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熟的天才画家,痴迷画少女的身体!

埃贡·席勒(1890-1918),

奥地利绘画巨子,

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

师承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The Embrace,1917

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

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他的肖像作品中,

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

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

营造出诡异而激烈的画面,

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到末日降至,

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早熟的天才画家,为妹妹画裸体素描

埃贡·席勒1890年生于奥地利,父亲阿道夫·席勒是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的火车站站长,母亲玛莉·席勒则来自波希米亚的捷克克鲁姆洛夫。


从绘画教室看美国 View from the Drawing Classroom, Klosterneuburg

童年的席勒沉迷于画小火车,经常花很长时间来画它们,不理解的父亲发现后,竟残忍地撕掉了他的画画本子。学校的美术老师则十分欣赏席勒独特的艺术天份,并鼓励他朝艺术界继续发展。

席勒是一个早熟的天才画家,11岁时除了绘画和体育,其他成绩一塌糊涂,并且还对自己的妹妹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愫。16岁时,他瞒着父母带着12岁的妹妹乘坐火车来到远方的一个小城,并在旅馆与妹妹共度一夜。之后,他画出了他妹妹的裸体素描,让父母大为骇然。

童年的席勒与母亲和妹妹

专业心理治疗师利奥波德认为,席勒对少女裸体的迷恋部分源于他与母亲的矛盾关系。“我妈妈是一个很奇怪的女人......她一丝一毫都不理解我,也不爱我。”席勒曾说。


Three Girls

15岁时,席勒的父亲死于梅毒,舅舅奥尔成为他的监护人。作为监护人的舅舅并未在席勒生命里留下太多痕迹,他也是一位火车站的官员,得知外甥不想接任他的工作后,便帮助席勒申请进入维也纳美术工艺学校。

师从克里姆特,成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1906年,年仅16岁的席勒以最年轻学生身份被维也纳美术工艺学校录取。就读不到一年,席勒就由学校的多位教职员推荐到维也纳当代艺术学院学习油画和素描,师从维也纳分离派创始人、装饰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受克姆特的影响,席勒的作品开始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


Danae


Portrait of Gerti Schiele


Portrait of the Painter Anton Peschka


1909 Self Portrait with Spread Fingers

席勒追随导师克里姆特,一直活跃在艺术运动中心。面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席勒用充满反叛与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创作传递着艺术的使命。正如克里姆特组建维也纳分离派时在宣言中说的:“我们不懂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什么是渺小的艺术;不懂什么艺术是供富人欣赏,什么艺术是为穷人所喜爱的。我们只知道艺术是为人们共同享受的一种财富。”

席勒与导师克里姆特

席勒作品的反叛与时代特征,不仅被赋予在那些裸露纠缠的躯体中,而且在其风景画中也有所体现。他画中的风景和房屋总是带着暗色调的阴沉,即使是艳丽的花卉也只剩凋零的枯槁。

埃贡·席勒 1917年创作的风景画《干洗房》 

埃贡·席勒独屋(山房)2001.11纽约佳士得 成交价:2241.6万美元

埃贡·席勒 街车StreetCart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作为席勒艺术之路上的良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对席勒十分照顾。他购买或是用自己的作品交换席勒的画作给他以鼓励,帮席勒安排模特,为席勒引介买主,还带席勒加入维也纳工坊(一个与维也纳分离派有关的艺术家团体)。


自画像 Self-portrait

1908年,席勒在位于维也纳北方约13公里,被称做“修道院之镇”的小镇克洛斯特新堡举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展览。1909年,不安于保守学院派观念的席勒在完成第三年的学业后毅然离开学校,并创办了“Neukunstgruppe(新艺术组织)”——一个反对当时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的艺术家团体。


Clothed Woman, Reclining

同年,克里姆特在维也纳举办“Kunstschau”展览,并邀请席勒参展。席勒在那里看到了爱德华·蒙克、让·图洛普与文森特·梵高等人的作品,受益匪浅。虽然这之后席勒受蒙克、梵高等大师的影响,在色彩和构图上有所借鉴,但画面之下的情感基调则完全属于他的人生和时代。梵高的向日葵浓烈厚重,反映着画者激情澎湃的内心和对世界仍保有希望的坚决。而席勒的向日葵萎靡枯萎,拥有极端相反的悲悯心境。


