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的刻书事业
 

 

明代的刻书事业

(一) 明代刻书事业发展的政治文化背景

1.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在明代统治期间,封建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之后,采取了一系 列与民生息的方针政策。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并且逐渐 繁荣起来。明代中后期,经济畸形发展,土地兼并剧烈,大批农民流入城镇,为手工业发 展 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同时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条件。十五、六世纪之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地域性的分工开始明显,并且在全国逐步形成许 多 商业中心。自发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反映到文化上出现了市民意识的产生。这种市民意识的文化要求,首先反映在古典文学的发达和工艺美术书籍的增多。这在实质上就意味着追求 个 人解放和对封建制度的冲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种种新因素的出现,都在激励着图书出版印刷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重视教育,积极发展学校

为了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明朝的统治阶级很重视教育事业。明初期即设置国子学,定 都南京,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仍以京师国子监为南监。从此,明代即有南、北两监。据《南雍志》记载,当时的国子监,;延袤十里、灯火相辉;,规模甚为宏 大。并且积极发展地方教育,全国各府州县先后设立儒学,制定八股取士制度,积极推行 儒 家思想学说教育。《五经》、《四书》之外,兼学刘向《说苑》、律令、书、术、《御制大诰》,以及宋代发展起来的;程朱理学;,朱熹的《四书集注》等已是御定的基本教材。经过严格的管理、教育,学生可以读书做官,得到政府的优厚待遇。为巩固封建专制效力服务 。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人日渐增多,为满足学习需要,无论政府、私家,都从事刻书、藏书。以印书卖书为业的坊肆更是遍布全国,推动图书出版印刷事业的迅速发展。

3.国家注重收集图书,官、私藏书取得较大发展

明代统治阶级注重对图书的收集与保藏,积极徵求各地古今文献典藏。灭元后,将大都的 宋 、金、元三代收藏,尽载南京,收藏于文渊阁。文渊阁为国家的藏书库,由内阁管理。其藏书以宋、金、元为基础,因而其中保存着许多宋元时代的珍贵古籍。明成祖期间继续在全国 购求书籍,国家藏书不断得到充实。至宣宗时,政府藏书已达二万多部,近百万余卷。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到英宗正统年间,由杨士奇等人编撰《文渊阁书目》,以及后来张萱编有《 内阁藏书目录》。虽然这两部书目编辑比较简陋,但是还可以在其中考查当时藏书的情况。

随着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明代私人藏书家迅速增长,私人藏书也很发达。据史料记 载,仅浙江一省就有私人藏书八十多家,相当于宋代知名藏书家的总和。尤以嘉靖年间宁波范钦最为着名。范氏自建天一阁,收藏图书七万多卷。以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为其特藏。 此 外,常熟毛晋更以藏书兼刻书闻名于世。不少藏书家不但重视藏书,而且整理编纂藏书目录。如昆山叶氏《??竹堂书目》、吴宽《从书堂书目》、连江陈第《世善堂书目》、阴山祁承 火业 《澹生堂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赵琦美《脉望馆书目》等等。私人藏书家的大量涌现,也为雕版印刷提供了大批书稿来源,促进着图书印刷事业的发展。

4.学术繁荣,各类学科新着作大量出现

明代初期,一般人的着述都还沿着政府所提倡的方向,理学书籍占极大比例。许多书籍都 是只为学习八股文而编纂的。

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意识的产生,反映到文化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这就是小说、戏曲空 前发展。《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古典长篇小说在嘉靖年间成为定型或开始出现。万历以后,戏曲、小说、小品文等成为当时文艺的特色。而文艺书籍中的插图尤其 在书史、印刷史上放出光芒。其后更发展出许多着名的短篇小说。

明代后期,学术活动比前期大为活跃,着作范围更加广泛,科学技术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具有 重大学术价值的着作。

在医学方面,朱??的《普济方》,收集医方六万多个,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医方书籍。李 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验方一万多个。这部伟大的药学专着,流传久远 ,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外,农业方面,出现了许多内容价值很高的研究成果。如水利科学的专着《河防一览》。徐光启撰《农政全书》尤为着名,全书五十多万字,引用古代图书文献三百多种,至今仍对 农业生产有着指导意义。 在其它学科领域,也产生不少名着,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综合记录了明中叶后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知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地理学着作。万历期间天主教 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自然科学着作和翻译书籍开始在中国出现。如《几何原本》等。众多科学、文学新着作的诞生,对学术发展,技术进步,出版印刷事 业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 明代的刻书事业

明代的刻书也分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

1.官刻

明代的官刻本,周弘祖《古今书刻》有相当详细的着录。可从中央政府刻本和地方政府刻本 两方面分别记述。 

(1)中央政府刻书。是内府即皇室刻书。大部份是以明朝皇帝名义编着有关政教礼制的书。 内府刻书属司礼监掌管,由司礼监的附属机构经厂刻印。成祖永乐年间即开始。最初刻印数量较少,主要是供给内书房学习和大小太监诵读之用。内容多是些经史读本、前代儒家性理 道学古籍和明代政令典籍之类的书籍。迁都北京之后,司礼监扩大机构,扩大了刻书范围和数量。经厂内设有;中书房;,专司代写书籍敕文。;中书房;的人员,都是从比较聪明、 稳重的太监中选出的。这些人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应职缮写。写字以赵孟俯字体为师承,所以;经厂本;刻书大都是赵体字。经厂刻本,每册都钤有;广运之宝;(图7-41)的印玺。

