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主题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X单元授课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X单元授课教学法” 毕英春
新课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教师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也不可回避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的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发达国家晚一至两年,阅读量小,和美国比,仅是1/6,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所学的基础不是很牢,存在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比较多,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另,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找到答案:一是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时间被老师挤占掉一大部分,没时间拓展阅读;二是有的课组织活动形式仅为取悦学生,追求形式的好看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三是许多教师依然是就课文教课文,教过一篇文章,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教会学生学习”。在潍坊市主题学习实验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既能品词析句,透过字里行间去慢慢体味语言的冷暖和温度,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呢?我注重“精读”与“略读”有机融合,做好“理解”与“运用”并重,形成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1 X单元授课教学法”。
一、概念阐释
“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相当于数学习题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它几篇文章(或两篇,或三篇不等),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

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所谓“单元授课”,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训练点,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二、课例特点
(一)“精读课例”特点
1.要实现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精读课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平等对话,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平等对话。讲真话,抒真情,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还要跳出文本做理性的审视与思考,真正读懂文本。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作者笔下的林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体浏览课文或粗浅阅读后,孩子们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答案:宽容、有爱心、孝敬父母、幽默、勤劳、真诚、平等……这些优秀品质,在伟大总统林肯身上肯定或多或少地具备着。如果不深入走进文本,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那么对林肯这位伟大总统的认识一定有偏颇。他之所以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凭的是什么?当我们查阅历史背景,就会了解在非人的社会制度下,黑人就是工具,是商品,随意买卖,灵魂、肉体……人与人之间极度不平等,再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林肯面对参议员嘲笑时的表现:“我一定会永远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我们就会读懂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忘不了的不仅仅是他的父亲,而是千千万万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从来没有觉得鞋匠和总统的人格有什么差别,而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林肯这个平民总统,他的睿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独特气质才会在孩子们心中树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2.把教“教语文”落到实处。
上师大吴忠豪教授提出:要由“教课文”到“教语文”。“教课文”就是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在精读课上,要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如,在执教《盘古开天地》时,摒弃原来的仅仅围绕盘古献身精神深入层层分析的做法,抓住本文语言第二段对偶句和第四段排比句的鲜明特点,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精读第四段时,先让学生理解这段意思,再由易到难,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说话和仿写。
师:同学们想一想,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1:盘古的牙齿会变成岩石。
师:他的牙齿会变成 的岩石。
生2:他的牙齿会变成坚硬的岩石。
生3:他的牙齿会变成巨大的岩石。
师:就像刚才这同学说的一样,大家再想一想,他的 还会变成 的 。
生4:我觉得盘古的手掌会变成连绵不断的山峰。
生4:他的毛发会变成美丽无比的柔柳。
生5:他的鼻孔会变成深邃的山洞。
……
师: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这些补充到课文中再读一读。
在这儿,教师让学生模仿课堂中语言的特点、结构,先想象再表达,并加上形容词把句子说形象。这样做,不仅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还把仿写的句子带进课文中再读,使学生体会到盘古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人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盘古为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
3.教会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极其重要。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掌声》一课,我就侧重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教学。
师:小英不再忧郁,“忧郁”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拿起笔来边读边画,看看演讲之前,小英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划)
师:演讲前的小英是什么样子呢?
生1: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师:还有谁有补充?
生2:她总是慢吞吞地说话。
生3:她很孤单,很怕别人笑话她,不敢举手。
生4:总是自己玩,不敢找别人。
师:是呀,她很胆怯。演讲之前她的这些表现,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异口同声:忧郁。
师:对,大家真聪明呀,谁来说一下,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了“忧郁?
生: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理解的。
师:太棒了!在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到课文的前面找找相关的句子帮助我们理解,有时也从课文后边的句子中理解,这种理解词语的办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师板书:联系上下文)
(二)“略读课例”特点
1.针对性强。
学案的设计,千万不可面面俱到,要针对本单元的主题训练点进行设计。如苏教版六上“景物聚焦”一组,就要扣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人教版六上“初识鲁迅”一组,要扣住“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学案
概括内容 作者周晔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四件事?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 2.
