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齐石窟文化

北齐石窟文化-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开凿于半山腰陡峭的悬崖上,共有9座石窟,分南、北、中3组,计有造像800余尊。中组石窟外观略似楼阁,内壁浮雕花卉、动物、佛像等,造型古朴典雅。大佛洞是规模最大者,洞宽13.3米,进深12.5米,内有坐佛高约4米,神气秀逸端庄,线条柔和,面部平素无饰,这尊佛像虽金多年风雨侵蚀,仍旧光洁如新.刻经洞内外壁刻满经文,旁有北齐天统四年(568年)至武平三年(572年)唐邕书写《维摩诘经》四部﹐碑文隶书﹐笔锋犀利刚劲挺拔。山下建有常乐寺,现存有八角九层砖塔l座、山门、前后殿基址、碑刻等文物。山巅还有尔宫、西宫、宋金时期经幢、碑刻等文物。

      中国的佛像造型风格由北魏的简洁、刚劲到唐代的写神、丰满经历了一个漫长演变过程,而以南、北响堂为代表的北齐造像风格,承前启后,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说响堂山,则要先说一下其他。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权臣高欢另立孝静帝,北魏至此分裂,北魏后期都城原为洛阳,高欢以洛阳西逼西魏,南近梁境,乃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迁都诏书下达三日后立即起行,史书有记,当时车驾人马四十万,狼狈就道。这四十万人口中,除了官宦富豪,兵卒百姓之外,尚有大量学士工匠,亦包括诸多僧尼,邺城遂取代洛阳,成为当时北方的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十六年后,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北齐,以邺城为上都,以晋阳为下都,整个东魏北齐时代,高氏频繁往来于二都之间。

      古代鲜卑族有一种叫作“却霜”的习俗,即每年六月末,拓跋氏君主都要率大众到阴山行祈暖却寒之礼,他们在这种长距离的奔驰跋涉中,享受着作为游牧民族热衷的迁徙、涉猎之乐。高齐皇室不一定是鲜卑族,但其完全地鲜卑化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夏居晋阳,秋居邺城,频繁地往来于两地,即是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体现。


       《吕氏春秋》中列举的天下“九山”之中,即有太行,曹操诗云:“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这样近乎让人绝望的山又如何翻越?!


      巍峨的崇山峻岭中自有断裂之处,水流亦为之冲刷切道,这些横向之峡谷隘口即为“陉”,是古人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通道,太行上下共有八条著名的径道,而邯郸附近有名列“太行八径”第四的滏口陉,自古为战略要道,当年秦赵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即由此径一去不返回,到了北魏末年,尔朱荣破葛荣,高欢败尔朱氏,皆由此道行军。


太行八径之滏口陉

太行古道

     东魏、北齐皇室往来晋阳邺城,走的就是这条滏口陉,北朝后期帝王大多崇信佛法,高齐尤盛,往往在交通要道附近兴建寺院珈蓝以备巡幸礼佛,响堂山石窟即高齐皇室兴建的石窟寺之著名代表。

     响堂山古称鼓山,为太行山余脉,因其山形如鼓而得名,北响堂石窟开凿于鼓山西麓天宫峰山腰处,坐东朝西,现存八窟。其中以北齐时代开凿的三窟,即俗称的南洞中洞北洞最为重要。


     北洞俗称大佛洞,是东魏北齐时代最大的一个石窟,其外部崖面为覆钵式塔顶,山花蕉叶、火焰宝珠为塔刹,内部为平顶方形,窟室面阔进深都大约13米,顶高约12米,连接上下的中心塔柱竟有6米之宽。不说其他,单是这样巨大的体量,步入洞门的那一刻,你就会顿时震骇。


     中心塔柱正及左右三面开天幕状龛,内雕一佛二胁侍,正龛内的主佛像高达3.5米,为响堂山石窟中最大尊。 中心柱正面主尊头像后部为火焰及忍冬纹舟型背光,并有七龙穿游其间,这里且要岔开一下,我们参观石窟寺,往往只注意那些雕像,其实,所谓“美存在于细节之中”,一些细节也需要特别地重视,北响堂大佛洞气势恢宏,其细节也是精妙绝伦,先以“背光”为例,说说这些万万不能错过的细节。