经厂本的特点是版框宽大、行格疏朗、字大如钱,看起来悦目醒神,且刻有句读。纸墨选用 上品,雕印择技术良工,因而成为一代文化艺术的精品。在经厂本的影响下,其它官刻、私刻图书也都精写精刻,刻印水平遂得到提高。但是因为由太监主持工作,学识不高,加之内 容校勘不够精审,一般读书人对此类刻书,不太重视。

其次,中央政府各部院、都察院等机构也都刻书。特别是礼部、兵部、工部,刻书较多。 钦天监专掌天象、历法,除刻有《天文刻》之外,每年都要印行《大统历日》。太医院是为宫廷服务的最高医疗机构,曾刻印了《铜人针灸图》、《医林集要》、《大明律真引》等 书籍。

第三,明代的国子监也是官方刻书的重要机构。南京国子监大量地接收宋元两代遗留的版片 ,以及元代各路儒学所刻书版,继续刷印。对于一些残缺不全、字迹漫患的旧版,进行修补或重刻、新刻。南京国子监从嘉靖以后对史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刻。北京国子监刻书较南 监少。据《国子监通志》、《国子监续志》记载,北监刻书大约有八十余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十三经注疏》和《二十一史》的刻印。前者刻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至万历二十一年(1 593年);后者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明代国子监所藏版片基本都已付印,总计约三百多种。加上重刻、新刻、翻印的数字在内,会大大超过这个数量。 明代国子监刻书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然而,明朝的监本,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点。因为版片来源复杂,有些书又经过一再补修,造成书籍形式很难达到 统一,加之校勘不精,刻书内容顺序颠倒、字体不一,以及漏字、漏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 地影响了书籍的质量。

(2)地方政府刻本。明代的地方官刻,则有各省布政司、按察司所刻书籍。很多府县都刊刻 本地方志。各地儒学、书院、监运司等也间或刻印书籍。在明代的官刻本中值得注意的是藩府刻书。明代采取分封同姓的制度,把王室子孙封到各地为王。他们之中有的人比较好学 , 喜欢校书、刻书,又因为藩府刻书多数以宫廷赏赐的宋元版本作为底本,所以质量较高。如:永乐年间周藩定王,封于河南开封,刻有《普济方》医书。版式为四周双边,版心上刻字 数,下刻刻工姓名,小题上刻有花鱼尾,颇有元代遗风。其它如辽藩、晋藩、秦藩、蜀藩、益 藩、鲁藩、宁藩、潞藩、徽藩、衡藩、楚藩、唐藩、宁藩、郑藩、襄藩等都有校刻书籍的成 果。成化二十年(1487年)唐藩刻《文选》;正德五年(1510年)楚藩刻《刘向新序》;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藩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是以宋代建安黄善夫本为底本,与私人刻书家震泽王延喆所刻同出一源,镌刻极为精审,可视为藩府本中的代表作;嘉靖十四年(1535年) 徽藩崇古书院刻《锦秀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嘉靖四年(1525年) 晋藩刻《文选》六十卷;嘉靖十六年(1537年)晋藩刻元苏天爵《元文类》;嘉靖十七年(153 8年)周藩刻《金丹正理大全》四十一卷;嘉靖二十年(1541年)蜀藩刻《栾城集》;嘉靖三十 年(1551年)徽藩刻《词林摘艳》,写体上版,书法流畅自然,为藩刻中之佳作(图7-42);嘉 靖四十 三年(1564年)益藩刻《论语集注》、《孟子》,《孟子》书前有序,序末有;大明嘉靖甲子 岁孟春吉旦益藩阜平府敬所乐善堂重刊;题记。此外,嘉靖间鲁藩刻《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别旨一卷;辽藩刻《梁昭明太子文集》,《东垣十书》十九卷;万历十二年 (1584年)衡藩刻《胥台先生集》;万历三十年(1602年)襄藩刻《宗藩训典》;以及万历间郑 藩刻《乐律全书》四十八卷。直至明代末期藩府刻书仍在继续。如崇祯七年(1634年)潞王刻 《古音正宗》和《新刻述古书法纂》、《古今宗藩懿行考》等等。明代藩府刻书,历时悠久,品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在官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后代藏书家所珍视。

2.私 刻

明代的私人刻书非常盛行。

初期刻本种类不太多,印数也比较少,流传至今的更为稀有。明太祖洪武年间的私人刻书有 洪武十年(1377年)浦江郑济郑洧等人刻印的宋濂《宋学士文粹》十卷。十七年(1384年)新 喻 付若川辑刻的《付与砺文集》。三十一年(1398年)蔡伯庸刻的《高季迪赋姑苏杂咏》一卷 。宣德七年(1432年)周思德刻《道德经讲义》。

