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砚鉴赏与收藏

    本文摘自《肇庆端砚》(王安平编著)

    端砚,以其优良的石质,精美的造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一千多年来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特别是名师作品,一直受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热捧,成为掌上珍、宅中宝。端砚是不可多得的可留存永固的工艺美术品,值得广大端砚爱好者收藏。作为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端砚的品鉴就需要懂得专门的知识,收藏者要能辨别端砚的石质、石品、作品作者、雕刻工艺等方面的优劣,方能在众多的端砚中觅得佳品。

    一、端砚石的鉴别

清·梁绍壬撰《两般秋雨(今西皿)随笔》说:“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都不能知也。”说明古人对端砚石难鉴别的认识。作为制作实用和审美相结合工艺品端砚的端砚石,它的鉴别较为复杂,无法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砚石品种的不同,石质优劣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使是同一砚石品种,不同时期开采的砚石也存在着差别,甚至同一块砚石的不同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端砚石的鉴别是一项技术极强的科学门类,要具备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端砚制作工艺,了解端砚石的开采历史。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看、多比较、多分析才能对端砚石进行鉴别。端砚石主要是鉴别它的品种和品质。

   (一)品种鉴别

端砚石首先是要区分出它的品种。区分品种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鉴别:一是按端砚石地质特点;二是通过物理试验;三是看端砚石石色;四是按各坑种具有的石品。端砚石品种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绿端类、白端(白端石发墨量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不适合制砚,而大都用于研磨朱砂、石绿、白铅粉等颜料)等。

    1.端砚石品种地质特点鉴别,主要是从各品种的形成和它的地理特色来分析,如老坑位于西江河水位之下,坑洞长年累月受泉水浸渍,石质特别细嫩而温润。

    2.端砚石品种物理试验鉴别,鉴别端砚石的物理试验,主要通过对端砚石的硬度、体积密度、饱和吸水率、发墨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详见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如硬度指标: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相对偏低,斧柯东、古塔岩相对偏高;体积密度指标: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居中,其他品种或偏小或偏大;饱和吸水率指标:老坑最低、水坑麻子坑次之,其他品种相对较高;发黑量指标相对上述三项指较复杂,而不是以它的大小来判断,在测定发墨量同时还要对研磨出的墨质进行粗细和粘度的检测,如一片红宋坑,发墨量大,但研磨出的墨质差,即粗而粘度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肉层发墨量小,但研磨出的墨质很好,即细而粘度高;其他品种介于它们之间。

    3.端砚石品种石色鉴别,端砚从石色上分别,粗分较为简单,以紫色为主调的砚石为紫端,翠绿色为主调的砚石为绿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砚石为白端。绿端、白端相对易分辨。紫端由于品种多,紫端品种包括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等,有的品种石色相差较小,分辨难度较大。从石色上鉴别时需用水浸湿砚石表面后,在自然光较强的场所进行仔细审视,端溪各坑砚石的基调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或紫带赤,有的稍带天蓝,有的略带天青、青黄、苍灰,有的微带黄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园坑和梅花坑),有的浅绿、深紫等。如一方优质的老坑砚石,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出现色彩丰富的石品,纹理清晰明净,其石品有从砚石中透出来的感觉。麻子坑石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的特征,但麻子坑的色调比老坑轻些,石品没有老坑砚石丰富。坑仔岩则偏紫微带赤色,石品也没有老坑砚石丰富。古塔岩砚石则是紫中带微红。

同一品种的砚石,坑洞、采石时期、石脉走向的不同,其色泽亦存在着差别。有时同一坑洞,同时开采,采石工作面不同,其砚石色泽也出现微小区别。如老坑砚石,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分。麻子坑有旱坑和水坑之别。这主要因素来自于端砚石地质结构、矿物成分。同一块砚石不同的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石色差别。

    4.端砚石品种石品鉴别,鉴别端砚石石品,不同品种的砚石在石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如老坑石品十分丰富,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冻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五彩钉是老坑特有的石疵;麻子坑主要石品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虫蛀是麻子坑常见的石疵;坑仔岩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圆正,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另外,古人有以石声来鉴别端砚石品种的提法,石声用以鉴别端砚石品种不准确,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如: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对端砚石声的描述:“叩之无声,磨黑亦无声”;张海鹏的《砚史》中对端砚石声的描述:“磨墨无声,贮水不耗”;《端溪砚史》指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麻子坑佳者亦然,余则否。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清越以长如泗滨之磬者,弗良也。”今人也有不少砚工探索,悬空敲击砚石,认为:老坑和优质的麻子坑、坑仔岩发出木声或泥声,而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白线岩等发出石声。

