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如何打更,又是怎样确定几更几点的时间?打更背后又暗藏了哪些科学?
“噔噔噔……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喽!”伴随着木质的击柝声,一位佝偻着腰的老者出现在街角。他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木质的“柝子”,边走边击打,发出“邦邦”的声音。这是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常见的夜间街头一景,不用说,这个老者就是古代的“更夫”。
什么是“打更”
打更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更”是计量夜晚时间的一种独特计时法。它把一个夜晚分成五个部分,称为“一更”、“二更”……直到“五更”,由专门的人员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击柝振铃,人们此时的时间。很多大一点的市镇还建有专门的樵楼,用撞钟、击鼓来报更次;而小一点的地方,则多以“更夫”巡回于大街小巷,在担负巡夜的同时,报告夜时,使市民皆知暑刻蚤晏之节。
古代虽然将一个夜晚分为五个更次,但一夜需要敲梆六次。第一次出现在
晚上八时,也就是干支中的戍时,称为“定更”,也就是
一更天。此时锣敲一记,梆敲二记,作为一更。二更始于亥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十时。
锣声二记,梆敲两次。每隔二小时为一个更次,午夜十二时为三更天,黎明四时是五更天。五更已毕,天就快亮
了。
打更时,从三更起梆声不敲两记,只响一次
,每一击作一次。春、秋、冬三
季,昼短夜长,四时敲罢五更以后,距离天
亮还有近两个小时,所以在五时至六时之
间,再加一次“亮梆子”。这次亮梆子不敲锣,
只敲梆,而且梆声无规律,节奏极
快,是一种连续的乱敲。乱梆子敲后,天基本亮
了。人即使在熟睡中,也往往被乱梆子敲醒。
“更”这种报时制度起源于周朝的军队之中。《周礼》裁:“凡军事悬壺,以序聚柝“。这里说的“壶”是漏壶,“序”是顺着次序
更代守夜之意,“聚”是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柝”是两木相敲的意思,亦即是敲打梆子。由
于军队夜晚更要加强戒备,需要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换班值勤,用两木相击来报道夜时,击“柝”
就成为“更”的起源。因为更換守夜订出了时间,故时间也就以“更"来称呼了。这是古文献中关于“更”的最早记述,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怎样打更
”更“这种计时办法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唐代《初学记》记载:“夜漏起省中黄门持五夜。甲
夜毕、传乙夜;乙夜毕、传丙夜;丙夜毕、传丁夜;丁夜毕、传戌夜;戌夜毕,是为五更。”从宋代开始,在每夜分成五更的基础上,又将每“更”细分为五个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击。《宋史律历志》上说: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
人行“,更鼓也因此成为指导古人夜晚行动的一种标签。
从清代开始,“更”的爆发有所改变。每天黄昏之后,先要”走更“,此时紧击鼓18下,再慢击鼓18
下,紧、慢各连打3遍、共计108下之后,便到了“起更”之时。“起更”俗称“定更”,代表现在已是初更了。从二更至五更这段时间,按更次击报,但在每更之半再多打一次,称为“交转儿”。五更时也按起更的打法,共打108下,俗称“亮
更”。清代的这种更时报法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直到钟表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才成为绝响。
推广中国这个小城发现50亿吨石油:中国“迪拜”即将崛起
流水漏刻
古代更点制度观定”昏“为入夜,从此刻开始起更;”旦“为白天的开始,也是
“五更”的终点;昏、旦之间所包括的总刻数也就是一夜五更的总刻数。关于一更一点与此同起更时刻到底相隔多久的问题,《历志》说得很清楚;“如不满更法为初更,
不満点法为一点。”也就是说从昏刻起到满一更之数的范围,都称为一更,从昏刻始至满一点的范围都为一史一点。因此,四更五点并是五更起点,只有它的末点才等于五更初点。因此为了方便,在具体计算时一般都是取其中点而计算时刻。
“更”和“点”都是按照古代的 “十二时辰”记时法形成的,这种计时法源于太阳
在天空的十二个方位变化。十二时辰记时法始于春秋,当时把以恒星为背景的天球沿赤道划分为12个天区,又将天穹以
北极划分为12个方,分别以时辰来表示。这种计时法规定正北为子时,但当太阳到达正北方位时,正好处于子时的中点,因此古人将子时一分为二,即子时前半时属于上一天,下半时
属于下一天。用现代计时法分,相当于晚上12点整前是前一天,过了 12点整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水运仪象