明代中期之后,私人刻书日渐兴盛。尤其是正德、嘉靖年间发展很快。涌现出众多的私人刻 书家。私人刻书家往往又是着名藏书家,有丰富的藏书为依据,书源多,而且本人也学识渊博。刻书态度比较认真严肃。此时出版的翻宋、仿宋刻书热潮,就是首先由私家发起而延及 官刻、坊刻的,并且以苏州地区为中心,推广到全国。不仅刻书数量增多,而且推出了不少 佳品。明代后期,雕版印刷事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私人刻书风气越加浓烈,而且以各种 不同形式编刻出版物。如专门搜集刻印古籍秘本;自刻家集;选辑诗、文附加评点;类编旧书章句等等。发展到万历年间最为活跃,刻书数量最多。

明朝自洪武到崇祯,统治二百七十六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内,共刻印有多少家刻本,已 经很难考查清楚。今选择比较着名的私人刻书家及其主要刻本摘要举例如下:

江阴朱承爵。正德十六年(1520年)刻唐杜牧《樊川诗集》(图7-43)及《浣花集》等。

游明。明正德九年举人,景泰二年进士,天顺年间曾于福建任职。曾翻刻元代中统刻本《史 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附《宋季朝事录》二卷。为明代初期私家刻本最为精美的代表。

江阴涂祯。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仿宋刻印九行本汉桓宽撰《盐铁论》十卷。为清代翻刻 该书的主要底本依据。

昆山叶氏绿竹堂。隆庆六年(1572年)刻《陶谷清异录》十卷,隆庆五年(1571年)刻《云仙 杂 记》十卷。行书写刻,极为精美。卷尾题有;玉峰叶氏绿竹堂中绣梓印行;双行十二字。 

金台汪谅。嘉靖四年(1524年)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该书据黄善夫《史记》影刻。

震泽王延喆。嘉靖六年(1526年)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

吴县袁??嘉趣堂。嘉靖十二年(1533年)刻《大戴礼记》十三卷,嘉靖十四年(1535年)刻《 世说新语》三卷,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仿宋刻张之纲《文选六臣注》六十卷。

福建汪文盛。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刻《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 以及《五代史记》七十四卷等。

余姚闻人铨。嘉靖十八年(1539年)刻《旧唐书》二百卷。

顾春世德堂。嘉靖十二年(1498年)刻《六子全书》、《老子道德经》二卷,《华南真经》十 卷,《冲虚至德经》八卷,《荀子》二十卷,《新纂门目五臣注》,《杨子法言》十卷,《中说》十卷。嘉靖十三年刻《王子年拾遗》十卷。  

徐时泰东雅堂。刻宋廖莹中世彩堂本《韩昌黎集》四十卷。

吴县郭云鹏济美堂。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三十卷,嘉靖三十八 年(1558年)刻《曹子建集》十卷,《河东先生集》四十三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一卷,后序一卷。

苏献可通津草堂。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刻王充《论衡》三十卷,《韩诗外传》十卷。

晁??宝文堂,嘉靖十三年(1534年)刻《昭德新论》三卷,晁冲之《兴茨集》一卷,嘉靖 二十五 年(1546年)刻晁说之《晁氏客语》一卷,《晁氏儒语》一卷,《晁回道院要集》三卷,《法 藏碎金》十卷。

浙江钱塘洪??清平山堂。刻《清平山堂话本》六种,收入较多宋元人短篇小说,对小说史研 究极有帮助。分别为《雨窗》、《款枕》、《陡航》、《长灯》、《解闲》、《醒梦》。该 书传世很少,只有其中零种流传,如北京大学收藏有《款枕》、《雨窗》二种。此外,洪?? 还刻有《路史》、《唐诗纪事》、《绘事指蒙》,以及据宋本翻刻的《新编分类夷坚志》等 书。

王世贞。嘉靖年间进士。刻有《乔庄简公集》、《皇明盛事》、《唐世说新语》、《??州山人四部稿》等。

张佳胤双柏堂。嘉靖年间进士。刻有《越绝书》、《华阳国志》、《天目先生集》、《居 来先生集》等。

浙江鄞县范钦。嘉靖间进士。刻有《范钦奏议》、《天一阁集》、《范氏奇书二十一种》 、《天一阁帖八种》、《司马温公稽古录》等。

明代后期,私人刻书越加繁荣兴盛。以万历时期刻书最为丰富。如:

顾起纶顾起经奇字斋。万历元年(1573年)刻自编《国雅》二十卷、《续国雅》四卷,附《国 品》,以及《类笺唐王右丞诗集》等。顾氏刻书常于书后附刻姓名里氏表。将一部书的写勘、雕梓、刻印、装潢等各项环节工作的参加人员一一列出姓名、籍贯。表现了明代私人刻书 家的严肃认真态度。如《国雅》卷二十末附:梓授:吴郡顾植、顾贤、罗监、张??、方之 善 ;同邑何钥、何??、施云、何钊、邵植、王伯才;笔授:吴郡顾环、施云、侯愚、家产子顾相、戴卿、朱漠。附有姚咨题记:;校是编者周天球、童佩、朱在明、俞渊、叶之芳、成淳 、从子道瀚、子祖源、祖河、祖汉皆余也。;题记后有万历元年顾起纶覆校识语。《国雅品 》末有;勾吴武陵郡奇字斋新雕;双行写刻牌记。

