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应天时以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一)

顺应天时以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一)

 

                目录

                引言 借天地之力养五脏六腑1

                第一章 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4

                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5

                睡觉养阳,阳气才是护佑一身的根本6

                老人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最重要的是补充足够的阳气7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晚上觉睡好了,白天头脑才清醒9

                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正常11

                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疏通胆经才是解决之道13

                宵夜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15

                附:子时经络锻炼:胆经锻炼有绝招,敲对位置功效妙16

                第二章 丑时:旧血不去,新血不来,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19

                丑时春入户,养好了肝血,人在春天就不容易犯困20

                睡得越深,肝脏净化血液的工作效率就越高22

                养好肝血,拯救你的眼睛24

                女人以肝为本,远离妇科疾病,一定要养好肝26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28

                "夜雨剪春韭",养肝莫忘吃春韭30

                附:丑时经络锻炼:肝经之上生灵药,太冲行间章门找32

                第三章 寅时:日夜交替之时就是气血整装待发的时刻34

                阴转阳时,肺开始对全身的气血进行大分配35

                寅时醒来睡不着,大多是气血不足,不妨试试"赤龙绞海"36

                老年人不要早起,静静躺着让气血活动,阳气就会慢慢生发起来39

                寒气最易袭击肺,凌晨三点要关掉空调,盖好被子41

                抵抗"秋老虎",白色食品来助阵43

                患有咳嗽、气喘的人要多按摩太渊穴44

                附:寅时经络锻炼:列缺鱼际和太渊,肺经效果最灵验47

                第四章 卯时:太阳升起之时,大肠经也会跟着兴奋起来50

                一觉醒来,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好的照顾51

                "赤龙绞海"法加按摩天枢,是每个便秘患者都应该掌握的"排便"良方53

                黎明同房,瘫倒一床,清晨性爱是美丽的"罂粟"55

                五更时分拉肚子,大多需要补脾肾以提升大肠经经气57

                附:卯时经络锻炼:大肠经要好好敲,合谷更是宝中宝59

                第五章 辰时:赐点食物吧,胃经在"嗷嗷待哺"62

                早餐吸收好还不易长胖,原因就是这时候阳气最旺63

                清粥小菜,"中国式"早餐最合中国人脾胃65

                早起没精神没食欲,可按摩阳陵泉穴泻肝火67

                想美容,不想面色憔悴,就要时时拍打阳明经69

                每月艾灸足三里,胜服"长生不老丹"72

                附:辰时经络锻炼:上下齐抓共管,胃经保养最为关键74

                第六章 巳时:脾经在尽职尽责地对食物进行大分解78

                巳时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段79

                "4"字腿是上班族保养脾经的简便大法80

                思虑过多不仅心会痛,脾也会""83

                口水是脾经向你发出来的"求救信号"85

                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务就是养好脾脏88

                脾经是人体的"定海神针",养好了,小病也就没有了91

                附:巳时经络锻炼:突出重点,疏导全面,脾经是人体的能量线94

                第七章 午时: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神清气爽97

                午时,阴长阳消,午睡让过旺的心火顺利地消减下去98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睡也有大讲究100

                午饭要在午未交替之时的1230吃最好103

                心火大,嘴巴苦,试试苦瓜排骨汤105

                心主神明,心经是安心定神的"第一要道"108

                附:午时经络锻炼:两""一极泉,守好神门是重点111

                第八章 未时:营养大调整,就看小肠经泌别清浊的功能有多强114

                午餐吃饱也要吃好,这样才能让小肠经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115

                "热心肠"其实是小肠经阳气旺盛,"心肠"117

                工作累了,在桌边蹭蹭手掌就可以消除颈肩酸痛118

                下午两三点脸红心跳病在心,但要从小肠经来治121

                孝敬父母的最好礼物--养老穴124

                附:未时经络锻炼:每天摆臂100次,小肠经气血最顺畅127

                第九章 申时:多喝水,膀胱经才能持久地保持青春活力129

                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让膀胱"津液之府"实至名归130

                申时阳气沉降,是用泻下法治疗中下焦脏器疾病最为有利的时间132

                下午三四点犯困,多是膀胱经阳气衰弱,气血不足135

                "动汗为贵",申时是健身除病的最佳时机138

                掌心""天柱,电脑一族明目解乏的小妙招141

                附:申时经络锻炼:背部两根擎天柱,膝后一口健康井144

                第十章 酉时:休息调养,让肾从容地贮藏脏腑的精华147

                下班之前一杯水,排石洗肾清膀胱148

                练功也要讲时机,酉时练逍遥步让老人肾气足,福长寿150

                肾阳虚者在下午五六点补肾阳最为有效152

                酉时吃羊脊骨炖花生仁,哺乳期妈妈最好的补养155

                两种地黄丸是天黑之前发低烧男人最好的药品157

                附:酉时经络锻炼:肾经是宝藏,脚下有金矿159

                第十一章 戌时:快乐起来,看心包经大显神威护心强身162

                保护心脏有妙招,每天戌时揉心包()163

                紧张的时候就振臂握拳,这样可以激发心包经的能量167

                戌时补土,饭后休息半小时最能呵护胃气170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鼓掌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健康173

                双手合十,闭眼静养十分钟,是收敛心气、培养元气之妙法176

                附:戌时经络锻炼:心包经敲得好,全身上下无疾扰179

                第十二章 亥时:天地归于安静,养阴育阳在亥时181

                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亥时入睡最能养阴182

                3540岁的人,要想留住青春,一定要在亥时入睡185

                "五龙盘体"是道家祖师送给现代"劳心劳神族"的健康大礼188

                三焦经上的阳池穴可以调动人体的能量,让手脚不再冰凉193

                "兜肾囊"--古代养生家秘而不传的男性强肾秘法198

                附:亥时经络锻炼:三焦经显效,气顺百病消203

                附录一 十二时无病法205

                附录二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208

                附录三 十二经穴起止表与起止歌210

                附录四 常用穴位简便取穴方法及穴位主治一览表212

                引言

                借天地之力养五脏六腑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长寿的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更被提上了日程。但大自然却似乎总喜欢跟人类开玩笑,尽管新药在夜以继日地研发,但疾病仍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层出不穷。

