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整体之“美”与点滴之“味”

  赵娜最近,笔者观摩了多节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别出心裁的形式、声情并茂的朗读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可每每回味起来,却总有说不出的缺憾。正苦苦沉思之际,有幸看到了3月7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张国庆老师的佳作《由文本整体向深度挖掘》,顿时心底豁然开朗。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正如文中所讲,是拆离了文本的整体之美,切断了知识点的纵横相接,使文本走向了孤立。

  诚如张老师所言,如果找寻文本中细微的知识点,可谓数不胜数,然而这样做就会导致不少教师一味地遵循“文本细读”的理念,把细枝末端的点点滴滴都搬上课堂的舞台,导致学生走马观花地被“牵着鼻子走”。如此一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有所欠缺,课堂的含金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其实,每个文本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整体之“美”,当然也包括精彩词句的点滴之“味”。教学的开展中,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顾此失彼。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彰显文本独到的魅力。然而,一些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亮点纷呈,往往关注于点滴之“味”的挖掘,看似是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咀嚼得“滚瓜烂熟”,可最终不能给学生留下直观的整体感悟。

  就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为例,教师就不妨从题目入手,请学生阅读后说一说“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作者同样的一首诗怎么会得到父母如此不同的评价呢?”这样的宏观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走进文本的热情,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亲历一场思维碰撞的语文体验。如果教师仅仅抓住“精彩极了”,让学生找出母亲夸赞的句子,又以“糟糕透了”为提示词,让学生画出父亲指责的句子,如此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感受停滞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之中,而态度背后的深层原因就会被冲淡直至被忽略,这样就偏离了文本的中心主题,造成学生感知能力的偏差。

  文本之美,美在整体的和谐,美在精彩的描绘。那么,请遵循“由文本整体向深度挖掘”的教学主张,抛弃支离破碎的字析句解,告别矫揉造作的单刀直入,让文本在师生的脑海中绘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主题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X单元授课教学法”
一见培东悟语文吴凤云
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评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张祖庆:于永正老师这样教我练朗读
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光明区实验学校(集团)余映潮工作室研修活动侧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