徽州吴勉学师古斋。万历期间刻有《五经》、《四书》、《资治通鉴》、《古今医统正脉》 、《二十二子》等。

吴管西爽堂。刻有《古唐诗纪》、《山海经》、《古今逸史五十五种》等书。

浙江钱塘胡文焕。刻有《会文堂琴谱》、《古器具名》、《学诗会选》、《格致丛书》等等 。

汪廷讷环翠堂。刻有《坐隐先生精订草堂诗余》、《汪廷讷坐隐图》、《人镜阳秋》,以及 杂剧《环翠堂精订五种曲》。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坐隐先生订答谱》八卷。

冯梦祯快雪堂。万历年间进士,刻有《大唐新语》、《陶敬节集注》、《先秦诸子合编》等 。

李之藻。万历间进士,刻有《左传补注》、《三事忠告》、《江湖长翁集》以及《泰西水法 》、《天学初函》等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着作。

徐 火勃 红雨楼。刻《唐欧阳先生集》、《幔亭集》、《??发集》、《焦山古鼎考》等。

张溥。崇祯年间进士。刻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删定名贤奏议》等书。

曹学??。万历间进士。刻有《唐黄御史集》、《欧阳四门集》、《大明一统名胜志》、《五灯会元》、《仓石历代诗选》等着作。

此外,以铜活字印书着名的安国桂坡馆、华燧会通馆等也以雕版技术刻印书籍。

明代后期影响较大的私人刻书家毛晋。毛晋,字子晋,原名凤苞,号潜在,虞山人。室名有 汲古阁、缘君亭、世美堂、载德堂、笃素居、读礼斋、续古草庐等等。以汲古阁和缘君亭最 着名。毛氏一生对刻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家中拥有藏书八万四千多册。自明末到清初四十多年间,刻书共有六百余种,流传广远。毛晋自青年时期即喜爱刻书印书。于天启年间刻 印了《续补高僧传》、《剑南诗稿》、《神农本草经注疏》以及《三家宫词》、《极玄集》等宗教、医学、诗文集等几类书籍。崇祯年间是他刻书最为兴盛时期。刻书种类多,数量大 。如:崇祯元年(1628年)刻《唐人选唐诗八种》、《杨大洪先生忠烈实录》;崇祯二年(162 9年 )刻《群芳赏玩》;崇祯三年(1630年)刻《津逮秘书》,五年(1632年)刻《室普斋四刻》, 七年( 1634年)刻《确庵文集》,八年(1635年)刻《弃草诗集》,十一年(1638年)刻《元人十种 诗》, 十二年(1639年)刻《重刻历体略》,十六年(1643年)刻《明僧弘秀集》(图7-44),以及自崇 祯元年到十七年刻成了两部巨着《十三经注疏》 和《十七史》。此外,还刻有《文选李注》、《六十种曲》、《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大型丛书和古代名着。毛氏刻书,于版心下方都刻上;汲古阁;或;绿君亭;室名。入清之后 ,毛晋的主要精力,放在收集散佚版片,修补刻印已有书籍。其刻书印书,有自家特定的纸张 ,每年到江西定造用纸。薄的叫;毛边;,厚的名;毛太;。这一名称到现在仍然沿用着。

毛氏不仅自己刻书,还代别人刻书印书。如代张溥刻过《南史》、《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 ;代钱谦益刻《列朝诗集》;代张潜刻《苏门六君子文粹》;代冯班刻《冯定远全集》。毛 晋不仅刻书,而且也抄书。他发明影抄技术,不惜高价,收求宋元秘本,精心影抄,保存古书的原始面貌,使许多古籍珍本借此得以流传。;毛钞;既因此得名。

由于毛晋刻书价格低廉。所以流传很广,影响颇大。直到清代中叶,毛氏刻书活动才逐渐衰 落。嘉庆年间,仍然有人用遗存的汲古阁书版在刻印书籍。现在许多藏书机构都能找到汲古阁的刻本。

毛晋去世后,他所收藏的宋元善本归给泰州季沧苇所有,后又转归昆山徐干学传世楼。许多 书 版,也都流散四方。《十三经注疏》、《十七史》归了席氏扫叶山房;《唐人集》、《六十家词》归常熟邵氏;《八唐人诗》归了山东赵秋谷;《陆放翁集》归常熟张氏;《十元人集 》归无锡华氏;《诗词杂俎》、《词苑英华》归扬州商家;《说文解字》归苏州钱氏。还有些书版被毁弃。叶德辉《书林清语》记:毛氏后人不知爱惜,竞将《四唐人集》书版劈烧煮 茶吃了。

毛晋刻书的主要优点及贡献在于:首先,他所刻印的书籍,多据宋、元善本翻雕。校勘比较 精审,不仅自己有丰富的藏书,而且周围有绛云楼、红豆山庄等着名的藏书家,可以为其刻书提供互相参考的好条件。他的朋友陈瑚曾叙述说;毛氏汲古阁……上下三楹,始子迄亥分十二架,中藏四库及释道两藏。皆南北宋内府所遗,纸理缜滑、墨先滕剡,又有金元人本, 多好事家所未有,子晋日坐阁下,手翻诸部,雠其伪缪,次第行世。其所刊古书一据宋本; 。 他为了购求到宋元善本,曾于门上贴出告示:;有以宋??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 出二百,有以旧抄本至者,每叶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可见对刻书是极其执着、认真和严肃的。前人曾对毛晋刻本认为藏书丰富,而刻本远不如 藏本之善,持以贬词,未免有些求全责备。毛晋刻书不免会存在某些缺点,但成绩和贡献是主流,是应充分肯定的。就连叶德辉也感叹地说:;毛刻书余幸当年随意获之,又悔当年等 夷视之,今虽备数而未得选购初印本,是亦失之眉睫之事;。

