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这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甚至整个青州最为难得的完整佛像,它是北齐时代的佛立像,通高达118厘米的,通体未见任何残损,纤细的双手依然完好,表面贴金彩绘亦大部分保留下来,甚至连底座亦原样保存,堪称罕见的奇迹。
   众所周知,青州窖藏佛像很有可能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遗物,当时几乎是全部砸烂掩埋,所以能见到这样完整的佛像几乎根本不可能。因此估计当是由虔然的佛教徒,不惜冒生命危险,违抗诏令而将之偷偷埋藏在地下,才有了如今的完整。佛教讲“有缘”。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些佛像能够完好地保存到1400多年后的今天,也确实与今人“有缘”。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齐 贴金彩绘佛立像

青州佛像

      十年前,在青州一所学校的施工工地上,惊现了20世纪中国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青州佛像窖藏。这批石刻佛像大约诞生于公元5至6世纪,数量惊人,精美无比。然而,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深感不解的是,这些佛像在出土前几乎全部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大多只是一些残破的肢体和佛头,但又显然是被人精心掩埋在地下……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人猜测,这静静的佛像身后隐藏着怎样的风云突变的历史故事。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曾经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这里为什么会集中埋藏着如此多的佛像呢?在窖藏坑被发现之前,当地人知道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寺庙,县史书记载叫龙兴寺。龙兴寺在公元500年前后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800多年。但公元1300年前后,龙兴寺却莫名消失了。
  佛像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考古人员工作了七天七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本来面貌,然而许多佛像被人为砸碎了。经过修复和拼对之后,总数达到400余尊。当时的青州博物馆副馆长夏名采回忆说,有一尊观音菩萨相当优雅完美,“比维纳斯还要漂亮”。
  考古学家认为,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完成于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当时统治中国的晋朝在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不断冲击下走向分裂,北方出现了由多个草原民族控制的割据政权。公元439年,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此后北方又相继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朝代,这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青州的佛教造像大多就是在这一时代完成的。
动荡中的造像活动
  台湾学者黄永川先生这样评价北魏的佛像艺术:“北魏为后世的雕刻艺术建立了神秘的内涵、庄严的宏规。”另一位学者林保尧先生则说,北朝一代的造像世界可用“造作之美,造作之最来赞叹了” 。
  青州佛像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绝大多数带有背屏,这是从中亚传入的造像样式之一。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年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宗教显露出它前所未有的力量。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但一直影响甚微,公元四世纪以后,佛教才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北魏建国后,佛教逐渐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巨大的石窟佛像开始大规模兴建,造像模特据说就是皇帝本人。
  从龙兴寺石碑中的记载推断,当时的龙兴寺称为南阳寺,是当地最重要的寺院,寺内有高高的佛塔和雄伟的佛殿,一尊高达三丈九尺的巨佛耸立在佛殿中央。在龙兴寺遗址出土的这批造像中,虽然没有找到体量巨大的佛像,但有的造像不算基座也已高达3米,而且雕刻技法十分精湛。
  青州佛像,绝大多数都是用当地盛产的称为青石的石灰石雕刻而成。在青州佛像出现之前,青州石刻的历史就已经开创。青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东汉时期胡俑像,高达3米,雕刻手法粗犷传神,说明至少在那时青州就已出现精湛的石刻技艺。

风格迥异的青州佛像
   据介绍,在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的青州佛像,大多身材单薄、面部颧骨微微突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深受汉族士大夫阶层传统审美情趣的影响。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公元6世纪上半叶的东魏时期。但到了公元6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秀骨清像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早期从印度传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一些佛像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这种造像样式可能就是史书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从出土的青州佛像看,北齐时期单体的菩萨造像表现出极为繁复、细腻和华丽的风格,佩戴华美饰物的菩萨像都经过彩绘和贴金处理,光彩照人。
  青州自古就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历史上一度从属南朝,南北文化长期在这里交会,在佛教造像上自然响应并且主导了造像的汉化风格。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会集到香火繁盛的龙兴寺,他们烧香拜佛,甚至不惜拿出积蓄捐造佛像,被称为供养人。供养人将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铭刻在佛像底座的题记中,透过造像上的题记,今人也可以获知更多佛像背后的信息。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窖藏坑内的造像绝大多数都被严重毁坏,但仍排放有序。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掩埋者很可能是对佛教极其虔诚的信徒。那么,他们出于什么原因掩埋佛像呢?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被史学家称为“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专家推理,青州窖藏佛像主要属于北魏、东魏和北齐三个时期,从石刻题记和佛的造型衣饰看他们的雕造时期在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应是在北周武帝灭掉北齐,下令在原北齐境内禁断佛、道二教时首次遭此劫难的。仔细观察佛像,会发现佛像手腕处有小孔,这是历史上再次毁损佛像的证明——原来接上的手掌又被毁掉了。沧桑巨变,青州造像向后人诉说了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的灭顶之灾。
  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又有了新的发现。在青州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字样,这距离南北朝时期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而北宋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灭佛的记载。有专家认为,北宋时金兵曾5次攻打青州城,可能是担心佛像毁于战时,所以龙兴寺僧人挖地窖埋藏。然而,青州佛像是否毁于金人南侵,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因为金人南侵时,在别的地方没有发现毁佛证据。
  在与青州相邻的临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也发现过大批和青州佛像同时代的古代佛教造像。同时发现了造像记,记述当地明道寺僧人看到一些古代佛像已残破,就做功德把这些残样收集埋起来。做功德时还举行了一个盛大法会,并刻了一块碑记。石碑记录仪式日期在宋景德元年,与龙兴寺窖藏属于同时期。从这个线索推测,在北宋时期,青州地区寺院可能盛行着一种法会,就是将损坏的佛像集中起来,然后举行隆重仪式将其埋葬,以积累功德。
  然而,还有一个疑惑困扰着人们,那就是佛像上耀眼的色彩为什么会留存到今天?有的考古人员依据不少造像基座上的“金”字判断,这可能是修复佛像重新贴金彩绘的标志。但如果佛像已经残毁,那么在埋藏前再进行修复似乎已没有必要。有关青州造像的种种猜测与疑惑至今仍无法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石佛像
.保利古代文物珍品展(三)
宝馆寻珍(21)
无上神颜在青州: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二|石雕|博物馆|北魏|佛教|龙兴寺
兽首好忙!东莞所见保利藏「回流国宝」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