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特展图录来啦!
书房是中国先贤创作与传承文明的处所之一,先贤们在书房中“执笔生光,照见天地;名作如山,生生不息”,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8月30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正式开展!

此次展览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并赋予“书房”以时代精神。展品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包括郭熙、文天祥、米芾、米友仁、倪瓒、杨维桢、沈周、文徵明、唐寅、徐渭等名家名作,展品时间跨度从西周至明清,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书房的空间、陈设与精神。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精彩纷呈,相信莅临展厅的朋友一定有所收获,没有到现场的朋友也不要着急,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就是《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特展图录,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欣赏所有展品,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体会书房的人文精神。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图录封面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特展图录,故宫博物院编纂,故宫出版社出版。图录保留了展览全貌,并收录了故宫学人围绕该展览撰写的论文,是一本集学术研究、收藏于一体的精美图录,是为公众奉献的超越时空的文化精品。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内文页


图录由图版及文章两大部分组成。图版部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委怀琴书”,第二单元“正谊明道”,第三单元“结契霜雪”。内容包括古代文物藏品,如书法、绘画、陶瓷、古籍、家具、文房四宝……和六位当代艺术家以“书房”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共计105件。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图录内文页


文章部分包括16篇与书房文化、筹展相关的文章,视角宽广,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为了力求更完美地呈现展品的细节,文物作品重新拍摄,更有首次全貌展示的文物,如紫檀木旅行文具箱内的文物。图录注重整体展示与局部细节并重,文物不仅有全形,更有局部高清大图。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图录内文页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图录拉页

下面精选图录中的经典作品,与大家分享: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特展图录的图版部分的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分壁星入口、五经萃室、文房四宝、文人赏器四个版块。突出书房不仅仅是一个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图录中收录了乾隆帝御书匾额、古琴、古籍、文房四宝、印章、宋代名窑瓷器等众多的故宫藏文物精品。


图一 乾隆帝 楷书五经萃室匾
清(1644—1911)


清宫收藏了相台岳氏校刻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合在一起存于昭仁殿后西小间,命名曰“五经萃室”。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图二 《周易本义》
清(1644—1911)


《周易》是儒家五经之首,文人书房必备书目,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三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清(1644—1911)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即《书经》,亦称《书》《尚书》,是中国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儒家五经之一,是“治世之书,帝王之大经大法”,受到历代统治者及学者的重视。 

除开书籍,笔墨纸砚是书房的基本陈设:


图四 乾隆帝题花卉诗管紫毫笔及笔匣 
清(1644—1911)


笔匣是文人用来贮存新笔以备使用的文房用具。汉代已出现装饰华丽的笔匣和文具匣。此笔匣通体雕红漆,其表面饰有多幅云山水岸图案。匣内存5屉,每屉各置10支毛笔,共50支。每支笔材质、装饰、笔头造型各不相同,笔管上也分别题有乾隆帝在不同时期所撰咏花诗共50 首,既反映了其爱花之情,又体现了其人生观。


图五 李廷珪古墨歌墨及墨盒 
清(1644—1911)



古人以毛笔书写和绘画,离不开墨。乾隆五十六年(1791),湖广巡抚毕沅向乾隆帝进献了一方据说是“徽墨” 始祖、南唐人李廷珪所制之墨。此墨表面如天空中翻卷的浓云,有“遍体浓云酿雨意” 之意。乾隆帝认为此墨有吉祥之兆,在养性殿西暖阁建墨云室以珍存此墨,同时下令仿制。


图六 橘色描金二龙戏珠纹蜡笺 
清(1644—1911)


此笺为典型的清代圣旨用纸,在政治用途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其纸面绘有描金二龙戏珠图案。画法细腻,描绘笔触灵动而传神。


图七 乾隆款端石霭霭融砚  
清(1644—1911)


此砚是雍正帝胤禛于雍正十一年(1733)送给其子弘历的。砚为砖式,简洁规矩,通体光素平滑,既有发墨之功,又有笔舔润笔调锋之用。底面所刻弘历诗中描写了他得到父亲赐砚后的欣喜之情。此砚是清代仿古砚的代表作之一。

古琴、瓷器、书画、印章也是书房必不可少的陈设:


 图八 玉壶冰琴 
南宋(1127—1279)


“玉壶冰” 琴为清宫旧藏。仲尼式,琴身为桐木制成,上附鹿角灰胎,外髹黑漆,漆面现蛇腹、流水断纹。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金徽木轸(檀木),白玉雁足,檀木岳山、焦尾。琴背龙池上方刻有小篆“玉壶冰” 琴名,龙池内左右朱漆楷书:“宋绍兴二年,公路金道制。”


图九 汝窑天青釉盘 
北宋(960—1127)


后世论古窑器,每奉宋瓷为美学圭臬,更推汝窑为宋代名窑之首。汝窑瓷器的基本特点是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釉面常有细碎开片纹,它们造型古雅、釉色含蓄、釉质温润,满足了宋代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图十 清人 卢见曾借书图轴(局部)  
清(1644—1911)


图绘连竹房一间,开敞明亮,卢见曾持书远望,背后是高大的书架,一童举书上架,一童抱书外出,以示有借有还。


图十一 “乐琴书以消忧”印  
清(1644—1911)


