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期盼的误区--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导  言

高中是孩子踏入大学校门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个时候,都格外关心自己的孩子。但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家长们所关心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家长所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什么场合,同事、亲友聚在一起,只要谈起孩子,说的大多都是孩子的成绩问题,如上次考试考了多少名,这次考试又考了多少名等等。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家长也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能心浮气燥,更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能,一味地只按照自己的愿望来设计孩子,甚至对孩子施加一些过激的行为,其后果有害而无益,有时还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典型案例

案例一:

王晓明的爸爸是浙江杭州市某政府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和许多家长一样对晓明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然而,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他们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只是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晓明在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反映,其他孩子已经能熟练地数到100,而晓明连数到20都困难。了解了这些情况,夫妻俩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孩子的培养信心。在其他孩子的家长大把大把花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学习班的时候,他们却在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的求知欲、自信心和各方面综合素质。晓明也很争气,学习不断进步,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赶上并超过了一般的同学,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

1999年,晓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市某重点中学高中部学习,刚入校的时候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在班级还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第一学期结束时,成绩考了全班第一名。听说晓明在学校考了班级第一名,他的父母很高兴,鼓励晓明说:“儿子,你能在这所学校的重点班考第一名,将来考上一流的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希望你能保持这种优势,争取每次都考第一名”。然而从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晓明的父母突然发现一项非常开朗的他回家后却越来越不愿和家长讲话,时不时地还会表现出很烦躁或发一些小脾气。有一次晓明认真地对妈妈说:“妈,我实在不想再考第一名了,为了第一名我读得累;我也不想再当班级团支部书记,因为做团支部书记会影响我的学习”。发现儿子的这些异常情况,晓明的父母及时和他的老师取得联系。从老师处了解到,在高一,他的智力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但是最用功的,第一学期结束时他能考班级第一名是很不容易的。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习难度会越来越大。最近晓明学习上就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他现在情绪比较低落,平时也很少再和其他同学讨论什么问题,我们判断可能是他思想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做好转化工作。此时晓明的父母已经意识到由于孩子所在班级是重点班,学生素质都很高,学习上的竞争非常激烈,自尊心很强的晓明可能是在学习感到困难的时候,担心自己成绩下滑,其他同学超过自己,也可能是把父母对他所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当作了思想上的包袱,心理上产生障碍,反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和进步。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孩子正确调控自己,使他继续保持积极上进的健康心态。于是他们在深思熟虑后对晓明说:“名次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得第一名,当然是好事,可以证明你的实力,但如果考不到第一名也不要灰心,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更成熟起来。再说,老师和同学们选你做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这是他们相信你有这方面的能力,你能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这对提高你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对得起大家对你的信任。”家长的正确引导,缓解了晓明心理上的过重压力,使他轻装上阵,重新恢复了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勇气,再次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到高二的时候,晓明感觉对英语学习有些吃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这时晓明的妈妈就鼓励儿子利用每个节假日出去寻找机会陪同外国人一起旅游,并抓紧在旅途当中练习口语,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晓明英语的听说和理解能力,还使他更多地了解了外国的文化和历史。两年下来,晓明的英语进步很大,2002年参加高考,晓明获得了628分的优异成绩,其中英语成绩为136分。

目前,王晓明已经是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

 