 

                

            生命的极限有多大,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据史料记载,药王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活了160多岁,而活得最长的当数颛顼的玄孙彭祖,他活了大约800多岁。不管以上数字是否确切,有一点却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就是人的自然寿命应远大于现在的生存年限。《黄帝内经》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的寿命可达百岁。《尚书》则认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意指人活到120岁才算是活到天年。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们研究哺乳动物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如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2535年;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为1014年。按照这个结果推算,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寿命应在100175岁之间。但人的寿命远未达到此标准。

 

               

            为什么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而长寿者又是怎样长寿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或许老子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指的就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懂得顺其自然,才能真正开始接近天地。离天地越近,越能得到天地的滋养,并从中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进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战国时有位年轻人,自认为箭术天下无双。后来他遇到一位叫甘蝇的老人,老人对他说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说完做了个射箭的动作,一只小鸟应声落地。正在年轻人惊愕之际,只见老人拿起小鸟,冲它吹口气,小鸟立刻又向空中飞去了。年轻人非常佩服,跟着老人苦学了十年箭法。在这十年中,他慢慢变得平和恬静。学成之后,再也没有人见他使用过箭,但他居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甚至连凶猛的鹰也无法飞越。

 

               

            这个故事或许有些夸张,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养生也是如此,当你悟出天地之道时,才能吸收天地之力量,从而与天地共存。

 

               

            所以,对于苦苦追求长寿的人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动物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动物没有人类先进,生病时也没有专门的医生,但它们往往可以"寿终正寝",原因就在于它们更懂得顺应自然。冬天到了,它会冬眠;春天来了,它知道出来觅食;秋天的时候,它便忙着储存食物。它们以天为生,而自然也给了它们丰厚的回报。人类却恰恰相反,我们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一直在做着违背身体本能、破坏自然规律的事,而自然也给了我们报复,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人类疲于应付,命运像是受了诅咒一样多舛。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自古以来这一直成为指导养生的总纲。人生活于阴阳的万千变化之中,就必须学会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机体内部和外部阴阳双方的平衡。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言,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季交替及晨昏的变更,人体也应适应这一点。如何适应呢?具体来说就是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天热时减衣,天冷时加衣。简而言之,就是"跟着太阳走",虽然看上去简单,却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因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体内的阴阳是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与我们体内的阳气是相对应的,我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规律,才能使体内的阳气充盈。阳气为生命之本,阳气健旺,人体自然就会健康长寿了。要做到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学会顺四时而养生,具体而言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到顺节气、顺时辰来养生。

 

               

            古代的养生家都特别强调人体应与一天中阴阳的转换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这种变化与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完全一致。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与之相对应的,人体也有十二条经络,我们称之为"十二正经",每条正经各有所主的脏腑。"十二正经"是人体的主干线。气血按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地流注于十二经脉之中,而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经与体内无数条脉络相互交错(经为干线,络为旁支),在人体内形成一张大网,将人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的活动保持着阴阳的协调统一。所以要平衡阴阳,首先要养好经络。

 

               

            经络上的穴位很多,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患者来说很难掌握。其实,养好经络并不一定要你熟记各个穴位,只要顺应它的本性,有规律地作息就好了。比如子时夜深人静,这时你就该安然入睡;辰时阳光普照,此刻你就该按时吃饭;午时为阴阳相交之际,可以小睡一会儿以养阴。人体的作息只有与天地阴阳相合,才能长寿。明明该睡觉的时候你却在娱乐,该工作时你却倒头大睡,人体阴阳就会失衡,疾病自然就会乘虚而入了。

 

               

            人类其实很脆弱,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就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但如果我们借天地之力,便可以聚细流以为海,聚黄沙以成塔,这便是自然的力量。中国传统的养生观追求的其实就是这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所以,就让我们像一颗幼芽那样随着四季,沐着风雨自然生长。在与自然相融的同时,您便可以得到健康了!

 

                第一章 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黄帝内经》认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这里的"夜半"即指子时,也就是指晚上的23点到凌晨1点。意思是说子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刻,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阴主静,阳主动,与之相适应,人体此刻最需安静,我们此时最宜安然入睡。

 

               

            中医养生特别讲究睡"子时觉",因为子时气血流注胆经,阳气开始生发,而睡眠就成了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阳气为生命之本,"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熬夜,就会将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消耗掉,这对人体是极为不利的。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机,从脏腑的角度来讲也是养人的胆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若胆气没有生发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生机养不住,整个人就会昏昏欲睡。因此,睡好子时觉,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

               

            一天就是一个小四季,子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冬至日"。冬至一阳生,这时候,一定要让人体收藏起来,顺应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健康长寿。

 

               

            现在大家都知道,23点之前要上床睡觉,可是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说到底,还是对于23点之前睡觉的意义不甚了解,不明白过了这个时间点睡觉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所以过了这个时间依然游戏作乐,熬夜加班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23点之前睡觉这个说法不是很严谨,准确地说,应该是在23点进入熟睡状态。也就是说,应该在23点之前,根据个人的入睡情况,酌情选择。比如说,你很容易入睡,倒床三分钟就可以睡着,那你可以在2255左右上床。如果你很难入睡,半小时才能睡着的话,就得在2230上床了,总之,得在23点的时候进入一个相对沉睡的状态。

 

                

            为什么要这样严格限制呢?关键就是顺应天时,与天地相呼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却不知道其实一天也是有小四季的,《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一天就是一年的浓缩,晚上23点到凌晨3点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天的时候,天地都睡了,动物冬眠,植物凋零,人如果不休息的话,就相当于在和天地做"拔河游戏",逆天而行的结果必然是身体大吃苦头。

 

               

            子时就相当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一阳生就是指阴气在这时到达一个顶点,阳气开始生发,人体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很多还未睡觉的人会觉得这时候特别精神,其实这不是自己的精神特别好,而是阳气生发的表现。这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阳气就生发不起来,阳气无法生发,阴气必然也无法收藏,阴阳失调带来的只能是身体疾病丛生,难得安宁。所以,要想获得健康,在这之前就应该收起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准备入睡,这样才能与自然界秋收、冬藏的规律相适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中的这一句话,简要地概括了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即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只有和天地自然这个大宇宙相适应,顺势而为,才能获得健康,与日月同寿。