   (二)品质鉴别

端砚石其次是要区分出它的品质,品质是指用同一墨条研磨出墨质的优劣程度。砚石品质是砚灵魂,品质优的砚石细嫩而温润,鉴别端砚石品质优劣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物理试验;二是感观。通常我们将一块完整的砚石人为分为五层:顶石、顶肉、肉、底肉、底板。肉层品质最优,顶肉、底肉层次之。顶石、底板品质最差,通常不用于制砚。

    1.端砚石品质物理试验鉴别,端砚石品质鉴别物理试验与品种鉴别相同,主要是对其进行发黑量试验,在此基础上再对发黑量试验磨出的墨质进行粗细度和粘度检测,一般来说,同为肉层,同一石品,老坑最优,麻子坑、坑仔岩次,宣德岩、古塔岩、朝天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梅花坑、宋坑、绿端依次递减。

    2.端砚石品质感观鉴别,感观鉴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手感法,用手背轻、慢抚摩已打磨光滑的砚石,如手感细腻滋润,犹如抚摩婴儿肌肤为最优品质。二是观其石品,同一品种砚石,天青、天青冻为最优,青花(鹅毛氄青花、青蛙肚皮青花、微尘青花、蚁脚青花、萍藻青花、雨淋墙青花、鱼仔队青花、冬瓜囊青花、子母青花、玫瑰紫青花)、冻(鱼脑冻、冰纹冻等)、蕉叶白、冰纹、火捺(马尾火捺、胭脂火捺、金钱火捺)、翡翠、金线、银线、黄龙纹依次递减。

    二、端砚雕刻艺术鉴赏

除了石质本身的优劣外,端砚雕刻艺术的优劣是端砚鉴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制上,一般来讲,砚以方形为贵,主要是方形砚制作时耗材大,砚材利用率低,但随形砚有天然的形状优势,创作得当不亚于方形砚。端砚雕刻创作艺术的鉴赏应按第五章端砚雕刻创作艺术方面知识进行鉴赏,总体来讲应从下面三方面进行。

   (一)因材施艺

一件精品,首先要懂得欣赏。“因材施艺”是端砚刻制的基本准则,反映出作者审美造型、书法绘画、雕刻乃至文学艺术的修养和造诣。欣赏好的端砚,首先要理解端砚雕刻的目的不是为雕刻而雕刻,而是有目的的艺术加工。有人认为优质砚材就要精雕细刻,中等砚材可以少花工,下等砚材不加雕刻。其实有时正好相反,一块完美无瑕的优质砚材,应该不加雕饰,稍加磨平就可成为非常高级的端砚(平板砚),上面硬要雕,不啻画蛇添足,破坏了砚石的完美,大大降低了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端砚的雕刻,一是体现作者思想,表达作者的作品意境;二是用雕刻来掩饰砚石中的瑕疵,使有瑕变无瑕,这与玉石雕刻十分相似。一块偌大的端砚石,尤其像老坑那样的名贵砚石很少见没有瑕疵或裂痕(痕壳),玉石亦然。

    端砚的刻制,作者必须熟悉砚石材料、纹理,出自的坑洞,石质优劣,瑕疵所在,然后才能根据石品、纹理、质感、性能、特征和外形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从构思到刻制的整个过程都是“变有瑕为无瑕”的过程,最完美的设计要在雕刻创作过程中不断修改才能完成,因为在刻制过程中不同层面的石质变化较大,有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瑕疵或裂痕,就要设法处理去掉,或以雕刻来掩盖。比如《潇湘风雨》砚(附录图A80),砚石为一块中等石质的宋坑砚石,其石品有翡翠纹、彩带纹,经大师设计得当,构图独特,刻工精致,令人爱不释手,从而升格为高级端砚。这就说明好的设计题材加上精美的雕刻艺术,可以变低档砚材为较高档的砚品,甚至成为精致的工艺品。