案例二: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是一家企业的职工,孩子徐力是他们的独生儿子,初三毕业后考取了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名校读书,老师和同学都称他是个好学生。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所以平时家里只有徐力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儿子生活上一直是疼爱有加、百依百顺。但徐力母亲性格内向,虽是大专毕业,可在单位里往往比不过别人,她便常常把工作上、经济上各种不如意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学历和出身,希望儿子读名牌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将来出人头地,别像自己和丈夫一样没大出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便从小拼命给儿子加压。她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定了一条分数线:每门课的考试成绩不能低于97分。低了怎么办?不是骂,就是打。小小年纪的徐力,就被她用皮带、棍棒打屁股,甚至打嘴巴。据邻居和同事们反映,她不是不疼徐力,而是相信+“打是疼,骂是爱”、“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老话。打完以后,她也常买好的给徐力吃,因为她毕竟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可徐力对母亲的这种“疼爱”方式怎么看呢?他总对别人说:母亲总是为我的学习操心。在班上名次后退一点就要骂我打我。她是真打,总是没命地打,打得我见了她的脸色就怕。有时候,我睡觉了,她还站在我床前不走开,弄得我总是胆颤心惊,不知道她想干什么。母亲对徐力在学习上的确是冷面无情,除了打骂,她还有一条,就是拉着徐力去找老师,只要发现他成绩低了,甚至作业错了一点,也要拉着徐力到学校找老师“说清楚”。徐力说:她根本不知道小孩也有自尊心。所以,尽管母亲在生活上对徐力百般照顾,徐力却一点感觉不到温暖,他觉得,妈妈对他像对一头小牛,给它吃草是为了让他负重,是为了用鞭子赶它上路。

母亲单位里事情不算太多,家里又只有两个人,所以,心思几乎都用在督促儿子上。她要求徐力每天必须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睡觉,到了考试时间还要推迟。徐力爱看小说,但母亲不让。他爱踢球,母亲也不让。整天就逼着他看书做作业。除了课内作业,母亲还要他看参考书、做题目。他的参考书每门都有,仅物理就有两本,都是母亲要他买的。

徐力在学校里还是挺活跃的,他爱好体育,常常和同学一起聊足球。学校开运动会,他是1500米项目的运动员;教师节,他给老师送花篮;他还带领团小组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母亲那望子成龙的严厉面孔,他马上变了一个人,成了做作业的机器。他说母亲使他成为两面性格的人。

在事情发生的那个2000117日,中午,刚刚吃过午饭的徐力看见母亲房里开着电视,母亲正边看电视边在毛线衣上绣花。这时的电视里有个他喜欢看的节目,他想看一下而后去上学。说来也可怜,尽管家里有电视机,可母亲把它放在自己房里,只有星期日中午才让他看一会儿。母亲一看见儿子脚步停在电视机前,便马上把脸阴了下来说:“马上就要大考了,你这次要考全班前10名。”徐力一听到排名,心里便咯噔一下。那是因为徐力初进高中时,排名第44,到了高一下学期,一跃升到第10名,母亲很高兴,要他以后每次考试都不能低于前10名。谁知越是想要越得不到,到了高二上学期,徐力期中考试成绩排在了第18名,这下捅了马蜂窝,母亲回家用皮带把徐力狠狠打了一顿,还又哭又闹,说:“以后你再踢足球,就打断你的腿。”徐力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便低低地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徐母声调又升高了几度:“那还看电视?还不去用功?”徐力说:“我已经够用功了。”徐母毫不让步地说:“期末考试不考前10名的话,你自己看着办。你自己考虑,进不了前10名,以后怎么考重点大学?”接着便是不停地讲排名,讲重点大学一类的话,徐力平时被她又哭又闹,搞得脑袋发胀。因为,她要求徐力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最低也是浙江大学。而徐力觉得难度很大。他感到很委屈,也很压抑,患了感冒的他此时也不敢在家多休息。“我已经尽了我最大努力了,但同班同学都特别厉害,我怎么能一定赶过别人呢?” 他便一边说一边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去,也免得再听母亲唠叨。谁知母亲依然不依不饶地讲他,徐力此时是又怕又烦。他走到门边时,突然看见鞋柜上有把木柄榔头,随着母亲的唠叨声,他心烦得血冲头脑,一下子失去了理智,他只想让母亲停止这种使他精神崩溃的唠叨,甚至是永远停止,他下意识地挥起了榔头向17年来养育自己的母亲头上砸去……

一起震惊全国的人伦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事后徐力说,当时他只是想,妈妈别再唠叨了,别再唠叨了……

    

