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滚石》杂志

​《滚石》杂志

  发展简史

一开始,专辑定位在报道与认同嬉皮文化,但滚石杂志本身不愿被视作当时的地下杂志,因此在报道的求实标准十分严格,并且避免明显的政治色彩。滚石在1970年代早期曾经一度政治色彩较为浓厚,不过这是受当时的所流行的荒诞新闻学影响。

到70年代中期,滚石杂志已经建立了不小的影响力,当时西维雅的母亲/虎克医生合唱团还为杂志作了首" Cover of the Rolling Stone& quot; 的畅销单曲。

1980年代,《滚石杂志》仍然留住1960年代的传奇评论家与70年代的莱斯特·班恩斯,不过却与现实妥协,开始认同一些过去所不屑的理念,如药物检验。由于各方新杂志,如《Maxim》与《FHM》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滚石为了挽回日趋下滑的销售量,开始出现了富有性暗示的内容,现在整体来说则是既有电影、电视,也有流行音乐。

2003年 滚石杂志五百大专辑

2003年 滚石杂志一百大吉他手

2004年 滚石杂志五百大歌曲

2004年 滚石杂志五十个改变摇滚乐的时刻

最伟大的100首英文歌曲

流行音乐杂志《滚石》与MTV音乐电视联合评选出了自1963年以来世界最伟大的一百首流行歌曲。“甲壳虫”乐队的经典老歌“Yesterday”(昨日)被传唱三十七年,经久不衰,高居百佳之首。《滚石》与MTV策划本次评选活动。之所以把评选的时间范围定在1963年至今,是因为1963年“甲壳虫”乐队首次登陆**演出标志着现代流行音乐时代的开始。仅仅选出代表这个时代的100首经典歌曲并非易事,五位《滚石》杂志的编辑和来自MTV的节目制作人、研究人员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才最终确定了这100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

滚石杂志

《滚石》(Rolling Stone)是一本关于流行音乐的美国半月刊杂志。杂志主要关注流行文化。1967年9月,加州大学肄业生简·温纳(Jann Wenner现仍是编辑与出版者) 怀揣被摇滚乐蛊惑的激昂, 与乐评Ralph J. Gleason带领一群年轻人在旧金山的一个破印刷厂的阁楼里,没日没夜地排版、印制、争吵。9月30日,4万份封面是约翰·列侬的音乐小报出炉。他们叫它《滚石》。谁也没想到,这本第一期只卖出6000本的音乐小报在日后30多年里通过不断捕捉摇滚乐的经典瞬间,参与甚至制造了整个摇滚乐的历史。每一期每一个的国家语言都有不同。

诞生日期

“孟斐斯录音棚看上去跟以前没什么分别,但1954年7月5日,摇滚乐就在这里诞生。”《滚石》杂志在“改变摇滚乐的50个时刻”专刊中以这句话宣布了摇滚乐的确切诞生日期。那个夜晚被看成一个意外: 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卡车司机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好不容易得到进入孟斐斯录音棚的机会,他有些紧张,唱了几首乏善可陈的乡村民谣后,这个19岁青年自己都有点沮丧。之后一首叫《That's all right,Mama》 (没事了,妈妈) 的歌曲前奏响起,普雷斯利又开始演唱。这本是一名叫克留达普的黑人歌手在1947年创作的布鲁斯歌曲,但白人小青年普雷斯利把它演绎得既“黑人”,又乡村。

历史起点

那个夜晚在当时被忽略,但《滚石》这本13年以后才创办的杂志将它提到了摇滚乐历史的起点。也许应该感谢这13年,正因为站在时间中点回望,《滚石》才更能看清被摇滚情绪感染的岁月,更能捕捉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普雷斯利那个夜晚的演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也让孟斐斯录音棚的老板萨姆·菲利普斯(Sam Phillips)感觉,这样一位带黑人风格的白人歌手,日后定会成为大明星。他帮助普雷斯利发唱片,开巡回演唱会。融合乡村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的曲风,满是黑人味的唱腔,让普雷斯利迅速走红。到70年代,他已经创下销售1.55亿张单曲唱片的无敌纪录。那时,人们喜欢叫他的花名:“猫王”。