 

                睡觉养阳,阳气才是护佑一身的根本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与自然万物一样,需要阳气的温煦,只有阳气充足,气血才能循环正常,脏腑才能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身体也才能百病不生。

 

               

            子时睡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顺应天时,让阳气顺利生发起来。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阳气是什么,它对身体有什么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中就说到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很浅显,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和天上的太阳一样,如果人体缺少了阳气,就好像自然万物缺了阳光的照耀一样,会夭折或者减寿的。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人体也是一样的,靠的就是阳气的温煦保护。阳气在中医术语里面被称做"卫气",也就是保护人体的卫士。阳气不足,表现在脏腑上就是肾阳虚,脾阳虚,身体气血淤滞不前,对食物的运化能力不足,整个身体处于一种阴暗潮湿的环境当中,湿浊内聚,疾病丛生,连性格都会变得"内有忧愁暗恨生",所以历代医家最重视的就是调动人体的阳气。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伤害最重的就是阳气,比如吹空调、吃冷饮、静坐不动等,都是极其伤阳的生活习惯。著名的老中医李可说,在他的临床经验当中,阴虚的人,百例不见一二,绝大多数都是阳虚。可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阳气的伤害有多严重。

 

                

            在各种生活习惯当中,伤害阳气最重的要属熬夜,天地都已经沉睡了,人还在忙碌。天地运转到子时的时候,阴气开始慢慢消耗,阳气开始慢慢生发,生命力是最强劲的,如果你顺势而为去睡觉,阳气就会迅速地生发起来,护卫我们的身体,就好像春天的种子,捂一捂就会生长发芽。而这时候,你不睡觉,就等于不给阳气生发的机会,本来我们现在白天的生活就已经很伤阳气了,晚上睡觉最重要且最简单的生发阳气的方式你还不去做,那一切的养生方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人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最重要的是补充足够的阳气

                老人晚上之所以爱失眠,是因为气血不足。而人体精血津液的生成皆有赖于阳气的滋养,所以补足体内阳气,才是解决失眠困扰的治本之策。

               

            我们前面说过,子时阳气初生,想要保护好阳气,只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讲,睡眠却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许多老年人晚上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就算睡着了,也总感觉不踏实,一有个风吹草动的就会惊醒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人老了,睡不好觉很正常。可事实呢?《灵枢·营卫生会》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意思是说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而枯槁,气道滞涩,五脏之气耗损,对内供养不足,对外抵抗力下降,故白天精神不振,晚上难以入眠。所以,对老年人来说,要想睡得安稳,就要补充气血,而精血津液的生成皆赖于阳气的滋养,因此归根结底,补充足够的阳气才是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

 

                

            那么生活中如何来补充阳气呢?有一个简单却很好用的办法,那就是晒太阳。因为人体内的阳气并非独立存在的,它与天上的阳气是息息相通的。晒太阳就可以帮助我们将自然中的阳气转化到人体内,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补足体内的阳气。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很多老人喜欢坐在太阳底下眯着眼睛晒太阳,晒着晒着就睡着了。这个其实就是因为身体吸收了阳气,气血得到了温润,所以才会昏昏入睡。如果你喜欢晒太阳的话,可以在清晨太阳刚升起时进行。因为此时空气比较清新,光线比较柔和,不像中午那样强烈,可以避免灼伤皮肤。为了最大程度地吸收日光,可将双手举起,将掌心对着日光。因为掌心为劳宫穴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使阳气通过劳宫穴进入人体内,对心、肺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很多老人都有晨练的习惯,这很好,因为"动则生阳",多运动就可助养阳气。如果在晨练之后,再将手举过头顶,面向东方晒上10多分钟的太阳,提升阳气的效果就更好了。

 

               

            当然,晒太阳还会受到天气的局限。如果连日阴天怎么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刺激任脉上的关元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此穴位位于下腹部,人体前正中线,脐下三寸处。自古以来,这个穴位就被公认为是扶助阳气、强壮身体,可以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难经集注》认为,"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此穴可补肾壮阳、理气和血,壮一身之元气。刺激此穴以温和的灸法效果最好。将艾条的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另外,隔物灸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将生姜切成薄片,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次灸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每月连续灸10次,长期坚持,对提升体内的阳气有很好的作用。

 

               

            不过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只灸关元穴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起到补阳的作用。阳气只提上来却运不出去,效果自然不好。要想使阳气运行到四肢各处,还要配合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劳宫是心包经的穴位,有很好的通经气、通阳气的作用;涌泉穴为肾经的穴位,也有很好的通络、回阳的作用。用手心按摩脚心,就可使心肾相交,阴阳合抱,此时气血也是充足的,而气血相当于我们体内的"搬运工",这样便可将阳气输送到全身了。刺激这两个穴位时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每晚用热水泡脚后,然后以单侧手掌心搓对侧脚心,每次搓100次,至手心脚心有微热感为止。记住双侧都要搓,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关元穴聚集的阳气输送到四肢各处,温润全身。

 

               

            阳气足则气血足,气血足则脏腑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滋养,五脏之气运营正常,阴阳相交,自然也就可以安然入眠了。阳气足了睡眠好,良好的睡眠又可以助养阳气,人体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身体自然也就能健康长寿了!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晚上觉睡好了,白天头脑才清醒

               

            生活中,有些人总爱熬夜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这样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熬夜损害的不仅是健康,对工作也是不利的。毕竟,生活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长久的耐力和坚持。只有事业、健康两兼顾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生活中你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拼命赚钱,以致健康透支,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然后再拼命用赚到的钱去买保健品。或许,你觉得这有些可笑,但你敢说自己就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晚上挑灯夜战,往往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睡觉,第二天再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去上班。果真如此的话,那你也在犯同样的错误了。或许你会满脸无辜地叹一句:"没办法,工作忙啊!"要知道,生活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长久的耐力和坚持,谁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只有事业、健康两兼顾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其实,要想获得健康,睡眠是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而且不需要你花一分钱。长期熬夜,伤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事业也是极为不利的。

 

               