交流研讨

家长甲:我认为作为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从严要求并没有什么错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你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获得多高的文凭。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烈,一个人要想得到满意的社会角色,没有文凭是不行的。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所说:“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奔文凭,就得抓学习,学习上不去,就考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别想找到好工作。就像我们单位几个同事的孩子,有的考大学时学习成绩好,上了好大学,大学一毕业,就被招聘到省城或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工作,一毕业一月工资就好几千;同样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结果高中毕业后只能上一些一般性的学校,现在连个工作都难找,托人投门路,最后只在当地找了一个临时性的事情做,一个月工资300多元,连自己开销都应付不过去,以后还不是什么事情都得依靠父母,做父母的一辈子都别想得到解脱。现在孩子正在读高中,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现在要求严一些,即使有什么失当之处,将来孩子长大后也会理解的,我们操这么多心,一切还不都是为他们好?

家长乙:我同意刚才这位家长同志的意见。说实话,作为家长,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确实也够辛苦的,每天一大早爬起来就去上学,晚上那么晚才回家,睡觉前还得温习功课,平时还基本没有星期天。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你又能有什么办法?你不用功,别人孩子在用功,你不发愤,别人的孩子在发愤,现在如果在学习上比不上人家,很可能你今后一辈子都不如人。目前就业形势这么紧张,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加入社会上的失业大军。要想将来有个好前程,就得现在多吃苦,苦尽才能甜来。如果现在孩子错过了学习的好时机,将来后悔也晚了。

家长丙:我认为作为家长,平时能够多对孩子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要实事求是,家长也不能一厢情愿干着急。比如我的孩子,平时很省心,过去学习很用功,成绩也还可以,刚升入高中时成绩排在班级第25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时还能考进班级前10名,后来我们也想象晓明的父母那样再督促他一下,就给他制定了确保班级前10 名力争前5名的努力目标,谁知这孩子把这看得特别重,平时老担心考不好,学习上有一点波动就搞得神经兮兮的,结果我们提出的希望反而成了他思想上的负担,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只能在中游左右徘徊了。现在想一想,我们真得好好向晓明的父母学习学习。

家长丁:我认为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问题。就像我的孩子,回家来跟我们说学校的老师挑选她练毽球,我们想孩子上学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练毽球能有什么用?如果练毽球,那不影响学习?成绩不好说什么也白搭。再说毽球是什么球,我们全家以前从来都没有人听说过,叫孩子拿个毽球回家来看看,原来和小孩踢的鸡毛毽子差不多。一开始我们坚决不同意,但孩子老缠着一心想参加,还说老师说她身体条件好,正适合练毽球。最后我们只好问她在外地教书的姑姑怎么办?她姑姑说:只要不影响孩子学习,让她练练毽球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她一心想参加,你就给她参加,强制不给参加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好。最后我们就按她姑姑说的办了。可没想到几年过后,孩子不仅学习没受什么影响,参加毽球竞赛还获得了许多成绩,其中省级、国家级的名次都有。20028月还代表省队到南京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了第二名。最近又听她回家说,上级有关单位正要组织她们到澳大利亚进行交流活动呢。

家长戊:孩子和孩子就是不一样,有的孩子不省心,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没有用,可能天生就不是那块料。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少费那份心,少生那些气,干脆任其发展由他去吧。想一想我们这些人当年上学时父母不也是没怎么管我们吗?孩子该成才你不管也成,不该成才管也不成。况且一个人的一生也并非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该走那条路,该吃哪碗饭是天生注定的。

专家点评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财富已经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出于对孩子发展前途的关心,现在的家长普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但理想要和实际结合起来,家长应该自觉走出下面几个对孩子期盼的几个误区:

1认为给孩子施加大的压力,就可以让孩子学习上产生大的动力。

作为家长,如果能够真正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个合适的目标或者希望,而且这种目标或希望又能够被孩子所接受,它就会对孩子进步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孩子由此能够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并主动地将之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使之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但在现实中,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出人头地梦想的工具,一味加压,结果一步步走到了逼子成龙的误区。现在不少家长在将期望向子女身上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果心理动力变成了心理压力,严重的甚至对他们人格和自尊造成戕害,象前面的案例二就是一个血的教训。对涉世未深的子女,父母适当的设计与引导是应该的,只是设计应该有个度,而且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一个完全符合图纸却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而是一个要有能力、有主见去把握自己人生的人。