选中猫王

猫王被《滚石》挑中确有道理。他是第一位将乡村音乐和布鲁斯音乐融和起来的白人歌手,并不断将流行歌曲、福音音乐、蓝草音乐甚至歌剧式的渲染调和成一体; 他夸张的现场表演风格与胯部扭动动作被称为“撞与扭”,最直接反映了“摇滚”这一名称。但更重要的是,猫王首次将边缘化的摇滚乐带入主流,为大众所知、并带来了流行音乐行为方式及观念的革新。从那时起,摇滚开始成为一种文化。1967年《滚石》创刊之前,摇滚乐已经走过了许多值得记取的片段。在内容上,它继续融合已有的其他音乐形式,但音乐要素注定不能成为摇滚乐的标准,表演形式与倡导的信念才是决定历史的传奇。到60年代,查克·贝里36次的错误奠定下摇滚乐的演奏法则; 女子乐队与黑人歌手走入大众视线; 车库摇滚、民歌摇滚、迷幻摇滚已经出现;而“谁人”乐队将吉他砸向音箱,嬉皮运动将摇滚情绪蔓延到世界各地摇滚乐之于60年代,如同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所写道的: “摇滚乐是60年代的集团宗教--不仅是音乐和语言,而且也是舞蹈、性和毒品的枢纽,所有这一切集合而成一个单独的自我表现和精神旅行的仪式”。

这样的背景让《滚石》的创刊人简·温纳敏锐意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已经来临,摇滚乐将是这个时代最震撼人心的标志。他迷恋的偶像,不管是鲍勃·迪伦、约翰·列侬还是“滚石”乐队,都是英雄。但1967年的旧金山处处可见摇滚乐打出的“革命”旗帜,反摇滚势力则对摇滚乐疯狂诅咒,凡是跟摇滚有关的都被描述成“三R”——摇、滚、乱(Rock, Roll, Riot),包括品目繁多的音乐小报。新生的《滚石》似乎要被当时音乐媒体的杂乱无序淹没时,温纳显露出他的新闻才华。他一改当时地下小报起哄的报道方式,用传统清晰的新闻写作方式来深入报道当时的摇滚英雄。对此温纳曾这样回忆:“我具有一种将事物清晰化与条理化的直觉,了解设计与如何呈现,当时的地下报纸对我毫无吸引力。”就在此时,《滚石》式封面与长篇专访推出。

过去封面

1968年,《滚石》选用列侬与小野洋子手拉手裸体背对镜头的照片作为封面,引起全国轰动。1970年,温纳启用当时只有20岁的旧金山大学学生安妮·莱伯维茨(Annie Leibovitz)担任首席摄影师,列侬与大野洋子通过她的镜头屡屡出现于《滚石》,伴随的是对列侬的长篇专访。“披头士” 从最初的乖巧平静,到“披头士”热,以及与革命、宗教的种种纠葛,直至解散,从《滚石》中都可找到记录。1980年12月8日,莱伯维茨为列侬与大野洋子拍下一张列侬蜷曲身体拥抱洋子的照片,当时她已经与这对夫妇成为朋友并住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同一栋公寓内。12月10日,安妮还没来得及将照片拿给这对夫妇看,列侬被刺杀的消息便传来。这张列侬最后的照片,最终成为《滚石》纪念列侬专刊的封面。此时的《滚石》已经异常接近影响摇滚乐历史的瞬间。

诚实

罗伯特·德瑞普在《滚石杂志:未经删改的历史》中曾说:“从1970年到1977年,在美国没有另一家杂志像简·温纳所称‘来自旧金山的摇滚小报'那样诚实和富有想象力。”实际上,到70年代中期,《滚石》已经是美国新闻业的先锋。这不仅得益于它网聚了一批如乔·克雷恩、莱伯维茨等若乾美国杰出记者、摄影师,也不仅是因为对于列侬、摇滚乐走向、甚至美国大选等各类社会问题的深刻挖掘与探索,更重要的原因是,《滚石》所推崇与引领的音乐潮流已经成为美国主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整个美国已经摇滚乐化了。

记录历史

19671977的10年间,《滚石》记录下摇滚乐的如下关键词:吉米·亨德里克斯手上燃烧的吉他、月桂谷、伍德斯托克、《大街上的流亡者》、重金属、朋克、雷鬼、迪斯科舞曲摇滚乐继续发展的同时,改变着美国或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甚至政治。当时的《滚石》身处历史之中,已经成为时代的证明人与风向标。

