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作欣赏|经典重读】「梁归智」《西游记》里“桃子”和“诗词”的隐喻

名作欣赏杂志社


《西游记》里“桃子”和“诗词”的隐喻

梁归智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时,使用了“草蛇灰线”“一击两鸣”这样一些说法,指各种形式的伏笔、伏线、影射、象征等艺术手法。《西游记》的评点者们很少用这些术语,其实在《西游记》里,这些笔法也相当广泛地存在,前后文情彼此“遥遥相照”,传达隐寓微言。比如我们以前讲过的,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曾经被相府的小姐抛绣球打中而招亲;唐僧走到天竺国时,也被假公主玉兔精抛绣球打中。西天取经中途节点通天河畔的村落叫“陈家庄”,是有意和唐僧俗姓“陈”暗相对应。下面把前几期文章没有涉及或者虽然提到但展开不够的一些伏笔或影射,以及艺术象征等技巧做补充阐释。

桃子的隐喻


桃子,是《西游记》里的一大“草蛇灰线”,凡提到桃子,都是心的象喻,因为二者的形状相似。小说第一次提到桃子在第二回,菩提祖师开坛讲道,孙悟空十分兴奋,“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问孙悟空来了多长时间了,孙悟空回答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祖师就说:“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研究者指出,道教经典《黄庭遁甲缘身经》上说,上智之人心有七孔,孙悟空吃桃七年,即心熟七孔,心智全开,可以学道了,所以紧接着写菩提祖师教孙悟空长生之法、筋斗云、七十二变等。确实如此,玲珑七窍心是很流行的说法,比如《封神演义》中比干就有这样的心,《红楼梦》里赞美林黛玉聪明绝顶,说“心较比干多一窍”。要知道菩提祖师本人就是心的象征,所谓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指心,方寸指心,斜月三星还是指心,菩提也是心灵觉悟之意。孙悟空说吃了七次桃子,表面上是说时间过去七年了,象征意义就是心开窍了,灵觉悟了,《西游记》的大主题“修心”开始了。

 

后面孙悟空剿灭混世魔王,闹龙宫,闹幽冥,天宫招安做了弼马温,嫌官小返回花果山,把前来问罪的巨灵神和哪吒打败,再次受招安而被封为齐天大圣,是“心”开始“骚动”的形象化演义。不久,孙悟空被玉帝派遣去看守蟠桃园,结果孙悟空监守自盗,把上等的蟠桃都偷吃了,并很快接上偷吃瑶池仙酒和老君金丹的情节,所谓:“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如果明白桃是心的象征,则孙悟空这只“心猿”“搅乱蟠桃会”的微妙寓意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再看猪八戒和沙僧,一个是因为蟠桃会上喝醉了酒而调戏嫦娥获罪,一个是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都是在蟠桃会上出现问题,其象征内涵与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一样,其实都是隐喻“心”的孽障。

 

在西天取经路上,作者也精心设置了桃子与心的象喻情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中出现的白骨精,是“斩三尸”的内涵,我在论述八十一难的象征意义时已经说过。这一回一开头,唐僧抱怨孙悟空不好好服侍自己,孙悟空跳上云端,“手搭凉篷,睁眼观看”,然后对唐僧说:“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结果孙悟空一走,白骨精就“变做个花容月貌的女儿”来迷惑唐僧师徒。显然,这里写孙悟空一去摘桃子,妖怪就出现,深意正是“心动”引来磨难。后面唐僧在马上吃了几个桃子,然后白骨精再次变化前来迷惑,结果是唐僧终于把孙悟空撵走。那微妙的暗示,是唐僧吃了桃子,自然就“多心”了、“心乱”了。

 

第八十二回为降伏无底洞的老鼠精,孙悟空变成苍蝇飞到洞里,对唐僧说:“你与他到园里,走到桃树边,就莫走了。等我飞上桃枝,变做个红桃子。你要吃果子,先拣红的儿摘下来。红的是我,他必然也要摘一个,你把红的定要让他。他若一口吃了,我却在他肚里,等我捣破他的皮袋,扯断他的肝肠,弄死他,你就脱身了。”唐僧依计而行,孙悟空果然跑到妖精的肚子里,逼迫妖精把唐僧背出洞。但一旦孙悟空从妖精肚子里出来,妖精又使法术,把唐僧重新摄入洞中。这个情节中孙悟空不变成别的水果如苹果、杏或梨等,还是以桃比喻心,影射唐僧受到色欲诱惑的考验。