            你或许觉得上面说的有些夸大其词,其实并非如此。我们说过,子时胆经当令,此时如果不休息,就会大伤胆气。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黄帝内经》认为,"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意思是说,胆气壮,外邪便不能入侵,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从而身强体健;胆气不足,就会胆子小,做事犹豫不决。人如果在子时前就寝,胆汁便可得到正常的代谢。胆的功能正常,大脑决断的能力也就强了。正所谓"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这样早晨醒来后脑子就会很清醒,做起事来效率也会特别高。

 

               

            反过来,如果你总爱熬夜加班,胆汁不能及时代谢,就会变浓结晶,久而久之,易形成结石类的病症。最重要的是,胆气的生发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胆气虚,决断能力也会大打折扣,第二天起床后也总会感到头脑昏昏沉沉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熬夜加班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对工作也是不利的,真是得不偿失。因此,哪怕工作再忙,也一定得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最好22点躺下,放弃所有杂乱的想法,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样到23点时也就可以睡熟了。不仅可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还可以给第二天的工作积聚能量。

 

               

            如果手头的确有忙不完的工作怎么办?你可以早早睡下,次日早些起床。起床之后继续做未完的工作,然后再去上班,这样既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又不至于耽误工作。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无论晚上睡得多晚,早上起床时都不可以养成"赖床"的习惯。因为熬夜已经耗杀了体内的阳气,若再赖床,阳气得不到生发,再淤积于体内,就会形成对阳气的"双杀",这样做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实在睡不醒也没关系,可起床后再在中午补个觉,这样既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可防止"双杀",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效率出成绩,无论学习、工作皆是如此。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先得把自己的时间调整过来,每晚好好地睡上一觉,第二天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养成科学的作息时间,就会事半功倍,养生立业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正常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讲,经常会遇到食欲不振的情况。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是脾胃出了问题,经常吃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养好胆才是最重要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汁分泌正常,脾胃功能才正常。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面前摆着山珍海味,却只能望洋兴叹。不过,这种痛苦对于老人来说,实属家常便饭。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是脾胃出了问题,消食片常常随身携带。其实,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治病要治本,养护好我们的胆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你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脾胃不好怎么会和胆扯上关系呢?

               

            按照中医的理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也就是说,人体的其他脏腑,都取决于胆气的生发,脾胃自然也不例外了。《东医宝鉴》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意思是说,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在肝内生成之后,再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流入胆囊。胆囊的作用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将肝脏比喻成胆汁的"生产工厂",胆囊则是存放胆汁的"仓库"。正常情况下,胆囊除了存储胆汁,还会对胆汁进行"精加工"。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仓库"的大门就会紧闭。而人在进食35分钟之后,胆囊就会开门放行,将存储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肝胆的疏泄功能对脾胃升降也有促进作用。胆气足,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如果胆汁得不到正常的生成和排泄,脾胃升降紊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可见,想要减轻脾胃的负担,就得保护好胆,使胆汁得到正常的分泌。生活中有些患者轻易就将胆囊切掉,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由于失去贮存的仓库,胆汁就会随意流掉了,这样就更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人经常会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要将胆囊切除。

 

               

            对于消化不好的老年人来讲,更要养护好自己的胆。我们前面说过,子时入睡是对胆最好的养护。战国时有位叫文挚的名医,曾经对齐威王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养生之道是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一样,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就可以了。对于年轻人而言,除了睡眠外,还要注意早上一定要吃早餐。许多上班族由于时间紧张,有的干脆就不吃早餐。这样就会导致空腹的时间过长,胆汁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治病必求于本"一直是指导祖国医学的辨证法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庸医所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抽丝剥茧,抓住事物的本质。做事如此,治病也是如此。

 

                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疏通胆经才是解决之道

               

            你想拥有乌黑亮丽的头发吗?偶尔冒出来的"银丝"是否让你愁眉不展。中医认为,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所致,所以,对于深受白发困扰的青少年而言,先要疏通"管道"。胆经气血充足,"华发早生"的烦恼也就没有了!

 

               

            生活中,我们见到不少年轻人原本应该乌黑的头发却多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鬓角过早出现了一些银丝,整个人看上去好像衰老了很多。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少白头。打破时间规律而过早出现的白发不仅让自己的形象严重"受损",还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于是许多人一见白发就毫不手软地把它拔掉。白发少时这种办法还可以对付,如果白发多,恐怕你就一筹莫展了,总不能把所有的头发都拔光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染发剂,但这往往只起一时之效,过不久白头发又会卷土重来,而且长期使用染发剂不仅会伤害到发质,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损害。少白头,成为让许多年轻人头疼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种症状,有没有一种好的解决办法呢?当然有了。不过,想要找出解决的办法,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少白头的形成原因。

               

            按照人体的生理规律,女子每隔七年,男子每隔八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黄帝内经》认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也就是说,女子42岁,男子48岁,体内阳气开始衰竭,头上就会慢慢出现白发。而最易出现白发的地方就是两鬓了,所以后人才有了"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感叹。

 

                

            为什么两鬓会出现白发呢?我们知道,头发在中医中还有一个别称--"血余"。按照中医的理论,头发的两大能源物质为精和血。头发健康,则说明你的精血充足;而"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当阳气衰弱后,气血也会不足,"能源危机"就迫在眉睫了。头发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就会干枯变白。两鬓白,说明是少阳脉胆经出了问题。因为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走下来的。这个地方瘀堵,气血过不来,白发自然就生出来了。而少年两鬓斑白也和胆经有关系,所以想治疗少白头,就得从根源入手,调理胆经的气血,气血足了,头发就会健康。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两鬓的胡须长的特别多,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出现少白头,就是因为这种人的胆经气血特别充足,毛发得到的"营养"多,所以才会又长又密,不易花白。因此,防止两鬓出现白发的最好办法就是疏通胆经。

 

               

            如何来疏通胆经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吴清忠先生推荐的敲胆经。通过对胆经上重点穴位的敲打,从而起到舒经活血的效果。这个办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言。我这里再介绍一个办法,即干梳头。具体方法为将五指张开,像用梳子一样由前发际梳到后发际,先中间后两边,适度用力,对头皮轻轻按压,如此反复梳上100次,至头皮微微发热为止。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分布着许多经络,除了胆经外,还分布有胃经、膀胱经,经常梳头不仅可以刺激胆经,对其他经络也有很好的刺激效果,从而使这些经络通畅,生发阳气。阳气足,气血也会足,头发得到气血的供养,就会乌黑浓密。正如俗语所言:"发梳千遍,其色自黯。"而且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且不拘时,只要你一有空便可梳理,不但对防治白发有效,还可防治脱发、秃顶,使头发更加秀美健康。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东坡的这首词千百年来让多少英雄豪杰感慨万千?其实,很多时候,华发早生只是身体向我们发出来的一个警示,只要我们转变心态,好好调理,身体会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君不见,渭水河畔,姜太公八十始遇周文王。华发早生,我们又何妨将它视作一个信号,一个提醒我们爱护身体,珍惜时光的信号呢!

