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络脉的流注
        解徐氏凤的子午流注法,消中风,中湿,中寒,中温,中热之灾。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金匮真言再现,杨中华传统之医道,这是传播《黄帝内经》的责任,也是王冰的凤愿。

    十二条络脉气血的流动,都有始、有终。五脏气血流注和六腑气血的流注与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出入流动中,阔开经脉的宽窄,大小,深浅状况,至身半以上和至身半以下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事情。每条络脉的气血在注入到全身每条经脉流动之前,都有一个自己的,独特的流动方式。每条经脉的气血从手足之端,流到肘和膝,都是从井穴所出,然后经过荥穴、俞穴、原穴、经穴、合穴,进入到十二条经脉去相会,如同百川汇入到大海一样,就像钱塘江大潮,奔腾在四肢的上下。但是井穴与合穴正好相反,井穴是开始,合穴是五穴进入到大潮流动的最后一个穴位,有一个由外入内的过程。在子午流注法中,就是用日气太乙的运行,专门讲述十二条络脉的气血由外入内,所出,所流,所注,所过,所行,所入,这六十六个穴位,由外正常入了内或由不正常从外入内的全过程。《黄帝内经·灵枢经》中《九针十二原第一》讲的是“法天”,说的是在五运六气运转中,以司天的气为准,即以太一的日气上升为准,论司天为寸脉,定人身气血的流动。《本输第二》讲的是“法地”,是以在泉的气为准,即以太一的日气下降为准,论在泉尺脉定人身气血的流动。

十二原:为人身中十二条阳络脉中,从井、荥、俞、原、经、合六气血的一个穴位。书中说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这里的“神”气,泛泛指五脏六腑的气。直接通到司天和在泉的阳气,是气脉应在阳经寸脉和尺脉的气,叫神气。司天在泉的气脉太过了,司天在泉的气血就先时流到了天的左方的关脉,成了去的气血太盛了,也就是五运六气中说的枢气的气位。原穴的气血太盛了,郁塞住了。神气,指的是气血,门,指的是司天在泉寸尺脉的气口。原穴:是五脏六腑气血出入的门口。

如少阳为尺脉,为开,为门,而阳的气血先时流到了阳明经脉,为枢脉,为出入,为心的火气有余。心气有余是神气有余,(这里的神气,是指心脏的气)是心脏的气血为尺脉,先时流到了阳明经,以下同理;气有余,是肺脏的气血为尺脉,先时流到了太阳经;血气有余,是肝脏的气血为尺脉先时流到了少阴经;志气有余,是肾脏的气血为尺脉,先时流到了厥阴经)(寸脉也一样)。同理,气血在井穴生成的源气后,再流到荥穴,注入到俞穴,当生成的气血从井穴所出,流到荥穴,再注入到俞穴,注到俞穴的气,也就成了流到人身原来的六元气中去的气血了。

当气不足时,如少阳尺脉的气,而阳的气流到了太阴经脉,为心气不足。肺脏的气为尺脉,气流到少阳经,为气不足;肝脏的气血为尺脉血气流到太阳经,为血气不足;志气不足,是肾脏的气血为尺脉,流到了阳明经脉。(这些话,必须知道在泉前后的脉象。)

在人身十二条阴经脉,神乎神,客在门,这里的“神”气,指的是司天在泉的阴气,是阴经的寸脉和尺脉为门,为开。司天在泉的气脉,即寸脉或尺脉最大一般不会超过平气脉。

流注到了“俞穴”的气如果不足,再由“俞穴”流向“经穴”的时间,气就更不足了。阳经气血有余,所以古人就在俞穴与经穴的中间道路上,按照气血生成源气的含意的意思,又加了一个穴位,称为“原穴”,故阳经脉多一个原穴。不管是阳经脉,还是阴经脉,当络脉的气从开始生成的源来的气血,流注到此原穴位时,这时原来的源气的气就立即与人身流动的气血全部接通了,而且接通得非常自然,非常协调。这原来的气与人身的气血交合在一起,原来的源气的气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源气的气,就成了六元气血中的元气血了,所以说,六络脉最后流出的气血之处,叫合穴。而经脉的大门,阴经叫俞穴,阳经叫原穴,俞原同。书中说:“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神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所以阴经的俞穴也是原穴。俞穴、原穴都是通往脏腑的穴位。十二条经脉都要以俞穴和原穴论气血的运转。论《徐氏子午流注法》,首先要熟知《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第二》中讲的气血在正常的情况下,十二条络脉流过井,荥,俞,原,经,合的终始。