其次,正是由于毛晋刻书重视以宋元秘籍翻雕,使得许多宋元稀有珍本,借此而得到保存和 流传。举例如:据宋版刻《说文解字》,世人是从毛氏所刻才得以见到宋版刻《说文解字》原貌。《孔子家语》,明代传本不多,崇祯末年,毛晋 开始据宋版予以刊刻行世。《宋六十名家词》是宋代之后,大规模刊刻词集的开始,该书在 清代学者中广为传诵。此外,不少古籍的全本,也是借着毛晋的刻印而得以流传。《孔子家语》明代徐 火勃 刻本缺二十页,毛晋刻本则为补全。明代陈继儒刻《春渚纪闻》仅有前五卷, 毛晋刻印《渊逮秘书》时,补其遗脱,而成完本,等等。在对古籍流传中整残、补全方面的功绩也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几十年来,毛晋刻书六百多种,版片就有十多万块,给后人 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在保存古代文化、发展文化方面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再次:毛晋汲古阁,不仅抄书、刻书,也售卖书籍,这一点与一般私人刻书有所不同,它介 乎于私刻与书坊刻书兼备的性质。自己有着一套规模十分广大而完备的机构。从亲自投资、招聘人才、组稿、校勘、编审、书写、镌刻、印刷、装帧,分工细致,工序环节紧密。书籍 刻成之后,直接进行销售。从编、印、出版、发行,全部由自己成立的机构运作完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新型资本主义经营的性质。这在当时封建制度时期,无疑是一种迈向进步发展 的倾向。是对印刷出版事业的一种有力促进。

3.坊刻

明代的坊刻书,初期也是沿着元代风气发展下来的。其中有些是元代的老书坊。有着上百年 的历史。一切沿元代遗风。嘉靖之后,湖州、歙州的刻书工艺急剧发达,于万历崇祯年间上述地区的刻工多向南京、苏州一带移居,因此,南京、苏州、常熟等地方的书坊刻书盛极 一时。自永乐以后建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刻书事业日渐繁荣。坊间刻书也迅速发展起来。可见明代坊刻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他们刻书种类很多,有医书、科举用书、小 类书等。有些书坊多刻戏曲、小说、杂剧、小说的评点本以及 具有反封建思想的一些着作,这些书籍今天已被视为优秀的古本书了。

兹将比较发达地区的书坊及其主要刻书摘录如下:

(1)建阳地区。建阳是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事业最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明代的书坊刻书仍以 建阳为最盛。

明代初期,着名书坊如:勤有堂、尊德书堂、敬善书堂、清江书堂、进德书堂、慎独斋、归 仁斋等,历史悠久,刻书时间长。所刻书籍有:皇庆年间余志安勤有堂刻《杜诗》;宣德九年(1434年)尊德堂刻《增修附注资治通鉴节要续编》十卷,该书为两节版,上节刻附音释,字体颇似元刻;宣德六年(1431年)清江书堂刻宋陈彭年撰《广韵》五卷;正德六年(1511年) 杨氏清江书堂刻《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版式为上图下文,书末刻有;清江书堂杨氏重 校刊行,书林正已詹吾孟简图相;三行题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氏还刻印了《新刊参 采史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八卷。杨氏刻书开创了初期刻印小说图文并举之先河。

正德嘉靖间刻书较多的书坊有刘洪的慎独斋。曾刻有《文献通考》、《山堂考索》、《十七 史详节》、《通鉴钢目》等大部头着作。刘氏所刻书,版式字体仍类似元代刻本。此外,杨氏归仁斋也为明代刻书数量较多的坊肆之一。刻有《事文类聚》、《通鉴前编》、《通鉴续 编》、《大明一统志》等书。

万历以后,建阳书坊刻印小说、故事,百科大全等民间读物日渐增多。书坊主人时常自编自 刻,由话本演变成为小说后,又经增补缀编为演义之类的书籍。如:万历年间余文台双峰书堂 刻印《新刊京本编辑二十四帝通俗演义西汉志传》、书林熊大木编刻《全汉志传》、《大宋 中兴英烈传》等。杨氏清白书堂于天启年间刻印《七种争奇》及《新刻一札三奇》,书内收录 名人尺牍,是为写信参考之范本。崇祯年间存志堂刻《新刻魏仲雪先生批评投笔记》、刻《 张侗初先生汇编四民便用注释札柬五杂云》、《王刻理气纂要详辨三台便览通书正宗》。

此外,种德书堂刻印了《新刊太医院校正图注指南王叔和脉诀》、《八十一难经》等医学书 籍,为民间医生提供参考读物。

(2)金陵书坊。金陵是古代历史名城,现在南京的旧称。明太祖定都金陵,成为政治、文化 中心。刻书事业发展比较早。自万历至崇祯年间,坊刻盛行一时。加之湖州、歙县刻工为开辟新领域而转聚到此,更促进了金陵雕版事业的发展。

