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冠中,画不尽的江南人家


水乡哺育了我的童年,

我画过水乡的

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画里流露了乡情,

更体现了我对形式美的追求。

——吴冠中



“小桥流水人家”之所以诱人,

由于其结构之完美:

小桥—-大弧线,流水——长长的细曲线,

人家——黑与白的块面,

块面、弧线与曲线的搭配组合,

构成了多样变化的画面。


画不尽江南人家,

正由于块面大小与曲线长短的对歌间

谱出无穷的腔。

“江南人家”、“水上人家”、

“鲁迅故乡”、“鲁迅乡土”……

画题大都近似,

但画面的情调千变万化,

形式成了每幅画的主角,各具特色的主角,

而题目仅仅标志着水乡而已。


江南水乡


水乡画面大都偏于小幅,

往往选取村头一角或临流故宅之类,

更穿插桃柳数枝,易引人入胜。

我后来喜欢表现大规模的江南村落,

黑白块面之构成

倒有点近乎立体派早期的探索,

我曾以“吴家庄”命名这类作品,


因那只属于我自己创造的村庄,

她其实并不存在,或确切地说,

她曾于我心目中处处存在过。



我也曾用大画幅作水乡行,

我想吞掉一整个水乡村镇:

三条小河穿流屋宇间,

三条银灰色长带托出了密密层层的黑白人家,

于是黑与白的块面之大小、

体形之长短、倾斜与走向……

成了剧中演戏之主角,

占满舞台,不施脂粉,全无化妆,

人们能陶醉于她们的清唱中吗?


煞它风景,

如果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

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

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摧毁了形式美。



我总喜欢看小巷,大致由于两个缘由:

一是多样形体挤在窄巷里,

万象浓缩,构成丰富的画图;

二是小巷与外界隔离,

躲进小巷成一统,

小巷呈现独特的身段体态美。

从形式构成的角度看,

惊险的长江三峡与区区小巷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这静巷冷清清,隔绝外界自成一统,

似乎空无所有,

却含蕴着形式美感之微妙节奏,

低音吐柔情。

缓慢的“弧”与“曲”是画面主调,

墙头、墙脚、左方远处的山墙、

墙里伸出的树枝,都参与了弧与曲合唱,

严肃认真,绝不让走调。


一片弧曲腔中镶嵌进来小小的黑方块,

正方的、长方的小小黑色浓缩之块块,

在行人眼里,它们不过是墙上

全不起眼的洞或远处几个窗,

但在这小巷的绘画天地里,

她们对照全局的弧与曲,

平衡整个画面大量的白。

如果秤的一头是许多弧曲枝条,

是大块大块的白,

那么这几个小小的、方的、墨黑的秤锤

恰好使秤获得平衡。


吴冠中-白云与白墙-布面油彩-2002


白墙不是白纸或白布,

偌大面积空空如也的“白”,

却要唱主角戏,戏在哪里?

因之旧墙斑痕、水渍,

或由于墙面转折而呈现

垂直的、横扫的、斜飘的

各样轻微的形与色递变,

是笔墨,也是肌理,

承担了舞台的主要任务,

如它们的工作不出色,戏将落空,

观众是会失望的。



回家乡,总想找寻古老的遗迹,

因老遗迹是自己童年熟悉的,

童年以前就存在,

是爷爷奶奶们的同代人。

我住进宜兴县的招待所,

在食堂的背面,发现了这堵老墙,

悄悄去画,

避免别人疑心画这破墙也许别有用心,

惹麻烦,那是1981年,余悸犹存。



我不止一次画老墙

画过一道道砖缝裂得开开的墙,

纵横的线像筋,像根;

画过长满青苔的潮湿的墙面;

画过像农家孩子长年不洗脸的“肮脏”的墙面。


这堵老墙的皮剥蚀了,

暴露出一块块砖,

像人暴露了自己的肌肉与筋骨。

暴露真实往往扣人心弦,

但真实未必就是美。


这堵墙是美的,

美在其砖的排列,

简单的几何排列

构成无限丰富的形式感。

泥水匠用心于将小块砖

构成坚实的大墙面,

蒙德里安和克里于此悟出了平

面分割构成法则。

我仔细观察墙面,太复杂了,

每块砖与砖的衔接各有差异、

砖与砖的色相变化无尽、石灰残迹时厚时薄……



我先是着意分析布满斑点的老年人的脸,

后来却感到如面对了大海,

自己被淹没了,

如何再能表现大海呢!

用超级现实主义的手法、用现代摄影

当可淋漓尽致地再现这赤裸裸的败壁,

由观众歌之哭之!


然而我又不愿描摹这赤裸裸,

如果能恰如其分表现内在结构,

何必连血肉疮伤也托给人看。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1990年作

 

江南水乡 1988年

 

江南水乡 1990年

 

吴冠中 苏州小景 镜心

 

吴冠中 网师园

 

吴冠中 周庄 1985年作

 

吴冠中 太湖泊舟

 

吴冠中 江南园林鱼之乐


竹园 (油画)
吴冠中 江村


吴冠中 山与村(素描) 1976年作


吴冠中 鲁迅故乡(素描) 1976年作


中国绘画中讲气韵,

那韵其实是“虚”,

是具遮掩作用的,

正如诗不肯露,

包含着“藏”的手法吧,

对有心人不必多言。



(文章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冠中:100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
江南人家|吴冠中
吴冠中:画不尽江南人家
粉墙黛瓦,醉江南!
水乡情怀吴冠中作品
能不忆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