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述历史丨对话黄元文:川影是爱,也是家
userphoto

2023.05.14 四川

关注

“ 编者按

一九九二年,川影从梦想中诞生,它向下耕耘传承,专注而坚定;向上输送繁盛,硕果似星光。从两个造梦家的相信,一代代川影人于此投入,于此联结,成为了上万人的相信与梦想。川影人从未停止过热爱,从未停止过坚持,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渴望。

三十年,是奋不顾身的勇气和风雨兼程的力量;三十年,是把时间变成浩瀚星河,见证万物生长。在三十岁生日之际,我们邀请到了百位川影亲历者共同回望,他们是川影历史上的筑基者、领航者、守护者、见证者,是他们,令每一份看似平凡的时光熠熠生辉,是他们,让川影有了爱,敬畏和信仰。

二零二二,邀请你来共同见证,属于川影人的独家回忆。

第二十一期人物:黄元文

采访川影董事长黄元文时,她身着红色衬衣,佩戴一副金丝眼镜,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气质从容优雅的女士,曾亲力亲为、一砖一瓦地打造出川影这座影视艺术人才高地,并在教育与管理兼具、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岁月中奋斗了30年。从一个年轻的母亲到几万人的“黄妈妈”,从一位舞蹈演员到一所学校的董事长,在她的言谈举止间,处处透露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和岁月沉淀的睿智。

黄元文 / 人物介绍

教授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创始人、董事长

年少时种下“梦想”的种子

罗思(采访者):黄董事长,您好。可以描述一下1992年以前您一天的生活吗?

黄元文:1992年以前,我是一位舞蹈演员、机关干部,一个年轻的母亲,勤奋踏实、努力工作,每天辛苦而快乐着。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把家庭事务做完,就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直奔办公室。下了班以后去接孩子回家,买菜做饭、相夫教子,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那时候我总是很忙,不能朝九晚五,经常加班,女儿在幼儿园没人接,孤单地在幼儿园门口等我。当我骑着自行车赶到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她含着泪委屈地望着我,心里酸酸的,但这就是我的工作。

川影董事长黄元文

罗思:第一次听到您丈夫说想办这个学校是在哪一年?

黄元文:1987年。当时我俩都是公务员,罗共和是一个公办学校的校长,我在省级机关工作,算是县团级干部,在大家心中是令人羡慕的。

罗思:他当时是怎么和您描述这个梦想的?

黄元文:这要从我们从小的爱好和工作谈起。我6岁学舞蹈,被推荐到成都市少年宫红领巾歌舞团,后来到小学、中学宣传队做领舞。罗共和是5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小提琴,是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乐团小提琴首席。少年的我们都各自在热爱的艺术中幸福成长。

197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长大后,我俩先后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歌舞团(现已合并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歌舞团),就这样认识、相爱、结婚。十几年后,父母分别落实政策,我们被调回成都。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我们选择一起报考,但由于超龄,我们失去了资格。

1987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罗校长编剧的《秘密战》,在全国上映。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我们希望青年的热爱与艺术追求和我们的热爱得到发展,共和多次对我说,国家特别需要更多的青年人能像我们那样,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所以,他萌发了这个强烈的愿望,并坚定认为,偌大的中国只有一所北京电影学院是不够的,办一所影视艺术高校,一定会发展得很好,国家需要电影电视人才,所以他非常坚定地提出要办一所电影学院。

放弃公职办民办学校 

罗思:罗院长刚提出办学校的时候您是不同意的,为什么1992年突然同意了?

