,千万不要改变楷书的性能,意思是,不要“楷书行书化”。当然这可以分两个话题,如果魏楷行书化,是碑帖融合的路子,这可是非常重大的学术课题,走好了会很辉煌。如果站在魏楷的立场上,就尽量杜绝楷书的行书化。这两个话题有必要分清楚。把魏楷写得活脱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但是楷书活脱不是楷书行书化,这里需要提示的是魏楷可以借鉴行书的笔意,这样既保持了楷体的纯正性,又体现了它的写意性。如果运用了行书的笔法,就不是这个话题了,它会改变楷书的性能,是碑帖融合的范畴。鉴此,创作当中立意就很重要了。比如投稿,如果按书体评选,行书化的魏楷会归入行书的评选,借鉴行书笔意的归楷书评选,所以这个问题也应该搞清楚。看了你的作品,很具灵性,很有发展前景。 


作品四


李松老师点评:看得出来的确是初学魏楷,大体的感觉不错,就是我常说的,是“张猛龙”不是“唐猛龙”。这很关键,因为这样写一定不会走偏,希望坚持。需要提示的是:还要求准、求精。并请注意我这次在线畅谈活动中发的帖子,里面有好多你会遇到的问题,或对你有提示作用的问题。


作品五

李松老师点评:站在高处评价,还是没脱俗格。我认为,所谓“俗”,就是遍地都是,司空见惯的意思。九届国展,这类的作品,非常之多。(请见我在线的另贴,专谈了当前楷书创作现状的若干问题)或许对我这话能够理解。


问 题 回 复


网友提问:“李老师,您好,如何从透过刀锋看笔锋,怎么才能体现出“碑”的书写性呢?”


李松老师回复:这是两个话题。一个是辨别魏楷笔法,一个是书写魏楷笔法。辨别笔法就要剔除那些非真实的笔法信号,比如:有的斑驳、有的朦胧,这样就存在着一些不精确的信号。辨别魏楷之笔,就要剔除这些不真实的信号。我理解这就叫“通过石花辨笔法”、“通过刀法辨笔法”,这是学习魏楷的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辨别不准,把不真实的信号也模拟出来,就容易走偏。再有,书写性的问题,是在精确点画基础上进行的,其实并不繁琐,只要把握两点就很有书写意味:第一,提高笔速;第二,出现墨色变化。这样书写意味很浓,轻松流利的意味就表现出来了。


网友提问:“请问李老师,碑的凝重,帖的流畅,如何能结合!碑学在行草书方面如何实践?古今成功者,老师认为有哪些?”


李松老师回复: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属于碑帖融合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很难讨论。简单说,两者之间的结合肯定是可行的,不少的书家都在此做了执着的探讨。由于问题复杂,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积累不同,取法的方向不同,导致差异极大,所以不可笼统一言以蔽之。但前人在这方面的努力有很多成功的人物,比如,我比较欣赏赵之谦、于右任两位先贤。赵之谦手札格调极高,品格独具,就是两者结合的结果,堪称典范。于右任行楷也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他们两人的风格发展方向截然不同:赵含蓄内敛、细腻俏朴;于雄强奔放、大气灼人。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他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可以提示的东西。


网友提问:“李老师您好!学生我参加两次中书协举办的短期培训班,都是跟着您的班。聆听大教,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李老师!在此学生想请教李老师一个问题,李壁我也写了有段时日,现在主要写元略。如果以元略为主,再加些李壁的方笔,是否可行?恭听先生教诲。”


李松老师回复: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就是“某某帖+某某帖=?,可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说可也行,说不可也行。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太赞成这种简单的“某+某”的学习思路。实际上你谈的是融合的问题。既然融合,必须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结果,有的可融,有的不可融,有的融出的结果好,有的很恶劣。所以不好泛泛的给予评价,必须看具体东西,才能做出判断。

 

网友提问:“李老师好~我想问的问题是《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临写此贴应最注重什么?此帖变换丰富,结体天真烂漫!用笔沉稳中带“尖锐”横换尖锐的部分应该怎么布置?”


李松老师回复:此铭野逸朴茂,属魏楷的上品之一,喜欢它可以看出你的眼力不错!对这个帖的发掘,要注意你说的“出尖”的问题。收锋出尖既是此铭的特点,也是此铭的最易引人犯错误之处,看来你对此帖是很有体会的,发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建议,一定要出尖,不出尖味道没了、特点没了。但是出尖一定要注意“度”,如果太锐利,会锋芒毕露,笔力不遒,最好是感觉有尖,其实没尖,这样把握不至于染上笔疾。

 

网友提问:“李老师对胡小石和沈延毅的碑学书法有何评价与看法?他们是否值得借鉴学习?”


李松老师回复:此二位先生的确是在执着的走着碑帖融合的道路,而且各自的风格也比较清晰,是现代走碑帖融合道路的佼佼者,我很欣赏他们。胡小石劲健潇洒,沈延毅朴茂倜傥。我们应该研究他们,从中找出有益的东西。

 

网友提问:“李先生好!我学魏楷起步从你的作品学好还是从古碑学习好”?


李松老师回复:无需讨论,不用质疑,肯定是从古代法帖中汲取营养。学我者没出息!如果我们进入了魏楷领域,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数量很大,可取法的也很多,里面一定有符合你的审美趣味的东西,从那里发掘,才是学习书法的大道正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松老师最新作品 通临《唐 樊兴碑》
李松老师通临《爨宝子碑》
李松在线畅谈“怎样学习魏碑楷书”集中提问、回答帖
博涉古泽 洞悉今浦——李松老师十一届书法国展评论文章
李松老师通临《爨宝子碑》并单字欣赏
李松老师通临【张猛龙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