 

诗词的隐喻


《西游记》里穿插有不少诗词,一些读者往往跳过不读。其实这些诗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往往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密切结合,暗含象征隐喻,如果读懂了,更增加无穷趣味。

 

比如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跑出来,再次大闹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然后就有三首诗赞美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但最后归结道:“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双林是释迦牟尼最后涅槃的典故,诗的意思是孙悟空的“心猿意马”终究要被如来佛所制服而皈依佛门。而紧接着的一个情节却是“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拦住孙悟空打斗而“胜败未分”。读者可能会疑惑,这个王灵官是佑圣真君的一个佐使,好像只是个天庭的中下级武官,他怎么如此厉害?连四大天王都逃跑了,怎么他能和孙悟空打成平手?以前怎么没见他露面呢?其实奥妙就在“佑圣真君”和“灵官”这两个称号。“灵官”者,心灵之主宰也,“王灵官”者,主宰心灵的君王也;“佑圣真君”者,护佑“真君”——心者也。孙悟空是“心猿”乱跳作反,王灵官则是心的护法神,故此王灵官能敌住孙悟空并能斗得“胜败未分”。

 

而最后如来佛降伏了孙悟空,玉皇大帝做安天大会酬谢如来,有诗予以赞美,开头两句是“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好像很平实的诗句,如果懂得蟠桃就是心的象征,那就妙在其中了。“猴搅乱”蟠桃会其实就是“心猿”捣蛋,心乱了,最后把“心猿”压在五行山下了,就“安天”——其实是“安心”了。召开蟠桃会本身就是心乱的象征;以蟠桃会始,必须以安天会终,即由“心乱”而“心安”的“心路历程”。故而下一回开头,就是一阕《苏武慢》词,所谓“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澳大利亚汉学家柳存仁考证,此词乃金丹大师冯尊师所作,见《鹤鸣余音》(元代仙游山道士彭致中编全真教诗词选本)卷二,主要内容讲禅悟和金丹之妙,《西游记》的确是融合三教,直指心源。

 

第十四回唐僧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放了出来,这一回开头就是一首长诗,所谓“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即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云云,可谓开宗明义。有一些描写则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知道其一击两鸣之真意。如孙悟空刚归唐僧,首先打死一只老虎,这时天色将晚,要找人家投宿,有一阕《西江月》词描写黄昏时节景色,最后两句是“一钩新月破黄昏,万点明星光晕”。清朝的陈士斌说:“诗中有‘一钩新月破黄昏’绝色丽句,读者不过目为点缀晚情闲情,不知伏虎之后,而偃月之形已宛然成象矣。”这是说孙悟空打死老虎,象征消灭恶念,开始走上取经修行之路,正像“一钩新月破黄昏”,新月就是道心萌动的象征,直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心之隐喻。所以接下来的情节是回目所标示的“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孙悟空又打死了六个强盗,而六个强盗名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正直切回目“六贼”,即佛教中所说眼、耳、鼻、舌、意、身六种器官带来的六种欲望。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偷去唐僧袈裟的黑熊精要开佛衣会,请来两个客人,一个是道人凌虚子,是个苍狼成精,还有一个是“白衣秀士”,则是一条白花蛇的化身。结果孙悟空撞来一棒子打死了蛇精,狼精则驾云逃走,后来请来观音菩萨,碰上凌虚子拿着仙丹去向黑熊精祝贺,才被孙悟空打死。这里面有一层象征意思,即黑熊精最强,却心向佛教,故后被观音菩萨收为弟子,道教次强,而儒者最弱。同时,这些描写还融合了《水浒传》里面的情节。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就名“白衣秀士”,而最没有本事,被林冲火并杀掉。《水浒传》第一回就出场的少华山三个强人,本事最差的是绰号白花蛇的杨春。孙悟空首先打死的是由白花蛇变成的“白衣秀士”,可谓异曲同工。儒家尚文,不重武艺,小说里这些描写是一种艺术化的调侃。

 