端砚雕刻,宜繁则繁,宜简就简,正如国画技法“密不透风,疏而跑马”一样,不以繁简划界线。在这里,特就“繁简”问题在端砚雕刻中引起的某些误解作必要的说明。有时不少人,特别是对端砚讲求实用、精于鉴赏的书画家,批评端砚的砚堂太浅了,或是砚堂太小了,或是雕工太多了,这些意见单纯从实用的观点来说并不为过,端砚设计师和雕刻艺人也会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往往“天”不从人愿。所谓“天”即砚石本身不能给予艺术以机会,砚堂开大、开深就会遇上瑕疵,痕壳都出来,佳石就那么一个小范围,砚堂就只能那么小。如果硬要将砚堂开大,就会暴露瑕疵,既不实用又降低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对石层、石理和石质变化比较大的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高档砚石而言更是如此)。此外,端砚石的特性和“脾气”有时很怪,表面好好的石材,凿下去瑕疵就出来了,凿得越深瑕疵可能就越多,面积就越大;有时又出现相反的情况,表面上的瑕疵,凿下去就会消失。制砚艺人惟有“因材施艺”,“因石构图”,才能弥补这些缺陷。端石的石眼更是如此,表面很难看清石眼的位置和数目,常常在凿开后数量增加,需要改变原来的构思和设计。

艺术水平的高低,收藏价值的大小,绝不能以“工”的多少衡量,否则,“画蛇添足”就不好解释了。有时,“繁琐”是不可避免或是不得已的,比如用细腻而稠密的线条去遮盖“浮云”中的烂石,就是端砚雕刻的手段。所以,离开端砚雕刻的“因材施艺”雕刻端砚是不可能出佳作。

选择题材,构思,设计和雕刻都要考虑突出端砚的石质以及名贵的石品花纹。看一块端砚石质的优劣并不是对整块砚石而言,而主要是看砚堂的石质,其他部分往往不重要,或可以忽略。至于砚背,无瑕当然好,但从整体来说即便有瑕亦无关紧要,如果砚背瑕疵太多,或痕壳太多,刻砚艺人会把砚背挖空,成淌池砚的砚堂般的长方形,可在此镌刻砚铭。如果砚石中有名贵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或冰纹冻,作者会千方百计将“冻”或“白”留在砚堂中,供人鉴赏,或者利用其作比喻。如黎铿大师的《向太阳》砚(图5-10)鱼脑冻喻作太阳,张庆明大师的《天籁之音》砚(图5-11)形状像凤凰鱼脑冻喻作凤凰,体现出极佳的艺术效果。

    (二)“动”与“静”和“线”与“面”

优秀的端砚雕刻艺术,是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雕刻、诗文、篆刻于一体,特别“文人砚”更是如此。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雕刻乃至诗文,均呈现飞舞的“动”感,这种动感,往往又通过线条去表现,虽然“线”也有静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动”。如书法艺术就是追求线条的运动美、节奏美,书法家往往借草书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韵律。如:“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者也;”“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圣益佳。”汉代的石刻画更以流动飞舞的线条雕刻物象,形象生动;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乐伎则更为典型,依靠画面人物轻盈逸美的姿态,特别是那飞动的飘带,线条自然流畅,画中的仙女和乐伎翱翔于万里碧空,产生了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端砚雕刻艺术,很重视“动”感,可以说是借鉴于古代的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中“动”的表现手法,并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和谐统一,端砚雕刻中的动感,除了在雕刻物象形体的动态中反映,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来表现,目的是增强活力,增添生气。端砚雕刻中常见的“云龙吐珠”、“二龙戏珠”、“云龙”、“蝠云”等,艺人在雕刻龙的时候,首先是考虑加强龙的动感,龙的身躯上下舞动(一般是龙体露三分,其余则以祥云盖之),龙首翘起,口吐龙气(或珠随气出),再雕刻上祥云萦绕,风起云涌,“动”在其中;又如雕刻起舞的凤、展翅的蝠、腾云驾雾的麒麟,还有鱼跃龙门、神龟等;传统山水中的碧波粼粼,云霞萦绕……都十分注意以线条表现赋予其生命力,使之有动感。除了在雕刻上动态的刻画,还注意对比,即“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粗”与“细”的对比,这样直接加强了动的感觉和效果,如《腾龙》砚(图7-6)。