1)手厥阴心包经的经气:心气出于井穴中冲木,流到荥穴劳宫火,再注到腧穴大陵土,行于经穴间使金,再入于合穴曲泽水。就像春生夏,夏生长夏,长夏生秋,秋生冬一样,都是以次相生的关系。此言心包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阴经的错落,都要血归包络

(2)手少阴心经的经气:心气出于井穴少冲火,流到荥穴少府,再注到腧

神门,行于经穴灵道,再入于合穴少海。此言心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3)手太阴肺经的经脉,肺气出于井穴少商金,流到荥穴鱼际,再注到腧穴太渊,行于经穴寸口经渠,再入于合穴尺泽。此言肺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4)手少阳三焦经气:三焦气,上合在手少阳,出于井穴关冲火,流到荥穴液门,行于俞穴中渚,行过原穴阳池,行于经穴支沟,再入于合穴天井。此言三焦经的气血正常归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阳经的错落,都要把气纳入三焦

5)手阳明大肠经经气:上合在手阳明,出于井穴商阳金,流到荥穴二间,行于俞穴三间,行过原穴合谷,行于经穴阳溪,再入于合穴曲池。此言阳明经的气血正常归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6)手太阳小肠经气:上合在手太阳,出于井穴少泽,流到荥穴前谷,行于俞穴后溪,行过原穴腕骨,行于经穴阳谷,再入于合穴小海。此言太阳经的气血正常归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7)足厥阴肝经气:肝气出于井穴大敦木,流到荥穴行间,行于俞穴太冲,行于经穴中封,再入于合穴曲泉。此言肝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8)足少阴肾经气:肾气出于井穴涌泉水,流到荥穴然谷,行于俞穴太溪,行于经穴复溜,再入于合穴阴谷。此言肾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9)足太阴脾经气:脾气出于井穴隐白,流到荥穴大都,行于俞穴太白,行于经穴商丘,再入于合穴阴陵泉。此言太阴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10)足少阳胆经气:胆气出于井穴窍阴,流到荥穴夹溪,行于俞穴临泣,行过原穴丘墟,行于经穴阳辅,再入于合穴阳陵泉。此言胆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11)足阳明胃经气:胃气出于井穴厉兑,流到荥穴内庭,行于俞穴陷谷,行过原穴冲阳,行于经穴解溪,再入于合穴三里。此言胃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12)足太阳膀胱经气:出于井穴至阴,流到荥穴通谷,行于俞穴束骨,行过原穴京骨,行于经穴昆仑,再入于合穴委中。此言太阳经的气血正常合于全身正经的气血运转中去。

当我们知道了十二条经脉的气血在正常流动中,正常相会在全身的气血中的时候,每条经脉都是非常协调的,阴阳总是平衡的。但是当一条经脉中了风,这条经脉就不可能与全身的气血再协调下去,反而影响了各经脉的协调,造成了四肢的不协调。要治这些病的时候,就要按照日气,太一的气头行到何日,何时辰何经脉为准论气。

在上千年保存下来的《徐氏凤子午流注法按日按时开穴》中说: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荣。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本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木,(木的五行为温)荥合天干取液门。

这就是当少阳胆经气多气胜了,造成了六条经脉不协调了,成了病。要想解释这一段的行针语言,真正的操作方法,要熟知三种天理,不懂得五运六气的运转程序,无法看懂它。解释出来都是妄言。

   A:不要忘了,这是中国华夏上千来中医治病技术的语言,用的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千万别拿西医那一套来论理。要“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要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明其正化”。B:在《五脏生成》中告知:“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任何一个熟读精读子午流注法的人,不懂五运六气运转,心目中没有一个子午流注图示,当然更不知道先建其母,也不知道怎样建其母,更没有办法定出五脉,诊到五脉。用子午流注法治病时,首先要知道五脉的气血在人身中的正常流动。这些在《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本输第二》中都说了,十二条经脉的气血在汇入到人身中五脏六腑的正常流动,那都是正应天时,正是《五运行大论》岐伯说的“物生其应,气脉其应”的正常运行,通过井荥俞(原)经合的说法,必须熟悉。只要先立年气,时令,日气,合以天光,然后再诊脉,才会知道寸,关,尺,应与不应,过与不过。C:当某一天某条经脉中了风、中了湿、中了寒、中了热、中了暑,得了脑梗的时候,如“甲日戌时胆窍阴”,就是少阳胆经中了热邪,受病的经脉就不能正常协调全身气血的流动了。要想治愈它,就要以子午流注地补泻之法进行治疗,这就是古人徐氏凤子午流注法的伟大之处。别管徐氏是抄来的,还是自己发明的,此方法,在当时一定是治病的神针。都是《黄帝内经》中对《经络篇·气府论·气穴论·调经论》的直接应用。虽然只留下了十种歌诀,但足以体现,证明了天地间五运六气与人气血相通的真理;虽然没有留下对歌决的解释,但是歌诀中的指导理论,也足以正确地、全面地符合了《黄帝内经》中讲的天道。不管后来有了什么吴氏法,堂氏法,义演法,密氏法,怎样窜改解释都是徒劳的,都无法验证子午流注法的真实性,都无法遮盖用《黄帝内经》真理的指导性,都挡不住用子午流注法的传承。也无法消散用子午流注法符合和证明五运六气的真实存在。它即验于古,又验于今。

