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第一讲

1明白格律、分类、楹联通则解析、以及一些要,会对联,会判断病联;

2词性的判断、意境的提高、深入剖析病联存在的问题,怎样提高意境的创作。

一:对联的应用和意义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

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这个也是网校的蓬勃发展的依据。网络对联除了出联、对联、写联外,有关对联理论知识的讨论也很热烈,这些都说明网络对联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网络对联的优势:

参与人数众多且方便快捷 社会的信息化使网络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信息传递相当的快捷,反应在对联上也是如此,参与人数多、互动性强、方便快捷是网络对联的一个明显的优势之一。 简单的说,可以用一幅对联来概括:天南海北求真趣,网上屏前觅慧知。

(2)交流形式多样更便于普及?从形式上来看,从以前的单纯对句子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比如对联资料库(其中包括对联基础知识,楹联赏析等)的建立,以便于大家学习、观摩和引用;对联学堂的开办,由网络上的对联大家、名人主持,以现实生活中对联专家出版的书刊为蓝本,分批授课,分期答疑解惑,并布置作业;开设对联擂台等形式和举措,都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3)活动场所多,空间相对个性化?对联以它的实用性、趣味性、文学性深受大众的欢迎。综观各个文学论坛近几年的发展趋向,对联从当初的极少版面到现在的如雨后春耸般的崛起即可管窥一二,其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由此可见网络对联的生命力是何等的强大。

(4)娱乐性增强,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吟诗作对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既可以庆祝节日、贺寿挽悼,又可以抒情勉志、讽刺戏谑等,因此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大家在论坛出句对句,你来我往,还可以探讨一些联理方面的问题,真是其乐融融,不失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存在问题

同时,网络对联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比如:1、重实践,轻理论,凭空发挥多。喜欢对句子是好事,比如从笠翁对韵尝试学起,多对、多评、多看可以提高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是锻炼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只出或只对句子,追求数量,而质量上不见提高的话,也是一种误区。结果在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一副对联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暴露了自己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瘸腿现象。“清风不识迎春意,浅草何能没马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浮于格律者众,而掌握相关知识者少。俗话说,对联虽为雕虫小技,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能,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3、偏重单联,忽略成联。缺乏整体性构思 这是一个通病。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一但需要拟全联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4、题材单一,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就能贴近现实,使联语内容充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对联中出现只对不联、偏重格律或者不要格律、生造意境无病呻吟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建议:

1、多读书读好书,广种博收,兼收并蓄?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对联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特别是一些诗词方面的书籍,多多益善,同时注意有的放矢;也建议各论坛的版主、群里的教官、及评论员加大点评的力度,使联友在实践中学习中,在学习中实践,这样良性循环,才能使对联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玩对联,可以学到不少其他的常识

2、切时切景,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成联可以比较全面地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如果光会对而写不了成联,那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联手,同时要注重对联的实用性,提倡为社会服务。但这个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切忌一日爆十日寒。须知“百尺悬冰非一日,千寻佳构老三春”。

3、重点在普及,兼顾提高?重点放在普及,可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加入,同时兼顾提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培养一批能写善评的对联高手,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网络对联水平的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舍得之间老师楹联赛帖例评
怎样才能学会写对联呢?
对联写作经验浅谈
常江:对联的本质是矛盾均衡
浅谈当代诗词如何更好地出精品问题
格律与写作12 挽联及其他对联形式的写作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