印石为青田石质。方形印面,朱文“乐琴书以消忧”,边款刻“既望日偶作于修竹山房。乐琴书以消忧。文彭”。此印配一紫檀木匣,匣盖顶嵌白玉龙纹饰件,底座为须弥座样式,制作精致。木匣四周镌刻有填金字乾隆帝御制诗。

书房还要准备一些装具:


图十二 宣德款剔红牡丹纹圆盒  
明(1368—1644)


漆盒是古代文人在书房中用以盛装文具、食品以及杂物等的容器。此盒雕红漆,色彩艳丽。盒底涂黑漆,左侧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 楷书款。此盒图纹雕刻精细,磨制圆润,花叶表现生动自然,是明代宣德年间红雕漆器的代表性作品。


图十三 紫檀木旅行文具箱  
清(1644—1911)


紫檀木旅行文具箱是一套箱装形式的组合文具,制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使用者可以搬出隐藏的活动桌腿,再将木箱整体翻转过来,文具箱便会转化为一张高40 厘米的书桌。木箱中另有两个长方形锦盒,盒中设置层、格、槽等,用于放置精细物品。这套旅行文具箱所藏文房器物,涵盖了包括珐琅、漆器、玉器、瓷器等工艺精品。

第二单元“正谊明道”,位于中轴上,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个空间,展示了南宋文天祥的《行书上宏斋帖》卷、明代徐渭《行书昼锦堂记》轴、陈淳的《行书岳阳楼记》卷等书法作品以及大宝箴挂屏等重器,突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图十四 沈度 楷书敬斋箴册页  
明(1368—1644)


箴是规诫德行的韵文。《敬斋箴》为宋代朱熹取张栻《主一箴》遗意而作。朱熹以“敬” 为万善之本,认为“敬”是涵养精神、体察万物的基础,要求君子从内心到外在应时刻保持谨慎和敬畏。此轴作于永乐十六年(1418),时沈度六十二岁。以楷书写就,具典雅庄重之体,与箴文相得益彰。


图十五 唐寅 双鉴行窝图并书记册 
明(1368—1644)


此图为唐寅为友人汪荣“双鉴行窝” 书屋所作,以夹室二池喻双鉴。记中还以金、水、心为鉴,说明修养心性以明道的重要性。


图十六 崇祯帝 行书思无邪轴   
明(1368—1644)


“思无邪”,原出自《诗经·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 “思” 为句首语气词,孔子借用以为“思想” 之义,意谓思想纯正,无邪念。


图十七 徐渭 行书昼锦堂记轴   
明(1368—1644)


《昼锦堂记》为欧阳修为魏国公韩琦所作。昼锦堂为韩琦在家乡相州任职时修建,“昼锦” 出自三国张既“衣绣昼行”之典,而韩琦则引申其意,将园池建造为与民同乐的场所,其中蕴含了对太平盛世的称颂及勤政爱民的理念。


图十八 乾隆帝 楷书大宝箴挂屏  
清(1644—1911)
“大宝” 指代登上皇位的人,“箴” 是规戒性的韵文,文人常常以箴言陈于书房中以自勉。《大宝箴》为唐代张蕴古所作,该文阐释了儒家的君道思想。

第三单元“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三友即松竹梅,既是书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雅集是书房的延伸,体现了士人之间、士人与天地之间的交流。


图十九 沈周 松石图轴 
明(1368—1644)


画面主体表现了一棵遒劲的松树,整体以淡墨为主,气势磅礴,苍秀劲挺,又不失文雅之气。松作为“岁寒三友” 之一,体现了文士的高洁。


图二十 紫檀嵌玻璃松竹梅插屏(一对)  
清(1644—1911)


此对插屏形制相同,纹饰类似,成对陈设于乾隆花园三友轩中。插屏边座为紫檀木质,边框素面。框内侧打槽镶板,边嵌一周波浪纹铜框,屏心嵌玻璃,以双份紫檀木雕松竹梅干枝夹玻璃,其上嵌玉雕叶、花,形成一幅松竹梅的窗式借景。


图二十一 米芾 行书兰亭序跋赞卷(局部) 
北宋(960—1127)


此跋为米芾题《兰亭序》传世数种之一,书于崇宁元年(1102),时米芾五十二岁。其以行书小字写成,笔精墨妙,神采焕发。


图二十二 紫檀木雕修禊图存贮兰亭八柱插屏 
清(1644—1911)


该插屏为存放《兰亭八柱帖》的装匣,其正面屏心板雕兰亭修禊图,再现王羲之、谢安等魏晋名士于会稽山阴行曲水流觞风流雅事的场景,留白处嵌有银丝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屏心板可取出,中间为存放《兰亭八柱帖》的八个抽屉,两侧为刻字填金御笔对联。《兰亭八柱帖》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将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临摹《兰亭序》墨迹等八本兰亭序汇集一处而成《兰亭八柱帖》,并下旨命刻于八根石柱上,以兹流传。


图二十三 王鉴 仿王蒙九峰读书图轴   
清(1644—1911)


图绘高山峻岭下,一高士在松荫下的草堂内读书之场景。此图为王鉴仿王蒙的山水画作。


扫码关注我们
把故宫的文化带回家
微信号-ggbwy_cbs
新浪微博-@故宫出版社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特展图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展评|一间中国书房的“多元宇宙”
故宫大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附大量高清图)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午门看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一轮明月升 照见天地心——中国人的书房秘境与精神故乡
照见天地心--故宫书房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