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七大滩簧剧种抱团谋发展

江南七大滩簧剧种抱团谋发展

东方早报记者 潘妤   发表于2013-10-30 07:47B07版
 

■ 计划明年联合举办“江南滩簧艺术展演”

 

  “江南滩簧”,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久远的名词,但曾经在江浙沪的城乡无人不晓。如今,虽然“滩簧”两字所提甚少,但沪剧、甬剧、姚剧、杭剧、湖剧、苏剧、锡剧这些滩簧剧种却仍在民间有强大影响力和庞大观众群,同时也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周,来自江浙沪七大滩簧剧种的领军人物首次汇聚常州凤凰谷大剧院,举行了江南滩簧艺术传承发展的探讨。

 

  沪剧名家茅善玉、“锡剧王子”周东亮、“小王彬彬”王建伟等20多位艺术家参与了上周在常州举行的探讨江南滩簧艺术传承发展的研讨会,并达成了建立江南滩簧联盟的共识,计划明年共同举办“江南滩簧艺术展演”。

  

乡土滩簧面临现代困境

  江南滩簧形成于清代,是一种由说唱曲艺嬗变为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形态。“滩”的意思是“路头戏”,“簧”是一种曲调。这种最早为坐唱形式的民间曲艺,在长期流传中,与江南各地的方言、民间音乐融合,以及受其他剧种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地方戏曲剧种。

  上世纪20年代以后,各地滩簧齐聚上海,受海派文化熏陶,并自觉地向京剧、话剧、电影学习,才先后嬗变为剧场表演艺术——上海本地滩簧发展成了沪剧;常锡滩簧发展成了锡剧;宁波滩簧发展成了甬剧;余姚滩簧发展成了姚剧;苏州滩簧则演变成苏剧;还有从杭州曲艺“宣卷”等发展过来的杭州滩簧艺术杭剧;以及浙江北部地区唯一的戏剧剧种——采用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的湖州滩簧艺术湖剧。由于江南滩簧曲调丰富,又接近口语,通俗易懂,近百年来它深受长三角地区百姓的喜爱。

  然而,面对当下整个戏曲的颓势大局,江南滩簧戏如今的处境,普遍也都比较艰难。有很多传统剧目濒临失传,不少滩簧种类也已近乎失传,仅在民间有几位老艺人还会演唱。加之这些滩簧戏剧团都处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年轻一代对本乡本土土味儿十足的滩簧戏提不起兴致,观众流失严重。诸如曾经辉煌一时的沪剧艺术,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市场日益萎缩,并出现了艺术人才断层和流失的现象。

  

非遗保护下的复兴机遇

  不过,研讨会上,虽然各剧种境遇不同,但在当地的群众基础依然深厚。这其中,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院团最多的锡剧艺术生存状况普遍还好。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锡剧王子”周东亮表示,目前省内的专业锡剧团有近20个,民营锡剧团估计要达近千家。常州锡剧院副院长孙薇也介绍,常州现有3个专业锡剧团,民营锡剧团也将近30家。据悉,光常州锡剧院一年的演出就达到120多场。即使是余姚的地方戏姚剧,如今也还是充满了创作和演出的活力,甚至能有机会走出国门演出。

  在七大滩簧剧种中,也有不少一个剧种只有一家剧团的“天下第一团”,宁波甬剧因为十年前的一出《典妻》轰动全国,奄奄一息中得以“重生”。宁波市甬剧团团长王锦文介绍说,她经历过甬剧从最辉煌到最低谷的时期,“当时《典妻》是背水一战,很多人说甬剧不行就该退守农村,但我说,我们已经退无可退,只有先占领城市的市场,才能有辐射到农村的影响力。”

  如今,宁波市甬剧团不仅连续创作了多部甬剧精品新作,每年有大量政府的精品创作奖励经费,而且常年送戏下乡,在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设有排练基地,培养了很多新的甬剧观众。“我觉得作为我们滩簧剧种,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弃,但还是要与时俱进。我们把传统的剧目录制下来更多作为资料保存,但更重要的是面对年轻的观众,尤其是白领知识阶层的审美情趣。我们让年轻人第一次接触地方戏曲,一定是我们新创作的剧目,这样才能改观他们戏曲艺术很陈旧的观念。”

  此外,一些江南滩簧戏剧种在濒临绝迹之时,也在“非遗保护”的热潮中迎来了难得的复兴机遇。因为相关剧团和昆剧团合并,苏州苏剧艺术陷入了几近失传的境地。2007年,苏州锡剧团接过了抢救苏剧的重任之后,请去了王芳、丁杰、张天乐等一批现有的苏剧名家向青年演员传承苏剧艺术,并排演了苏剧新戏《红豆祭》,筹建中的苏剧团也呼之欲出。

  作为杭州的文化“土特产”杭剧,2006年推出了新戏《苏小小》,让杭剧时隔40年后再次进入大众的视线。2009年一出原创现代戏《母亲的泪》更是宣告了杭州杭剧团的成立。

  作为浙北水乡独一无二的说唱艺术和剧种,湖剧在上世纪也曾有20多个剧团,到2000年,湖州市最后的湖剧团也因市场压力关门打烊,被迫解散。但目前,当地政府已出台湖剧振兴计划,并纳入了非遗保护工作,几起几落的湖剧艺术也期待着东山再起。

  

积重难返欲求抱团发展

  “我觉得一个剧种一门艺术只有很多人来买票了,它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只有当你的收入有足够保障,才能吸引到真正优秀的人才。我们锡剧以前都是走市场的,但现在走市场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机制、观念等都还在几十年前那个格局。有时候真的是觉得积重难返。”作为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的儿子,“小王彬彬”王建伟在无锡锡剧院担任副院长,在他看来,锡剧和所有滩簧艺术面临的问题都有共性。他和周东亮等都有共识,要赢得市场,必须要靠更多的新剧目和大量演出。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能自娱自乐。”

  在从业名家交流之余,也有理论专家提出看法,认为滩簧戏应该保持地方戏的本色,保持其世俗性、通俗性和草根性,避免贵族化和城市化。

  面对现代人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如何找到江南滩簧戏的发展土壤和存在个性,如何在“非遗”保护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江南滩簧艺术,是七大滩簧戏剧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共同课题。也因此,“抱团发展”成为了各剧种的共同愿望。在研讨会结束时,七大剧种就加强人才交流、联合办班培训、加强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学习达成了合作约定,并约定明年共同举行滩簧艺术展演,让更多人关注这一具有深厚地域文化的传统艺术。(录入编辑:薛冬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文化日历 | 吴楚风韵 江苏地方戏曲知多少?
【全国动态】江苏小戏——江淮风情的诗意表达
[非遗]锡剧
小议锡剧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近代宣城戏曲与移民
锡剧花开在武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