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长寿之乡”重庆江津的长寿密码

【摘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重庆市,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人们寿命普遍较长,截至2015年6月,辖区150万人口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4位,占全市10%以上,人均寿命达79岁。这里是2012年中国老年学会在重庆评出的唯一的长寿之乡——重庆江津。

江津全景。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9月17日7时讯(记者 雷其霖 通讯员 袁孝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重庆市,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人们寿命普遍较长,截至2015年6月,辖区150万人口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4位,占全市10%以上,人均寿命达79岁。这里是2012年中国老年学会在重庆评出的唯一的长寿之乡——重庆江津。

江津人为什么能够长寿?重庆38个区县,为何江津的百岁寿星能占到全重庆市的十分之一以上?

江津区硒资源地理分布图。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是重要原因

2012年6月13日,江津区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并创下了寿乡评选的三项“全国之最”: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寿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这也是继上海崇明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江津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长寿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可能为当地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因此,该区决定以荣膺“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赴江津考察调研,更加深入、系统地解读江津的“长寿密码”,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江津“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

中科院硒资源开发报告。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揭开长寿之谜,江津区开展了两项科学研究:一是联合重庆市6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对江津的长寿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二是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江津的富硒资源进行普查。其中,中科院的调查历时一年多,覆盖全区3200多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共提取土壤、农产品、水资源等各类样本8312个。

调查结果表明,硒元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项科研中,专家对大量江津百岁老人的头发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人头发的最特别之处,是其硒元素含量约为0.54微克/克,远高于其他地区人群头发的硒含量。而第二项科研数据显示,江津每公斤土壤的含硒量为0.133至0.167毫克,全区90.21%的土壤硒元素含量处于中硒偏高硒水平。江津人习惯食用的大米、玉米、红薯等食物都不同程度富含硒元素。

通过比上述两项科研组数据可以看出,江津百岁老人头发的硒含量是土壤中硒含量的数倍。这说明,江津土壤中的硒元素通过食物在人体内富集,保证了硒元素的供给。

据专家解释,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人体内的血红细胞催化反应,防止过氧化物的堆积、保护红细胞,能对人体起到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因此,硒元素又被誉为“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

科学研究数据证明,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是江津人长寿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因素。

广兴富硒生态羊养殖。通讯员 胡小龙摄

江津人长寿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在上述科研结果的基础上,专家还从社会经济、生物遗传机制、生活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分析江津人长寿的成因。结果显示,江津人的长寿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

“天时”惠泽,气候温和宜人。江津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于颐养天年。据统计,已获得“中国重庆长寿之乡”城市的湿度一般为64%-85%,重庆江津区的年平均湿度81%,湿度适宜。全区年平均降雨量900—144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216小时,充沛的降水和日照有利于生物生长。古往今来,江津都是巴蜀地区最富庶的三江之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

游客采摘四面山富硒猕猴桃。通讯员 苏展 摄

“地利”眷顾,富硒又富氧。万里长江呈“几”字形绕江津城而过,江城、江水、江景赋予了江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天然优势,滨江大道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重庆“最美十大街道”。中心城区四周还有艾坪山、临峰山、篆山坪、尖山、燕子岩等众多小山。全区海拔高度为178—1709米,是公认的最宜居居住的海拔高度。境内长江岸线127公里,占全市六分之一;全区水源水质达到III类标准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7.0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5%,全区负氧离子含量排全市前列,其中四面山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2.6万个,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特别是江津具有专属的长寿密码——土壤富硒,所产出的富硒花椒、大米、蔬果等富硒农产品,从古至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江津寿星。

“人和”保障,经济富足,生活幸福。江津区已连续12年跻身重庆工业十强区县,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江津区还注重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积极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条件。该区对85岁以上老人实行每月营养补助;全区城乡居民养老、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2.6%、97.1%;已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中心(站)50余个。

此外,江津还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区。截至目前,江津区已认定认证富硒绿色食品72个,无公害农产品250个,认定无公害产地59个。这些进入百姓餐桌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为江津区百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健康营养,也为江津人的长寿打下了基础。

江津黄庄万亩富硒大米生产基地。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响“金字招牌”向富硒土壤要效益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民探寻重庆新名片”评选活动中,“富硒江津·长寿之乡”在来自重庆全市38个区县的1000余张参评名片中脱颖而出,成为重庆新名片十强。这意味着,江津的“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已经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认可。

“获得‘中国重庆长寿之乡’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江津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自从以荣膺“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科学检测出土壤富硒后,江津区大刀阔斧地走上了向富硒土壤“要”效益的发展之路。

如何让“中国长寿之乡”这块招牌淌“金”?