1976年,《滚石》迁往纽约,很多批评家认为这是它衰落的开端。纽约的《滚石》继续保有深刻的新闻报道风格,并收获了更多的金钱和名誉,但它开始失去先锋的思想与革命的气质。有人说,因为温纳已经长大了,他不想反抗任何事情。实际上长大的是摇滚乐。80年代后的摇滚乐,最令人激动的是商业成功。说唱乐风行一时,但这只是长期潜伏的地下黑人音乐浮出水面;忠实摇滚者继续焚毁堂皇和伪善,散播不满与反叛,但他们的重复动作已经没了60年代毫不在乎的决心。当有人称《滚石》已经是一单生意的时候,摇滚乐也在成为生意。温纳这样辩解《滚石》的衰落: “70年代的反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今天的主流文化。30年前的《滚石》,诞生于一个什么人都在反抗的社会,今天呢,孩子已经非常自由,他们不知道该反抗什么,摇滚乐成为每个商业电视台的节目。《滚石》或许遗憾失去了最初的旁观者角色,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到我们最初所倡导的东西了”这并非没有道理。

过往见证

这个时期的《滚石》占据美国音乐杂志老大的位置,很是志得意满。但能做的却只有将性感女郎请上封面,不停反刍那让人心池荡漾的60年代。1997年夏季的Lilith Fair音乐节刺激了《滚石》怀旧的决心。这个音乐节参演歌手均为女性,力图打破摇滚女歌手弱势的局面。1997年9月30日,《滚石》推出“摇滚的女人”庆生专刊。1969年《滚石》就描述过献身给摇滚明星的女孩们,她们的全部精神寄托于此,用性来迎合摇滚反抗生活,她们被叫做Groupie(骨肉皮),北京话里的“果儿”。“摇滚的女人”再次提起鲜亮的“果儿”,同时回顾的还有朋克女青年克里斯·辛迪,性感天后麦当娜,戏弄男女之情的帕蒂·史密斯但她们依旧是摇滚乐的次要角色,她们也只是过去。

摇滚辉煌

1998年5月,《滚石》杂志在ABC电视台播出30周年纪念专题《我们在哪里:滚石国情咨文》,从摇滚乐说起,直至宗教文化政治情感金钱方方面面。它其实在提醒美国人,我,《滚石》,曾经参与或制造了摇滚乐的历史,曾经承载了一代人的理想与信仰、愤怒与欢乐。但那又怎么样,都过去了。

2004年的《滚石》在性感女星和商业大碟的空隙中,辟出一块地方,告诉人们,摇滚乐已经诞生50年了。50个改变摇滚乐的历史时刻依次排列,50幅《滚石》式封面一一悬起,又在历史一点上回望,《滚石》在自己与摇滚乐的昔日辉煌中品味的却是今日萧瑟。庆典总要有的,但9月30日的庆生专刊,《滚石》能做的只是与我们一起歌颂60年代。

中文版

2006年初,美国《滚石》杂志与香港明报集团旗下的万华传媒合作,给予后者5年的中文版出版许可权。万华传媒则跟上海的《音画世界》杂志联手,于3月份推出了中文版创刊号《ROLLING STONE音像世界》。封面为中国摇滚歌星崔健的中文版杂志,并附赠一顶棒球帽。据称,首期的12.5万册全部售罄。该刊采取很多时尚类杂志常用的发行及推广策略,花重金,以随刊赠送礼品等方式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各大报摊。如此张扬的市场策略,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当然,其中也包括新闻监管部门。4月初,该刊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叫停,理由是万华传媒与《音画世界》杂志的合作属私下交易,未报主管部门审批。而“任何与海外媒体的合作都应当经过官方的许可”。另外,违规行为还表现在封面英文刊名ROLLING STONE过于张扬,不符合相关方面的规定。此后《滚石》中文版以调整刊名logo的方式延续出版一年后夭折。

滚石中文版编辑部团队主要名单:主编/郝舫执行主编/李红杰编辑/郝斌王春晖周星月谢飞美术总监/池磊美术编辑/凌云志李琨李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滚石》50周年:理想未老,年轻人已老气横秋?
为什么人们在今天放弃了《滚石》?
滚石杂志40年经典封面---捕捉欧美摇滚乐的经典瞬间
对话摇滚乐(三)
当我们爱上摇滚乐后,必须要看的十部巨星传记
【煽峰点火】第82期:重塑《滚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