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佐李世民“贞观之治”,成就“一代女皇”武则天,誉为千古贤后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祖籍洛阳,生于长安。她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母亲是北齐一个王爷的女儿。长孙一族在北魏孝文帝时被赐姓,属于皇室宗族,因而长孙皇后的出身非常高贵。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弓马娴熟,能一箭双雕,是当时著名的神箭手。他长期处理隋朝与突厥的关系,利用突厥的内部矛盾分裂突厥,把突厥弄得七零八落。突厥人对他的手段非常害怕,听到他的弓弦响声,就认为是霹雳,看到他骑马,就当成是闪电。因此长孙家又被突厥人称为“霹雳堂”。

长孙皇后是长孙晟的小女儿,对于她的婚事,长孙家族特别关心。他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因为窦氏小的时候曾劝说周武帝宇文邕善待突厥皇后以顾全大局,长孙炽认为,一个小姑娘能有这份见识,将来当了母亲,调教出来的子女一定不简单。因此,劝说长孙晟把小女儿嫁给李渊的儿子。由于两家门当户对,长孙晟并没有反对,随即让自己的小女和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定下了婚约。

婚约定下不久,长孙晟就过世了。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以及自己的母亲在长孙家没有地位,随即被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到了舅舅家。所幸舅舅高士廉对他们非常好,高士廉曾见过李世民,觉得李世民仪表非凡,日后必成大器,就催促着长孙氏嫁过去。于是在服丧完毕后,十三岁的长孙氏就与十六岁的李世民成亲。长孙氏嫁到李家之后,有一次归宁,住到舅舅家。她舅舅的小妾张氏偶然之间出来玩,在长孙氏住的屋子外面,发现了一匹大马,这马足有两丈高,换算到现在就是将近七米,这显然不是凡间俗物。张氏当时吓了一大跳,赶紧回去给高士廉报信。

高士廉听了,立马就找来算卦的。结果卦象显示是遇坤之泰,天地之交。算卦的说,龙是乾的卦象,马是坤的卦象。此女子居于中正之位,贵不可言。高士廉听了,满心欢喜。亲戚们知道后,也都对长孙氏表示敬畏。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横征暴敛,惹得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反抗暴政的浪潮。唐国公李渊作为隋朝杨家的表亲也率众反隋。不久,李渊建立唐朝。在反隋的过程中,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因此被封为秦王,长孙氏被册封为秦王妃。

唐朝建立之初,地盘还很小,当初起来造反的各路义军在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之后,最终只剩下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杀,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善茬。为了保住辛苦建立的唐王朝不被吃掉,李家兄弟经常要出去征讨。太子李建成由于是储君,不可轻动,所以出去征讨的任务基本上都是李世民带人完成的。在扫灭群雄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名望也与日俱增,很受李渊的器重。李渊封他为天策将军,成立天策府,位于王公之上,天策府基本上等同于第二个朝廷。

由于秦王势力太大,威胁了太子的地位。太子就联合后宫嫔妃在李渊面前诬告李世民。说他功高震主,心怀不轨。长孙氏很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情况,她担心自己的丈夫长年征战在外,不与父亲沟通,再加上小人谗言,难免会遭遇不测。于是就主动频繁出入皇宫,与后宫嫔妃交往,在李渊面前斡旋。最终在尚书右仆射萧瑀和太子少保李纲等人的支持下,李渊才没有听从李建成的建议,对李世民下手。长孙氏主动与李渊沟通给李世民赢得了绝地反击的时间和机会。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以后,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终于白热化,双方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带领八百秦王府将士埋伏在玄武门旁边,等着刺杀李建成。士兵们都大为紧张,毕竟这是政变,谁都不敢保证一定会成功。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将士们提心吊胆时,长孙氏不动声色地来到了他们身边,从容地勉励他们。秦王李世民看见自己的妻子都来了,自然是感动万分,将士们看到王妃来了,一介女流尚且不知畏惧,我等男儿还有什么好怕的?因此也更加无畏。在长孙氏的鼓励下,玄武门兵变大功告成。