2 粗暴的教育方法

中国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说法,所以有些家长到现在对孩子还存在暴力教育的倾向,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不是帮助其找原因,而是进行责骂,有的还拳脚相加。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孩子往往就会采取躲避家长甚至离家出走等逃避方法。如某少年从小聪明过人,上小学时在高手云集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曾以满分夺冠,被誉为“天才少年”,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科学家,所以对他要求甚严,星期天常常将他锁在家里让他学习功课。这让他觉得压力很大,也很反感。初三到高一,他迷上武侠小说后,成绩明显下降,父亲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动辄拳脚相加,让他产生逃学的念头。2002628日,考完期末考试,自认成绩太差的他决定离家出走,“云游四海”。

    3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孩子和孩子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长处和短处,因为兴趣和爱好对人一生都有作用和影响,忽视不得。纵观古今中外,一些著名学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和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就是因为青少年时代,他们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而这种兴趣和爱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里耕耘,并最终取得辉煌的成绩。世界著名学者达尔文曾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趣味,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达尔文青少年时代的兴趣对他后来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起了重要作用。再如,家长丁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对毽球运动产生兴趣,她的父母就能理智地处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正确选择,也就没有他们孩子今天的发展。

4只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家长同意“孩子从小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85%, 认为“孩子智力开发最重要”的不足10%。然而,当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分成若干细目,请家长选择当前最关心、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时,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热点目标指向了学习。从家庭教育实际看,大多数家长也把孩子的学习问题放在第一位。重视学习、重视智育是对的,但是,作为家长也应该注意,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里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现在仅仅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将来的社会要求他们不但需要具有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强健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有关这些方面的介绍,请阅读本系列丛书其它有关章节的内容。

(点评人:张    中学高级教师  分册主编)

家教名言

父母爱孩子就该为孩子长远计。

              --孔子(中国)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瓦·阿·苏霍姆斯基(前苏联)

学生的发展虽然同掌握知识是密切联系的,但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毕竟是两回事。 

--赞可夫(前苏联)

 

答疑解难

1.孩子在家学习上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是否需要参加补习班或者请家教?

由于现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除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班级生数较少外,大部分的学校班级生数普遍较多,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能关注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对于学生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往往关注不足。无论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里学习,孩子都会遇到一些自己搞不懂的问题。对于那些好问问题的学生来说,有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产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但有的孩子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或者由于学习成绩不太好,担心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会感觉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而被老师看不起,有问题往往不能主动问老师,造成问题积累,影响今后学习。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如果有明显的弱科现象,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学习补习班或者请请家教,是有必要的。当然哪些学科需要请哪些学科不需要请,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另外,参加补习班和请家教家长需要承担的经济负担也不同,一般地说,专门请家教对孩子辅助效果可能要更好一些,但费用较多;如果参加补习班,费用相对来说可能就会低一些。不过无论参不参加补习班或者请不请家教,孩子学习的主阵地都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在课堂上搞好学习始终都是第一位的。

   2在家安排孩子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学习?

   许多家长都认为现在孩子学习很紧张也很辛苦,到了高中以后,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已经基本帮不上什么忙了,剩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做好后勤服务,让孩子从学校一回到家里什么都不要他(她)动手,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这样他(她)就会更专心地一门心思搞好学习了。至于有些需要出力吃苦的事情,就更不能要孩子来做。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忘记这样几个非常熟悉的观点: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永远不会过时。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况且如果经常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够放松孩子过度紧张的神经,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当然也不是孩子参加所有的活动对孩子都有好处,家长在家安排孩子参加一些活动前,要首先考虑好让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有利就让孩子参加,如果是不利的,还是让孩子远离为好。

 

家庭自测

  以下10个题请各位家长阅读后分别选一个适合你的答案:

  1、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吗?

