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给青年教师(7):新教师上公开课要避踩哪些“坑”?——新教师公开课“避坑”指南
userphoto

2023.02.18 海南

关注

有人说:当教师在尽心尽力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公开课既是精心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启迪,集中精力学习教学理论,全面反思日常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的大好时机。公开课不是平常上课,而是要展示执教者的最高水平,是日常教学追求的一种极致,是教师成长的最佳舞台。但是,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上公开课时应避免踩到如下这些“坑”:

一要避踩语言表达坑

重复哆嗦即语言重复,差不多每个教师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年轻的新手教师。教师课堂语言重复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重复自己说的话,比如“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下面哪些是单项式?”但有的教师在说完以后总喜欢再重复说“观察以下哪些是多项式?”这可能是因为教师上公开课过度紧张,想通过重复来减缓自己的紧张感,也可能是习惯成自然,但实际上这样的重复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也显得教师不够专业;二是重复学生说的话,如学生们回答了问题之后,有的老师总是喜欢重复说“哦!你觉得他们是全等呀!哦!你觉得他们相等呀!”我们可以把这样重复性的话给它换一下,如“你的理解思路很清晰啊!你的观察真仔细啊!”学生的回答,我们老师的点评应该有高度的启发性,而且这种反馈式评价,学生会更加喜欢一些。又如有老师提问:“同学们,听完了老支书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哦,你觉得很感动!你也来说一说。哦,你觉得他很伟大!你呢?你觉得他很无私!.....”像这样不断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就会显得我们老师的启发和总结能力不足。

“口头禅”。如数学老师最喜欢说的“口头禅”,如“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教师外出赛课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说那么多“是不是,对不对......”。这样就显得语言很啰嗦,很随意。如果你想表达的是“这两条线段就相等了,对不对?”,则可以换成“这两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提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同时也去掉了“口头禅”。不少教师总喜欢说“然后、那么、这个、额、嗯”等等。这些“口头禅”太多会让听课教师或评委老师觉得很不舒服。这可能是我们在平时说话聊天的时候,不太注意到这个问题。要改掉这种习惯,你不妨对自己的上课进行录音,听一听自己的“口头禅”,然后想办法改掉。

语速过快。从学生角度出发,新知识需要学生消化反应,语速过快并不能节省时间,公开课的关键是看教学效果。一堂公开课上不完是没有关系的,最重要的是看老师授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授课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授课内容有明确的目标和重难点,但笔者发现有的新教师在上汇报课时,可能因为没有提前磨课,或者没有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教学目标设置极不合理,这样就会因内容过多而出现面面俱到的现象。如此以来,这堂课就成了“满堂灌”。听课老师都听得云里雾里,更何况是学生呢!

声音过大。现在上课不少教师都喜欢使用小喇叭,但要特别注意声量不能过大。刺耳、震耳的声音让学生和听课教师产生一种不舒服感,影响课堂的效果和评委的印象。

“独角戏”。老师整堂课滔滔不绝,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可是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其实现在的老师综合素养都非常的高,能说会唱,一堂课成了老师的表演课,但是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主阵地,而非老师的“独角戏”。所以一定要记住,教师的角色是引领、启发和点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之后,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一个能够突破难点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

滥用评价,标准模糊。一些课堂评价语大量滥用,评价标准模糊,让孩子不知好在什么地方。有的教师不评价孩子的努力程度,而评价聪明智商。比如:这个孩子读得太好啦!而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根本不知道;又如一节课竞有十余次出现"棒、棒,你真棒!”还比如“你太聪明啦!不用动脑你就说出正确答案啦!智商太高了!(智商是爸妈的遗传,而非教师上课的效果);再如,多个学生举手,教师只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举手没让回答的学生心想,你没叫我,叫我我也会,甚至比他回答还好)等等。一味单调长时间地赏识学生,会让学生产生"赞美疲劳",学生丧失了新鲜感,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当然也有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回答提问后,不管这个学生回答对了还是回答错了,也不管她会不会,我们都要给予准确的课堂用语反馈给学生,不能够直接让学生坐下了事。

教师举动,暗示正误。教师潜意识的心理举动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比如教师每当遇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潜意识的“口头禅”则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从中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误时,教师总会说“你肯定吗?”还有的教师,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或眉头紧锁或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教师则眉头舒展,微笑点头。还有当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就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教师想要答素,教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或潜意识的举动就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见,这些潜意识举动已对学生思考产生了负面影响。课堂上不是让学生揣摩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多元思考,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要避踩仪表教态坑

