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明确“1135”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以生态文明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和蓝色生态旅游带,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

    打响“清新福建”品牌。以“清新福建”为福建旅游主题形象,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内涵,运用多元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快形成系统化的“清新福

    建”旅游品牌形象推广体系,让“清新福建”的独特内涵深入人心,提升“清新福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制定生态旅游标准。制定清新系列旅游标准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推广。联合省环保、气象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发布50个生态景区涵盖PM2.5指数、负氧离子指数等的生态旅游指数,让“清新福建”以权威的数据享誉全国。

    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福建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推动平潭岛、鼓浪屿、湄洲岛、东山岛、嵛山岛等5个岛屿创建生态旅游岛。推出一批全国、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各级旅游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去发展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由观光向生态休闲度假转变。

    深化闽台产业合作构建“环海峡旅游圈”

    福建将充分发挥闽台合作“五缘”优势,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政策先行为支撑,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共推、品牌共打的“环海峡旅游圈”。

    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将在用好用活国家赋予福建现有对台旅游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国内外和台湾方面旅游专家对福建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政策进行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在闽台旅游便捷通关、手续简化、产业发展、人才合作等方面赋予福建新的政策。同时,在旅游奖励、通关便利性以及台商投资旅游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福建省惠台旅游政策,并进一步强化“旅博会”的政策发布功能,联手两岸旅游业界发布惠民旅游政策,把“旅博会”打造成为常态化的地方性两岸旅游政策发布平台。

    深化闽台旅游产业合作。福建着重开展闽台乡村旅游产业、闽台邮轮旅游产业、闽台文化、旅游产业、闽台温泉旅游产业“四大合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月亮工程”、“繁星工程”和“提升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建设;支持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培育打造两岸邮轮旅游产业;促进闽台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闽台文化旅游精品;借鉴台湾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注重各地温泉资源与自然特色、民俗文化相结合,提升福建特色温泉旅游品牌影响力。

    打造两岸水上旅游“黄金通道”。进一步发挥闽台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小三通”海空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持续拓宽游客往返两岸便捷通道,重点开拓“三大通道”——大力培育“海峡号”、“中远之星”航线,拓宽海上直航旅游线路;发展环海峡邮轮旅游,不断推出“高铁+邮轮”、“高速+邮轮”等系列旅游产品,做热厦门-台湾—厦门邮轮航线,推动“环海峡邮轮旅游”常态化;提升“小三通”功能,推出“高铁+小三通”旅游产品,提高闽港澳台海陆空的联运效率和便利性。

    拓宽闽台旅游协作领域。将重点持续举办“万名台湾学子来闽修学旅游”活动,拓宽闽台修学旅游协作;推动成立闽台自驾游联盟,探索闽台互认驾照,开展闽台自驾游协作;加强闽台旅游信息化合作,推动闽台智慧旅游协作;建立与台湾地区旅游标准化合作机制,共同开拓两岸旅游服务标准研究,深入开展闽台旅游标准协作;继续开展“百名乡村旅游人才赴台湾培训计划”,加强闽台旅游人才协作。

    推进改革创新打造福建旅游“升级版”

    当前,福建省正深入实施“三规划两方案”,旅游业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动自贸区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大局中,福建旅游产业正迎来创新提升的“黄金发展期”。福建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推动旅游改革开放,构建要素完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推动福建旅游转型升级。