当一条经脉受了病的时候,就要以日气先立起子午气血流注的天体图来。然后对受病的经脉进行补泻,使之阴阳达到平衡,病就解除了。因为此方法是按日,在一日之中轮时辰,找气血的气头流到何时辰为准,所以说先立起子午流注图来。也就是说,在按照六气分治的时间,邪气的气头到来,在气口已逢到过了,但没调平气的运转,已经错过机遇,只好用子午流注法了。子午流注法同样是找到五运六气运转气头的好方法。故书中说:不能治是未得其术也。说起来复杂,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按五运六气运转的程序办事就行了。因为在子午流注的方法中早已告知,子午流注法是以一日的子时至午时,做经线分上下,进行纳六甲,以五运六气运转的模式,论一日的子时,为在泉的尺脉,午时就是一日之中午,司天为寸脉,司天在泉的寸尺脉,就是上下的经线,把白天分成了前50刻和后50刻。在任何一日都一定有六甲的两甲,即两旬,分管着上下,两旬就是两条经脉,经管一日的天地。同样,也像看五运六气的运转图一样,这就形成了,天三,即上三;地三,即下三。一气司天为寸脉,一气在泉为尺脉。左右又有上下关脉的四甲,即四条经脉的四甲,这四甲就是关脉,就是緯线。然后再说子午流注法中先诊脉的问题,知日气到底塞在何气位,就成了非常重要条件了。

首先要知当日的日气,看万年历的干支,就知道值日的日气了,不要看了一辈子病,嘴上说人天合一,还不知道当日的干支是代表何气,还说自己是国医大师。张口说:“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拿《易经》算卦那一套来说五行,哪不是《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行,都是错误的。拿《易经》算卦的一套来说五运六气,再有一万年也解不开子午流注的方法,更不用说应用了。

按照《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运转的道理,把天干看成五色的气来念十天干,才是正道。因为《黄帝内经》中说“天有五色御五位”这五色的五气,甲己为黅色,即黄色,是五行土的湿气,甲为阳气,己为阴气;乙庚为白色,五行为燥气,庚为阳的金气,乙为金的阴气;丙辛为黑色,五行为水的寒气,丙为阳的寒气,辛为寒的阴气;丁壬为青色,五行为木的风气,壬为阳的风气,丁为风的阴气;戊癸为赤色,五行为温热的火气,戊为火的阳气,癸为火的阴气。这些天干代表值日的日气,如果阴阳不分,也无法找到阳经脉,阴经脉。所以子午流注法的书中说:“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为膀胱癸是肾”。子午流注法中这些话太关键了,字字值千金,无法改。