黄元文:那个时候,放弃公务员的工作来办民办学校,对我们的前途和子女的成长都不负责任,我们的父母坚决不同意我们离开单位。社会压力、家庭压力非常大,没人同意、没人支持,当然我也属于最反对的一个。我们就一个女儿,深感养育责任重大。

办学校,那不是管一个孩子,而是十个、百个、千个……怎么去负责任?国家的政策、民办高校的前景等无数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不同意,也坚决不支持。

但人生有时候就会开玩笑。1990年我突然生病,住院半年,共和忙于学校和家庭,悉心照顾我。他以前是不管家务的,家里任何事都是我做。这半年他为了照顾我,学会了做饭、洗衣服、带孩子、跑医院,我很感谢他。有一天我问他:“你这辈子想干的那件事情,一定要去干吗?”他说:“你同意我就干,你不同意当然我也没办法,但是我会有一辈子的遗憾,生命也没有意义。”

我听了很感动,渴望办学成为他人生的唯一梦想,虽然会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既然他如此坚定坚信,那我就支持他,同意他干。但有个条件,就是“你去办你的学校,试试吧,干不下去就回来,但我不参与,我们各自干各自的事情。”

所以,在1991年申请办学的时候,只有罗共和,没有我。

罗思:开办学校的第一笔经费来自哪里?我记得您说过最早是借了20万。

黄元文:1991年申请,罗共和单位不同意辞职,只好放弃。

1992年我们再次申请,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开办资金不够。于是,我们寻求两个家庭和朋友的帮助,大家看见我们坚定的决心把钱借给了我们。当时我们有点积蓄,罗共和是成都市很有名的高考补习老师,每晚骑着自行车去讲课,一个月能挣一些钱。东拼西凑凑到了20万元,这就是我们注册学校的第一笔资金,也是启动经费,来之不易。我记得那个时候没有点钞机,我蹲在地上,腿麻了就坐在地上,就这么数着,有一块的、几毛的,最大面值的就十块,数了大半天,终于数清楚了20万元,抱着去银行注册。终于在1992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四川电影电视艺术进修学院,我们的批准文号是四川省教委的前几位。

1992年,四川电影电视艺术进修学院获批成立

罗思:第一次招生的时候登广告了吗?

黄元文:当时登广告的方式就是报纸,而我们也不知道价格,所以决定登一个小小的、价格不高的广告(豆腐块广告)。进报社就碰到我同学,她说:“你写这么长得多花多少钱?”她帮我做了修改,果然省了不少钱。这是登出的第一则四川电影电视艺术进修学院的招生广告,很多学生就是看到这个广告来的。

高标准筛选第一届川影学子

罗思:第一次招生来了多少考生?

黄元文:我们第一次招生是在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楼上,四川省电影家协会是我们的协助单位,沈文岑秘书长和我们一起招生。我们完全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广告吸引来了上千名考生。

经过专业老师认真筛选,淘汰了1000多人,最后录取了68位同学。事后别人不解:“你们在借钱办学,那么多报考的学生,自己设门槛把学生淘汰了,没有经济头脑,挺傻的。”但是,我们办学的初衷就是想挑选艺术基础好、有灵感、热爱艺术、热爱电影的学生,我们执着地给自己设门槛,选录了68位同学,成为第一届川影的学生。

罗思:第一届学生当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哪几位?

黄元文:当时考试比较优秀的同学有李佳明,他从绵阳来,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灵气、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灿烂的笑容。还有从山里跑来的殷九龙,满口家乡话,但他有一股倔劲儿,那种倔劲儿你会觉得特别可爱,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有追求的、有热爱的劲儿,所以把他录取了。还有重庆的易硕、张浩,绵阳的大眼睛女生田金。印象最深的是重庆考生徐欣,他声音条件很好,但身高不到一米六,其他条件都一般,所以我们当时没有录取他。但是开学他背着包找到学校,问能不能作为旁听生留下来?他的执着让我们感动,最终成为第69位同学。(李佳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殷九龙,国内一流美术设计师,川影校徽设计者;易硕、张浩,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从事演艺和教师工作;田金,绵阳市少年宫老师;徐欣,重庆广播电视台主播、策划、艺术总监。)

传说中那辆进口车的故事

罗思:能不能为我们描述一下刚办学时的情景?