    推动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要求,全面落实《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暨2014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竞争力的品牌,加快构建“233”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绿色和蓝色“两条生态旅游带”,构建以福州、厦门、武夷山为核心的“三大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闽东北山海画廊旅游区、闽西南滨海文化度假区和闽西北文化生态旅游区“三大旅游板块”。通过打造“两带”,培育“三核”,推动“三区”发展。将以福州、厦门、武夷山为核心,加快培育区域旅游产业龙头;围绕旅游要素,大力提升观光产业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链,积极发展生态体验链;以福州为核心,联动莆田、宁德、平潭,打造以闽都文化、妈祖朝圣、温泉休闲、蓝色滨海为主的闽东北山海画廊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布局上的升级,提升福建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制定出台《福建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一是旅游通达工程。联合交通部门推动“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景观道路建设;推动交通要道至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推动建设全省高铁车站、高速公路、国道通往景区路段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二是自驾游营地工程。制定福建省自驾游营地规划,推动建设一批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医疗救援、汽车维修站、加油站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的自驾车营地。三是旅游集散中心工程。在高铁沿线的中心城市以及沿线市(县)建设38个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高铁、城市和景区“无缝对接”。四是旅游休闲工程。推动建设一批特色休闲街区、休闲广场、旅游购物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城市公园绿地、公共海滩等免费游憩场所,满足游客需求。大力推进景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安全、便利、优质的旅游软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引导、监管、评价和改善机制,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引导游客文明、理性、绿色出游,提升福建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推进旅游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五大改革”:一是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适应旅游业综合性产业特征的旅游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有条件的市(县)推动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探索景区管理体制创新,选择1—2个重点景区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创新旅游行政监管方式。进一步推进省级旅游审批权下放。健全行业协会组织,构建政会分开、机构健全、职能完善的协会运作体系。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推动旅游要素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四是拓宽旅游投融资领域。建立市场化的旅游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旅游投资发展基金和旅游银行,在厦门探索成立旅游产权交易中心。改革旅游专项资金使用模式,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扶持、重点扶持。五是改革旅游发展评价体系,形成以规模数据为基础、以住宿过夜人天数和人均消费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引导各级政府更多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构建五大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福建将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创新全媒体营销,加快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建设智慧旅游体系

    围绕“2014年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科学规划,制定适度超前的《福建“智慧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和《智慧旅游大平台建设方案》,省、市、县、景区四级有效联动,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福州市、厦门市、龙岩市和武夷山市建设“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推动鼓浪屿、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等品牌景区建设智慧旅游景区试点,以试点示范带动全省智慧旅游发展。同时,成立智慧旅游促进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智慧旅游的指导,构建智慧旅游大平台,推动旅游信息化往基层延伸。

    建设旅游营销体系

    将2014年作为“福建省旅游品牌深化主题年”,拓展境外、省外、省内三大旅游市场,主推高铁旅游线、海峡邮轮旅游线、自驾游旅游线三大旅游线路,创新网络营销、事件营销、活动营销三大营销方式,推动旅游宣传营销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从笼统营销向细分营销、从分散营销向整合营销“三大转变”,打响“清新福建”旅游品牌。

    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与住建厅联合推出厦门等一批旅游“全域化”试点市、县,打造十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交通部门联手把一批高速公路加油站、服务区打造成为“旅游休闲驿站”。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合农业、住建等部门启动实施乡村旅游“百镇千村”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力争打造100个旅游休闲集镇,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联合经信委等部门,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时尚品牌塑造,形成一批创新型工业旅游示范区。指导和推动富有福建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研发,形成“百种福建必购”旅游商品体系;联手海洋渔业部门编制全省游艇码头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休闲驿站和俱乐部,推动一批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联合宣传、文化部门共同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八大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联合宣传、文化、海洋渔业等部门共同推动泉州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起始点的旅游品牌。

    建设旅游监管体系

    以服务提升为核心,完善“大行管”体系建设,完善部门联动、省市县互动工作机制,健全旅游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执法水平,启动《福建旅游条例》修订工作,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建设旅游保障体系

    建立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服务保障,以人才强旅为目标,继续实施“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各类旅游人才培训力度,构建形成“高级为龙头、中级为骨干、初级为基础”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为福建旅游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快六大平台建设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海洋旅游潜力巨大发展 体系亟待完善
山东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到2022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达8000亿元
大观园:【闽园】【福建101】【龙岩旅游】
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望本月出台 多股将受益
海南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体育万亿级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