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我对肝郁线的理解唾液线,也叫肝郁线,舌象如此的人大多肝气郁滞
谈谈我对肝郁线的理解

唾液线,也叫肝郁线,舌象如此的人大多肝气郁滞,痰气交结。 这个最开始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发现的,只不过朱良春不叫它肝郁线,肝郁线是后面的人这样命名的。

朱良春当时把这个叫“舌边白涎”,认为“舌的两侧边缘约5mm处,各有一条白涎聚凝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由舌尖的两侧向内延伸可达寸许,清晰可见”。

说出现这个舌象的原因是:舌边白涎乃痰湿凝阻,气机郁结之征也。后来王彦晖把这个唾液线叫“肝郁线”,当然黄煌还把这个唾液线叫“半夏舌”,觉得是痰湿内阻,是用半夏的指证。

我认为这个唾液线这个病机应该叫“肝郁气滞,痰气交结”比较合适,后面我会说明我这样认为的原因。

那为什么舌头两边会出现唾液线?以及出唾液线为什么是肝气郁滞,痰气交结?

这个大部分书籍并没有详细解释唾液线形成的原因,只说了个结论,我说下我的理解,并且我不太认可黄煌教授的半夏舌,痰湿内阻的看法。

首先从舌的五脏分布来看,舌头的两边是反应肝胆病的。所以两边出现唾液线,就反应出肝胆有问题。既然能说明是肝胆的问题,那怎么说明是肝郁气滞,痰气交结呢?这个怎么解释。

我们都知道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肝能条畅一身的气机,那么肝气不调达就容易郁滞。

我们看看唾液线的形态,是舌体两边的唾沫堆积形成的一天隆起细线。唾沫是津液,这个唾液线是津液聚集在舌两边隆起来。

注意是“聚集”,聚集说明津液在局部聚集,正常的津液本来应该是在舌苔上均匀分布的,我们叫润苔。

为什么津液会聚集?

这个跟气关系密切,要知道“气能行津,津能载气”,津聚在两条线上,但是人体的津是由气运行的。

津聚,就说明气聚了,前面讲了肝主疏泄,调达全身气机,气聚了就说明肝气郁滞了,所以肝气郁滞,就导致津液也随着气而郁滞在局部。

所以这个唾液线是肝气郁滞,痰气交结。当然这个痰应该指的“痰和湿”,津液聚而成湿,湿聚而成痰。

为什么认为是痰(湿)气交结?

因为这个痰(湿)虽然是肝郁气滞使气不能行津导致津聚的,但是前面讲了气除了行津,津也能载气啊,所以津聚,气也随之而停。

所以痰湿和气相互影响,气滞加重痰湿形成,痰湿形成也会加重气的郁滞,所以我认为叫痰气交结比较合适。

黄煌说的半夏舌强调的只是看到了痰湿的结果,并没有说明痰湿形成的原因是肝气郁滞,而且半夏主要是化痰湿,并没有疏肝行气。

另外我觉得这个舌象叫肝郁线不太准确,因为我只是反应了肝郁,并没有反应痰气交结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还是以形态命名叫“唾液线”比较合适,或者直接引用朱良春的叫法“舌边白涎”。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不一定是最正确的。

我之前遇到一患者就是典型的肝郁线舌,她是因膝关节痛来诊的,当时给她用的逍遥散加减,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化湿,通络止痛,只吃了一次中药就效果明显,调理了一段时间现在没有疼痛了。#中医##来点儿干货##我的门诊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核气”其实就是痰气交结阻于喉咙所致,...
甲亢、甲减,老中医有经验!
中气不转,喉中有痰!千年前的预言,如今成了事实
【中医偏方】淋巴结核秘方
有一些人的“郁证”,逍遥散也无法解决的时候,该怎么办?
治肝不治脾,难有好身体,2个中成药既疏肝解郁,又健脾化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