比如说,当医者在当日万年历中看到的是甲日,(先不说地支)医者首先心中就要用“法于阴阳,和以术数”的方法,暗自计算,把甲日的湿气加到丙寅,甲子少阴经的气位,这就是天的日气始于甲,甲日的湿气始于甲子旬,即少阴旬为少阴经,又因为子午流注法要求必须合到日气司天或在泉的气位,所以说少阴经脉一定在司天的寸脉或在泉的尺脉上。又说“戌时胆窍阴”,胆窍阴是足少阳经的气,是气头行至足少阳胆经的气位,甲日的戌时,即甲戌旬。甲戌旬是太阴脾经在泉用事,太阴脾经的前边,左边是少阳胆经的经脉,而甲日的甲子足少阴经的气,行到甲日的甲戌时已经退了位,即甲日的阳气从甲日子时,经乙丑时、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时,又交到了太阴脾经在泉之位,甲为湿气,太阴在泉的气位又受了伤,而阳气先时交到了足少阳胆经的气位,而且又大盛,足少阳胆经是厥阴中气的合气,故标气的阳气,塞在了足少阳经的井穴窍阴的穴位。使人的左腿气血与人身的气血流动产生了不协调的问题。所以“甲胆”和歌诀中给定的条件为“甲日胆窍阴”一个字也不能少,少了,就无法先建其母,即子午流注法的示意图了。这些天道都不会,诊脉也不会,还说精通子午流注法,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综上推其日的天理,知道了太阴脾经在泉受了伤,生成的枢气为阳邪,独盛,是在左边,去的枢气独盛,到底是不是呢!故书中又说,不能废去诊脉的天道,“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看脉满的盛衰,“察后与先”即诊出浮脉,居在泉太阴脾经的前边、左边的关脉浮甚,这是最关键最重要关卡。在南政年,塞气在医者左手的下关脉为大浮,为去的气。在北政年,塞气在医者右手的下关脉为大浮,为去的气。用诊脉实现找到邪气头的办法,故气血已去,气头可追见。知道了太阴脾经在泉的尺脉,知道了足少阳胆经为大邪气。从脉象中诊到太阴尺脉的前边,少阳的阳气脉满,知阳气塞在了足少阳胆经有了病,摸到的脉象,为气来不容易逢到,气去是追不上的,就像时间到来一样,过去了找不回来,没有到的看不见,摸不到。故逢时,千万不能失去这个机遇,这就是诊脉的金贵。书中说的“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是说用天干地支表示后,在论五运六气运转时,还能看见它。不能用人出生年的属相,出生的日期,装到卦里进行义演,因为这不是论五运六气的运转。同年同月同日都有同样的结论,要靠脉象来鉴别。

所谓甲日,有甲子日,甲戌日,甲申日,甲午日,甲辰日,甲寅日,其中的任何一日,先把甲日用甲,天日合一,即甲再加甲,成丙寅逆数至甲子。甲子是甲日天气下降,少阴在泉尺脉为阳,为浮。当数到戌时,为甲戌,甲戌是甲日值日,在甲戌时生成了戊子火的阳气,又流到了少阳胆经,所以在北政年,医者的右手的上关诊到的是浮脉,是去的气,(注意;假如都是在北政的时间)所以徐氏凤说“甲日戌时胆窍阴”。在《刺法论》中说的:太阴在泉布气受了伤,少阳还没有签证,不签证的气塞郁在下,气不通了,当刺足少阳胆经之所流“以通其要”。伤寒病,与此也完全相同。但是伤寒病,是由阳气热气伤的是正经的经脉,子午流注法讲的是由阳气热气伤的是络脉的支脉,天道是一样的。

甲日:故甲日阳日阳时用针在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泻阳气。刺至皮、肉、筋、骨都以脉象的轻重为准,论浅刺,以木、火表示,刺的是青尸鬼,红尸鬼;论深刺,以金水表示,刺的是白尸鬼,黑尸鬼。而后要像书中告知的那样:“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气中外,各守其乡”调的是足少阳胆经阳气的脉气,守住太阴经阴气的脉气,泻的是足少阳胆经阳气的脉气。直到返本丘墟火在戊寅阳刻,再从临泣俞穴开始泄气,过丘墟原穴,把火补在手阳明大肠的阳溪井穴。一直泄补到原来太阴本气在泉的日气成王气为准,人的气血运转就正常了。

在子午流注中说: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荣。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本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木,荥合天干取液门。

甲日,是太阴在泉用事,a.在甲戌时,甲戌刻,足少阳胆经的阳气塞在了井穴窍阴,成了病气,所以要在井穴窍阴,折其郁气的胜气,为泄气。b. 在甲戌时辰,丙子时刻,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前谷,资其化源,为补气。在足少阳胆经荥穴夹溪,折其郁气的胜气,泄气。C. 在甲戌时辰,戊寅时刻,然后在足阳明胃经俞穴陷谷资其化源,为补气。在足少阳胆经俞穴临泣,折其郁气的胜气,泄气。d.在甲戌时辰,庚辰时刻,过足少阳胆经的丘墟原穴,在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溪资其化源,补气。在足少阳胆经经穴阳辅,折其郁气的盛气,泄气。e.在甲戌时辰,壬午时刻,先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中资其化源,补气。在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灵泉,折其郁气的胜气,泄气。f,然后在甲戌时辰,甲申时刻,在荥穴液门纳入手少阳三焦经。如下表