 

                宵夜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

                

            你有吃夜宵的习惯吗?如果有的话最好赶快改掉。因为吃夜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但会让你的"形象"受损,对健康也是有很大危害的。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去除生活中的陋习,才是最好的养生方!

 

               

            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有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那就是"减肥"。毕竟,只有做个"窈窕淑女",才会有更多君子来追求!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市场上关于减肥的广告铺天盖地,但真正有效的却屈指可数。你在摇头大呼"上当"的同时,也只能任自己的身体"自由发展"了!其实,想要减肥,有一个毛病一定要改掉,那就是"吃夜宵"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你有吃夜宵的习惯,除非你真的对自己的形象不在意,否则最好还是改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夜食不壮",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过晚吃夜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很多熬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到了23点钟,就会觉得很饿,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体内的阳气生发起来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养阳。如何来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人体只有静止不动,阳气才不会受到消耗,才能慢慢生发起来。你可能说我晚上23点也睡觉了,只不过吃了点东西而已。你是睡了,但肠胃是不会睡的,它还是得工作,消化你吃下去的东西。肠胃运动,就得靠阳气的滋养,这样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掉。胆为少阳脉,少阳之气生发不起来,就会影响胆的功能。长此以往,胆经就会出问题,胆汁的分泌就会减少。而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胆汁分泌不足,脂肪等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身体自然也就会发胖了。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头发上。我们发现一些人的头发特别爱出油,就是因为胆的功能弱,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等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油来了。许多减肥的人在拍打胆经后都取得不错的减肥效果,就是因为刺激了胆汁分泌,使得体内脂肪得到分解的缘故。你经常吃夜宵的话,胖起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或许你会说,我晚上要上夜班,不吃东西怎么受得了。如果是不得不吃,那就应该在怎样吃上动脑筋。作为不得不吃的夜宵而言,清淡的粥品是上上选,不但易于吸收,也有很好的补身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就意识到了。《本草纲目》中曾直赞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叫做《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就是个典型的夜猫子,经常看书熬至深夜,而他应对饥饿的办法就是来碗山药粥。取新鲜山药100洗净切片,然后与粳米150煮粥,有补脾益气、补虚益精的功效。当然,由于各人的喜好不同,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粥类。可参照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健康粥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喝粥的时间应尽可能地早一点,以晚上2021点钟为宜,等到23点钟时,消化得也就差不多了,这样也就不会影响胆气的生发了。

 

                有时,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比吃名贵的保健品更为有效。清除掉生活中的陋习,才是最好的养生方!

                附:子时经络锻炼:胆经锻炼有绝招,敲对位置功效妙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向脚,起点在外眼角(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然后转而往下走,经耳后(完骨),外折再向上,经过额部到眉毛上方(阳白),然后又返回耳后(风池),之后沿着颈部侧面,走在手少阳三焦经之前,到肩膀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往前进入缺盆部。

 

               

            胆经是行经路线比较复杂的一条经络,有多条分支,一条分支从耳朵后面分出,进入耳朵,出来经过耳朵前面,到眼外角的后方。从眼外角分出一支,往下到达下颌部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经眼眶下到下颌角至颈部,与前面的一条会合于缺盆,进入体腔,穿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然后沿腰胁,绕过阴毛部,横向进入髋关节环跳穴。直行的经脉从缺盆部分出,向下到腋窝,沿着胸侧部,经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与前面一条会合,往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侧、小腿外侧,直下到外踝尖前,沿着脚背进入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还有一条支脉从脚背(足临泣)分出,往前出大脚趾外侧端,折回来穿过趾甲,分布于大脚趾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交。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向脚,行经路线很长,可以说是"贯通南北",而且分支也比较多。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做事抓重点,对于胆经来说,最关键的一段在大腿上,也就是从臀部到膝关节这一段--大腿外侧正中间的那条线。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屁股往下顺着气血的流向(从上往下)缓慢拍打,直到膝关节处。拍打的力度要适中,自己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太轻也不宜过重。左右两侧的经络都要拍打,每侧每次至少5分钟,你可以"左右开弓"两侧同时拍打,也可一边一边地来。以拍打到大腿外侧微微发热为最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清除淤滞,疏通经络,刺激胆汁分泌。

 

               

            虽然气血流注胆经是在半夜的子时,但我们保养胆经的任务却应该放在白天进行。为什么呢?因为胆虽主生发之气,但它却为清净之腑,其喜欢宁谧而讨厌烦扰,所以养胆气的秘诀在静不在动。而最好的静养之法莫过于睡眠了,所以气血流注胆经的子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安安稳稳睡觉,这也是中医非常强调睡"子时觉"的原因之一,拍打胆经则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每天拍打12次,定能收到很好的保养效果。

 

                第二章 丑时:旧血不去,新血不来,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

               

            丑时(凌晨13)气血流注肝经,这时轮到肝"值班"了。肝主藏血,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人体在此刻应进入深度睡眠当中,以利于肝血的代谢。如果此刻没有好好休息的话,肝血不能及时回流,就会导致代谢失常。肝血不能"推陈出新",肝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肝病。现在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就与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关。

 

               

            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对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黄帝内经》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与思维也是紧密相关的。肝气足,思维就会敏捷,反应也会更加灵敏。反之,就会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肝开窍于目",视力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无论是为了您的健康还是事业,丑时保证深度睡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丑时春入户,养好了肝血,人在春天就不容易犯困

