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学步(63):软索棱条金属线 切割三工细分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玉制作不外乎六大类工具:砣具、线具、片具、管具、桯具和砣机。线具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即是制玉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其材质、形态,乃至操作方式都随着时代的嬗变而不断发生转变。根据工艺特征可分为软索线具、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和金属薄刃线状工具三个小类线状工具,其各所存在的时代不同、产生的工艺痕迹也各有特征。

1、软索类线状工具所使用的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类工具使用的时间漫长。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时代概念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就这个“晚期”大约就延续近3000年。我国几大文化期如红山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基本都属新石器时代历史遗存的范畴。

软性线具材质不明,似乎只要是质地坚韧柔软、可与解玉砂嵌合且经得起多次拉磨的物质,如皮条、藤条、绳索等都可以用来充当此种制玉工具。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软性线具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多用于切割或镂空的制作。使用时双手各执线绳一端,以水蘸取解玉砂朝身体方向反复拉锯(图1),以便部分解玉砂嵌入线绳之中,使软性材料转变出刚性特质,达到消耗玉料的目的。

图1

软索线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以软性线具切磨玉料时,由于通常朝身体方向施力,因此在切割面会形成方向相同、幅度由宽渐窄、并具有向心力的弧形线群(图2)。同时,因为软性线具有难以逆转方向性、加之玉质结构天然形成的疏密差异,以及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施力不均等因素,使得软性线具在使用中会产生上下起伏的波动,从而造成切割面凹凸对应与透空处曲折不平的现象(图3)。

图2

图3-1

图3-2

2、金属线具所使用的时代约在商代冶铸业日渐发展成熟起,其后一直广泛使用。金属线具按其形制可以分为两种: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和金属薄刃线状工具。

(1)金属三角棱线具作长条状,断面呈三角形。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古的实物出现,因此推测这种三角棱线具极可能是以金属制作而成。

至商代,随着冶铸业的兴起与发展,软性线具似乎已不再广泛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金属三角棱线具”。这种线具主要用来制作商代与西周时期玉器内部镂空,使用时需要安装在弓形把手之上,藉由外力的反复作用切磨玉料(图4)。

图4

金属三角棱条状工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金属三角棱线因其断面呈三角形,故而所拉锯透雕出的镂空一般呈由宽渐窄、末端尖收的样态,这一特征在商周玉器的镂空处表现的极为明显(图5)。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如果商周时期的玉饰,镂空不是三角棱条状工具的痕迹,则不符合时代特征,器决定工、工决定痕(图6)。

图6

(2)金属薄刃线状工具实质为一条金属线,线体较细,以直线运动方式磨耗玉料,操作方式与金属三角棱线具基本相同,但操作更为灵活,春秋战国以后逐渐取代三角棱线成为最主要的镂空工具。金属薄刃线具则通常出现在镂空或玉剑具上镶嵌掏空的去料工序中。

金属薄刃线状工具的形状也是弓形器,但是根据所要作工的对象,分为大弓和小弓。小弓主要制作小型玉器的镂空、挖孔去料等,使用时固定在弓形把手两端,玉工手执弓具来回拉锯,单人操作(图7);大弓主要用于分料切割等较大而重的作工,往往由两人或者多人配合操作(图8)。金属薄刃线状工具自产生后一直在被长期使用,直到电动工具被广泛使用才被逐步替代(仿制除外)。

图7-1

图7-2

图8

金属薄刃线状工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为:质地坚硬、线体细长的金属薄刃线可以配合玉器造形需要,制作出平直方转或随体弯曲的镂空,其线条流畅利落,有时会在切割面留下平直细密的直线痕迹,由于用力难以掌控均匀一致切锯痕会呈波动状、切线痕与器面成钝角(图9)。

图9-1

图9-2

如果古代玉器镂空深处无一丝拉丝线切痕,则不符合时代特征——即使再精致的打磨,都无法让镂空的边角深处光滑无痕(图10)。

图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天地】古代制玉工具——线具
古玉学步(71):条状线具的出现时间应该提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玉镂空制作——西周
古玉学步(172):雾里看花或迷眼 也许细节露真颜
商代玉器的三种透空样式
【古玉天地】古玉镂空制作——新石器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