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 抱云堂散论(七)

言恭达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英”二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刘劭《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晋代葛洪《抱朴子·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八石之精英。”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宋代苏轼《乞校正奏议札子》:“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概言之,实指事物之精华,各领域精选出来的少数优秀人物。我认为,所谓书法精英,实指智慧、情性、能力和艺术觉悟等方面均很突出,他们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追求对当下的书法审美趋向产生影响。

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的研究,必然要回归到两个途径上来,即笔墨的追求和精神的传递。首先是书法笔墨的追求,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第一要素是传承性,其笔墨构成了技法程式的主体。第二是艺术精神的传递。古人说“书画唯风韵难及”,透过笔墨,我们可领略不同“风韵”的魅力与情愫,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写意本质的诗性的精神传递,可以透视不同书体领略风格迥异的线性中的那份时代人文关怀。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世界中表露出的有关宗教情怀、流派追求、雅俗思考……寻觅着各自的心灵栖所,同样也在寻觅着书法的原生状态与精神家园。

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技巧的递变都处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这种“时空差”和它的受众空间,提示我们在当代“散乱”“多元”的多种流派的形式语言与技巧的异化中需要按经典规律不断醇化与锤炼。

世界上的多元文化是由宗教信仰、思想价值、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其所产生的民风习俗、行为模式等构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多元文化价值观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存在。不同的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最值得炫耀的自身标志,文化价值的个性化、多样性是世界多元文化存在不可替代的理由和依据,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因此,今天,面对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异彩纷呈,每一种文化价值观都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充满活力地存在时,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并研究人类多元文化的对话及其文化价值。首先,多元文化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开放的、真诚的;其次,多元文化对话应是互动的、互鉴的、互补的;再次,多元文化的对话必须立足于世界共同的关注点,以人类共同的终极目标为宗旨,这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

世界文化史证明:没有多样与差异,没有文化的竞争就不会引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就没有人类文化的进步。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总是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寻求启迪之源和创新的灵感,并彰显不同的文化主体相互借鉴、健康发展。世界文明史也终将证明:中华“和”文化为世界多元文化对话与交流带来全新的正能量,并对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近代世界科学有两个传统:一是笛卡尔形象——“我思故我在”;另一个是培根的形象——“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是将近代科学的全部思维通过理性奠基活动还原到“我”这里。中国书法是“道”的文化,它的价值本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为一体的哲学系统,这种理性哲学思辨与感觉悟性的综合过程体现了文化超越自身活动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哲学重“为道”,西方近代哲学讲“为学”( 主张主客两分) “为人生而艺术”,是每一位中国书画艺术家应有的哲学态度与文化立场。东西方两种哲学思辨方式的差异,产生了两种对宇宙客观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两种大文化背景思维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两种审美体系的原则差异。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历来将人格意识作为审美原则。中国古代对艺术的审视,一直以“道”来评判艺术水平的高低优劣。“以道事艺”“技进乎道”“技道两进”“文以载道”,从自觉文化到文化自觉。

与东方中华农耕民族亲近土地的“天人合一”观相反,西方民族的航海与游牧导致了“天人相胜”观,人与自然对立,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自然处于不平等地位。所以西方讲“科学”,我们讲“哲学”。反映在艺术审美体系上,西方求“理”,我们求“神”;西方艺术讲“再现”,中国艺术讲“表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成两种不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方法。

有学者认为,如果对人类历史进行简单的归纳,大体可分为植物时代与矿物时代。如果说,植物时代人们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利息,那么进入矿物时代后,人们则拿到了大自然的本金。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祖辈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儿孙的地球。我们看全人类的文明是一体化的,全人类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文化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互相补充共进的。现在的世界是互补的世界,像东西方文明互相补充一样,东西方文化艺术将互相渗透、交融。但我们切不能忘记自己是东方的!未来文明的建构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东方文化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过去,而且取决于它的未来,取决于它在未来文明建构中的活力。

东西方文化两大体系的冲突,对书法艺术母体的挑战使书坛出现了传统古典型、现代审美型和前卫探索型等现象。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具体表现。

一个时代理应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形式,建立它特有的时代人文精神。文化自觉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未来,对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文化自觉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与心态。

【详见《中国书画》2019年7期】


本文编辑:刘光   新媒体编辑:崔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证明:我们的艺术家为什么必须要读书
书法的灵魂(一)
作画必立意以定位置,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
元代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其创新的构图方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关注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艺术的延展与创新思考
博学守正 儒释相融——走进书法家李逸峰的艺术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