甲日戌时

甲戌刻

丙子刻

戊寅刻

原穴

庚辰刻

壬午刻

甲申

足少阳胆经

胆窍阴

泄夹溪

泄临泣

丘墟

泄阳辅

阳陵泉

 

 

补手太阳小肠经

 

 

补前谷

 

 

 

 

 

 

补足阳明胃经

 

 

 

补陷谷

 

 

 

 

 

补手阳明大肠经

 

 

 

 

 

补阳溪

 

 

 

补足太阳膀胱经

 

 

 

 

 

 

补委中

 

 

补手少阳三焦经

 

纳液门

 

 

 

 

 

五穴位

井穴

荥穴

俞穴

原穴

 经穴

 合穴

归纳

 

这叫子午流注环周图中说的“子午针经,法地灵枢,阳井金坚,泄补的详推”守住在泉太阴尺脉论日气,以少阳胆经为准泄气,抓住少阳胆经的邪气,从井、荥、俞、原、经、合,六穴的气位一穴一穴的依次泄气。再按照阴经与阳经在四肢的表里与相合的经脉衔接而补气。泄邪气,补正气。请注意:先泻,后补,不能补泻反了。在甲戌时行针的时间共十一针,在阳经中,阳日阳时阳刻时折其络脉中的郁气,因是郁气太过。当补到俞穴时,再泻病气俞穴时不能补原穴,要过原穴,补到经穴。所以在子午流注法古图的图示中,都有一个“过”字。徐氏凤子午流注的口诀中也有“返本丘墟本在寅”,“本原腕骨可去寅”,“冲阳土穴必在原”,“合谷金元返本归”,“返本京骨本原寻”,“返本还原似是亲”的说明,都是必须遵循过“原穴”的正道。这些问题,在以前的博文中都讲过,原穴是六腑的门,是在阳经脉中后加的,没有五行之名。这样的刺法在《刺法论》中有实例。如:木欲降遇地晶,木欲升,遇天柱,都是遇金气,折其塞住所胜的气,当刺手太阴之所出,“所出 指的就是井穴的气穴。刺手阳明之所入,“所入”指的就是合穴的气穴,只不过没有说中间的补泻过程,荥、俞、原、经的气穴位而已。

行针的人,一定要熟练:(1)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2)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3)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4)足阳明胃经在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5)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足心足少阴肾经交接;(6)足少阳胆经从足大趾从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7)阳经与阳经在头部将交接,(即甲丙戊庚壬之间的交接);(8)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合;(9)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表里交接;(10)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相合交接。(11)阴肝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乙丁己辛癸)(12)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的交接;(13)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的交接;(14)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的交接。故泄何经脉,都要反本推寻补在何经脉。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都是同宗同目气的交接,都是在同一五行中的周旋,五行阴阳的确定,要以何气太过郁住而定,把这一种郁气,在通过井荥俞经合的穴位时,补泻调平,正常进入正经脉为准。气纳三焦必安然,血归包络必病痊。所以书中还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所以说当其日得了脑梗,以六步司天的气为寸尺脉,定气头,泄邪气,为其来逢时。当过了时间无法逢时,用子午流注法中说的日气定司天在泉的寸尺脉,同样治愈它。

足厥阴肝经的标气风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大敦,流于荥穴行间,注入俞穴太冲,经过经穴中封,入合穴曲泉,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注意:太白太冲,正好告知,在同一时刻,同一俞穴,泄太白,补太冲,经脉不同)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乙日酉时

乙酉刻

丁亥刻

己丑刻

辛卯刻

癸巳刻

乙未刻

 

足厥阴肝经

补大敦

补行间

补太冲

 补中封

补曲泉

 

 

手少阴心经

 

泄少府

 

 

 

 

 

足太阴脾经

 

 

泄太白

 

 

 

手太阴肺

 

 

 

泄经渠

 

 

足少阴肾

 

 

 

 

泄阴谷

 

手厥阴心

 

 

 

 

 

泄荥劳宫

五穴位

井穴

荥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归纳

 

乙日,是太阴在泉主事,乙酉时(注意:是生在了足少阳经,又流到了)足厥阴肝

经的风,气生于井穴大敦是不及,是来晚的风,在井穴成病。要通过诊脉知道不及,所以要在乙酉时乙酉刻,a.在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因不及要先资其化源,补气。b.在丁亥刻时,然后在手少阴心经荥穴少府心折其气,泄心火。在足厥阴肝经荥穴行间补气。C. 在己丑刻时,然后在足太阴脾经俞穴太白泄土气。在足厥肝经俞穴太冲,资其化源,补气。d.在辛卯刻时,在手太阴肺经经穴经渠泄气。在足厥肝经经穴中封,资其化源,补气。e. 在癸巳刻时,在足少阴肾经的合穴阴谷泄气。在足厥阴的肝经合穴曲泉补气。f, 在乙未刻时,归心包经的劳宫。

