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30所新大学,已就位!
userphoto

2022.11.10 河南

关注

筹建新大学,成为各地高教“一盘大棋”中的重要落子。

在浙江,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设计案最新出炉,一所超高规格的研究型大学,揭开了面纱;在广东,深圳海洋大学、大湾区大学在建设项目用地批复上都传出重要进展,离建成又更近一步;在河南,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等新生力量正在中原大地上破土而出。

高等教育作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筹办新大学,已成为各地发展的新趋势。


  

新大学,频频亮相

近两年来,国内又一次掀起了筹建大学的热潮,一批被寄予厚望的新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省市扎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30所筹建中的新大学纷纷传出重要进展。

特色大学,应时而生

创办特色新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成为各地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一批新行业特色型大学正在萌芽,涉及航空航天、医药、海洋、康复康养、应急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

10月,广州航海学院携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三方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加快推进广州交通大学项目;此外,济南政务发布消息称,空天信息大学列入高校设置规划,将积极推动争取在济筹建空天信息大学事宜;燕郊首所“大学”——应急管理大学(筹),也频频传来好消息,据华北科技学院官网7月4日消息,应急管理大学(筹)调整了专业布局,合并组建了18个学院;同在7月,在江苏苏州太湖之滨,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正式开工,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国字头”中医药大学即将拔地而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正式开工
图源: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外联姻,合办大学

此外,结合本土与国际名校打造的中外合办大学,备受各地青睐,大批内陆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大学即将诞生。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拓宽了海南对国际优质高教资源的引入渠道。为促进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应运而生,成为莫斯科动力学院在中国的首次创新性教育实践。今年10月,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建筑总体规划亮相,将落地文昌市。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整体鸟瞰图
图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4月,洛阳乌拉尔大学筹建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与会专家对洛阳乌拉尔大学筹建方案给予高度评价,会上表示将积极推动早日筹建落地,加快建设一流大学。洛阳乌拉尔大学的筹建,正是河南省响应教育部号召,丰富省内高教资源的重要动作。

百亿大学,超高起点

不缺钱只缺好大学的省市,在争建好大学的赛道上,一路狂奔,不少高校的资金投入都达到了百亿级别,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才力量,都是超高配置。

9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育合作背景下规划筹建的综合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湾区大学(筹),取得首批853亩土地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成为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的历史性节点和里程碑。这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总投资估算约100亿元的大学,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田刚担任筹建负责人。

肩负着宁波高教崛起的希望,总投资460亿元东方理工大学,也在紧锣密鼓地积极筹办中,11月,校园设计案出炉,其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约为2250亩),计划于 2022 年底正式开工,2025年起开始建成交付使用。这所定位于“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仅有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陈十一坐镇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还与西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达成合作,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100亿元,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于今年5月动工开建,首期基建面积约8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6月竣工。这所新型应用型、研究性大学,将由曾执掌厦门大学14年的朱崇实,挑起首任校长的大梁。可以预见,瞄准制造业高端技术短板,培养产业工匠式领军人才的福耀科技大学,未来将成为福州的新地标。

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效果图
图源:中建三局

  

新势力奋起直追

高教资源作为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筹建消息的学校名单中可以看出,很多新建大学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浙江等高教资源依旧不足的城市,缺乏优质高校以及不均衡的高校布局成为这些地区急需突破的两大壁垒。

广东扩容提速

近年来,广东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改革,加强高校规划建设,建新大学速度格外迅猛。

2021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将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加快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校。

此外,广东省为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补齐粤东西北地区本科教育短板,实现本科院校在21个地市全覆盖,多地都积极推进高校建设。

不难发现,除广东的核心城市——深圳、广州建新大学速度格外迅猛以外,普宁大学、湛江大学、珠海大学、黄埔大学等广东各地方的新大学也接连涌现。

河南乘势而为

2021年,河南省下发的《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所有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填补电子科技、航空航天、体育、美术等类型本科高校空白;组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组建独立设置的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填补本科高校类型空白;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

为了进一步解决河南高教资源短缺问题,今年9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670号建议的答复》中也表态,将积极支持河南省设立高等学校。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及百万学子的急切渴望中,河南建大学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

9月,《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交通大学、河南传媒大学、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等大批新大学释放积极筹建的信号。

浙江势头强劲

而在浙江,“一枝独秀”的高教局面,正在被改写。

今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透露,将增加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供给,多机制引进或新建一些高水平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浙江建一所中法工程师学院(暂名);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小而精、小而尖的学校,如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当前,全国各地新建大学已呈现“遍地开花”趋势,可以预见,这些新建大学将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改变。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 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也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命题。

新建大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加快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此同时,这些“新生力量”也被寄予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希望,以更灵活的办学体制机制,以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的资源投入方式在较短时期内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者,扩容与提质并重,才能真正为高教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更好地支撑地区和国家高质量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新大学,广东很拼!从广深到地方,层层联动在建新大学
重磅:“双一流”高校评价体系改革解析 | 评价专题
冲击“第三城”!下一个深圳,来了!
桂林是名副其实的高教强市
陕西首次召开高等教育“大高教”工作会
南方科大实验去行政化教授治校 挑战现制度遇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