    所谓的背光,也叫头光,在佛教中,佛、菩萨等具有无边的法力和威仪,站立之处即有万道光芒,故而教众在绘画及雕凿的时候,在佛及菩萨等头后或身后饰以特别的的图案象征光芒和法力,这种像后的光饰就叫“头光”或“背光”。


北朝时期佛像背光选例

中心柱正面主尊及其背光

山花蕉叶及火焰宝珠细部


     北响堂佛像损毁严重,佛像头部基本无存,现时所见都为后世重塑,不过我兄想必知道,佛头并非石窟雕塑之重点,不少雕像遗存之部,一样珍贵,如中心石柱南壁主佛之胁侍菩萨,头部早已残缺,然此尊向来为后人称道,其像跣足立于莲花之上,上身裸露,腹部微隆,左脚微微掂起,整身体态极富动感,可谓北齐时期石刻佛像之经典。

南壁胁侍像之影像


     1921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对响堂山作了详细的调查,并拍摄了大量影像,从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中,我们尚能见到佛像原貌。不同于先期那些秀骨清像,北齐造像面相多丰颐圆润,庄重祥和,望之顿时心生慈悲。

1921年,常盘大定所摄大佛洞中心石柱南龛主尊影像。


     对比今日重塑之头像,弟唯有大叹息,我们后世子孙如此没有出息!难免有些悲凉,那种风华时代到底一去不返了。

今日重塑之大佛洞中心石柱南龛主尊影像


1921年,常盘大定所摄大佛洞中心石柱北龛主尊影像。

今日重塑之大佛洞中心石柱北龛主尊影像



     塔柱的后面雕出过洞,以供僧侣们绕行礼拜。中心柱转角处雕有异首,基座的表面,开龛雕刻有柱基上浮雕博山炉、双狮和神王等,此种形制和雕刻题材,明显是巩县石窟寺中心柱形塔庙窟之继承。

塔柱基座下龛神王像

树神王

象神王

护法兽

大佛洞中心支柱转角处异首及洞窟南壁


北响堂大佛洞最有意思之处,当为中心石柱顶端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墓葬之传说。

仰视中心塔柱上墓洞

墓洞近景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记载:“太清元年(547年)正月丙午,东魏渤海献武王欢卒。……世子澄秘不发丧。……八月甲申,虚葬齐献武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


    这大概就是传说的本源,不过这段文字清楚的写明“石窟寺旁为穴”,看来大佛洞为高欢墓室实为捕风捉影之说,可近年来有学者亲临其上,发现顶部洞窟确为墓穴,且有与石窟寺开凿年代相同的封门石,又不免让人遐想连篇,不过洞中无梯,弟又不会轻功,不然左脚踩右脚背右脚再踩左脚背几跃而上,仔细勘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之收获,一笑!


    北响堂的中洞俗称释迦洞,形制布局装饰等与大佛洞相近,只是在规模上远不如大佛洞。它的外立面雕刻保存完好,为开凿时大体原貌。在洞窟的门外两侧分别雕刻菩萨立像,再外面的两侧龛内又各雕天王像。门外的前廊处有八角形的檐柱,下部为狮子柱础。

北响堂的中洞外景

北响堂的中洞明窗


值得好好欣赏的是门框内侧的莲花连珠忍冬纹饰。

    忍冬纹就是以忍冬草为装饰的纹饰。忍冬草即为金银花,蔓生小灌木,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生长不择地点,凌冬不凋,故以“忍冬”名之。其花、枝、茎皆可入药,因其越冬不枯不萎而成为寓意纹饰,称为忍冬纹。

    金银花本是希腊地区物产,经罗马波斯印度西域等地传入华夏,现存汉墓壁画已出现此种图案,佛教石窟中,忍冬纹大量用以装饰,龟兹石窟及北魏早期开凿的石窟中都有忍冬纹。

克孜尔石窟中忍冬纹样

云冈石窟中忍冬纹样

本国石窟中各种忍冬纹之线图 




菩萨衣纹

    北响堂中雕像大多宽袍大袖,其衣着紧窄稠叠,疏朗有致,简约又不失精美,深刻地影响了后世,隋唐之繁盛,其实已发轫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则天与中国石窟寺 | 活动回顾
古心堂:陇东石窟散记(一)
与莫高窟齐名的甘肃石窟 藏国内最早七佛造像 大佛容貌酷似武则天
中国石窟最好看的十个洞窟
中国最美的六大石窟之一:云岗石窟
从云冈到万佛堂:北魏石窟寺东渐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