3. 4.
体会品质 在周晔眼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在青年读者阿累眼中,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
学习表达 1.在“救助车夫”一事中,作者侧重鲁迅哪一方面的描写?请你找到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请你找出《一面》一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这些句子和鲁迅先生伟大品格有什么关系?
2.学习方式更为自主。
略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主要是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孩子们根据学案,阅读、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学习有序而又自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3.大容量、高密度。
通常情况下,一课时能学二至三篇文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或积累背诵,或复述文章,或摘记妙词佳句等等。
4.实践性强。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略读课上,孩子们可以在大量阅读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操作流程
(一)精读课例的一般操作模式
1.导入,揭题激趣。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片导入,积累背诵导入,歌曲导入、实物导入等等。导入方法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千万不要为哗众取宠而绕得太远。
2.交流预习,整合疑难。
预习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学生在交流时,畅谈相关资料的搜集、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生字词的认读、疑难问题等。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摸清预习情况,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归类、整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达到“以学定教”。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所以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带着不理解的问题,徜徉文本之中,静静地读书思考,享受阅读的情趣。待他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发挥小组智慧,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切磋,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走入学生中间,适时启发、引导、鼓励,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感悟、探索创造的摇篮。
4.展示提升,教师点拨。
各小组代表对研究的问题班内交流,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感悟,入情入境朗读理解,根据文意画出图画,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展示的同学积极主动,旁观的同学全神贯注,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以补充、纠偏、改错、深化等等,达到“得失寸心知”的良效。教师要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在他们对所学知识出现易混、易错、易漏时,进行三言两语的点拨、说明或升华。
5.突出重点,归纳学法。
总结本课书的学习方法,一课一得,学法的总结可放在课中,也可放在课后。
( 二)略读课例的一般操作模式
1.回顾学法,掌握方法。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精读课例中学到的相关方法,加深印象,做到有章可循。
2.依照学案,自主合作。
若完全放手,担心学生无从下手,给以提示,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而提高效率。此环节,应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可走过场,流于形式。
3.集体交流,纠偏改错。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把理解偏颇或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4.综合训练,形成技能。
学完几课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中的有关题目,可让学生感情朗读或背诵课文,可造句,也可说写结合,完成课后的“小作文”题等,以达到综合训练、发展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效果
运用此模式上课后,从根本上解决了“精读”和“略读”的矛盾,节省了3/4的课内学习时间,供学生海量阅读和参加实践活动,省时高效。“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变成了现实。“1 X单元授课教学”被评为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四次在潍坊市“主题学习研讨会”上展示公开课或介绍经验,在2009年第一期《山东教育》上进行了推介。多次应邀赴周村、青岛、德州、省教育学院等地介绍做法,参加全国高效课堂展示,赴香港进行两岸四地阅读教学展示等等,均获得一致好评。
2009年11月,在“全国主题学习研讨会”上,运用此模式执教“走近鲁迅”一组课文,赢得全国小语理事会崔峦理事长的高度评价,他谈到“毕老师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教科书里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内容,这个效率令人吃惊,令人难以置信。她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师生共读了三篇课文,之所以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真正做到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她的课既得意,又得言;既学文,又悟法。她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要速度还要质量,要上得实,理解内容,还要在习得方法上有所收获。”
更为可喜的是,此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会学、乐学。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小到作批注、理解词语,大到学习一类文章应把握的要点、切入点。因此到了小学高年级后,有许多学生已能自己设计“学案”,基本上达到了自能读书。
2.读写水平明显提高。
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喜欢读书,平均每个孩子一学期能读100万字;并且涉猎面很广,如《林海雪原》《上下五千年》《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等等,由古到今、由中到外。水涨船高,读得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随之提高。到了小学高年级,在规定的40分钟时间里,孩子们都能写出一篇500字以上字通句顺、主题明显、比较具体生动的文章。
3.促进了读书家庭的创建。
由于孩子们喜欢书,所以家长们给孩子买的书越来越多,亲子共读,互相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使家庭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重比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感悟“比较阅读”——阅读优秀课改经验所感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构建扎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大单元教学(2):单元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