黄元文:按规定,学校要有一个固定的校址、教学场地、住宿楼和体育场。我们东奔西跑,找到了四川省原省委书记天宝,通过天宝书记介绍,把成都簇桥西藏军区的新兵训练场租给了我们,我们把那儿装修了,打造成一个艺术学院,虽然简陋,但可以独门独进,自然形成半军事化管理。

那个时候,所有的老师、我和罗院长,都坐公共汽车上班,要转三次车才能到学校,于是我们决定买辆车接送年纪较大的老师。但打听了车的价格都买不起,我们就到二手车市场上买了一辆超龄进口菲亚特报废车。5000块钱买辆进口车,那肯定不会是好车,但我们已经觉得很好了,有车接老师,偶尔我们也坐这辆车。但是这个车用了一个多月就出现了问题,经常在路上熄火。开始有交警来查看,但看到车上坐的都是著名的导演、演员、老师,他们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所以后来交警还帮我们一起推车,重新发动,车又继续开。

每逢下雨坐在车上,就是外边下着大雨,车里下着小雨。下小雨的位置在驾驶员的右边,我让三位老师坐后面,自己就坐在雨下得最大的位置上,在车里打把雨伞。老师们特别不好意思,让我坐后面,但是我觉得我比他们年轻,比如翁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邓老师。后来,学生多了,老师也多了,车不够坐了,首先提出坐公交车的是翁如老师,她说不用接她了,她坐车到红牌楼,再转车到簇桥,走过来上课。翁老师从来没迟到过,所以这么多年我特别敬佩她。学校一直用的旧车报废时,大家还依依不舍。

大学 大师 大楼

罗思:刚才提到翁如老师,学校的第一批老师是怎么请到的?

黄元文:梅贻琦先生有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要办学校,大楼重要,大师更重要,所以我和罗院长就把整个影视界和话剧界的老师数了一遍,朋友和老师们介绍了许多演员、导演,能够胜任上课的老师有哪些,于是我们带着这些名单挨家挨户地去拜访。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翁如老师和著名导演彭光华老师,就是我们第一批名单中邀请的老师。我和罗院长两次到翁老师和彭老师家里,大家一见如故,两位老师说:“你们办学我们支持,我们一定参加。”他们言而有信,一直到现在,我们一起办学、生活,是30年的朋友。我去请邓敬苏老师,她刚从美国探亲回来,就一直坚守在学校任教。还有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铁路话剧团的王老师、张老师、查老师,宁夏歌舞团的任心杰老师,峨影厂的一大批老师,他们一直在川影,从事招生、管理、教学工作。

罗思:那后来为什么要搬到金牛校区?

黄元文:虽然西藏军区非常欢迎我们继续在那儿办学,但是要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大楼是基础,校园是根本,一定要有自有校址。1994年我们开始选址,成都市所有地方我们都走了一遍,金牛区特别渴望我们的到来。当初金牛区是成都市改革发展很好的区域,特别希望有文化和艺术的力量加入,所以金牛区的书记、区长和金牛乡的书记、乡长到我们学校来,邀请我们到金牛区金牛乡。我们选定金牛区金牛宾馆的后方,认为这是一块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宝地,有金牛区和金牛乡的支持,我们拿到了两百亩土地,比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面积大多了,我们非常满意。

金牛校区建设

罗思:您作为一个曾经的芭蕾舞演员,当时去动员拆迁工作,是怎么做到的?

黄元文:充满热情,却无知无畏。我没想那么多,在激情和兴奋中,信誓旦旦地向师生们宣布新校区建设并期待着第二年搬家。既然都给学生们宣布了,老师和同学都眼巴巴地望着你:“明年我们就住新房了?明年我们就搬自己的校舍了?”我说:“当然,肯定。”没想到这四个字几乎把我压垮。当我真正迈出了这一步,把自己逼上独木桥,没有回头路时,我害怕了。我站在田野上,书记来了,领导小组也来了,他们撂下一句话:“农民就交给你了,你去拆迁吧, 有事找我们。”我绝望了。

1995年没有专业拆迁队,我就自己来。当时顶着大太阳,我戴着草帽,坐在田埂上,把农民叫来开会,给他们讲为什么要建学校,按照双方的合同,我们怎么赔偿。我觉得农民很好沟通,与他们交朋友,农民也说,黄院长通情达理,很关心他们。困难一个一个地克服,我也没想到这么快农民就把协议签了。他们把地给了我们,上面还有庄稼、蔬菜、水果,都卖给了学校,学校的上百棵柚子树就是这样来的。