Sunflower

另一方面,席勒从克里姆特那里间接学习到的浮世绘风格,也带给其作品更加广泛的隐喻性。东方绚丽的色彩元素和春宫图里对躯体的诠释,恰好契合了席勒对人像的表达——极致绚烂下的物哀与孤独。

席勒传记电影截图

总的来看,席勒的作品既融合着当时新兴的元素,又保留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追逐着艺术的自由。正如维也纳分离派展厅大楼门上所刻的座右铭:“每个时代都有他的艺术,艺术有他的自由。”

痴迷少女身体,因“诱奸未成年少女”入狱

除了对外部世界的反思,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席勒也执着于对内在精神的洞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有生的本能(性本能)与死的本能。而在席勒的画中,对性的描绘似乎是一种对“生”的诠释,表情的空洞和肢体的狰狞则是对“死”的感叹。

离开保守的学院派后,席勒开始接触人体绘画。他对少女的身体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执念,这也是他对少女灵魂的向往,他觉得:在纷杂绝望的时代里,唯有少女的身体能透出最纯粹的生的能量。虽然席勒画中女子的姿态裸露而扭曲,但很难构成“情欲”的形象,裸露的身体只是他表达的载体,人物背后深沉的情感远大于表面的裸露。

“席勒对于兼具性吸引力和母性的成熟女性感到不安,他常常雇佣红灯区女郎作为模特,他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什么状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一位评论家曾经如此解读席勒。而勒接下来的生活轨迹,则是亲身验证了这些东西。


The Scornful Woman

1911年,席勒与17岁的维拉尼·诺依齐相识。维拉妮与席勒在维也纳同居,并担任他某些知名画作的模特。因不满意维也纳狭小的城市环境,席勒和维拉妮曾搬去捷克克鲁姆洛夫的小城市居住,也就是席勒母亲的家乡。尽管席勒与当地的关系密切,他和维拉妮还是被当地的居民赶了出来,原因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格格不入,尤其是无法容忍席勒雇用数名十几岁的少女担任模特。


Seated Girl with Bare Torso and Light Blue Skirt

随后,他们搬到了维也纳西边的小镇纽伦巴赫,并在那里寻找灵感和便宜的工作坊。但是很快,两人就被当地居民赶出小镇,理由是“二人的生活方式过于放纵”和“雇佣镇上的未成年少女们做模特”。


Girl in Black

1912年,席勒被捕,罪名是“诱奸未成年少女”。警方前往工作坊逮捕席勒的同时,扣押了一百多张被认为是“色情物品”的画作。庭审现场,法官亲自在蜡烛上烧毁了他的一张“色情”画。最终,席勒被监禁20多天,期间他画了12幅画,描述了被关在监狱牢房中的不适与不快。

受西班牙流感传染,与孕妻双双病逝

席勒与他的妻子Edith Harms

1914年,席勒认识了居住在工作坊对街的汉斯姐妹——爱迪丝·汉斯与艾德蕾·汉斯。1915年,席勒与较活泼、善社交的爱迪丝订婚,而一直对席勒忠实的维拉妮则被席勒抛弃。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婚三天的席勒应征入伍。同时,他的展览还不断在柏林、苏黎世、布拉格进行。在军中,他被要求看守俄国战俘,在得到允许后他把一个囚禁着的俄罗斯军官当做模特来画。


Autumn Sun

两年后,席勒终于回到维也纳,可以专注于艺术创作。这期间,他画了大量作品,经过战争磨炼的他,达到了个人艺术的巅峰期。


转换 Conversion

1918年,席勒受邀参加维也纳分离派在维也纳的第49届展览。席勒共有50件作品在主厅展出,他还以《最后的晚餐》为灵感设计了展览的海报,并把自己的肖像放在中央,取代耶稣的位置,对面空缺的作为暗示的人物是恩师克里姆特。

同年,席勒在苏黎世、布拉格和德累斯顿举办了展览。

1918年秋天,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席卷欧洲,也传染到维也纳。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爱迪丝因流感而过世,仅仅三天后,席勒也因流感而病逝,年仅28岁。