端砚雕刻中非常注意“线”的表现。由于存在大面积的“面”,如砚堂、砚池、砚背和砚边,在雕刻的物象中不是凹面就是凸面,制砚艺人常以“线”来将“面”连接起来。明清以后的端砚雕刻通常在块面或物象的边缘刻上细腻的线条,比如用细线勾勒祥云的边缘,同时又刻上非常精致、准确的细线;雕刻龙须时更要一条一条地来刻画,由许多线集成须;还有雕刻大海的波浪,也需要一组组的线去刻画;砚的四边边线也喜欢加这种细线,砚工称之为“起二线”,即一线是粗线,第二条线是细线。端砚的二线要刻在恰当之处,要刻得非常准确和均衡,才能使“线”与“面”产生强烈的对比,“面”显得更宽广和粗犷,“线”显得更细腻、婉转和流畅。端砚雕刻就是利用“线”与“面”的结合来表现“动”,利用“动”与“静”、“线”与“面”的对比,使得端砚的石质与艺术加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正如著名画家李可染给“中国端砚展览”的题词“天工人工,两臻其美”。黎铿大师的《最高境界》砚(图4-18)可作为教科书。

    (三)砚铭

端砚的铭文内容丰富多彩,是研究端砚历史、收藏者文化信息、端砚石质、石品花纹、雕刻艺术和风格特色的重要资料,也是鉴赏端砚艺术的重要内容。“铭”的含义前人解释为“证也”,这个“证”有它的特定环境和特殊意义,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清梁绍壬的《两般秋雨(今西皿)随笔》云:“铭为体,于诗词外另具笔墨。冬心先生以古胜,板桥居士以峭胜,新罗山人以趣胜,各臻其妙。”《说文新附》也认为:“文字以刻于器或以自警或称述功德,使用可称铭永久不忘也。”“铭”的范围不限于墓志铭,不限于碑刻,更古的时候多刻于或铸于钟、鼎、日用器物以及丰碑大碣,秦汉时多刻于碑或石阙铭,而“铭”更多见于“日用之器”了。如砚台、砚屏、砚盒、笔筒、笔洗、墨床、纸镇、砚滴、臂搁、印盒等。砚铭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最有意义的、最有艺术价值的,尤其是端溪砚铭,是集文章、诗词、书法、金石和雕刻的综合性艺术。

文人雅士十分重视和爱惜端砚,当他们用上端砚、爱上端砚时,都想在端砚上以铭志抒怀,对端砚的石质、石品花纹、雕刻和形制加以评论,或讴歌赞美,或借题发挥,论砚言志。总之,端砚镌铭自唐宋开始,至明清已成风气,十分盛行,而且砚铭内容丰富,文辞精炼,含义深刻,形式多样。书体篆、隶、楷、行、草具备,多出自书画家之手,不少为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和艺术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乐于为之。至于人们为何如此喜爱镌刻砚铭,从清代林正青的一段话中便可领略其中一二:“然田宅有时而墟,金帛有时而尽;而是砚,千秋万岁莫如汝寿,而题识亦垂之不朽。则事之可传者因在此而不在彼也,亦安能徇世之尚而晚余好也。”究其因,乃在于砚之可以传世久也。