               

            春天的脚步近了,阵阵春困总会不时地袭来。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春困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预防春困,就得养好肝。肝五行属木,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好相合,此时养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冬三月。"春天本来是万物生发,一片欣欣向荣的季节,可是很多人却呵欠连天,昏昏沉沉,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有人将之总结为"春困",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其实春困是有些说法的。为什么会出现春困呢?这是因为刚刚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人们在抵御严寒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大量的阳气。阳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待到初春时,阳气刚刚生发,气血偏于外行。"冬藏"消耗大量阳气,若此刻熬夜或大脑思虑过多,肝失疏泄,阳气生发再受到限制,身体就极易疲劳、倦怠。

 

               

            再者,按照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自然界的四季与人体也是一一对应的。春季适逢肝经当令,因此肝气在春季最为旺盛。肝气旺盛,易致脾湿,湿困脾胃,就会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以致中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既然知道了春困产生的原因,那么如何来预防呢?我们知道,春困与肝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想预防春困,首先要做的就是养肝。肝五行属木,树木在春天都要抽枝发芽,孕育果实,从而为夏秋结果做好准备。肝脏也是如此。肝与春相应,主生发,与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好相合,所以春季养肝效果是最好的。肝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气血足了,脏腑得到足够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人体抗疲劳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起到缓解春困的效果。

 

               

            那么如何养肝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里,古人就给我们指出:早睡早起,经常散步,披散头发,穿宽松的衣裤,勿动杀念,一切顺应自然,这就是春天的养生之道。当然,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有所差别,我们也不必完全照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做一些伸展筋骨的运动就可以了。比如说早晨起来之后伸伸懒腰,你可别看这个动作小,它养肝的效果可是非常好的。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此时流得很慢,所以清晨醒来后总会感觉浑身松软无力。根据"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的原则,通过伸懒腰可以起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的作用。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使头脑更加清醒,肝脏功能同时也受到了激发,从而起到很好的养肝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平时多喝些鸡汤,对养肝是很有好处的。五禽中,鸡应于肝,所以鸡汤滋养肝血、肝阳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平常见到一些女性坐月子时都会喝鸡汤,就是这个道理。这里为您介绍一款补肝安神的药膳--灵芝鸡汤。

 

                灵芝鸡汤

                材料:三黄鸡1(大约2000)、灵芝2朵、葱1根、姜1块。

                制作:

                1.将三黄鸡去除内脏后洗净,生姜切片,然后连同鸡一起放入锅中煮沸,然后捞出备用。

               

            2.将葱切成细段,然后连同姜丝、灵芝、鸡一起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将表面的浮沫撇去,转成小火再煲上一个小时。

                3.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然后以中火煲15分钟即可。

               

            这道汤不但可以补肝安神,对因神经衰弱而导致的失眠也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味道鲜美。闲暇时分,找一本自己想读却许久未读的书籍,煲一锅鸡汤,在香味弥漫当中静静品尝,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国古代先哲荀子曾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意思是说,借助外力,可以使我们做得更好。养生也是如此,只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并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永葆健康。

 

                睡得越深,肝脏净化血液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丑时肝经当令,肝血在此刻完成代谢。肝脏每天都在劳累地工作,不仅要生产出新鲜的血液,还要完成大部分的解毒工作,我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养护肝脏最好的办法就是睡眠,"人卧则血归肝",肝血得到正常的代谢,自身才能健康。

 

               

            我们说过,关于养生,就是要做到"天人合一",也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丑时肝经当令,也就是说凌晨1点到3点钟胆经已经下班了,这时万籁俱寂,我们的肝经也该干活了。

 

               

            肝干什么活呢?我们知道"肝主藏血"。中医认为,肝有负责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作用。休息及睡眠时,机体处于静止状态,气血便会藏于肝脏。当我们的身体工作及运动时,肝脏便将事先贮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从而给机体提供能量,使人体可以正常工作。

 

               

            可以这么说,肝脏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以中医的观点而言,丑时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废旧的血液被淘汰,新鲜的血液再生,肝脏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人累了身体知道要休息,然后体能才会恢复。肝脏也是如此。此刻也是肝脏自身功能得到修复的时候。

 

                

            按照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丑时大多数人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这也正与中医养生的观点相符合。《黄帝内经》认为,"人动血行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体静卧时,气血才能归于肝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气血就会继续不停地"运行于诸经",无法归肝养肝。这样"仓库"就没有办法存储下能量,而且还要接收一大堆的垃圾。众所周知,肝脏还有一个功能是排毒。它是我们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人体每天会产生许多的毒物、废物,有时食物中也包含一些有害的物质,这些都是我们体内的垃圾。生活中垃圾多了,苍蝇、蚊子就会满天飞,所以我们都会及时将其清理出去。体内的垃圾自然也是如此。可是如何将这些毒素排出呢?这时,肝脏就会挺身而出了。它可以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分泌到胆汁或血液中,之后再将其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充足的气血既可以为肝脏解毒提供能量,又可以起到"搬运工"的作用。"垃圾"没有了,病毒就失去了生长的温床,人体也才能健康。

 

               

            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人经常连夜奋战,整宿不睡觉。这样就会违反人体的生理规律。如果肝脏的血液得不到代谢,存储能量的"仓库"空了,体力也就无法恢复,这时我们总会感到特别累。新鲜的血液无法生成,原来进入血液中的毒素也就无法顺利排出,如果长期积聚在人体内,就会产生病灶。我们知道广东、香港一带得肝病的人特别多,主要因为那里比较盛行夜生活,许多人晚上还会吃夜宵、喝酒。肝脏不仅得不到休息,还要超负荷地工作,长此以往难免会有闪失。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脂肪肝、肝炎找上门也就不足为怪了。

 

               

            要想养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仅要"睡着",还得"睡好"。因为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越好,运行、排毒的功效就越高。睡眠质量不好,就会造成肝火上升。按照养生的观点,每晚最好在子时前入睡,这时肝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休养。而且晚上最好不要从事脑力活动,那样也是会影响睡眠质量的。

 

               

