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绘画大师 -171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年) 英国画家

西方绘画大师 -171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年) 英国画家

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 1775-1851)被誉为英国绘画史上的天才人物。威廉·透纳24岁被选为皇家美术协会候补院士,28岁成为正式院士,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威廉·透纳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充满浪漫主义气质。威廉·透纳平生的抱负就是画出足以同17世纪法国大师克劳德·洛兰媲美的画。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惊世骇俗、不同凡响,透纳在创作时,几乎把一切富于戏剧性和震撼人心的效果都融进画里,常常使人们为他敏妙的才华和不同凡响的笔意赞叹不已。
      童年时代,透纳曾经受过地图测绘的初级训练,长大以后透纳系统地研习了这门技艺,并把它运用到自己蕴变化于精微的风景画创作中去。似乎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感受到他画中景物不同的变化,这无疑是光的作用,是他应用地角测量技术真实地反映大自然的力量。他种作品间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然的气魄,是任何自然画卷中不曾见到的。当观者见惯了青山绿水、牧歌短笛式的自然诗话,看到自然的真正咆哮的时候,倦怠似乎都被这横扫云烟的气势所剔除一空。
      从威廉·透纳的作品中我们总是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壮丽和无比的威力,感受到创作满腔激情。透纳常常表现的是天光水色浑然一体,云、雾、水融会其中的景象。透纳用耀眼光线、灿烂的色彩、大胆奔放的用笔描绘出充满力量、速度和运动氛围感的绘画作品,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炫人眼目的世界。透纳的风景画绝不是忠实于对象的写生之作,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愿望、想象和戏剧性的夸张作品。透纳不是为画风景而创作,是为表达感情而创作。透纳的风景画简直就像中国的大写意作品。
      威廉·透纳的油画、水彩画技巧纯熟精湛,他用笔挥洒,有流动感,善于用光,他笔下的景色常常沐浴在明亮的光线之中。透纳用光并不像伦勃朗,伦勃朗的光线是逐渐减弱最后融在阴影之中,而透纳的光却是逐步纯化,最后变为一片明亮的光辉。透纳对画面虚实的处理也别具一格,产生出动人的画面效果。
       透纳喜欢描绘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火灾、沉船、阳光、风暴、大雨和雾霾,他为大海的能力所倾倒,虽然也描绘人物,但只是为了衬托不能为人们征服的大自然的崇高和狂野,是上帝能力的证明,所以在他的后期注重描画在水面的光线、天空和火焰,而逐渐放弃描画实物和细部,为印象派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
        威廉·透纳去世前将三百幅油画、近二万幅水彩和素描赠送给了国家。透纳的主要作品有《蒸汽和速度》、《议会大厦的火灾》(1835年)、《战舰归航》(1819年)、《威尼斯风景》(1843年)、《暴风雪》(1842年)等。
       泰纳逝世后,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泰纳艺术真正的理解者还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在形成过程中,从泰纳那里得到丰富的营养和启迪。

《古羅馬》

 
        “透纳一生前后有四次意大利之行,几乎走遍了这个国家。1819年赴罗马停留两个月中就画了1500张速写,有时还在这些速写上注明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近影紫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1828年再度赴罗马又住了两个月,因此他对罗马这座艺术之都十分留念,这幅《古罗马》就是在这个生活经历体验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朦胧虚幻的画面中隐现出古罗马城的雄姿,庄严神圣不减当年,形象塑造既抽象又具象,既写实又加入自己的想像,画出了画家对古罗马无限的崇敬。”

《格里松山的雪崩》

 
       “这是一幅惊险的画面,雪崩从天而降,势不可挡。构图呈翻腾向上趋势,造成剧烈的运动感。前景是棵倾斜的被折断了的大树根,更增加了险境气氛。画面的中心为明亮的雪崩,在前后浓重色调衬托下显得鲜明突出,急速的笔触使崩塌下来的雪块产生动态感。画家表现了大自然运动的生命和壮丽。”

《卡利古拉的宫殿和桥梁》

 
       “在透纳的艺术历程中,荷兰画圣伦勃朗的艺术曾给他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特别赞赏伦勃朗以魔术般的光线使最普通的景物焕然一新的技巧,他曾说:“他描绘拂晓这个在晨曦与露水闪光之间的一转瞬,色彩无与伦比,并且薄如纱帐,叫人一看就会入迷,似乎无须透过色层去寻找形体了。”这是一幅描绘笼罩薄雾的清晨景色,画家以简略的笔触、单纯的色调描绘了对自然景色的一种感觉,再现了感觉到的一种气氛,画中充满光与空气,这就是透纳所探求的画境。

《奴隶船》

 
         “透纳的一位朋友给他读一本关于贩卖奴隶的书,书中描绘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掠夺贩卖奴隶的黑幕。画家用形象揭露了这个罪恶。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衬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飘浮物,死鱼和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运奴隶的船已逐渐远去。但是透纳在画中所特意强调的是阳光与水汽,画家对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现有特殊偏爱。他想从中感悟某种自然的真谛,即光和色的变化奥妙。在这幅画中画家有意将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他所表达的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红和紫色交织成这幅画的色彩交响,画家同时代的评论家罗斯金在谈到透纳的风景画时曾说:‘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应选择的就是这幅《奴隶船》。’”