金陵着名的书坊很多,如唐姓的富春堂、广庆堂、世德堂、文林阁;周姓的万卷楼、大业 堂;陈氏的继志斋等。

富春堂主人唐对溪,刻书很多。万历元年(1573年)刻《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十卷;万历五 年(1577年)刻《校注释园证蔡伯??》三卷;《新刻出像音注点板徐孝克孝义祝发记》二卷,版心下刻有;富春堂;三字,卷端下刻;书坊对溪富春堂;。《新刻出像音注司马相如琴心 记》二卷,卷端下题;金陵书坊富春堂梓;。万历十五年(1578年)刻《新刻增补全像评林烈 女传》八卷,以及《绨袍记》(图7-45)四卷等。富春堂曾刻过一部《绣刻演剧十本》,是将 十种戏曲合刻在一起的小丛书。该书流传较少,仅有零种传世。

唐氏世德堂刻过《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校注拜月亭记》二卷,明高濂撰《锲重订出像注释节孝 记》二卷,明吴世美撰《新锲重订出像附释校注惊鸿记题评》二卷,明沈采撰《新刊重订附释标注裴度香山还世记》二卷,明汤显祖撰《新锲出像注释李十郎霍小玉紫萧记题评》二卷 、《新刊出像补订参采史鉴南宋志传通俗演义题评》二十卷一百二十回等等。世德堂刻书,常留有;金陵唐氏世德堂梓行;、;绣谷唐氏世德堂校梓;、;建业大中世德堂主人校锲; 等题记。

此外,金陵唐氏广庆堂主人唐振吾刻有《新刻出相音释点校东方朔偷桃记》二卷,《新刻出 相点校八义环杯记》二卷,《新刻出相点校宵光记》二卷。文林阁主人唐锦池刻有《新刻全像观音鱼蓝记》二卷,《新刻牡丹亭还魂记》四卷、《新刻金像易鞋记》二卷、《重校古 荆钗记》二卷、《重校绣襦记》二卷、《图绘宗彝》四卷、《新刊汉诸葛武侯秘演禽书》十二 卷。

万历年间金陵着名书坊还有陈氏继志斋。刻印有元马致远撰《新镌半夜雷轰福碑杂剧》一卷 。明高明撰《重校琵琶记》四卷,明高明撰《重校玉簪记》二卷,《重校韩夫人红记》二 卷 。继志斋刻书,常在封面、目录后、卷后等部位留有:;继志斋藏版;、;秣陵陈大来校录 ;、;秣陵陈大来校梓;等题字。

周氏书坊有万卷楼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新镌全像海刚锋先生居官公案》四卷、七十一 回。在卷端下题;晋人羲斋李春芒编次、金陵万卷楼虚舟生镌;。大业堂刻《新刊出像补订 参采史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题评》八卷。卷端下题;姑苏陈氏尺蠖斋评释,绣谷周氏大业堂校订;。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刻《新镌翰林考证历朝故事统宗》十卷。该书每卷首有冠图 一幅。

外,长春堂于万历间刻《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二卷。人瑞堂崇祯四年(1631年)刻《新 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八卷四十回。汇锦堂刻《三先生合评元本北西厢》五卷。金陵 书坊李澄源刻《金刻增补燕居笔记》十卷。

(3)杭州书坊。杭州旧称临安,是南宋政府所在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刻书事业十分 发 达。不但刻书多,而且刻本精良,技艺上乘。元明以来,由于苏、徽等地刻书迅速发展,杭州的盛况已逐步被取代。所以明初期的坊间刻书传本已不多见。比较着名的书坊主要有容与 堂,刻书最多且有流传。容与堂的刻本有:元施惠撰、明李贽评《李卓吾先生批评幽闺记》二卷,明高明撰《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二卷,明张凤翼撰《李卓吾先生批评红拂记》 二 卷,《李卓吾先生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以及《李卓吾先生批评玉合记》、《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等戏曲小说的李氏评点本。容与堂刻书,多在版心、卷端等处,刻 上;容与堂;三字或;虎林容与堂梓;、;容与堂藏版;等。

其它书坊刻本有:武林人文聚刻杨尔曾撰《新镌批评出相韩湘子》三十回。该书封面题;武林人文聚藏版;。武林藏珠馆刻《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八卷。版心下刻;藏珠馆; 三字。

明代杭州可考的书坊还有文会堂、更生斋、冯念祖卧龙山房、段景亭读书坊、徐象檀曼山馆 等,这些坊家也都有刻书流传。如段氏读书坊刻有《孔子家语注》、《杨子法言注》、《关尹 子注》、《五经纂注》、《徐文长文集》、《昭代经济言》等。徐象檀曼山馆刻《古诗选》 九种,《国朝献徵录》、《东坡先生尺牍》、《五言律祖》、《玉堂丛话》等。

(4)北京书坊。北京自明永乐建立都城之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刻书事业迅速发 展起来,坊间刻书也非常活跃。特别是在正阳门、宣武门琉璃厂一带地区,书铺林立。比较着名的书坊不少,刻书也比较多。如永顺书堂、岳家书坊、金台汪谅、铁匠胡同的叶氏书铺 等等。

岳家书坊于弘治十一年(1480年)刻印《新刊大字魁本全像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图7-46)五 卷。

永顺书堂刻书是北京明代早期书坊之一。过去传世不多见,六十年代在明代墓葬内出土了永 顺堂刻印的十二册唱本和传奇。如刻有《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新刊全相说唱开宗义富贵孝义传》、《新刊全相唐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新刊全相莺歌孝义记》等等。