罗思:建校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黄元文:关于建设第一期校园的费用,实际上我们自己手里当时积攒的只有几百万元,拆迁建设就需要几千万。当时不懂贷款、不懂基建,胆子挺大。要特别感谢几位朋友,一个是学生家长,他是建筑公司经理,我把苦衷告诉他,他同意垫资建校。还有几位是我们的同学,工程在后期没钱了,在极度困难中,她们立马拿出一笔钱,使师生能顺利搬至建好的新学校。那是极其艰难的一年,我每天披星戴月、怀揣干粮,从簇桥校区跑到金牛校区施工现场,那一年我特别苦,面临着我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事情,在挣扎与痛苦中拼命申请报批,筹集资金、合同签批、土地测量、规划设计、基础建设、采买监理、消防安检……从拆迁到基建,和工人、农民一起工作,一切从头学起、即学即用,失眠的毛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金牛校区建起栋栋楼房

1996年6月30日,终于建成了栋栋楼房,通知同学老师搬家了。当时杨乐乐、谢娜、钱书燕等同学高兴地都跳起来了,同学们全部拉着行李,在簇桥的大街上高高兴兴拍照留影,排着长队。我们请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蚂蚁搬家”,一个小小的学校,没想到搬了一周。搬过来后同学们放假了,才知道校园总坪的道路绿化、设备安装,按工期开学前不能完成。我们决定所有的老师都坚守在新校区,每天白天黑夜监理工地,发土方车票,协助安装设备,修路种花种树,大家快乐顽强地工作,保证了9月顺利开学,这是我们第一次搬家。

金牛校区1996年建成,后又建了第二期、第三期,就是现在的川影金牛校区。多年后同学们返回簇桥,那里旧貌换新颜,军区建了高楼。

伉俪同心,“贵人”相助

罗思:您一开始说您做您的,罗校长做罗校长的,那是什么原因决定跟他一起来共创这个学校?

黄元文:我在单位干得很好,是比较受重视的一个中层干部。自从罗院长办了学校,一是孩子们经常在我们家吃饭,周末时,离家远的孩子们也在家里住,慢慢地大家感情很深;二是艺术界的同学、专家很多,他们也经常给我传递这个学校的一些信息,建议我去帮罗院长。所以我抽空会去看一看,也帮一帮孩子们,越帮就越有感情。那个时候我们干部每年有14天假期,多年来我都没有休过假,我向单位请示休假时去帮共和,领导说你休完假一定回来,谁知这一去不复返了。

罗思:您第一次见到封校长是什么时候?

黄元文:1995年,封校长当时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校长。那时候高等教育面临改革,川师大很想办影视专业,但是他们没有这个资源,也没有老师,再加上四川的财政拨款很少,就这样找到四川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决定做新尝试,所以我们和川师大一拍即合。川师大的领导班子几番到校考察,一是被我们的精神感动,二是看到教学质量很好,三是他们也需要影视专业。所以,我们很快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创了一个新机制——二级学院。1995年,共同试招第一批学生;1996年,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公办高校内设民办二级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成立

罗思:对封校长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黄元文:封校长给我的印象,他的确是很有魄力的大学校长。第一,思维灵敏、干脆利落。我对他的两句话印象很深,他说:“罗院长、黄院长,我喜欢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我们的合作谈三点,谈完后思考三天,我们再来谈。”第二,特别注重细节,认为“魔鬼”就在细节中。他说自己几十年办学的经验之说,也是实践之说。第三,我们合作是改革的大胆探索,不能失败,必须成功。

封校长在学校的建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他非常支持学校的发展。他作为四川省高等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思想敏捷、行动快速、敢于担当,人品和德行一直影响我们,是我们的老师、朋友,一直指导学校稳步前行。

为母则刚,再难也不能放弃

罗思:从簇桥校区开始的“四川电影电视艺术进修学院”,到后来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您的心境是否也发生了改变?