    端砚自初唐问世以来,各年代雕刻家创作了大量的传世艺术作品,如《端石李馥赵国麟铭老子清静经》砚(图7-5⑦),清代,长19.4厘米,宽13.7厘米,高3.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砚作长方形,体式厚重,为老坑佳石所制。砚面淌池,三边刻夔龙纹。两侧精刻小楷《清静经》,末署“康熙岁次丁卯桂月望日后人馥敬书”,下有“鹿”、“山”篆印。砚背刻老子像,并附“赵国麟”款铭“馀持节闽中时得此,为李鹿山中丞枕秘,老坑质朴,静寿永贞。旁系清静经,可知衣钵瓣香,不遣祖训。珍诵之余,直令人追慕到踪于涵谷间耳。敬镌像于砚阴,并记其源起。乾隆戊午跛道人麟”,镌“国”、“麟”两篆印。《端石周亮工铭》砚(图7-5⑥),清代,长19.4厘米,宽12.5厘米,高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砚作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光素,砚背刻有周亮工铭文:“耕此石田,误我一生,今以付汝,勿似乃翁,以研与光,在乙即为铭之……”砚侧有铭文“櫟园师所刻相形珠玉在前弥益厚颜矣。元叟时年六十又八”。《端石猫形》砚(图7-5④),清代,长9.3厘米,宽6厘米,高1.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以原名石制成卧猫形,四肢、长尾、五官、胡须清晰可见。猫背平整成砚堂,受墨处微凹。砚底雕刻成猫的四肢,毛发细刻。砚置木木盒中,盒底有四足。此砚造型有趣,特别是巧妙地利用了石材本身的黄色石眼作为猫的双眼,使之生动传神,实用、鉴赏两宜。《端石花篮形》砚(图7-5①),清代,长29.5厘米,高18.5厘米,高2.3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此砚以端溪老坑石雕制。石色青灰带蓝,石质致密细腻,石中有鹅绒青花、金线、翡翠斑等石品花纹。砚为花篮形,一而以篮身做砚堂,砚额雕牡丹、玉兰、梅花、灵芝,恰如悬崖挂着的一篮花卉。花篮的提梁上,两只喜鹊互相顾盼,寓意“花开富贵、喜上眉梢”。提梁下以深刀雕墨池。砚背浅刻缠枝瓜蝶纹,寓意“瓜瓞绵绵”。此砚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线条细腻流畅,技法娴熟。《端石云龙纹》砚(图7-5③),清代,长16.7厘米,宽15.7厘米,高2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石色紫,长方形。砚面开凿圆形砚堂和祥云状墨池,余则满雕云龙纹。砚背作长方形框凹下,雕一仙人在莲花塘边坐饮,右上镌铭“樽酒莲清。康熙丙辰秋张希黄”,四侧壁刻苏轼《放鹤亭记》。此砚造型端庄,纹饰繁缛。《端石九龟荷叶形》砚(图7-5⑤),近代,长17.7厘米,宽15.6厘米,高3.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砚正背面雕刻一幅九龟戏荷塘图景,周边饰以重重叠叠的荷叶。砚中间的大块空间是作为池塘的砚堂。空疏的池塘与砚边交相错杂的荷叶对比,显得疏密有致,虚实相间。荷花的娇柔、莲叶的残破、龟背的龟甲等,都刻画得惟妙惟肖。配树根制的龟形砚匣。该砚为陈端友所制。《张廷济铭文》砚(图7-5②),清代,作者:顾二娘,坑别:老坑,该砚上有青花、火捺、金线、翡翠斑、鱼脑冻等石品。正面平素、上刻椭圆墨池。背刻云、草、太阳和仙鹤,雕工精细秀美。右侧刻“吴门顾二娘制”。右侧铭文:“石质上品,制作精良,尤非俗工所能,诚可宝也。道光庚子春日叔未张延济藏。”道光庚子为公元1840年。所作砚台典雅华美兼具(北京阎家宪收藏)。《腾龙》砚(图7-6),当代,长40厘米,宽28厘米,高4.5厘米,坑仔岩,28颗天然石眼,雕刻云龙。《飞天伎乐》砚(图7-7),当代,长45.5厘米,宽29厘米,高4厘米,坑仔岩,砚正面刻飞天伎乐图,砚背刻飞天诗和般若波萝密多心经。

    三、端砚的选购收藏

端砚作品有别于其他工艺美术品,它的材料已经决定了作品的唯一性。选购收藏端砚工艺美术作品,综合起来应考虑四方面因素:1.端砚砚石石质;2.作品作者;3.作品的雕刻工艺;4.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创意。这四个因素选购收藏的准则,该观点在本书作者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就端砚收藏问题进行多次研讨的结论,得到他的一致赞同,认为收藏家应按上述四个准则进行选购收藏端砚。(图7-26

端砚砚石石质:端砚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主要是因为石质比其他石砚好。因此,挑选端砚时,首先是看端砚的石质。看石质首先要看砚堂,无论出自端溪哪个坑洞,砚堂石质一要纯净无瑕,二要滋润细腻,三要石品丰富。除了凭视觉去分辨外,还要用手去感觉,即用手背来回抚摩,然后用掌心按在砚堂上停留几秒,好的端石会有一阵清凉的感觉。掌心按处则有小片水汽,此为滋润。故古人称端溪老坑可以“呵气研墨”,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也可见端砚石质的特点。

作品作者:作品作者的素质及其综合水平,是决定着作品优秀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收藏价值。一位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家)必须具备:1.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才创作出感染和打动读者心灵的好作品;2.精湛的雕刻技艺,精湛的雕刻技艺是创作作品的基础和前提;3.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选购收藏端砚作品首选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家)的作品。

雕刻工艺:端砚作为工艺美术作品,雕刻工艺,决定作品优劣。砚刻和其他石刻的区别,即石刻是以欣赏和摆设为主的工艺品,而端砚作品除了有砚刻的共性外,必须具体体现出研墨功能的实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应有端砚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端砚作者的个性风格。

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创意:作为艺术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等是作品的灵魂。没有灵魂,那只是一般的工艺美术产品。