 A   B说不准    C 不是

2、你同意下面哪种观点?

A孩子不仅仅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还要有好的做人品质               

B 当今社会里只要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将来一切都好说

C 现在一切都无所谓,只要将来能挣到钱就行

  3、你是否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A过去清楚现在不清楚

B现在清楚过去不清楚; 

C一直很清楚

4、在孩子学习进步的时候,你一般会对他(它)怎么说?

A  其实你才是最优秀的

B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C一次考好了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5、在孩子学习退步的时候,你一般会对他(她)怎么说?

A 你知道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吗  

B 别灰心你一定还能赶上来

C 你看ΧΧΧ这次考得多好,你真没有用

6、你是否能够说清楚孩子学习成绩以外其它方面的情况?

A  认为没必要   B 说不清  C 能说清

7、在孩子选择将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如果意见和你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A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意见办

B耐心地说服孩子,因为家长见多识广

C如果孩子的选择能够切合实际就尊重他(她)的意见

8、你能够经常和孩子的老师联系吗?

A 经常联系   B 有联系但不是经常的   C 从没联系过

9、你是否经常把自己的孩子拿来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A 不是   B 有时是有时不是   C

10、你能做到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吗?

A 能做到     B很少     C 认为根本不需要

得分说明:

1、第1245810ABC选项分值分别为321分;第3679ABC选项分值分别为123分。

2、总分得25分以上,说明家长在对孩子认识方面做得很到位;得1824分,说明做的情况一般,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注意;得17分以下,说明你在对孩子的认识方面,已经存在明显偏差,就请你认真查找在那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吧。

 

供您参考

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智力如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还有更要的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尽管非智力因素包含哪些内容,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还在探讨、争论,但非智力因素对人成才的保证作用已经勿需置疑了。一位专家说:发展智力,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我的看法与他们略有不同。我认为,对一个孩子来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发是其成人成才的基本保证。
  那么,非智力因素指什么呢?应该是指一个人的动机、光趣、气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他的志气、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介绍一些事实:
  有人研究了 100位有成就人物的传记,他们是53名学者和47名艺术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分不开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勤奋好学,能够刻苦地求知和工作;有远大志向,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各种困难;虚心好问,勤于实践;自信心强,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进取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做事一丝不苟,有高度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些可贵的品质,即使智力水平再高,也难有任何成就。
  20世纪初,心理学家特曼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追踪调查研究。他用测查智商的方法,选出了1500名平均智商为 151的超常儿童,对他们连续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在总结时发现,许多智商很高的孩子,长大后一无所成,平平庸庸。于是,他从男性受试者中抽出 150名成就最大的和 150名成就最小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别就在非智力因素。成就最大的那部分人普遍具有自信、有理想、有坚持性等良好品质。
  家长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您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您对那件事就会投入极大的精力,有时甚至废寝忘食;当您面对某种诱惑而觉得不该“投降”时,您就下决心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一旦抵御住了诱惑,您会感到成功,对自己充满自信;当您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奋斗目标时,您就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向目标前进,比没有目标时劲头大得多……这里就有兴趣、毅力、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张海迪的事迹是家长们都熟悉的。她很小就高位截瘫,连学校大门也进不了,然而她终于成了一名博士,成了一名翻译家、作家。她靠的是聪明吗?肯定不是,她靠的是远大的理想,靠的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靠的是一点一滴的刻苦求知。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足以使我们悟出在教育孩子中缺少什么。一个身体和心理都正常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很难把学习搞好;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难把学习搞好;没有良好的习惯,当然也不行。正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性格都是孩子进步的重要条件。有一些家长,每天只催孩子做作业,只注意得了多少分,只是用嘴说孩子“不要强”、“没有志气”、“没有毅力”,而没有认真思考过怎样具体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不能保证孩子走上成人成才之路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孩子,是健康,还是亚健康?
浙江9岁小女孩突然大量脱发,医生一查发现蹊跷!家长的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
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当道德成为“成才”的短板
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的家庭教育(二)
科学母爱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