            "人卧则血归肝。"所以不仅是晚上,白天我们也可以找时间"卧着"。中午小睡一会儿,晚上吃饭后稍稍休息一下,都能让肝发挥其解毒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清除疲劳的效果。

 

               

            养生的奥妙就在于阴阳平衡。我们常常高喊"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也并非完全准确。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顺应天时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所以,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将心放宽,虽然简单,却是最好的养生法。只是,大多数人却已经习惯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将它遗忘在一边了。想要追求健康的您,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养好肝血,拯救你的眼睛

               

            "久视伤血,久坐伤骨。"对于电脑族而言,经常会出现视物模糊、双眼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肝血不能滋养双目所致。因此,想要养眼,先得护肝。肝血充盈,你才可以顾盼生姿。

 

               

            前些日子,到朋友家喝茶。朋友的妻子向我抱怨,感觉最近眼睛越来越不好了,不但视力下降了,眼睛还经常会感到发涩、发胀。她是从事IT行业的,从早到晚都要对着电脑,时间一长,眼睛自然会受不了的。

 

               

            生活中,深受这种困扰的人应该不在少数。特别是"电脑族",眼睛酸涩、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等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人认为点些眼药水就没事了,殊不知,这是眼睛不堪重负,在向我们提出严重抗议了。

 

               

            裁判亮出了黄牌,我们就得停下来好好调整,不然就得红牌罚下了。那么如何来保养眼睛呢?想要养眼,先要养肝。因为肝和眼睛的关系十分密切。按照中医的理论,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正常与否,皆有赖于肝的疏泄及肝血的滋养。《灵枢》认为,"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也就是说,肝血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只有肝脏功能正常,看东西才能清晰明亮。一个人的眼睛如果顾盼有神,表明他的肝血充足;而肝血亏损,眼睛得不到足够的供养,就会出现"目涩不灵"现象。我们知道一些人年老后会眼花,而且以女人居多。这是因为女人以血为本,耗血较多,再加上年龄的增长,肝脏功能的减弱,以致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所致。可见,养好肝是明目的基础。

 

               

            眼睛最易受伤的恐怕就是"久视族"了。按照中医"久视伤肝,久坐伤骨"的理论,电脑族成天对着电脑屏幕"望穿秋水",肝血得到大量的消耗,如果晚上再加班熬夜,就会影响肝血的及时回流。"目受血而能视。"肝血只消耗却得不到补充,眼睛就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长此下去自然就会生病,发生故障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想要养眼就要先养肝血。

 

               

            那么如何才能养好肝血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管有些老生常谈,但却是最好的办法。晚上最好不要熬夜,23点前准时入睡,使肝胆得到正常休养,肝血得以及时回流。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眼睛过度疲劳。工作时最好每隔一小时或闭目休息一会,或极目眺望远处的风景,使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除此之外,适当做些按摩也是有好处的。下面就为你简单介绍两种简单有效的按摩方法。

 

                方法一:按摩颈部

                将手掌放在颈部,上下或左右来回搓动,大约35分钟,至有微热感为止,这样可以起到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功效。

                方法二:推搓两胁法

                

                将双手按于腋下,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至两手交叉时返回。如此反复推搓30次。

                颈部血液循环正常,上升到头部的气血就会增多,而头部的供血又直接影响到眼睛。所以搓热颈部对改善眼底及整个大脑的供血都是有好处的。

                两胁指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为肝胆胰所居之处,经常推搓此处,可起到增强肝功能、养肝护肝的效果。

               

            除此之外,工作间隙还可以泡杯菊花枸杞茶。菊花以杭菊花为好,枸杞以宁夏枸杞为好。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而枸杞也有补

 

               

            肾益精、养肝明目的效果。将10杭菊花和10宁夏枸杞用沸水冲泡大约10分钟,就是鼎鼎有名的杞菊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适当加入一些蜂蜜或是冰糖,不仅口感极好,护眼的效果也相当不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清晰的世界,还可以让你顾盼生姿。"明眸善睐"应该是不少爱美的女孩子所追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呵护自己的眼睛。而养肝则是护眼的基础,肝血充盈,你才可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女人以肝为本,远离妇科疾病,一定要养好肝

               

            女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肝结下了不解之缘。月经、白带、怀孕、分娩、哺乳等哪一样不要耗费大量的气血?肝相当于身体里的"血库",只有这个"血库"充盈,我们的身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平白无故地脸色发黄、心情郁闷、总想发脾气,特别是"那几天",脾气总会特别大,看谁都不顺眼。

               

            其实,这也不怪女人,谁让女人以肝为本呢!可能您觉得有些奇怪,月经不是跟肾精有关吗,怎么跟肝又扯上关系了呢。的确,所谓"经水出诸肾",肾精是月经产生的根本。但精必须化以为血,藏之于肝,注之于脉,然后才能转化为月经。可见,月经与肝是脱不开干系的。

 

               

            对于女人来说,肝脏似乎更容易受伤。每个月的"大失血"让血总是处于亏损状态。血虚又会影响肝的功能,所以月经时女人出现火气大也就不足为怪了。不但是月经,女子的一生几乎都与肝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除了月经外,女人的白带、怀孕、分娩、哺乳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气血。也就是说,女人的生理功能只有依赖雄厚的气血滋养才能完成,因此才会有"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养"的养生古训。

 

               

            肝藏血,主疏泄。它相当于一个"血库",这个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任冲二脉通畅,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妊娠、孕育及分娩等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血库"告急,或是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以致冲任失调,就会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不育。而且女子性格多偏于内向,多愁善感,因此容易被七情所伤,这样就更易导致气机淤滞。气滞则血不行,脏腑失去气血的滋养,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各种妇科病也就接踵而来了。诚如《济阴纲目》所说:"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所伤,致使血衰气盛,经血不调……不能受孕。"所以,女子更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

 

               