黄元文:不知办学有这么难,办大学更难。当初是梦想、追求、渴望和激情,当面对现实,其实是容易被击垮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既然从1000多人中录取了69位同学,“一日为师,终身为母”,他们就是我们的儿女,我们得负责任,用爱心把他们教好、带好,给他们很好的出路。带着这种信念,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为母则刚”,所以不惧困难,浑身伤痕都得走下去,只能成功。

罗思:第一届川师大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有多少位?

黄元文:当时中国西部没有一所影视学院,更没有影视专业。其实,四川省教育厅和川师大对我们录取学生的数量是不限制的,但是我和罗共和心里有个底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认为我们的能力、师资、基础条件不能多招,必须遵守艺术教育的规律,所以只录取了33位同学,我们一步步尝试前行。

大家说民办高校有规模才能活,我们不要工资,不要待遇,和师生共餐,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培养中。现在四川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新闻部主任易龙、影视导演王威,还有央视的施丹、湖南卫视的杨乐乐等,就是第一批招进来的学生。一届届学生毕业成人成才,事实证明,川师大电影电视学院成功了。

首次公开演出话剧《阮玲玉》

1998年,我们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大戏《阮玲玉》在四川剧场公开演出四场,多家媒体报道称赞,社会好评如潮。当时96级33位同学共同演出了这场大戏,主角唐先生由王威扮演,阮玲玉由陈洁慧扮演,毕业大戏的所有演职员至今活跃在全国影视界、教育界,做演员、导演、制片、主持人、干部、老师。

罗思:那时候您对这个学校的期待是什么?

黄元文:我们的初心是对艺术教育梦想的追求,办一所好学校,期待我们的学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们的学生有好德行、好素养,将来做职业导演、职业演员、职业主持人,有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采用很多比较传统的教育和艺术训练方式,坚持基本功的千锤百炼,践行“学艺先做人”,培养学生体能、技能、艺术、人文,我们从早到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里。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6:30坚持晨练制度,我和罗院长认为这是学生的必修课,创造了独特的川影文化。

罗思:学校第一次国际交流是在哪一年?

黄元文:1998年,川师大外事处的谭处长和杨处长经常到学校来做宣讲,鼓励我们学生到美国、欧洲高校进行双学位或者“2+2”“2+3”的学习,每年都有出国交流的同学。据川师大统计,所有二级学院中,我们交流人次较多,这些同学得到了更多更好地发展。

学校第一次开展国际交流

我和罗共和校长也根据省教育厅和川师大安排,多次出国访问。2003年以后,由川师大的校长带队多次前往美国、英国及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交流学习。

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

罗思:2002年,建校10周年庆典活动来了很多高校领导和教育界专家,他们对学校的评价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黄元文:2002年10月,我们和川师大邀请省政府、省教育厅、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广播电视台、峨眉电影制片厂等高校和行业机构的领导专家来校,共同参与川影10周年校庆。

他们完全没想到短短10年,在四川有一所民办影视高校办得有声有色,学生自信可爱、学风纯正严谨。当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院长和我们交流,他说,他第一次在民办高校看见这样自信和阳光的学生。

罗思:潘懋元老先生第一次到金牛校区是哪一年?

黄元文:1999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邬大光院长组织召开高校改革研讨会,我们受邀做教育改革探索和研究的交流,我去参加并做了主题发言。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引起关注,这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下的第一个新机制——二级学院。我们从此结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对川影跟踪研究,潘懋元先生、邬大光先生特别关注川影的成长,他们带领27个博士组成的调研团,2004年以来对川影进行了多次深度调研和访问,他们说川影用爱心注入,严格约束陪伴学生成长。

川影校长罗共和与董事长黄元文与潘懋元先生合影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泰斗。他在学校考察后,认为学校很有发展前景,鼓励我们为中国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他非常激励我们,一直在学术上、管理上、教师成长上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我们也有幸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做访问学者。

在川影调研时潘先生说,你们怎么不给我准备纸笔呢?我们赶快去拿来纸笔。他挥笔写下“中国最有魅力的学校”。

潘懋元先生为川影题词

我问:潘先生,您为什么说最有魅力呢?