    以后表格略,都写在《查井荥俞经合的五行》一文中:看着子午流注环周图补泻,泾渭分明。不需要别人教。

三:手太阳小肠经的气,火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少泽,流于荥穴前谷

注入俞穴后溪,过原穴腕骨,经经穴阳谷,合穴小海,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法中说: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是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去寅。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是受三焦火,中渚之中仔细详。

丙日日气,是少阳经司天,a. 丙申时,丙申刻,是手太阳小肠经先时阳的火气有余,在手阳明经主事,先时郁在了左方太阳小肠经关脉,井穴少泽,所以要折其郁气,消去胀气。b. 丙申时辰,戊戌时刻,在足阳明胃经荥穴补内庭康复。在手太阳小肠经荥穴前谷,折其郁气,泄气。C. 在丙申时辰,庚子时刻,在手阳明大肠经的俞穴三间,资其化源,补气。在手太阳小肠经俞穴后溪,折其郁气,泄气。d. 丙申时,壬寅时刻,先过原穴腕骨,在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昆仑,资其化源,补气,在手太阳小肠经经穴阳谷,折其郁气,泄气。e. 丙申时,甲辰时刻,在足少胆经合穴阳灵泉,资其化源,补气。在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小海,折其郁气,泄气。然后在,f,在丙申时,丙午刻,俞穴中渚纳入少阳三焦经。

四:手少阴心经的气火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少冲,流于荥穴少府

注入俞穴神门,经过经穴灵道,入合穴少海,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注意:在这里古人用“太渊”,“神门”正好告知,在同一时刻同一俞穴太渊为补,神门为泄,经脉不同)癸丑复溜肾经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丁日,是阳明金在司天主事。在丁未时辰,丁未时刻手少阴心经火气不及,来得太迟了,日气阳明在午时司天为寸脉,火气还在尺脉。

(注意的是,阳明与少阴的气脉反了,书中告知:子午,卯酉司天在泉,尺寸反了不叫反。这个天理太重要了,不然的话,就要按照上下反了,必以人将死亡来论。象岐伯在《五运行大论》中说的:“尺寸反者死”。王冰注释为岁当阳,在尺,而脉反见于寸。尺寸俱乃为反也。若尺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的气,非反也。王冰的注释是何等准确。在子午流注法的这一诊脉中,又用到了。当然不明白南北政的人,不明白五运六气运转的人看了,还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诊脉一出现少阴经脉,而今时之人,就是通不过它的天理。)

生在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在井穴少冲成了病。所以要在a,丁未时辰,丁未刻时,在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先资其化源,补气。然后在b.在丁未时,己酉刻时,足太阴脾经荥穴大都泄湿气。在手少阴心经荥穴少府补气。C. 在丁未时,辛亥刻时。在手太阴肺经俞穴太渊泻气。在手少阴心经俞穴神门补气,(神门为原穴),d.在丁未时,癸丑刻时,在手少阴肾经经穴复溜泄气。在手少阴心经经穴灵道补气。e. 在丁未时,乙卯刻,在足厥阴肝经合穴曲泉泄气。在手少阴心经合穴少海补气。f,在丁未时,丁巳刻归心包络经穴大陵

足阳明胃经的气土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厉兑,流于荥穴内庭

注入俞穴陷谷,过原穴冲阳,经经穴解溪,合穴足三里,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选。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铺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戊日的日气居厥阴尺脉在泉,a. 戊日戊午时辰,戊午时刻为足阳明的胃经,在井穴生成的邪气太过,郁在井穴厉兑,(要用脉诊,诊准)所以要折其郁气。b. 然后在戊午时,庚申时刻,在手阳明大肠经荥穴二间,补气康复。在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折其郁气,泄气。C. 在戊午时,壬戌时刻,在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资其化源,补气。在足阳明胃经俞穴陷谷,折其郁气,泄气。d. 在戊午时辰,甲子时刻,先过冲阳原穴,然后在足少阳胆经经穴阳辅,资其化源,补气。在足阳明胃经经穴解溪,折其郁气,泄气。e. 戊午时辰,丙寅时刻,在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小海,资其化源,补气。足阳明胃经合穴三里折其郁气,泄气。f,在戊午时,戊辰刻,气纳少阳三焦的经穴补支沟穴,安然愈痊。