金台汪谅刻书最多。嘉靖元年(1522年)刻印《文选注》。于该书目录后附刻鬻书广告、刻书 牌记:;金台书铺汪谅,现居正阳门内西第一巡更铺对门。今将所刻古书目录列于左,及家藏古今书籍,不能悉载,愿市者览焉;。广告所列目录如下:

翻刻司马迁《正义注解史记》一部。

翻刻梁昭明解注《文选》一部。

翻刻黄鹤解注《杜诗》一部。

翻刻千家注《苏诗》一部。 翻刻解注《唐音》一部。

翻刻《玉机微义》一部。

翻刻《五经直解》一部,刘寅进士注。

以上俱宋元版。

重刻《名贤丛话诗林广记》一部。

重刻《韩诗外传》一部,十卷(韩婴集)。

重刻《潜夫论》、汉王符撰,一部。

重刻《太古遗音大全》一部。

重刻《??仙神奇秘谱》一部。

重刻《诗对押韵》一部。

重刻《孝经注疏》一册。

以上俱古版。

目录末题:;嘉靖元年十二月望日金台汪谅古板校正新刊;。

从所开列鬻书目录,可以看到汪氏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注重选择较好的底本,多据宋元 版、古版翻刻、重刻。因此汪氏刻书,受到后人称赞。如《史记》另据宋黄善夫刻未翻雕。曾有人将其广告撤去,充作元刊。汪谅刻书传世已不多见,仅见《史记》、《??仙神奇 秘谱》、《集千家注杜诗》、《文选注》等几部书籍有所流传。

此外,宣武门铁匠胡同叶氏书铺刻有《新刊真楷大字全号缙绅便览》。该书蓝印本,半叶十 行,版式宽大,卷末刻有;北京宣武门里铁匠胡同叶铺刊行麒麟为记;一行题字。

 (三) 明代刻书的特点

1.明代刻书地区

明代胡应麟对明刻书业的分布有过专门研究和评论。他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余所见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南京)次之,(杭州)又次之,近湖(州)刻、歙(州)刻 聚精,遂与苏、常争价。蜀本行世甚寡,闽本最下。;又说:;凡刻之地有三:吴、越、闽 。其精,吴为最;其多,闽为最;越皆次之。;谢肇??说:;今杭刻不足称,金陵、吴兴、新安三地剞厥之精,不下宋版。楚蜀之刻,皆寻常耳。闽建安有书坊,出书最多,而版纸俱 最滥恶,盖待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近来吴兴、金陵渐渐陷此疾矣。;以上两说,说明到 了明代刻书中心发生了变化:四川、平水印刷事业已经衰落,而建阳、苏州、杭州仍然称盛 。明代中叶后,杭州转微而吴兴代之而起。无锡、南京相继成为刻书中心。歙县后来居上,北京仍是北方刻书的重地。但是,这时全国刻书业已逐渐集中到江苏、浙江、福建三地,而 以江苏为首了。

2.明代刻书的内容

明代的刻书事业比前代更加发展和普及。刻书的内容多种多样。儒家经典方面,洪武年间颁 布了钦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文字学方面有钦定的《洪武正韵》。正经、正史由南、北国子监雕版印行。成化、正德之间书坊刊行的类书增多。嘉靖以后,在复古运动的影 响下,翻刻宋元旧书的风气日益兴盛。唐宋人的文集都有了新版。万历以来,戏曲小说刊印日多,这方面的新着作不断出现。新编的类书、丛书日渐发达。类书、丛书的编刊,最初多 是对古书的节录,如《说郛》、《宝颜堂秘籍》、《格致丛书》;后来便发展为古书的汇编了,如《津逮秘书》等等。由于各种文学流派的不断出现,刻本个人文集、诗文选集也层出 不穷。地方志的编纂与刊行比宋元时代更加发达,刊印了许多方志书,成为现今研究中国中古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佛经方面有洪武五年(1372年)刊刻的南藏,永乐八年(1410年) 刻的 北藏,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雕刻了续藏四百一十卷。道经方面有正统年间刻印的道藏,这 是现今留存的唯一道藏版本。

3.明刻本的编纂类型

首先:元代所创始的上图下文的全相本小说,到明代更加风行。《三国》、《水浒》、《 西游记》等都有这种全相本。不仅小说如此,就是《孝经》、《千字文》、《烈女传》之类的儿童、妇女读物也都有这种印本。万历年间上图下文的书籍发展为冠图或插图形式,称为 ;绣像;。前面所说到的唐氏富春堂、世德堂;陈氏继志斋以及滋兰堂、容与堂等所刊刻的 小说、戏曲,都有极其精美的图画,成为中国版画中的典型作品。中国版画艺术起源很古,唐咸通 本《金刚经》就有了冠图,宋元刊本也多插图,到明朝后期更发展成一种专门的艺术了。