端砚的选购:由于购买、收藏者对端砚的需求不同,选购时应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可将端砚分为:实用型端砚、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端砚、欣赏收藏为主的端砚作品。

第一类是实用砚,其要求是“发墨不损毫”。这种类型比较简单,品种多为淌池砚、单打砚(墨海)、走水砚、太史砚等。砚石多以宋坑、斧柯东等做材料,下墨快者则首选宋坑。在挑选时,最好把砚放在玻璃板上,看整个砚形砚璞是否平正,再就是各边线条要正直、流畅,线条越是简单,其平正就越显得重要。

第二类是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端砚。这类砚的挑选比较复杂,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类端砚除了可以研墨挥毫、作丹青染翰的重要工具外,亦可作艺术品案头摆设,增加书斋的艺术情趣。这里首选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大名坑之砚石,其中尤以老坑为贵。挑选这类端砚最重要是看砚堂的石质。砚堂亦尽可能大些(即研墨处要宽阔),砚池要深些(盛墨处要深),此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砚堂石质的优劣与发墨和研磨出的墨汁品质有直接的关系,选石质较佳的砚堂,更希望砚堂中有名贵的石品花纹,池头或砚边有晶莹的石眼,如果石质好,又有名贵的石品花纹就是上品端砚了。其次就是选择个人喜欢的题材,满意的砚形、设计和雕刻,来满足自己的文化品位。

第三类是欣赏收藏为主的端砚作品。这类端砚,应同时考虑:端砚砚石石质;作品作者;作品的雕刻工艺;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创意这四个因素作为选购收藏的准则。最好的端砚作品是石质好、有名贵的石品、名家制作、雕工精细、意境好的名家代表作。

“盛世收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第一安全、第二基本生活需求之余,就是追求第三需求精神需求,收藏投资升值。文化深厚端砚可就成为收藏首选。爱砚之人或把端砚点缀书桌,偶兴研墨挥毫;或作摆设装饰,增添雅趣;或作掌中把玩,陶冶性情。名贵的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等端砚砚材,加上端砚文化人不断提升端砚的文化品位,近年来身价不断飙升。

    四、端砚的使用与保养

端砚的使用、保养是及其重要的环节,历代的文人雅士都十分重视端砚的使用、保养,积累了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和保养端砚,是要保持砚台不受外力撞击破损,更要保持石质不变。

端砚存放:端砚忌置于强光照射或过于干燥处,宜放于阴凉处。“以水养砚”是宗旨,闲置时,砚池注于清水,砚堂处不可长久贮水,久浸则影响发墨功能。

新购端砚的启用:目前市场上的端砚产品,为了外表美观,普遍有渗蜡,且砚堂没有进行退蜡工序,直接使用是不太发墨或发墨不好。启用前可用杉木烧成的木炭,或日用牙膏进行。用杉木烧成的木炭退蜡,先将其捏成粉末,经800目以上的筛过筛,沾40℃至60℃的温水,用毛刷反复研磨砚堂数遍,而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日用牙膏退蜡,用温水浸湿,涂上牙膏后用软布反复研磨砚堂数遍,而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

端砚正常使用:每次使用端砚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如砚堂中常存墨质,干硬后将直接影响端砚的下次使用效果,严重将会使端砚的品质受到影响。正可谓“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甚矣砚之必当常洗也,多洗则不竭燥。过三日不洗,宿墨胶凝,书写滞笔,墨色尘灰。”《纸墨笔砚笺谱》云:“……不得以滚汤涤砚,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恐毡毛纸屑以混墨色。”又“以担忧角清水涤之为妙”。《砚林拾遗》写道:“用砚但数洗濯,不留宿墨为佳……”

研墨,研墨方法有两种,一是手工研墨;二是机械电动磨墨机研墨。研墨的运动形式有三种:一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打圈式”研磨;二是“拉锯式”的研磨,即将墨条在砚堂中来回推动;三是“打圈式”与“拉锯式”的复合研磨。三种研墨方式各具优点,根据各人的方便和习惯而用。研墨时墨身应与砚堂基本垂直,重按轻转,开始先慢而后匀速。研墨须用常温清水,忌用茶水或污水,研墨过程中加水时,应一滴一滴地添加,加水时最好使用专用砚滴。研毕应将墨条取出,印干,以备下次使用。墨条忌浸置于墨堂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端砚 | 麻子坑
中国砚台精品(第八册)
端砚的鉴赏
文房四宝:端砚著名坑洞介绍
端砚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