江津区已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江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依托中科院绘制出的江津硒资源分布图,该区因地制宜,在全区科学规划富硒农业产业布局,打造了富硒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七大富硒标准化产业基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区已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达120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27万亩、水产基地2.2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300万头(只),形成30多个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园),基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富硒产业发展格局。

游客在江津现代农业园区采摘富硒果蔬。通讯员 袁孝春摄

不仅如此,该区依托白沙工业园创立了富硒农产品加工区,引进了重庆骄王花椒、重庆北顺食品、江小白酒业等多家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引导区内的中粮集团、重粮集团、益海嘉里、山东鲁花等大型企业加强与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这其中,该区将对硒产品进行统一的包装和营销,注册申请统一的“中国寿乡·富硒江津”品牌标志。而正在建设中的双福国际农贸城将设立江津特色农产品专区,作为窗口将富硒产品销往全国。

“正是江津的富硒产业,改变了我的命运。”江津区富硒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玉龙,身家5年翻了10倍,靠的就是富硒茶。1995年之前,他生产的茶叶每斤才卖50元;如今,巴国富硒茶已成为重庆市著名商标,远销全国各地,品质最好的价格达到每斤6000~7000元。现在,他的茶年产值超过300万元,是5年前的10倍。

目前,江津区已经开发了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金银花等十多类富硒产品、近30个富硒品牌,预计2015年全年富硒产业产值达30亿元。

市民选购富硒农产品。通讯员 苏盛宇摄

养老养生产业成为“新宠”

不仅在富硒食品生产销售上成绩喜人,江津区还依靠“中国长寿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着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等长寿产业,助推了全区社会经济向更高的层面腾飞。

“江津走一走,能活九十九。”——自获评“中国长寿之乡”、被曝土壤富硒是江津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后,江津区养老养生产业迅速成为“新宠”,大批市民慕名前往休闲度假。

对此感受最深的应该是柏林镇最南端的东胜村。这里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交界,距江津城区100多公里,过去是江津最偏远的贫困山村。但近几年来,这个小小的山村每年的6—9月旅游旺季,均接待了数万名游客前来,有的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村里的10多家农家乐全部爆满。

吸引这么多人到该村休闲度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凉爽。这里的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夏季很凉爽。二是硒资源丰富,盛产富硒大米、红心猕猴桃、金银花等富硒农产品。

不仅游客越来越多,在江津区,一批企业也纷纷前往寻找投资机会。

在第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暨第1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秋季)展览会上,江津区确定将在珞璜工业园开建“健康产业园”,打造国家重要的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基地。

“这是符合江津发展战略的一项‘健康产业’!”珞璜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说,江津作为全国最大的“长寿之乡”,近年来已在发展富硒农业、养老养生产业上取得一定成效,打造“健康产业园”,为江津健康产业增加新产业和新内涵。

西部农交会上市民踊跃购买富硒产品。通讯员 苏展 摄

在此之前,珞璜工业园已有相关企业落户。其中,已建成投产的重庆顺美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可生产病房设施类、药房设施类、供应及手术设施类、康复设施类四大类、3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品。

据悉,该“健康产业园”初步规划面积约2000亩,计划引进家庭保健器材、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可穿戴式新型医疗器械等项目。其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产值约150亿元。

不仅如此,该区依托四面山风景区优良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养老、避暑、休闲地产,着力打造休闲避暑、养生养老等为主的“高品质”休闲旅游度假区——四面山旅游渡假区。该度假区是《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规划(2014-2020)》中,着力打造的八大避暑休闲地产片区之首。

该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未来将成为可容纳12万人,目标3-5年内打造成为重庆市民第一生态居所,5-10内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度假小镇。

目前,度假区内的水电气、道路、管网、农贸市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抓紧建设,两年内将一气呵成、全部建成投用。

据悉,未来江津区将着力围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需要,在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大力包装策划以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为主题的娱乐项目。目前,正积极洽谈并引进以冰世界、爱情体验、康体运动、山地儿童游乐场和滑雪项目等为代表的众多主题游乐项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津土壤九成以上富硒领衔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重庆江津区 “中国花椒之乡”成长路径解读
江津富硒产业推广语征集终极揭晓
重庆江津:谱写农业发展华彩乐章
疯狂的石头 百余人重庆河滩“挖玉”
中科院:江津六座山5个镇拥高硒土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