《商船遇难》

 
      “透纳不喜欢描绘静态物体,他喜欢用前人未曾用过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紧张和沉重的画面气氛。为了创造这些人们无法目睹,或者目睹后又无法表现的某些震撼人心的场面,他都设法去亲自观察体验,尔后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他在这幅《商船遇难》中描绘了海难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透纳描绘海上风景最完美的一幅。画家在这狂风大作之夜正在“水精号”轮船上,这艘船是从加维奇开出来的。画家自己说:“我画它并不是为了让人理解它,我只不过是想表现与此情景相似的现象。我曾请求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去进行观察,被绑了四个小时,我本来不指望能保住性命,但是,假如我还活着的话,我有责任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描绘出来。”画中的惊涛骇浪似张着大口的恶魔,将要吞食一切,可怜的人类在大自然的暴怒下,顽强不屈地挣扎着,这是一个英勇悲壮的场面。画家用充满激情、狂放的笔触挥洒画面。人物虽然显得渺小,但动态十分鲜明,他们奋不顾身地与风暴进行殊死搏斗。这是一幅情景交融、光色迷离的描绘悲壮境界的杰作。”

《月光下的煤港》

 
        “如果说法国画家莫奈画过《印象·日出》,那么1835年英国画家透纳画的这幅《月光下的煤港》,可称之为《印象·月出》,它们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透纳本人在印象主义产生前30多年就曾说过,他的绘画是他的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他还对一位学画的人说过:“你应当画你的印象。”所以透纳的画就是凭他自己对大自然直接观察描绘出来的,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受。画家凭感觉和印象作画,是绘画观念和画法的一次突破。”

《战舰“特米雷勒号”最后一次归航》

 
         “透纳喜欢画夕阳西下的海景。在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是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落日的余辉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片黑暗。画面的气氛和战舰的命运是一致,它那苍老的雄姿,在画面上散发出一种悲凉凄婉的气息,此时天海一色,一片宁静,大自然也为这老舰唱挽歌,这是一首悲哀低沉的视觉诗篇。”

《威尼斯大运河》

 
         “透纳十分注重对自然景色微妙变化关系的入微观察。他1795年游历了威尔士和苏格兰,1802年去瑞士,1819年和1828年访问了意大利,1826年又去比利时和法国,通过广游博览,深入观察不同地区的大自然变幻奥秘。1838-1845年还在意大利威尼斯作过逗留,这一系列的旅行开阔了他的眼界,特别是水都威尼斯的纵横运河,傍水街景和云霭烟雾都使他流连忘返。《威尼斯大运河》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蓝天的云映照在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在运河面上缓慢而行,河岸两边耸立着整齐的古典建筑,向人们展现出它过去的辉煌,令观者向往。”

《雨水·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

 
        “1843年的一天,透纳乘坐一列特别快车,火车飞速前进,窗外倾盆大雨,雾霭朦胧。在征得对面座位西蒙夫人同意之后,他突然打开窗把头伸到窗外,一动不动地观察和体验车外模糊不清的景色,很久才缩回湿透了的身子,毫不介意地闭上眼睛构思起如何把刚刚经历的一切移植到画幅中。一年后西蒙夫人在伦敦的一次画展中看到这幅画,她听到人们议论纷纷,有的指责说:“从来不曾见过如此荒唐的大杂烩。”西蒙夫人回头对那个人说“我见过”。这幅画的构图和表现确实奇特,与传统画法相距甚远。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这幅画上的雨是用刮刀涂在画布上的污浊色斑来表现的,昏暗的光是从很厚的铬黄色块下透视出来的,画面所描绘的只是一种雨水、蒸汽和速度交混的感觉。画中一切景色虚实相生都在有无之中。康斯太勃尔赞美他的作品是‘金色的幻影虽然没有实体,但壮观而瑰丽。这毕竟是真正的艺术,为这种艺术而生,为这样艺术而死,都是值得的。’”

《议会大厦的大火》

 
       《议会大厦的大火》起于1834年10月16日傍晚时分。虽然动用了军队消防队员,它仍然几乎焚毁了整个建筑物。对于围观的群众来说,这一景象颇为壮观。议会大厦的屋顶塌陷时,人群中甚至响起一阵掌声。这意味着什么?议会不能充分代表人民的心声,所以人民期待大厦焚毁后,议会能够重建政治道德与秩序重建吧!这一戏剧性的场面,以及近景中的围观群众,在透纳的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大火熊熊燃烧时,画家本人也在场,做了大量笔记和写生,仿佛是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研究那些以往常出现在他想像之中的破坏和毁灭景象。

其他作品:

 《海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与影|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风景绘画作品
Joseph Mallord Willi...
透纳的光,伦敦的雾
英国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年)
光之神-William Turner透纳
威廉·透纳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