他说:你们每天歌舞升平,白天做学术,晚上在舞台上的每个孩子都满脸微笑,很自信很快乐啊!哪个学校是这样的呢?所以我觉得这是最有魅力的学校。

先生的题词,现在还挂在办公室里。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考察川影并为学校题词

当时顾明远先生是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他在1998年由封小超校长陪同来学校考察。当时正是我们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所以他题词是“为了西部高等教育在艰难中奋起”。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来校视察并为川影题词

1999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来校视察,与师生交流,对西部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川影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题词“探索新路,勤奋教学,让中国的影视广播艺术走向世界”。

几位老先生都是中国教育界影响力很大、受人尊敬的领导和学术界泰斗,衷心感谢他们给了我们鼓励和艰难奋起的力量。

第一次觉得自己做的事很伟大

罗思:学校开始第二个10年后,您当时的压力是什么?

黄元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能力。那时候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特别是老师的聚集和好老师的聚集,就是现在提的“金师”“金课”。我们认为,学校一定可以培养电影、电视、舞蹈、美术的理论人才、策划人才,同时培养拍电影、拍电视、舞蹈、美术的应用人才。我们坚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对的,要坚定地走下去。第二个10年,我们专心研究怎么搞好师资队伍,做好内部管理,做好川影的人才培养工程,这10年我们基本上是在做内功。

罗思:金牛校区建设完成的时候,您对罗校长梦想的实现有什么感受?

黄元文:在2004年金牛校区建完以后,我认为从校园硬件建设实现了办一个电影学院的梦想,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当时在川师大二级学院的管理很好、很顺利,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所以更多理想聚焦在学生发展、师资打造、学术建设上,没有想到扩大规模。

当时商业街建好,引进了几十家铺子和超市,可以满足学生和老师多样化的需求,生活更舒适。这块建完后,金牛校区基本上也丰满了,可以容纳五六千名师生学习和生活,川影的规模达到了我们的理想状态,大学之道,知所先后,可以安心地去做学术研究和师生发展。

但是到2008年,“5 · 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地震使我们高校的格局重新调整,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机会。


罗思:2008年地震的时候,您在做什么?

黄元文: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在这次灾害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担当。5月12日中午,我从川师大开会回来,刚刚躺下来想休息,忽感地动山摇,我听到了外面的叫声,我和罗院长就直接往教学楼跑,同时保安护着同学老师们往外跑。我们反应过来,地震了。我、罗院长和翁如老师直接走进广播间,对着广播跟大家呼叫“不要慌张,地震了,大家迅速离开,到操场,尽快出来,尽快出来!”刚刚广播完,电视屏幕断了,电话断了,手机也没电了,所有信号断了,我们从黑暗中爬出教学楼。

从那天开始,我们和老师带着同学们在草地上、在广场上搭棚,同吃同睡。我最感动的是,地震那天下午,我们有一批老师同学,两三百人,请战一定要到映秀去、到汶川去,要做一线“战地记者”。当时余震很多,地动山摇,很危险,我不同意去,但是他们一直坚持。“记录历史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后来电话恢复以后,家长们打电话过来表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孩子们去吧,让他们去经受一些磨炼,同时也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我们深知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记录每个瞬间都是珍贵的。在家长的鼓励下和我们自己的情感驱动下,我们把带队的老师和孩子召集开会,大家在广场上以水为酒,宣誓出发,严守规则、保重自己、平安回来,悲壮告别。

川影师生在抗震救灾一线

孩子们在现场遇到了很多川影的师哥师姐。第一个和特种部队去受灾地区的记者,是川影97级校友、四川电视台的祝丽娟(获“五一劳动奖章”)。

在我印象里,她是一个非常柔弱的女生,但她居然脱掉高跟鞋、光着脚,是和特种兵部队进入汶川的第一个女性。我为她骄傲。

还有一位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川影校友宁远,她在地震期间连续24小时工作数日,担任地震报道直播,由于工作出色获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在现场的川影同学,有毕业生、有在校生,他们互相传送信息,成千上万条视频和图片传给了全国的电视台、新闻机构,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视频和图片资料,非常感谢他们的勇敢,他们是真正的记者,是战地英雄。川影很了不起,记录历史、责任担当,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也挺伟大的,教育了这么多了不起的学生。

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川影师生拍摄下许多珍贵影像

罗思:2008年以后,安仁校区的计划就开始启动了?