当年八月八日,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从小就爱看书,当了皇后以后也是整天手不释卷,哪怕宫女给她梳妆打扮的时候,她都要手捧一本书来看。她博古通今,经常和李世民一起讨论历代王朝的兴亡得失。但她从不插手国家政务,只是从旁劝谏。在牵扯到具体事务时,她就闭口不谈。李世民有时强迫她发表看法,她都以沉默回应。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人关系非常好。长孙无忌很有才干,为李世民夺取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视他为心腹,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待遇无人可比。李世民还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一职,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宰相,但是却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长孙皇后认为,自己身为皇后,家族已经荣宠至极,不愿再让哥哥掌握大权,以免遭人猜忌,对朝廷不利。但唐太宗却坚持要重用长孙无忌,他认为长孙无忌文武兼备,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应该委以重任,为国家出力。长孙皇后拗不过丈夫,就私下里找到哥哥,命他辞去官职,不可掌握大权。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维护大唐江山,长孙皇后可谓是用心良苦。她不仅妥善处理后宫事务,约束家族子弟,还奖进忠良,勉励大臣,魏征就曾经被她奖励过。魏征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望,主要是源于他敢直言进谏。所谓忠言逆耳,想要一个人听他不愿意听的话并且修正他的行为是很难的,谁都喜欢听好听的,何况是一代帝王。但问题是,好听的话多数都是在逢迎拍马,好听但不好用。一个国君若是只喜欢听好听的,那他周围就会有很多谄媚小人整天吹捧他,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而唐太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望,就在于他能听进去逆耳忠言,也在于魏征的直言敢谏。有明君,才能成就贤臣之名;有贤臣,才能辅佐一代明君。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生了许多儿女,其中长乐公主最受夫妇俩的宠爱,唐太宗就把长乐公主嫁给了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五年,宫里开始为长乐公主准备嫁妆。唐太宗就对大臣们说:“长乐公主是皇后生的,我们俩都很喜欢她,现在她要出嫁,希望能够在礼数和嫁妆上多给她点。”

大臣们心想,皇帝心疼自己的女儿,反正又不花自己的钱,又何必要反对。于是就纷纷表示,应该的、应该的,可以加一点儿。有位大臣说:“可以比永嘉公主多一倍。”魏征立马反对,说永嘉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现在侄女出嫁,比姑姑还要多一倍,成何礼数?是何道理?唐太宗听到魏征的话,心想自己是堂堂一国之君,宠自己的女儿都不行?但是当着群臣的面又不好发作,回到后宫,就大发脾气道:“我早晚都得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看他那气急败坏的模样,就连忙询问原因。唐太宗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了,特意回到寝宫,换了一身隆重的礼服,然后向唐太宗致贺,说:“有这样的大臣,真是朝廷的福气。”然后她还派人赏赐给魏征四百匹绢和四百缗钱,并且传口信勉励他:一向听闻先生正直,现在知道果真如此,希望你能坚持你的风格。正是在长孙皇后的鼓励和支持下,魏征才大胆地继续直言进谏,规劝皇帝。

长孙皇后还维护了另外一名贤臣——房玄龄。房玄龄是贞观年间著名的大臣,他善于谋略,和杜如晦一起被称为“房谋杜断”。有一次他因为过错,被唐太宗免官。长孙皇后就劝太宗道:“房玄龄侍奉陛下的时间最长,颇有计谋,一向都很谨慎。如果他只是犯了小过错,就给他机会,不要放弃他。”唐太宗听从长孙皇后的建议,把房玄龄又召了回来。从这两件事里,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影响力。

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是少年夫妻,曾经同生共死,在最危急的时刻也不离不弃。唐太宗登基之初,曾经患了一场大病,几年卧床不起,长孙皇后亲自侍奉汤药,昼夜不离左右。两人生死与共,相知相守,恩爱之情非同一般。唐太宗对于自己的爱妻,不仅有爱意,更有感激。他多次赏赐她的娘家人。长孙皇后的父亲死的早,由舅舅高士廉抚养并且做主嫁给李世民,因而李世民对高士廉非常敬重。高士廉病重的时候,李世民多次前去探望,共叙往事,高士廉死后,李世民还不顾病体,执意参加葬礼。

但是由于长孙皇后体弱多病,因此虽然备受宠爱,却还是没能陪太宗走完一生。公元636年7月28日,长孙皇后病逝,年仅36岁,葬在昭陵。唐太宗悲痛万分,不仅亲自送葬,还撰写了碑文。事后,唐太宗长期沉缅于悲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为了能经常看到长孙皇后的陵墓,唐太宗还命人在宫里修建层观,整天站在上面眺望妻子的坟墓,还让大臣陪同一起悼念。为了不使长孙皇后寂寞,他派人在陵墓外面修筑房屋,令宫人居住其中,日常礼仪和生活习惯如同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一样。为了给长孙皇后祈福,他修建寺庙,度三千人出家,命高僧为长孙皇后诵经。

太子李治知道父亲思念母亲,就决定建寺庙报效父亲,追思母恩。在李世民的支持下,李治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寺庙,就是著名的大慈恩寺。寺院落成之后,请玄奘法师做住持。在唐高宗登基后,玄奘认为,既然该寺庙是皇帝为母亲追恩而建,那就该立碑留念。唐高宗就亲自撰写碑文,作《慈恩寺碑铭》。从长孙皇后病逝到唐太宗病逝这13年里,给长孙皇后的祈福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可见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眷恋之情绵长悠久。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葬入昭陵,跟长孙皇后同寝共穴,终不负夫妻之义,了却此生心愿。长孙皇后,谥曰文德皇后。后加尊号为文德圣皇后、文德顺圣皇后。曾著有《女则》十卷传世,辅佐李世民创下“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千古贤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朝良佐──长孙无忌
文德皇后[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话说隋唐三十
唐太宗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
唐代后妃轶事大全
长孙无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