教态不自然。上课时,教师可能会因为过于紧张,眼神不飘忽不定,不敢去看领导或学生。提问时,教师眼神游离,讲课全程,含腰驼背,或者双手一直抱着膀子,或者双手撑着讲台……。新老师可能会因为不认识学生名字,在提问时会想到通过手势来辅助,但是手势要大方得体。诸如此类的肢体语言都会因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因此,新老师上课时要抬头挺胸,克服紧张。否则,这节课就会因为你的紧张而导致评委或领导在评课时认为你对课堂把控力不足而印象不佳,大打折扣。

不修边幅,打扮随意。教师参加赛课比赛,当然应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当你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评委就开始给你打分了。所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从第一印象上就要拿捏住(hold)自己的课堂。如果赛课教师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真的会影响听课者的感受。参与赛课,教师着装要整洁、大方、得体,稍显正式,但不可过于正式,搞得自己跟推销保险的一样。女同志最好画淡妆,头发尽量地扎起来,这样显得更加精神。

频繁看表,动作过大。有的教师习惯戴表,看时间的动作幅度太大,会让学生分心影响课堂效果,还会被评课教师诟病时间掌控力不足。

三要避踩课堂预设坑

预设过多,缺乏真实。有些课让人一看就是提前演练过的,或提前告知过学生一些较难问题的答案,推进过于顺畅,课堂波澜不惊,学生眼神、表情麻木,无新鲜感和兴奋感。学习内容不多不难,因过度预习让学习内容毫无新鲜感,课堂如同再次嚼馍,课堂合作、展示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虚假无效学习罢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惑、思维障碍,要么学习卡提示过细,要么介入过早,要么谆谆诱导,缺少为难学生意识,害怕学生犯错,害怕学生不会,学生思路受限短路,没有顿悟机会,思维的深刻性、创新性不可能实现能级跃迁,以致学生没有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课堂上片面放大直观性动手实践,忽视抽象想象与逻辑推演,严重影响和阻碍的学生高层面逻辑思维的锻炼提升。

有的教师做课成分太多,缺少学生即兴回答。这是公开课之大忌!有的老师在课堂前还设置1号2号3号发言人,每道题的问题答案都交代给学生清清楚楚。万一1号发言人当天请假,教师是不是还得手忙脚乱。所以这样的课堂没有新鲜感,学生上课很枯燥,让评委看不到一丝眼前一亮的典型细节。

问题预设,缺乏深度教师预设问题,缺乏价值与挑战,更遑论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教师提问碎片化,缺少大概念统领的主干问题,即主干问题与分支问题边界不清;有的课堂虽有大问题,但问题没有分解,学生无从下手;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浅层低阶。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建构关联系统,也没有搭建相应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学习策略和课程资源。整堂课,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根本不明晰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没思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学生的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没有发生,更没有发生思维冲刺的巅峰时刻。

内容过多,不知取舍。公开课前上课教师都会翻阅大量资料,甚至借鉴许多名师精彩设计,再加上试教,同行又提出许多建设性建议,故多遵循的是加法思维。教学设计是集大成者,因缺少减法思维,缺少洗课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如下三问:哪些内容没必要,要忍痛割舍?哪些内容需要瘦身?哪些内容需要整合?没有洗去表层、作秀内容,缺少本质精华的沉淀,必然内容肥胖臃肿,课上不完在预料之中,半截课自然产生。内容太多,不知取舍,就会导致重难点不突出。

注:
洗课就是把课堂上一些多余的环节、不必要的铺垫、不完美的细节去除掉。大凡名师,除了他们具有极高的悟性、极强的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对于核心知识的超强洞察力以外,一定还有"洗课"的习惯。不反复推敲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不经历"千淘万流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过程,不可能有着手成春的课堂效果。在佩服名师"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感叹他们的课堂设计如神来之笔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可以说,任何一个有底蕴、有底气、在课堂上能见人之所未见、发现人之所未发现的教师,能令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叶圣陶语)的教师,一定都有"洗课"的习惯。

"洗课"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在课前,即备课过程中,"空袋难以直立"。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对重点、难点、疑点分析到位,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了然于胸,对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该以什么方式呈现知识考虑清楚,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45分钟才可以走出神韵,走出自信与丰采。

照搬拿来,自我迷失。照搬名师的公开课视频。选择课例参考的确很重要,但是找对视频,有选择地模仿,上出自己的教学亮点和风格才更重要。有的教师直接下载成品课件。在一次听公开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一位老师直接下载了状元大课堂的课件,原封不动,一字未改,状元大课堂的logo还醒目地贴在上面。这样给听课人的印象是这位老师准备得很不充分。千万不要把评委老师当傻子,那样的后果会很严重。

期望出彩,弄巧成拙。课堂活动环节过多,想要频繁地设计出亮点,加入很多的游戏环节,甚至还加入历任希沃游戏,但这大可不必,尤其是新教师,很有可能造成局面难以控制。学生纪律控制不好,难以收场。

