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安门在古代是做什么的?

天安门,明朝时期称作奉天门,意思是承天启运,期望天命降临,护佑大明江山永葆万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之后,才改名为天安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也是盼望天命长久在清,永远平安的意思。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有5座门洞,它的前面是金水河,河上跨有7座汉白玉金水桥,金水桥以南,东西各有一只石狮子,前边各立华表一座。

华表是做什么的呢?

华表起源于古代的“诽谤木”,诽谤在这里并非贬义词,而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将华表立在天安门前,目的是让老百姓各抒己见、进谏申冤。天安门的后面也有一对相同的华表,只不过方向正好相反。

在华表的顶端蹲着一只小兽,叫做犼[hǒu],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面南的叫“望君归”,面北的叫“望君出”。

如果皇帝久居深宫,小兽就呼唤君王出来巡视,了解民间疾苦;如果皇帝在外游兴大发,乐而忘返,小兽就又呼唤君王快回宫,多少天下的大事还等着他处理呢!

天安门在古代是皇帝宣诏的场所。明清两代,皇帝颁布诏书都在天安门进行,皇帝颁诏,意为颁布天书,因他自称为真龙天子,所以是奉天宣诏。

当国家有重大庆典时,皇帝就会在天安门宣诏,宣诏的仪式极其庄重,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清朝时,宣诏官先读满文,后读汉文。读完后,将诏书放在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中,从天安门正中堞口处翩然飘下。

在天安门下接着的是礼部的官员,接到诏书后,出大清门,按礼制要求带回礼部。礼部的官员在接诏时,也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最后恭镌诏书,分发颁行到各省。

以后大家再路过天安门看到华表时,一定要抬头看一看最顶端的犼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中英文导游词
明清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明清时期-2023
老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六)承天之门(天安门)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二)
天安门颁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