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品萃华 | 涧水空山道 柴门老树村——盛茂烨的《涧水空山图》

       扇画的出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是我国扇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人类的视角宽度大约是120度,而折扇中16和18档扇骨的扇面张开时,其角度正好与人的视角宽度相吻合;加上折扇上下两边流畅的弧线造型,以及波浪式的褶痕感,无论是形态还是样式,都能令人产生怡悦的审美感受。而这样的造型与样式也有利于画家进行构图,展示艺术空间。扇画由于具有典雅小巧和携带方便等特性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古色古香的韵味,能够让画家寄情于咫尺之境,使观者赏玩于方寸之间。其小巧的画面常常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流露出随意而恬适的笔墨情趣。明代盛茂烨所画的《涧水空山图》扇页(见下图)展露的正是这种隐逸而安的心境。

《涧水空山图》扇页为金笺设色,纵17.4厘米、横54.5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角自题:“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辛未清和,为蔚翁老先生,盛茂烨。”下钤“盛茂烨”白文方印。“辛未”为明崇祯四年(1631)。作品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初春景色。茅屋前的树木高大而姿态各异,树上新芽初发,地上草儿青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茅屋后的山石雄健浑厚。山石左侧有木桥建于溪水之上,一人正在过桥。茅屋右边是由山溪所汇成的湖泊,溪水缓流,水波不兴。一叶小舟泊于湖岸,舟上有一渔翁扶桨坐于舟尾,似打鱼归来。忽闻对岸有人呼唤,渔翁侧目而望,见行于桥上之人正趋步而来,躬身与其说话,想是询问渔事,或是寻访道友。整幅作品展现出“溪边小景入图画,青烟绿树渔翁家”(元岑安卿《题晴川图》)的清幽恬适的境界。

古代隐士崇尚“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模式。他们远离尘嚣,徜徉于山水之间,与山水风物为友,过着避尘出世的隐居生活。这些隐士大多是对时局不满,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涧水空山图》中的“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正是这种隐逸生活的反映。由于明代中晚期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纷纷辞官归隐山林,或弃儒从佛(或道)。此作中的渔翁也许就是题识中的“蔚翁老先生”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画家将这种隐逸生活绘于扇中,恰好符合当时文人玩赏的乐趣。

以小见大是扇画的特征之一。画家在咫尺的空间里尽情挥毫,借助对景致的描绘来表达喜好和志向。此幅《涧水空山图》也不例外。画家很好地利用了扇画上宽下窄的结构特点,以呈放射状的布局方式对画面景物进行精心安排,采用“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法,取“柴门老树村”中的主景部分加以细化,着重刻画“老树村”中的茅屋、树木、溪流、渔翁、渔舟、木桥、行人、山石等,勾画出世外桃源般清幽静谧的景致。在画法上,盛茂烨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吴门画派倡导文人画,而《涧水空山图》就是具有文人画特征的写意山水画。画面中的树木、山石、茅屋、人物等都可见沈周、文徵明的笔意,同时又汲取了“元四家”的画法。画家对树木先勾后擦再染,注重树与树之间的穿插、掩映关系。树枝以鹿角皴为主;山石先皴后染,以披麻皴加解索皴为主;山凹处施加苔点,以显幽深之感。画面中的人物、桥梁、舟楫、茅屋先用细笔勾出,再施染色彩。整个画面墨气氤氲,设色清雅,带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

盛茂烨,号念庵,一作砚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南京博物院所藏盛茂烨《山水册》,以及其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所画《阁影松声图》扇页、明崇祯十年(1637)所画《秋高古树图》来看,其生活年代大约和蓝瑛同期。明代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写道:“(盛茂烨)写山水布景设色,颇具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笔先,饶有士气。”可见,盛茂烨山水、人物皆擅。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邹凌解读名家古画 | 盛茂烨《涧水空山图》
杜甫五律《忆幼子》读记
风雪夜归人
石涛:杜甫诗意图册丨私享艺术
2015年7月29日渔翁老树摄影知识讲座
涧水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