黄元文:地震前,金牛校区是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园林校园,绿树成荫、植被茂密。

地震以后,建新校区的机会来了,政府来找我们,“为什么你们不办第二个校区呢?川大有、科大有、民大有、农大有。”于是我们向川师大请示,他们说,“你们每年的指标一千多,全校五六千人,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心力新建校区,不怕辛苦吗?算了吧,别办了。”

但是,政府不断找我们,比如金堂、郫县、大邑安仁、仁寿视高等,反反复复找我们谈。所以就答应政府去看地,越看越觉得是发展机会。金堂县政府和我们签了协议后,成都市政府找我们谈话,领导说电影学院应该到大邑去,大邑安仁将来要成为一个中国博物馆小镇,川报集团在那儿,建川博物馆在那儿,市文旅集团在那儿,不要去金堂了,去大邑安仁吧。加上大邑县政府承诺加速推进,所以我们放弃金堂,决定到大邑安仁镇建第二校区。

2009年9月29日,川影安仁新校区举行动土仪式

携手走过“艰难时刻”

黄元文:2009年,川影第二校区安仁校区轰轰烈烈开始建设。作为成都市政府灾后重建的市重点项目,占地1000亩,拆迁、建设、筹资,千头万绪,我和钟晓明副院长日日夜夜带着基建干部、工人奋战10个月,新校区第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建成验收,2010年9月新生入学。特别要感谢钟院长坚强有力的付出,他是川影发展的功臣,我们永远怀念他。2011年正当热火朝天建设安仁校区二期工程时,我们万万想不到,遇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所有内设二级学院要分离、重新申报独立转设。我们马上请示省教育厅和川师大,我们的确就在调整范围之内。

2011年,与川师大分离,独立设置学校,我们面临重新调整,而安仁校区恰逢是学校发展独立设置必须要通过的关键指标,所以学校也遇到政策调整的低落期。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是国家调整政策,必须要改变。

2012年到2014年,是川影的“艰难时刻”,所有的师生员工非常团结,大家一起挺过了三年的艰难时期。非常感谢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领导们的全力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全国高校设置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对学校办学历史的理解和尊重。专家们都说,这个学校为中国的影视界培养了很多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为高校改革、政策示范做出了贡献。

罗思:面对“艰难时刻”,您在心里想过放弃吗?

黄元文:没有。为母则刚,决不能遇难弃子。这种情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2012年至2014年学校受到这样的挫折,是因为政策调整,现实残酷,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放弃,让学生和老师受到伤害,除非我不在了。当时我向省教育厅厅长汇报,与川师大和书记、校长多次研究到半夜,感谢他们对我们教育情怀的支持和对川影发展的理解,他们和教育界很多资深的专家、朋友都来帮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感谢厦门大学的邬校长、上海教科院胡院长、民办教育协会王佐书会长,以及民革中央、民革省委、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川影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才有今天的川影。

我们当时带队东奔西跑,连续向教育部专家反映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历史,由于长期压力和劳累,我病了,在北京机场是两个人把我扶着送上飞机的。回到学校,大家都很难受,就说我们分工吧!于是分出了几个工作组,翁老师、肖老师一组,孙书记、李处长一组,李院长、李老师一组,钟院长、黄处长一组。分工来完成任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知道学校的情况,所以他们坚信学校会成功。那些日子大家不容易,我们举步维艰。

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014年5月,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投票通过,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从此“北有北影、南有川影”的电影高等教育格局形成,这件事很了不起。教育部例外处理,为川影关了一扇窗,开了一扇门。事后我才知道,其实教育部对川影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成果、社会信誉充分肯定,在专家大会上对学校做了办学历史的特别陈述,并出文明确学校的高等学历教育从1996年开始。虽说是“艰难时刻”,我却通过这三年深深感受到了川影人的团结、力量和担当。川影人,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

再升级,建产教融合新高地

罗思:安仁校区校舍建好后,为什么又萌发了建影视文创城的规划?