其次:编、刻、售合一,发展较快。书坊刻书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已不单是刻书匠户,而是 把编辑、出版、发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书业专行。这种结合有利于书坊主人了解社会需要,从而有的放矢地编刻图书。这不仅增强了书坊本身的竞争力,而且也促进了刻 书事业的发展。除上面所讲的余象斗三台馆、双峰堂和金陵唐氏富春堂外,如建阳书坊的熊宗立、熊冲宇的种德堂,都自撰、自编、自校、自刊了许多医书。熊宗立编印的《名方类证 医书大全》被日本人称为医家至宝,在日本翻刻,成为日本刊行最早的医书。其后人熊龙峰、熊大木的忠正堂又编印了许多话本、小说,其中《北宋志传》和《大宋中兴英烈传》就是 后世《杨家将演义》和《说岳全传》两部长篇的雏形。

4.明刻本的版本形式

明初至正德年间刊刻的图书基本沿袭了元代的特徵:装订是包背形式,版式多为大黑口,字 体 多是软体赵字。刊刻的精美程度与元刊没有区别。嘉靖至万历之初风气改变,刊印书籍多以 宋刊,尤其是以北宋刻本为模范。此时白口盛行,版心上方往往记有字数,下方有刻工姓名 ,有时还记有写样人姓名。字体又转向用欧、颜体,整齐严谨,但缺乏流利生动之态。万历中至明末刻书字体更趋方正,终于发展成横轻直重的所谓;宋字;。装订也由包背而改为线装。插图本增多。从用纸来看,明初刻书多用黄纸,嘉靖时多用白纸,嘉靖以后又多用黄纸 。

 (四) 明代刻书事业的新发展

在印刷技术方面,也有了极为重要的发展。首先是铜活字的应用。弘治年间(1488─150 5年)无锡华氏会通馆、兰雪堂和嘉靖年间无锡安氏桂坡馆为最着名。他们应用铜活字排印各 类古书,为后世藏书家所重视,有不少得以保存到现在。就今传世的有华氏会通馆弘治五年印《锦绣万花谷》、弘治八年印的《容斋随笔》和《文苑英华辨证纂要》,以及华氏兰雪堂 排印的《艺文类聚》、《春秋繁露》等等。安氏桂坡馆排印的《颜鲁公文集》、《古今合壁事类备要》等书,也有流传。此外,还有嘉靖年间芝城姚氏兰印《墨子》、建业张氏的《开 元天 宝遗事》和王云溪馆排印的《玉台新咏》以及许多其他人用铜活字刊印的唐人诗文集等等。万历年间又流行起来木活字印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部头书籍也都有了木活 字印本。崇祯年间又用木活字印行《邸报》,这可以认为是中国用活字版印报纸的起源。

明代印刷术另一大发展是套印术的应用。套版印刷品出现后,到了十七世纪得 到广泛的发展。这是和吴兴的凌氏、闵氏两家的努力分不开的。吴兴在嘉靖以后渐成刻书中心,技术超过福建和杭州。闵氏(闵齐急)在1616年用套版印成《春秋左传》。以后闵、 凌(凌蒙初)二家继续发展套版印刷,刻印了许多带有批注评点的经史子集四部古书,以及戏 曲 小说。他们采用套版印刷的古书,被称为;闵刻;和;凌刻;。最初用朱墨两色,后来发展 为五色。他们的用意是为便于学习,所以在书的内容上并没有特殊价值,但是印刷技术却因 此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把套版印刷与版画艺术结合起来,就形成彩色版画印刷术,为中国雕版印刷术放出极其辉煌 灿烂的光彩。彩色版画也是从涂色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先是在一块版上涂几种颜色,如红花 涂红色,叶子涂绿色,树干涂棕色等等,然后覆上纸刷印出来。万历年间所刻印的《花史》 和程君房的《墨苑》就是这种方法。但后来很快就发展为分色分版的套印法,并且很快就发 展成更加复杂的;??版;。将彩色画稿先行分开各种颜色,钩摹下来,每色各刻一版,然后 逐色依次套印,便成为色彩缤纷的木刻画。第二次刷印的程君房《墨苑》就是这样印刷的。嗣后,又发展出用凸 凹两版嵌合使纸面拱起的办法,称为;拱花;。这种方法能使花纹凸显于纸面上。崇祯年间南京胡正言开设十竹斋,应用;??版;、;拱花;方法编印《画谱》、《笺谱》,刊刻精致 ,着色妍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深受国内外人民的称赞和好评。

所以在明代,尤其是后期,印刷术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图书印刷出版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明代刻书还存在一些缺点:第一是校刊不够精审,错漏相当严重。官刻与坊刻尤其不免。第 二 是妄改书名和删节内容。这也是明代刻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如:万历本《诗总》本是《诗话总龟》;冯萝祯《唐世说新语》原名《大唐新语》;郎奎金《逸雅》本为《释名》等等, 例子很多。《格致丛书》、《宝颜堂秘籍》、《子汇》、《稗海》等丛书中所收各书多半任意删节,致使原作变得残缺不全。第三是伪造古书相当严重,例如杨慎的《杂事秘辛》、丰 坊的《古文尚书》等等。第四是书中出现无用的序跋越来越多,连篇累牍,徒费纸墨。这些都是后世人把明刻本看作不如宋元刊本精善的主要原因。

 (转自《中华印刷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刻书三大系统
县志无传的建本书贾们
南闽阙里:福建建阳书坊的兴衰史,宋元明三朝傲睨全国的刻书中心
明代版刻述略(上)
明代金陵唐氏书坊考略
明代杭州地区的坊刻出版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