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最真实的自己,过好每一天,读戴叔伦《遣兴》: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

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或者打发多余的时光。每个人度过一生的长短方式,都互不相同,虽然结局都将一样。明白这些东西又能如何?背负着生活枷锁的人们,早已消失掉挣扎的勇气,至于摆脱这种生活模式,更是一种巨大的奢望。人之为人,自陷泥坑。

像蚂蚁一样来到这个人世间,何必再去理会那些恼人琐碎,安静于心,固守于情,谦和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无论贫穷或豪富,无论高贵或低贱,做好手中事,做最真实的这一个我。

《遣兴》

【唐】戴叔伦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

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故受隐逸思想影响严重。早年师事萧颖士,以文学著名。晚年,上书归隐山林,为道士。其诗作多表现隐居闲适的生活和山林舒适的情调。乐府述民间疾苦,七绝清隽深婉,《全唐诗》存诗两卷,有《戴叔伦诗集》传世。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海风徐来,水波不兴,有明月一轮高悬,倒映海面;山峰耸峙,松涛阵阵,有云雾缥缈半腰,依依不舍。一个“临”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恋”字,云聚云散,皆是命中注定。

明月临海,闲云恋山,若妙笔绘就灵性的画幅,缓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里,似乎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本来就存在着;又仿佛来自于想象中的画面,从心灵的泉眼中涌出。或幻想,或现实,然而不管如何,真假都不再重要,都像五彩的梦境吸引着人去注视着这一切。这是一种构造于当下的精彩场面,它们是属于诗人的,从而奠基着心灵家园的最终寻觅着安谧和淡泊。

“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开端两句铺垫完毕,给大家描绘一番隐逸环境的美妙之处,招人耳目。且看你是否同道中人,或愿选作一名潇洒的风流隐士。毕竟,大好时光,本就是用来浪费的。图穷匕见,给我们展现的却是诗人自己的终极目的:无论诗名如何誉满天下,且自关好柴门,作一个无欲无求的山中隐士,安然度日。

诗人是含蓄的,也是矫情的。有人说,其虽有盛名,却甘愿隐逸山林,不为琐碎名誉所累,淡泊名利,是为真高人真名士,于细微之处当可见其坚贞操守。我却觉得无论再做“掩柴关”的动作,也无法遮蔽其内心深处的那一分沾沾自喜之意。这一切推理都并不是无事生非,而是依据充斥着豪情的“诗名满天下”得来。此一句写下,虽则仅有五字,却洋溢着满满的自得之情。若无名声,何须遮盖?若需掩饰,终为盛名所累矣。

在某一个节点之上,人会产生多种复杂的情感,特别是每当写诗或作文的时候。澎湃的情绪仿佛奔涌的大河,会使人完全迷失其中,丧辨析自我内在所求。所谓的“文思泉涌”,大抵如此。可控,则出名篇佳作;失控,则流于陋俗流弊。本诗当为佳作,言辞使用恰当,节奏控制得当,在感情自得自洽之中仍保持清醒,能够清晰分辨出内心追求的那些东西。这一份诗人必须的冷静,恰似冷水淬热铁,烟散见真谛,其中蕴藏内涵,值得三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二百七十六
10首隐士古诗词,纵情山水,归隐山林,意境脱俗,治愈尘心
太上隐者:古代真正的“隐士”都是这样生活的
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耿湋《夏日寄东溪隐者》:我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歌赋中的隐逸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