黄元文:学校独立升本后,学科发展逐步齐全,那么又该如何解决毕业生与行业对接的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实践和行业无缝对接。如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制片厂,但是他们的组织结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实践、创新、创业条件,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为师生创作作品和产品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们专程到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去学习考察,对我们大有启发。我们请来专家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围绕电影电视专业延伸产教融合,申报建设川影双创园暨四川影视文创城,项目得到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大力支持,2016年批准建设,成为首批创新创业省重点项目。

校内的四川影视文创城为师生提供实训平台

第一,双创园有益于老师教学的行业实践,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第二,老师可以出作品,在校内实现教书育人与艺术创作双向发展;第三,双创园发展好了可以延伸到校外,推进社会服务,从而做大产业园。我们的目标是朝着产业学院、电影制片厂的方向努力。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创作好作品,这就是我们的光荣与梦想,也是川影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罗思:对双创园的发展前景有怎样的期待?

黄元文:这些年,有央企、银行、已上市高校要与我们合作,投资入股,他们说,川影是教育优质品牌,为什么不输出呢?你为什么那么低调没有上市?

川影双创园,经历了国家环保整改、疫情防控,终于在2021年全面验收启用,后成功获批成都市“天府文创十大场景”、成都市市级文创产业园区、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现在我们要升级建设数字文创产业园(电影制片厂),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川影人的期待。川影已是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高校,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师生同力、校友同心,让川影真正成为中国的“双一流”大学、现代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性应用型影视艺术大学。

尽心尽责,无愧于心

罗思:您和罗校长好像这一生就做了教育这一件事,到今天您怎么看待教育?

黄元文:做了30年的教育,其实我们深深体会到,第一,办教育者本身内心要充满爱,要阳光,少一些歪门邪道,少一些金钱迷惑,多一些真善美,多一些勤学耕耘,多一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第二,教育本身具有包容性,但是最根本是人的激情、追求、梦想,教育就是带给人幸福。

罗思:您怎么理解校训“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

黄元文:校训是罗院长积累了几十年的内心激情的总结。我理解,校训中的“成功”并不一定要功成名就,而是永远要有渴望,这个渴望就是,保持对梦想的热爱,充满激情,付出持之以恒的行动,坚持、坚定、坚信地前行,你的内心永远是积极、阳光、渴望的状态。

罗思:人生如果还有第二次选择,您还会这样来帮罗校长吗?

黄元文:可能不见得(笑),我觉得太苦了。封校长常说我是“以苦为乐”,从我个人角度说,我的领导经常说,你不帮罗共和校长一样可以得到很高的荣誉,可惜了一个女干部。但是,既然办了教育,还是那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母”,那就是责任和担当。50多年的工作,无论是做演员、干部、老师、校长、董事长,于校于家我都尽心尽责、无愧于心。

在川影25周年校庆庆典上,校友李佳明采访黄院长

30年来,川影这所因热爱而生的学校,已成为万千莘莘学子向往的理想殿堂,川影是学生获得自信、智慧和友爱的高等学府,祝愿更多学子能够进入川影,成就光影梦想,至善至美,不同凡响。以三十青春之力,寄语百年辉煌。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原创作品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丨校庆口述历史文字组

视频丨校庆影像工作组

图丨校庆影像工作组

编辑丨向烊

复审丨尹丹

终审丨余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荤一素3.8元!川师大食堂11年没涨价
6月10日,我的河北师范大学,到家了!
2014朝阳区中考志愿填报
福州10位中小学名校长们的“教肓观---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汪明义校长在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原创]《新安Aide记忆》第五章 在安仁中心小学毕业班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