六,足太阴脾经的标气土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隐白,流于荥穴大都,注入俞穴太白,经过经穴商丘,入合穴阴灵泉,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己日,足少阴在泉用事,己巳时也是交在足太阴脾经,在内遇到反气春风,生成的土为不足,在井穴隐白,为气不足,(在尺前要用脉定准)所以要在,a.己日,己巳时,己巳刻, 在足太阴脾经井穴隐白,先资其不足气,补土气,b.在己巳时,辛未刻时,在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泄气。足太阴脾经荥穴大都,资其不及的气,C. 在己巳时,癸酉刻时,然后在手少阴肾经俞穴太溪泄气,

在足太阴脾经俞穴太白,资其不及的气。d.在己巳时,乙亥刻时,在足厥阴肝经泄中封气,在足太阴脾经经穴商丘资其不及的气。e. 在己巳时,丁丑刻时,在手少阴心经合穴少海泄气。在足太阴脾经合穴阴灵泉,补其不及的气。f, 在己巳时,己卯刻,合到手少阴心经的经穴间使,叫在己卯刻时归心包络止。

  手阳明大肠经的气燥金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商阳,流于荥穴二

,注入俞穴三间,过原穴合谷,经经穴阳溪,合穴曲池,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是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庚日的日气居手太阴为司天寸脉,a. 庚日,庚辰时,庚辰时刻,为手阳明大肠经,在井穴生成的邪气太过,先时郁在井穴商阳,所以要折其郁气,先泻其。b. 庚辰时,壬午时刻,然后在足太阳膀胱经荥穴通谷,资其化源康复。在手阳明大肠经荥穴二间,折其郁气,邪气。C. 庚辰时,在甲申时刻,在足少阳胆经的俞穴临泣,资其化源,补气康复。在手阳明大肠经俞穴三间,折其郁气,泄气。d. 庚辰时,丙戌时刻,先过原穴合谷,为“合谷金原返本归”。即为返回原来大肠经俞穴再通过合谷穴,五行为金的邪气,然后在手太阳小肠经经穴阳谷,资其化源。在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溪,折其郁气,泄气。e. 庚辰时,戊子时刻,在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资其化源补气。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折其郁气,泄气。f,然后在庚辰时,庚寅刻,在合穴天井纳入少阳三焦经。病情必安然,愈痊不用怀疑。

. 手太阴肺经的气燥气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少商,流于荥穴鱼际,,注入俞穴太渊,经过经穴经渠,入合穴尺泽,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辛日,手少阳经用事,辛卯时刻,手太阴肺经生成的金气入内,在井穴少商气不及,而后成病,所以要在辛卯刻时a. 辛日,辛卯时,辛卯刻 在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先资其化源,补气,b.在辛卯时,癸巳刻,在足少阴肾经的荥穴然谷泄气。在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补气。C. 在辛卯时,乙未刻时,在足厥阴肝经俞穴太冲泄气。在手太阴肺经俞穴太渊补气,d.在辛卯时,丁酉刻时,在手少阴心经经穴灵道泄气。在手太阴肺经经穴经渠,补气。e. 在辛卯时,己亥刻时,在足太阴脾经阴灵泉,泄气。在手太阴肺经合穴尺泽补气。f,在辛卯时,辛丑刻,合到手厥阴心经的合穴曲泽,叫在辛丑刻准时归入了心包络。

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寒水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至阴,流于荥穴通

,注入俞穴束骨,过原穴京骨,经经穴昆仑,合穴委中,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夹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本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是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字母相生司又深。

壬日的日气,为足阳明在泉为尺脉,a.在壬日,壬寅时辰 壬寅时刻,为足太阳膀胱经,在井穴生成的邪气水太过,先时郁在井穴至阴,所以要折其郁气。b. 壬寅时辰,甲辰时刻,在足少阳胆经荥穴夹溪,资其化源,补气康复。在足太阳膀胱经荥穴通谷,折其郁气泄气。C. 在壬寅时辰,丙午时刻,在手太阳小肠经的俞穴后溪,资其化源,补气康复。在足太阳膀胱经俞穴束骨,折其郁气,泄气。d. 在壬寅时辰,戊申时刻,过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为“返本京骨本原寻”,在戊申刻时要返回到俞穴束骨,(原穴的京骨同俞穴的束骨)到俞穴束骨原来的足太阳膀胱经去找昆仑穴。