透过镜子,成为自己和模特的观众

席勒传记电影截图

席勒死后,留下了100多幅自画像,大部分是通过观察镜像完成的。席勒生前曾将一面巨大的全身镜搬至家中阁楼的画室,开始了持续一生的穿透镜面的凝视——对面部表情、身体结构、女人、孩童,一切。

镜子在席勒的画作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隐形媒介,通过镜子,席勒并非单纯凝视模特本身,而是跳脱出单一关系,成为自己和模特的观众。例如在《在镜子面前画着裸体的席勒》中,席勒勾勒了模特的背影,以及镜中的模特正面和正在绘画的自己。画面中省去了实体的镜子,将现实空间和镜中虚镜贯穿。

席勒传记电影截图

法国精神医生拉康曾提出过一个“镜像理论”,即镜像体验传达了一种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镜中的“我”与现实的“我”存在意识折射的差异,并非绝对同一。基于此,镜子和绘画同样具有映像和再现的功能。

通过镜面反射后再创作的人像,具有一种双重折射下的艺术哲思。线性扭曲和变化之后的肢体和表情是自我意识里再现的“席勒”,一个反映出欧洲20世纪初期时代烙印和个人悲情的特征的“席勒” —— 悲愤、矛盾、张狂又压抑,自恋又自贬。

短暂的艺术生命,不朽的艺术风格

席勒生在最动荡的年代,深陷于内在的自我欲望中,目睹着毁灭性的一战全程,他的欲望和不安同样真实。席勒用最有穿透力的纯粹眼光看待欲望,他的不安也源于此——对规则与惯例的洞察和被它们不可抗拒的限制。所以他才说,“限制艺术家是一种犯罪,是在谋杀一个萌芽的生命。” 


Death and the Maiden,1915

虽然埃贡·席勒的艺术生命十分短暂,但他在艺术创作中处处显示出个性的桀骜不逊和对绘画成规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真实地揭露人性的本质,虽然像一个艺术“殉道者”一样饱尝苦难和嘲讽,但却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光辉照亮了欧洲艺坛,成为杰出的现代表现主义画家。

埃贡·席勒 男人和女拥抱 2010.11纽约佳士得 成交价:736.25万美元

画面中,男人用强大的后背保护着女人,他的肿胀的肌肉组织将在偷窥观察者和她脆弱的裸体之间,形成一个难以穿透和不可侵犯的甲壳。

在席勒的各种画作中,夸张的造型、大胆放纵的线条与极富个性的色彩成为他显著的绘画特征。

在造型上,席勒独具特色。例如在席勒笔下所塑造的人物,大多都是用直线型简洁的造型,塑造成修长、夸张、收缩的和起伏感强烈的形体;或者将人物服饰进行变形处理,夸张刻画服饰的图案和色彩,使作品获得强烈的对比效果。正是这种主观有意的构成,促使席勒艺术独特面貌的形成。

埃贡·席勒 女人像 PortraitofaWoman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即兴完成的美女画像,画中没有痛苦,没有愤懑,更没有扭曲,有的只是随意。如果不把炭笔也算作是一种颜色的话,整幅画只使用了一种颜色,也正是这一团红色,让整个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在线条方面,席勒的天赋要高于他的老师克里姆特。克里姆特善于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女人的柔美体感。而在席勒的素描人体中,画家更喜欢主观地使用线条来强调形体的骨感,表现人体上起伏的结构,用一种极近立体解构主义的形式来捕捉形体。


House with Drying Laundry,1917 

在色彩运用方面,席勒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他的色彩以深色和暖色为主,运用小面积的补色对比,从而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不安与苦闷。而且席勒常常使用强烈的红、黄、黑等色彩进行大面积的平涂,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内在的张力和精神。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情欲就是我的艺术
“表现主义画派-埃贡·席勒 ” 的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 | 埃贡·席勒的线条
重彩魅力之——奥地利绘画巨子 埃贡·席勒 系列16
请爱护身体,席勒的生命停在了28岁
【国际论坛】李力丨早熟的艺术 永恒的童年——纪念奥地利画家席勒逝世10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