前后脱节,逻辑混乱。课堂预设缺少整体思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前后不一。有的学习目标有三条,而内容只有两部分。如目标中写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教学过程中,课文没有完整地读一遍。有的目标只有两条,但所学内容有三点,即目标少,内容多。但更多的是达标检测题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不匹配。尤其是语文、英语学科,参赛教师安排检测题与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也有理科教师所设计练习题某一目标多次多元检测,而没有覆盖其他。

四要避踩课堂技能坑

过度紧张,课堂沉闷。课堂首先是个情感场,然后才是互动交流的教学场。公开课多是借班上课,一些教师忽视了师生相互陌生这个真实场景,没有创设师生互相认识、拉近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紧张感的即兴导语,而是按部就班地参照熟悉学生的导语开始导入新课。因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课堂流程、教学评价不熟悉,再加上公开课学生心理紧张,放不开,导致课堂沉闷,默契度不够,影响课堂进程与效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课前搞点有趣的互动小游戏。

前松后紧,安排不当。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设置大量的互动和即兴导语。课堂导语冗长,错过课堂学习的黄金期,课前导语一般不超过5分钟。有的课堂问题简单,自学就会,但却画蛇添足去安排讨论环节;讨论就会的,却要展示反馈,以致浅显知识反复学。等到多数同学面对问题无法独立解决,迫切需要合作、升华点拨时,却时间不多了。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教师快速翻阅课件,重难点知识被一笔带过。时间分配不合理,课程节奏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关键知识讲不透,课堂目标达不到。

照本宣科,互动缺失。全程念逐字稿或全程没办法脱离书本。有的新老师可能是非师范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上公开课时,他可能准备了逐字稿或者是全程盯着书本,目不转睛,看着逐字稿在说课。这样讲课,教师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课件冗余,板书弱化。文学语言有一种意境美、建构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林黛玉形象。若用画面呈现,反而直白化、单一化,苍白无力,故要慎重!有的文科教师整节课用课件代替板书,黑板上不写一个字;有的理科教师,用课件代替解题过程;有的低段教师手没举过头顶或侧身写字,导致学生看不到书写笔顺;更多的教师是缺少板书设计意识,要么随写随擦,毫无章法,更不要说是一幅画,一幅作品。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设计;朗读音频不能代替教师范读。教师粉笔字、简笔画、板书设计、朗读能力等学科能力、基本功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热闹有余,互动不足。一些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争辩的交互式反馈才是合作课堂需要放大的地方。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再思考、对内容的再丰富、对知识的再加工、对过程的再论证。

一些课堂多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只在师生之间传递,缺少生生精彩深度互动。即没有创设质疑、辩论和碰撞的环境场,没有让多方高质量的互动产生。在公开课上,我们希望看到如下的场景: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追问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可问别的学生是否同意第一个学生的观点及其原因;当回答不完整时,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当回答不正确时,对不正确的答案进行提示;适当的提示或线索提供,可让学生慢慢地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还可以让质疑与被质疑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在辩论中逐渐得出最佳答案。

频繁举手,影响思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快速举手,不但影响其他同学思考,同时也出现学生不假思索,齐刷刷全部举手的“怪象”。若一味鼓励快速举手,就等同鼓励思维敏捷。这势必造成学生思维全面性、深刻性缺失。实践证明,快速举手的学生,答案多是肤浅的、片面的,不完整的。若所提问题大多学生举手了,说明问题无价值或无挑战性。因此,要引导学生思考后再举手。课堂上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你思考成熟了吗?你的答素完整吗?你的答案深刻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此外,新教师上公开课不可遗漏或忽视如下教学环节:

一是板书。提前写好板书或板书内容不完整,是公开课的大忌。教师的板书一定要随着课程同步进行。一些新老师也许是害怕自己忘记写板书,也许是为了提前写好,提醒自己应授课的内容,但这是不可以的。板书的作用是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看到老师在写板书,也会知道该记该写。如果你全程没有写板书或板书不够完整,整节课下来学生跟着你一点笔记都没有。

二是课堂活动或课堂检测。一堂课教学效果如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公开课也是如此。最好设计一些课堂互动的环节,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当堂练习检测等。

三是课小总结。一堂课下来,不管你有没有按照原定的课程计划上完。当在铃声响的那一刻,教师都要带着学生做一下课堂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最后老师在加一点课堂结语。

四是布置作业。虽说“双减”政策下来了,但是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是要适当科学地给学生布置一点作业,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本科学习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开课评委:上公开课的这10个坑,老师们不要再踩了!| 支招
也谈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初三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好一点的教师教学细节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