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高分作文议论文万能模板
铁规一:议论文结构模板
议论文的结构,解决的是议论文的整体框架问题。“架子”搭好了,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填充具体的内容。文章框架就像人的骨架,骨架不好,血肉就无法支撑;而如果只有骨架没有 血肉,自然也不成人形。
结构可理解为证明论点的写作框架。因此写作时首先应明确论点,再考虑结构。
1.并列式结构
模板一:分论点并列式
模板示例:
标题: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中心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开头提出论点)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一言以蔽之①,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模板解说: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为什么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作者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 ×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注意:分论点不能脱离总论点,是为总论点服务的。有分论点的议论文,结尾要有总结如:一言以蔽之、总之等。
①一言以蔽之出自 《论语·为政》: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模板二:分论据并列式(主要指引用的事实论据)
模板示例:
标题:专心致志
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开头提出论点)
并列事件一:一次,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火警响起,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内,看到他们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竟然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并列事件二:一天,物理学家安培傍晚在街上散步,就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并列事件三: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着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
模板解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作者使用了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与肖邦、物理学家安培、陈毅元帅三个并列事例,三层之间形成一种强势的并列,共同证明中心论点,结构严密,中心明确。
注意多总结课本内外的事例,这样在写作时才有更多的材料可选。特别要注意多积累最新的事实新闻。另外注意不能只是材料的简单堆积。
3.启感式结构
模板:启感式结构【引(因材料)—议(发议论)—联(联现实)—结(作总结)】
模板示例:
标题:可以填平的鸿沟
中心论点:鸿沟可以填平,两代人之间应互相理解。
“引” (开头列举事例)孩子的做法得不到家长理解,因而伤心以极而离家出走。
“议”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上已出现了一道鸿沟。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呼吁:两代人应互相理解。
“联”做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多了解;做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为父母照想;一初中女生因成绩不好,常受到父母责打,终因厌世而自杀。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若她的父母真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伤心呢?
“结”:从一个中学生的离家出走,我们应该警惕,不可让那条沟再扩大下去。理解与热忱,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径。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模板解说:首句概括引述材料,然后由现象揭示本质,接着推出论点。转为联系实际,并举例证之,语言婉转,可令子女接受。最后总结,照应题目与观点。
铁规二:议论文论据使用模板
众所周知,议论文中必须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即论点。还要有充分而准确的材料,即论据。可以说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分,观点就缺乏支撑,议论就显得空洞乏力;同样,使用材料不恰当,或事实不真实,观点就不能令人信服。因此,议论文中论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论据通常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地史实等。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模板一:引用+事例
模板示例: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做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可再举个例子,如邓稼先研制原子弹的艰难、自己学习上遇到挫折,可将几个实例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
模板解说:先引用冰心的话,说明成功的背后都是经历了挫折的,要直面挫折,再引用事例材料,这些材料要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有说服力。
模板二:正例+反例
模板示例: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 … 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旁边,玛蒂尔德被虚荣心搞得饱受十年的劳苦,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
模板解说:面对同一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人,陶渊明同别理科夫,葛朗台,玛蒂尔德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优略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的突出。——《人间的芬芳》语段
注释:
别里科夫:出自契诃夫小说《套中人》,是一个可恶可憎,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他的最大特点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生活上,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他常常晴天穿靴子、带雨伞,坐车支车篷,房子不管怎样闷热,他也不开门窗。睡觉除带上睡帽、穿上睡衣,还要把脑袋蒙在被子里。他不仅要将自己的躯体和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他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为人却极其吝啬,在他眼里,女儿妻子还不如他的一枚零币,是守财奴的代表。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把葛朗台的可悲与可怜体现的淋漓尽致,使读者对钱财产生更多的理解。
玛蒂尔德: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项链》,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张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二)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高考作文二类卷以上的不二法门(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初步”讲稿
【2021一轮复习】议论文论证段的写作方法指导
议论文说理乏力的五个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