            要想养肝,一定要注意饮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身体就算本事再大,血也生化无源。肝脏喜欢什么呢?它喜欢青色的食物。因为"肝主青色",比如一些人晚上睡不好,早上醒来后面色发青就是这个原因。同样"青色入肝经",青色食物对肝脏也有很好的滋养功效。所以,平常多吃一些青色的蔬菜,对养肝是很有好处的。烟花三月,许多朋友喜欢出门踏青。趁踏青的时机品尝一些新鲜的野菜,既可赏心悦目又可养肝护肝,真可谓两全其美。当然,吃不到新鲜的野菜也没关系,"肝性喜酸",可以去市场选购一些天然原味的绿色蔬菜,在家烹饪时适量加些食用米醋,也有益肝脏健康。

 

                当然,饮食上的调养只是外在的,女性朋友情绪波动较大,学会调控情绪就变得十分必要了。这里给您介绍一套可以疏肝理气的按摩手法。

                疏肝理气按摩手法

                1用拇、食、中三指捏拿右季肋部(即右上腹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用力适度,如此反复操作3分钟,以产生微热感为佳。

                2将手掌张开,两只手掌重叠放置在右季肋部,适度用力,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以皮肤微红发热为止。

               

            这套手法按摩的重点在右季肋部肝胆区。右季肋部为肝脏的位置,肝的下面便是胆囊。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肝脏和胆囊形成刺激,从而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效果。捻时注意用指腹用力,一边搓捻一边移动。这套手法比较简单,一学就会,效果也很不错。对于经常郁闷的女性朋友来说,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效果。

 

               

            生活中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养肝是男人的事",因为肝硬化、肝炎等似乎更偏爱男性。其实,对于女性而言,养肝更加重要。女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对于这位"朋友"我们更要细心地照顾,就像照顾我们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将美丽绕在指间了。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人活在世,哪有不生气的时候。怒则伤肝。"肝者,将军之官",这位刚正不阿的将军出了事,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得好好伺候它。平常做到少生气,最好做到不生气,生活中要学会修身养性。不经意间或许你会发现,疾病已经很少登门了!

 

               

            如果将心比喻为君王的话,肝就是刚正不阿的将军。《黄帝内经》认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后世有医家王冰作注解:"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将军肩上的责任可是很重的,君王的安全要它来保护(藏血以养心),外敌的入侵要它来防御(解毒),此外还要运筹于千里之外。如果将军出了毛病,那可就天下大乱了。所以对于这位将军,我们一定要爱惜,不要让它受到伤害。因为,这位将军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怕"",怒则伤肝。

 

               

            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总会感到血往上涌,近而出现面红耳赤、吃不下饭、胸闷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怒则气上",肝气生发太过。肝藏血,血随气行上冲到头部,就会产生眩晕、脸红脖子粗等状况。《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生气所导致的后果可不止这些。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匹野马一样在体内横冲直撞;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我们就会感到腹胀;横逆犯胃,就会出现呃逆、吃不下东西,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吐血。看过三国的人肯定会对"诸葛亮三气周瑜"记忆犹新。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后便气得吐血而亡,就是因为怒伤肝而致气血损伤。所以,想要保护肝脏,一定要做到少生气。

 

               

            但人非圣贤,哪有不生气的道理?做不到不生气,但至少要做到生气后把火气发泄出来,把""窝在心里,会比发脾气更伤肝。所以,当别人冲你发脾气,吼两声时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他把心里的"火气"发泄掉了,肝脏也就安全了。如果这股火憋在体内,反而会很危险。因为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的调理机能的,你不帮它排泄,它自己就会想办法排解,只是排解的方式有些恐怖,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肝硬化。所以,我们要"该发火时就发火"。尽管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有伤大雅,但总比跟自己的身体作对要好得多。

 

               

            而有些女性朋友生气时则喜欢憋在心里,自己一个人生闷气,这样肝气也得不到宣泄。肝经走两胁,乳房为肝经的必经之处,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乳腺增生。肝无补法,只有破法。想要破解肝气郁结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哭。按照中医五行说,肝为木,有生发的特征,在志为怒;肺为金,在志为悲。金可以克木,所以悲克怒。一个人生了很大的气,要想让她把气给泄了,哭也是不错的选择。女人生气了喜欢哭鼻子,这时你可千万别阻止她,这其实是在"排毒"呢。哭完之后,心中的郁闷也就化解了,这时也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了。当然,哭得太过也不好,像林妹妹一样整天哭哭啼啼的,就会伤到肺了!

 

               

            当然,能做到不生气是最好的。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老老恒言·燕居》说:"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所以不妨学得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增加内心的智慧和力量,胸怀坦荡,可以正确处理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先要修心,才可以养性。当你战胜自我时,疾病也自然就不敢再找上门来了!

 

                "夜雨剪春韭",养肝莫忘吃春韭

                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界的阳气最重,此时正好可以借天时以养肝。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之外,日常饮食中多吃些韭菜,对养肝有很好的功效。

                暖暖的春风,醉人的杨柳,让人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我们说过,春天养肝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此时万物复苏,自然界的阳气也最为旺盛,此时养肝,便是借天之时。如何养呢?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睡眠,这个我们在前面也都已经讲过,此处不再多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食物来养肝。而众多的食物当中,效果最好的当数春天的韭菜。

 

               

            韭菜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想必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了,但对它的功效你却不见得完全了解。为什么韭菜可以养肝呢?韭菜在中医中又有"起阳草""长生草"的美誉,最宜人体阳气的生发。韭菜可分为春韭、夏韭和秋韭。其中以春韭品质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杜甫曾写过一句有名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说得就是春天的韭菜香。春天的韭菜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机,吸收天地精华,养肝阳的效果是最好的。《本草纲目》认为韭菜春香、夏辣、秋苦、冬甜,所以春韭不仅养肝阳效果最好,味道也是最好的。韭菜的药用功效历来也一直备受医家的推崇。《本草拾遗》认为韭菜可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李时珍也认为其"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是说韭菜是补肝的最佳菜蔬。春寒料峭,韭菜不仅能壮阳补虚,还能驱阴散寒,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意思是说,医术高明的医者,见到肝病,知道它会影响到脾胃,所以治疗时往往会以调理脾胃为先;而医术差的医者见肝病却只知治肝,不知从调理脾胃入手。所以,脾胃健壮对肝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肝”论“胆”
养生,从养肝胆开始
子午流注与脏腑养生(中篇)
引用 引用 子午流注图
什么时刻睡觉最健康
看球后,用穴位打通你的经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