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于想明白,我总忍不住吼孩子的真正原因

没有孩子之前,我一直以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性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环境和家庭教育。

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自带性格。

有的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暴躁,有的孩子天生敏感,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安静……

这一点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早已验证。

每个人会被分配一个什么性格的孩子,就像抽奖一样,完全是随机的。

然而,我很荣幸地被分配了一个天生暴躁,爱吵闹的孩子。

从那以后,“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发火?”成了我生活中最难解的题。

还好,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和孩子的一次次“巅峰对决”,我最终找到了"控制不住发火"的真正原因,让我找到了解脱的出口。

01、阴影小孩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三个自我:阴影小孩,阳光小孩,成人自我。

前两个自我,很少被我们觉知,他们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但却在90%的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成人自我是那个我们有意识的理性自我,虽然我们能感觉到它,但情绪来的时候,它的反应总是滞后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发完火,我们又开始内疚,自责,觉得自己刚才做错了的原因。

因为,情绪来的时候,真正主宰我们的是那个阴影小孩。

当我对孩子发火的当下,我只能感觉到怒火中烧的感觉,但当我坐下来,写情绪日记的时候,我却看见我的阴影小孩在呐喊。

小时候,家里三个孩子,我是老小,总会被姐姐他们压在下面,让我感觉自己很无能。

我吸收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个信念深深扎根在我的潜意识里,成年后,依然时不时跳出来,影响我的行为,让我变得沮丧无力。

当孩子闹情绪,怎么也哄不好的时候,特别是在外人面前,这种无能感就会冒出来说,“连个孩子都管不好,你真无能”。

成年后的我,学会了用愤怒掩盖这种无能,变成一种踢猫效应。把这种负面能量冲着最弱小的孩子发泄。

但好消息是,阴影小孩和现实中的小孩一样,当他被关注,被充分重视以后,就会心满意足地走开,能自己玩好一会。

所以,当我开始看见他,倾听他,并用成人自我关爱他时,他就慢慢被疗愈了。

下次再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不休时,我会很少被这个阴影小孩控制。

因为我找到了最治标的暂停键,就是对自己说:

“没关系,即使没有做到,我还是个好妈妈,我的价值不只源于处理好这次冲突。”

一次次这样做,最后,这个声音变成了我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发现,我发火的次数真的越来越少了。

02、自负情结

当孩子冲我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时,他只是在表达他需求没被满足的不满和痛苦。

但我却把它视为对我的挑战,对一个父母权威的挑战。

这种时候,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让他知道谁才是老大。

这种对抗,不再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而是演变成了两个小孩之间的权利争夺。

有时候我还会自欺欺人地认为,我是在给他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当我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我发现如果真心出于爱孩子,去立规矩,是不需要有愤怒情绪的。

我只需要客观表达我对他行为的看法,我对他的希望。他如何选择是他的事情。

或者我需要看到他是因为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去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并向他表达我的关爱,这其实就是在看见和照顾他的阴影小孩。

而我只是在用愤怒虚张声势,试图通过愤怒去压制孩子,让他服从于我。

而这一切的想法,都源于自负情结。

做父母,最难,最重要的其实是,克服自负情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而是把他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待。

这样你才能真正尊重他,爱他。

03、焦虑恐惧

每个父母都有一个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完美小孩。

过去当我看到孩子身上某些缺点时,就会很抗拒,甚至焦虑,恐惧。

“他要是一直这样,以后长大了可怎么办?”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负面联想。

有时也会不自觉拿他这个缺点去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变得更加焦虑。

通过写情绪日记,我清楚地看到,这其实只是我的焦虑。

焦虑是什么,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现在就开始担心,不仅不会让事情变好,只会徒增烦恼。

孩子就像花朵一样,有向阳性,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经常用爱浇灌他,他自会长成他想成为的样子。

我开始放下这些愚蠢的焦虑,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无法改变的。好好爱我的孩子。

完美的父母就像海市蜃楼,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敞开怀抱,接纳这种不完美,因为恰恰是这种不完美,才是产生改变的利器。

孩子就像是一个天使,他的到来,就是给父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只要我们带着觉察,慢慢和自己的过去联结、和解。我们就会成为越来越好的父母,越来越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胆小、紧张……父母的这种行为,危害竟然这么大
远离“结婚恐惧症”5
不做焦虑的父母
放下完美情结,做一个不焦虑的人
熊玲:对“为何所有男人都是孩子”等问题的回复
网瘾与网瘾背后的依赖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