第三十一回是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降伏奎木狼的故事。在这一回开头有一阕长短句,我们一般也不注意。其实里面隐喻的意思也很明确,即经过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被唐僧驱逐再被请回这一番折腾,唐僧师徒五众都斩了三尸(即“三打白骨精”),取经小团队的内部整合终于完成了。词句中所谓“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所谓“兄和弟会成三契”,都是此意。猪八戒是在白龙马的苦求下请回孙悟空的,正紧扣住了“心猿意马”的象征意义。

 

下一回(第三十二回)的开头也予以呼应:“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接着是描写“三春景候”的一阕词,好像是赞美大好春光,其实也是象征取经团队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新气象:“佳景最堪题”“遍地芳菲”。

在经历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磨难后(象征金银财富的考验),第三十六回开始乌鸡国假国王篡夺皇权的故事,是象征权力欲望的诱惑和克服。这一回一开头,唐僧看到了前面的高山峻岭,因而“心中凄惨”,在马上感叹。感叹语用七言律诗表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表面上,这是唐僧感叹离开唐王朝西去取经的路途艰辛,“王不留行送出城”是指唐太宗送唐僧出长安城。但机带双敲,其措辞的巧妙却在于这是一首用中药名组成的诗歌。不仅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竹沥、茴香是中药材,益智和王不留行也是中药植物。医药古籍《证类本草》载有雷州益智子,李时珍引《南方草木状》说:“益智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种子,能活血通经。而“三棱子”又可以隐喻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顽徒,“马兜铃”则可暗指白龙马。

 

这一回的结尾,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在夜间赏月,每人都吟了一首禅味悠长的诗歌,一方面这是为下回乌鸡国死国王的鬼魂出现营造气氛,另一方面更是隐喻唐僧“益智”,“三棱子”(三个顽徒)修行修心的觉悟。《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说:“说月处大须着眼。行者、沙僧之语,人易知道;最妙是八戒二语,人容易忽略,特拈出之。八戒之语曰:‘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直说因果乃大乘之言,非玄门小小修炼已也。”

 

更有“伏脉千里”艺术意味的,是唐僧全用中药名的七言律诗,遥遥暗接第六十九回孙悟空开方子给朱紫国王治病的情节。那一回孙悟空用白龙马的尿和药丸,后来国王问药方,孙悟空说有马兜铃,正与第三十六回中“途中催趱马兜铃”一句前后呼应。从乌鸡国到朱紫国,既是“天路历程”,也是“心路历程”,因佞道而被篡位身死的乌鸡国王,因失去王后痴情生病三年的朱紫国王,都需要用“药”医疗而“益智”,吃马兜铃——喝马尿。故而唐僧诗中表面是说各味中药,其实还是指“心药”——心病终需心药治。

 

过了通天河,取经已经走完一半路程,故而第五十回一开头是一阕《南柯子》词,这是有意关合“南柯一梦”的典故,暗含的意思,是前一半奋斗之梦已经实现,要开始新的梦魇考验了。这阕《南柯子》词,乃吸取金元之际全真道教七子之一马钰的《无调名·赠诸道友》词,其中只个别字句有变化,特别是马钰词原句“勿令喘息气声粗”变成了“勿令猿马气声粗”,突出“猿马”二字,关合《西游记》的关键词“心猿意马”。全词为: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把人的本性比作燃烧的蜡烛,需要不断地“挑剔”灯捻,除去灯火燃烧留下的油渍残灰,才能保持光亮灿烂。“曹溪”即禅宗的别称,因为六祖惠能在广东省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曹溪宝林寺讲道而得名。“勿令猿马气声粗”非常明确地说与“心猿意马”的新一轮斗争即将开始了。紧接着取经团队果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太上老君的青牛下界作怪,而唐僧师徒被捉拿却起因于猪八戒和沙僧贪图小便宜,走出了孙悟空画的那个圈,引出了青牛精能套走各种兵器法宝的金刚圈。这些光怪陆离的描写,其实都是要继续克服“心障”的艺术演义,要“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要“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取经路途下一半的开篇,以这阕《南柯子》开头,确实笼罩后半程,揭示微言大义。第五十回回目“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也标示明确:情性乱了,神智昏了,心意动了,“魔头”就出现了。

 

