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遗忘的炮灰角色-英国玛蒂尔达2步兵坦克
这是什么状况?意大利军队竟然能缴了英国兵的战车?
这无疑和夏尔B一样是欧洲周战场的炮灰,但是这货却伴随着汤米们打完了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在毛国、在东南亚···毫无以为,玛蒂尔达女士无疑是个炮灰中的战斗机。文字图片来自多年的搜集。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期,英国军方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和轻型坦克。其中,对步兵坦克的要求是:装甲防护强;行驶速度不要很高,以便使徒步冲锋的步兵能跟得上;不要求有很强的攻击力,坦克的武器只要有机枪就足够了。这些要求的确不高,但对造价的限制也很严格,整车的造价仅为6 000英镑。
很快,英国军方便与英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厂商──维克斯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其设计者为约翰·卡登爵士,研制代号为A11型坦克。维克斯公司于1936年9月间制成第一辆样车。1938年,第一批生产型车交付英军,并定名为“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后来又称为“马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其后研制的改进型车A12型,即为“马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事实证明玛蒂尔达MKI的性能就如元首所述就一渣渣)。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试制一号车于1938年4月完成。1939年9月,开始装备英军。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3年,总生产量达2 890辆,它几乎参加了英军二战中的所有主要战斗。阿莱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的主要战斗坦克;阿莱曼战役之后,大都被改装为其他装甲车辆,继续活跃在战场上。我们说“马蒂尔达”是二战中英军的“常青树”,指的就是“马蒂尔达”2型坦克。
尽管1型和2型都叫“马蒂尔达”,但无论在外形上,还是性能上,二者都有本质的差别。说“马蒂尔达”2型是一种全新的步兵坦克也不为过。“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6.9吨,乘员4人,车长5.61米,车宽2.56米,车高2.44米,比起1型来要“大一号”。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特点是,炮塔上装上了2磅火炮(口径40毫米),行动部分有侧护板和排泥槽,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也得到增强。车体和炮塔各部分的装甲厚度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75~78毫米,次要部位25~55毫米不等,而且一些部位采用框架式结构,增加了刚度。
在内部结构上,“马蒂尔达”2坦克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2台发动机,其优缺点显而易见。缺点是增大了动力装置的体积,占用了车内的宝贵空间,双机工作时还有个同步协调的问题。唯一的优点是,当一台发动机损毁或出现故障时,靠另一台发动机可以低速行驶,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二战中,采用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的还有苏联的T-70轻型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等。无疑,坦克上的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缺点大于优点,明显地带有临时凑合的痕迹。坦克不像飞机那样更强调空中飞行时的安全性。二战以后,在坦克上已基本没有双发动机的布置方案。
马蒂尔达”的主要武器为QF型2磅火炮,口径为40毫米,身管长为52倍口径。尽管口径不大,但这种车载火炮是二战前夕英军中有一定威力的坦克炮。它既可以发射穿甲弹,也可以发射榴弹。弹药基数为93发。不过,由于火炮口径的限制,在二战的中后期,它已不能击穿德军坦克的主装甲。1942年中期之后,英军将“马蒂尔达”2型坦克改装成各种特种车辆,如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等,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由于穿甲威力不足,在“马蒂尔达”3型坦克上,将主要武器换装为76.2毫米榴弹炮,但它只能发射榴弹和烟幕弹,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车辆使用。
其辅助武器为1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 925发。早期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用的是“维克斯”水冷重机枪,身管的外圆直径很大,防盾的开口大,防护上有弱点;后来改为“比塞”气冷重机枪,防盾的形状也有变化,情况就好得多。
其动力装置为2台AEC公司制造的直列6缸民用柴油机,每台的最大功率为87马力,总最大功率为174马力(128千瓦)。两台发动机为并联连接,通过齿轮汇总到一根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到变速箱。尽管是民用柴油机,但它是英国较早采用柴油机为坦克动力装置的尝试,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后来生产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换装为2台里兰直列6缸柴油机,总功率达到190马力(140千瓦)。
其行动部分的特点是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每侧有10个小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另一个特点是履带外侧有侧护板及排泥槽。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的优点是行驶平稳,但其缺点是动行程很小,只适于低速行驶的坦克。
二战以后的坦克上,已不再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坦克的最大速度为2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80千米,尽管比起“马蒂尔达”1型坦克有较大提高,但仍然未能挣脱步兵坦克的桎梏。
英军装备的“马蒂尔达”1型坦克,在敦刻尔克撤退之后,便从一线部队中消失。英军装备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用于北非战场(利比亚、埃及)。1940~1942年间,英军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用于同意大利军队的坦克作战。“马蒂尔达”2型坦克“实际上可以对付任何一种意大利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给意军坦克以沉重的打击。有趣的是,英军坦克兵为了能抢得先机,主要采用行进间射击的方式,这在二战中是很少见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北非的沙漠地形平坦、开阔;另一方面,“马蒂尔达”2型坦克负重轮多、车速低,坦克的颠簸不剧烈。这样,双方的坦克谁先开火谁就占得先机。英军的坦克兵训练有素,而炮手的抵肩射击,又有利于炮身的稳定。尽管行进间射击比二战中常用的短停射击的命中率要低些,但由于英军的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弥补了命中率稍低的不足 。
后来,隆美尔开始用88毫米高射炮来打英军的坦克。88毫米高射炮穿甲威力大,射击精度高,“马蒂尔达”2型坦克吃亏不少。1942年7月的北非战局第二阶段,是“马蒂尔达”2型坦克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之后,2型坦克便被改装为各种特种车辆,继续在战场上服役。在后来的北非战场和西欧战场上,“瓦伦丁”步兵坦克和“丘吉尔”步兵坦克取代了“马蒂尔达”2型坦克,成为二战中后期英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当然,这活也并未真正的退出现役,成了外援,支援给了毛国和澳大利亚 ,虽然在毛国只能当德军虎豹的菜,但是在亚洲战场,日本军队的“小豆”们就成了她的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称雄北非!二战英军玛蒂尔达重型坦克,如何最终会沦为88炮的猎物
让隆美尔元帅都叫苦不迭的“沙漠女王”!二战英国玛蒂尔达重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挑战者”巡洋坦克“玛蒂尔达”步兵坦克
英国A20步兵坦克,马蒂尔达与丘吉尔步兵坦克的结合体
北非沙漠战2:英军的伤亡与意军的空前惨败(超过10万人被俘)
发明坦克的英国,二战前的坦克研发为何会走上歧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