所以要在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穴阳谷,资其化源补气。(不是在手少阳三焦经补阳溪,因为邪气还没有泻尽,还没法寄于三焦)到足太阳膀胱经找到昆仑穴泄气;然后在足阳明胃经的经穴注补解溪,在足太阳膀胱经找到昆仑穴再泄气。在经穴两条经脉各补一次气,尤其是在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补两次(俞穴后溪,经穴阳谷)在足太阳膀胱经在昆仑穴泄两次气。故为返本还原两脉亲。

e. 在壬寅时辰, 庚戌时刻,足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资其化源补气。在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泄气。f,在壬寅时辰,壬子时刻,气纳入手少阳三焦经,寄于井穴关冲。关冲是金,把壬日看成水,金水相生,故思又深。

足少阴肾经的阴的气正常的流注为:出于井穴涌泉,流于荥穴然谷,注入俞穴太溪,经过经穴复溜,入合穴阴谷,进入正经脉。

子午流注中说: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腧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癸日,为足厥阴经用事,癸亥时刻,癸亥的火气生于内,火气不及。又遇少阴肾经的水气,在井穴为涌泉,必成病气,所以要在a.癸日,癸丑时再加十个时辰于癸亥时,癸亥刻,在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先资其气,补内气。b.在癸亥时,乙丑刻时,在足厥阴肝经的荥穴行间泄气为必然。在足少阴肾经荥穴然谷补气。C. 在癸亥时,丁卯刻时,在手少阴心经俞穴神门泄气。在足少阴肾经俞穴太溪,补其不足的气。d. 在癸亥时,己巳刻时,在手厥阴心经经穴大陵泄气。足少阴肾经合穴复溜,补其不足的气;并且在手太阴脾经的经穴商丘泄气,再在足少阴肾经合穴复溜,补其不足的气。这叫“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为补两次。

e. 癸亥时,辛未刻时,在足太阴肺经经穴尺泽泄气。在足少阴肾经合穴阴谷,补其不足的气。f. 在癸亥时,癸酉刻时,在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包络连接。

这就是子午流注法按日,截任何一个时辰,找到气头,在一个时辰中,按阳日阳时阳刻,或阴日阴时阴刻定穴的补泻方法,把气血调平的办法,留传后学莫忘言。

综上所述,在行针的一个疗程中,共十天,每天每个时辰的每一刻时的时间,都刺在邪气的气头上,找到邪气头,都是通过日气的天干,天天都要用“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方法,先把日气合到早晨的寅时,再通过寅时的干支,数到当日日气值日时辰的经脉,然后才知道何时辰郁气,先时塞在了何经脉,或者因气血不足是在何时辰而气血还没到,知道还在何经脉。不管是什么人,凡是用针治疗脑梗,中风,中湿,中寒,中热,必须先以值日的日气,按照当日的时令,气是上升找出司天的寸脉,气是下降定出在泉的尺脉,然后按定时辰的阴时阴刻行针,或阳时阳刻行针。视剧易,乃治疗。书中说的“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同孔)“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就是这个意思。行针之人,扎的都是邪气的气头,邪气头在四肢关节,关节的邪气头在关脉,容易守住,最重要的是守住司天的或在泉的正气,真气,叫上守真气的机会。不管排阳针,还是排阴针,阴日阴刻时排阴针,只论阴刻;阳日阳刻时排阳针,只论阳刻,都不能离空隙穴位,泄井穴补荥穴,泄荥穴补俞穴,泄俞穴补经穴,泄经穴补合穴,泻合穴补归经穴;补井穴泄荥穴,补荥穴泄俞穴,补俞穴泄经穴,补经穴泄合穴,补合穴泄归经穴。不管是先泻后补,还是先补后泄,不能把补泻弄反了,虽都不在同一条经脉,但都是气头。在邪气头到来的时辰,气来不容易碰上,气过去了又不能追它,在当其位,当其时辰必须补泻完。十天将阴阳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的五行调平。在经脉的流动中,总是五步一右迁,和六步一相会,在交到六条经脉上时,总是分开关,枢关,阖关不同的气位,不是气头之位,不是通天之位,真气都阖着邪气,无法补泻。这才是徐氏凤说的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的真谛。

                        拄其间  锷未残

                                 2017.6.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
子午流注
(15)子午流注纳甲定时开穴原理
标幽赋白话解
十二经之井荣俞经合穴
子午流注针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