此后各回的诗歌,也大多紧紧扣住制服心猿意马的骚动而含隐喻之意。如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回目本身点明了真假猴王的故事核心是“神狂”和“道昧”,即六耳猕猴实际上是孙悟空心中恶念的化身,孙悟空最后打死六耳猕猴,就是彻底剿除了心魔欲鬼,故这一回的回前诗如是说: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

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

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

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

 

“猿马牢收休放荡”,说得很清楚,要制服“心猿意马”不让其“放荡”而为所欲为。“除六贼,悟三乘”,就是要用佛法禅理除灭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各种欲望之“六贼”,只有这样,心才能抵御住诸多诱惑,即“色邪”。此“色”不是女色之色,而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色”,即各种有形无形的外在世界。

 

后面真假孙悟空从天堂打到地府,从南海打到西天,在打往西天的途中,又有一首诗: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裁。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人有二心生祸灾”,非常明确地表出真假猴王的出现就是“心猿”之“二心”的交战,而“二心”的内容也无非是“三公位”“一品台”等名利善恶的纷争。只有用“无心诀”,也就是放下一切欲望追求才能铲除“二心”衍生的“祸灾”。按:“东挡西除未定裁”传本多作“东挡西除未定哉”,其实“哉”是“裁”的误抄误传,“无休歇”对仗“未定裁”也。明末遗民黄周星定本清代《西游证道书》中,五六两句则作:“北讨南征空扰攘,东驰西逐苦虺隤。”   

 

如来看到真假猴王打来时,正宣讲佛法,说:“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这段话主要采自道教经典《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当然也有佛教《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说法的影响。《西游记》作者打破道教和佛教的畛域,借如来说法的情节艺术地表现真假猴王“二心搅乱大乾坤”的主题,可谓活学活用。下一回开头则是:“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猿马,同心勠力,赶奔西天。”非常清楚地表明,灭了六耳猕猴,其实是取经团队再一次“剪断二心”内部整合的象征。

 

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之前,又有一阕词: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

灵鹫山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彻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这阕词也是有来历的,乃全真教《鹤鸣余音》卷二中冯尊师作《苏武慢·七》。为什么在这一回前面安置这样一阕词呢?它的用意是承前启后。承前,是承第八十五、八十六回,那两回的隐雾山、花豹精、樵夫,乃至“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那首诗,都有极强的隐喻意义,即在进入佛教圣地天竺国地界之前经历“黎明前的昏沉”,战胜蠢动的心魔,认清“心”的本质。此即所谓“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而启后,则是第八十七回凤仙郡求雨的故事,揭示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的大道理,尊重上天权威的大法则。在这一回,孙悟空这个曾经大闹天宫的造反者,已经完全变成了礼敬上天的守法者了。他本来上天找玉帝替久旱的凤仙郡求雨,以为小事一桩,玉皇大帝却让四大天师领着孙悟空去看鸡吃米山、狗吃面山和灯焰烧锁梃的三事,原来是对凤仙郡郡守曾经推倒供桌不敬上天的惩罚。这让孙悟空“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后来在四大天师的点拨下,孙悟空回去让凤仙郡郡守带领全郡的人烧香念佛,礼敬上天,善念一回,米山、面山立刻倒塌,锁梃也断裂,于是苦旱三年的凤仙郡迎来了滂沱大雨。这是表现违逆上天则受罚,敬畏上天才可生的“善恶”道理,而这才是“灵鹫山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彻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的无上真理。在全民念佛而感动上天的雨水中,小说又郑重其事地写下四句:“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西游记》的“草蛇灰线”和“一击两鸣”,都是“心猿”最后变成“心灵”的艺术隐喻。

 



原标题:草蛇灰线,一击两鸣——《西游记》经典探秘之五,本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上旬刊2016年第3期

 


作者: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资格,出版有《红楼梦探佚》《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大家精要·苏轼》,评点本《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红莓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等学术文化著作二十余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中蜘蛛精是什么来历?蜘蛛精为什么一直要洗澡?
拍摄西游记时,为何这些蟠桃孙悟空只吃一口?看完后肃然起敬!
怪不得《西游记》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书里诗词太牛,读之可悟人生
西游记五种长生不老药,前三种孙悟空吃了,第四种孙悟空不敢吃
哪位天尊痛打猴哥三千八百棍?打得猴哥两万年后还心惊胆战!
西游记中的去杠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