台复制品
由于节气变化,夏天的夜晚短,冬天的夜晚长,所以“更时”
也分长短,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秋分一样。从更、点来看,也不是将一整夜
的时间全包括在内,而是天黑以后才起更,天未亮前就结束,首尾两头都有一定的剩余。但是无论如何,“三更”总是在子夜,其他更时则相对并不是统一,因为各地方日出日入的时间、先后都
不一样由于时差的缘故,入夜的时间也并不完全一致,不能也不方便完全统一。
怎样决定更时
弄懂了更时制度,那么怎样决定更呢?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并不相同。宋代之前,以装水的“铜漏”计时,根据铜漏上刻出的时间决定定更的时间;北宋发明“水运仪象
台”后,这种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便成为”定更“的依据。
水运仪象
台
“水运仪象
台”高约12米,宽约7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第一层木阁又名"正衙钟鼓楼",负责标准报时。木阁设有三个小门,到了每个时辰的开始时,就有一个穿红衣服的木人在左门里摇铃;到了每个时辰的正中,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门里扣钟;每过一刻钟,便有一个穿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木人动作由昼时钟鼓轮控制。从起更开始,每更五筹,共30个绿衣小木人。
水运仪象台广泛吸收了之前天文报时装置的优点,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报时装置。
打更的形式
除了报时外,打更的另一个作用是防火防盗。东汉
的《汉旧化》记载了汉朝皇宫禁卫打更的
情形:“昼漏尽,夜漏起。宫中官卫,城门击刀斗。周庐击木柝;劝呼备火。”“备火”即防火,这也是我国最早
的打更记录,至今巳2000年的历史。
明清皇官对打更极为重视。
围绕皇城有四十个供打更人驻扎
之所。因为种“宫中各处灯火最为紧要,有火之
处,必著人看守,不许一时少人,总管等要不
时巡察。”明清皇宫的打更人,如有睡更误事者,轻者笞责打
板,重者杀头示众。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晚上,皇宫不慎失火,火势烧到太和门、昭德门以
及附近的三十多冋库房,损失惨重。后经调査是巡更太监偷懒 睡觉,油灯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结果巡更太监被斩,其他几位负有连带责任的官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打更有四种形式:一谓巡更,二谓坐更,三谓睡
更,四谓看更。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录过皇宫打更的情
形:“每当夕阳西下时,禁城进入了暮色苍茫之中。进宫
办事的人全都走净了的时候,静悄悄的中央
乾清宫那里便传来一种凄厉的呼声:搭闩,下钱粮
,灯火小心!随着后尾的余音,禁城各个
角落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值班太监死阴活气的回声。"
傅仪所说的这种打更方式,便是四种方式中的”巡更“。
清朝打更人
“巡更”起于康熙之时,在此之前,皇宫以”坐更“为主。坐更不需要走动,也不需要吆喝,既不惊扰
皇室,又不操劳太监。但是长此以往,太监由坐更变为坐在那里打瞌睡,坐更变成为形同虚设的”睡更“。
康熙有感于此,特地颁诏:“宫中各处灯火,最为紧要。凡
有火之处必有人看守,不许一时少人。总管等要不时巡
察。''他还挑选数十名年轻太监,
每晚巡逻打更,专司巡检火烛,防
御火灾。自康熙将”坐更“改为”巡更“后,皇宫的火灾大大减少,这与康熙重视防火工作是分不开的。
综评
"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打更”这种夜晚计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打更制度是现代夜间巡逻制度的源头,虽然现代的夜晚巡逻制度不再担负报时功能,而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减少和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柝声铃声,声声在耳。现在也有不少历史文化古城,为了重现古韵,弘扬传统文化,又将“打更巡街”的习俗继承起来。如福州的历史之源——三坊七巷便在2010年起就恢复了坊巷入夜打更的风俗。在保留古代服饰、工具的特点外,打更人吆喝的口号将新增倡导文明行为、倡导和谐邻里方面的内容,这也应该算是古老的打更制度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传定时辰法
八字看你是否生在四大桃花时
八字命理知识~推时法
日上起时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关于“早子时”“夜子时”的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