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解读(连载三十六)

伤寒论解读(连载三十六)

(159~171

 

一五九、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解读:

   1、本条屡次用下药,则说明患者同时具有阳明病的“胃家实”症,估计第一次服汤药即是泻下药。条文起手即“伤寒”,则按伤寒法,其感冒的治疗原则为先表后里;对下法有“下不厌迟”的原则。本条的治疗就违背了这个原则,则导致变症连连,此为误治。

   2 后服用理中类药以温胃,而患者则“利益甚”;故推测出患者的下利原因在“下焦”——肠道系统;药用则“赤石脂禹余粮汤”。

3、本条提出了两个汤剂,其中一个属暗含的,仅出现方剂名称,没有出现方剂的药物配比。理中汤是温中,温胃的;赤石脂禹余粮是收涩的涩肠的。——这两个方剂现代已经很熟悉,也没有歧义出现。所以不更多的解释。

4、由于误治导致患者的“利益甚”,即下利很严重;此时,应先与理中类试探;若不行,则用收涩类方剂。估计这也是顽固性、复杂性“下利”的一种试探性的治则方法吧。

   5、下利不止的另外一个治法是“利其小便”。

   6、文中没有提到寒热,按照一般理解,则其寒热不明显;按照伤寒论六病辨证来解释,则赤石脂禹余粮汤所主为“阳明病”。不属阴性病。

一六〇、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解读:没有给出治法,叙述了有病不治的严重后果。

一六一、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解读:

1、“解后”应该是患者的太阳表病——“发热恶寒”的症状没有了。

2、“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证是处方的关键。按伤寒六病表述,则为阳明病。

3、此心下痞硬与泻心汤类应该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旋覆代赭汤重点在于“噫气”;而半夏泻心汤没有。

一六二、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解读: 本条与63条几乎一样。

1、“汗出而喘”按照经文一般是麻黄汤证。由于无大热,“汗出而喘证”证明患者的阳明里热盛。一般里热不适应桂枝汤,且喘为麻黄症。

2、由于已经汗后了,所以去麻黄汤中之桂枝,加入石膏。

    3、按照伤寒论六病辨证来解释,则此时患者为“太阳阳明合病病”。

一六三、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解读:

1、按照“太阳阳明合病”且有燥屎症的一般治则为先解表后攻里,本条叙述了误治导致的后果。

2、误治后,患者的症状为“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按伤寒论六病理解,则桂枝人参汤症为“太阳阳明合病”。

3、治则为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理中即159条的理中。

4、与159条理中类比,本条是热利;159不是。

5、与泻心汤比,本条有太阳病症状,而泻心汤没有,且本条的重点在于热利。而泻心汤在于“心下痞”。

6、与葛根芩连汤有何区别?葛根芩连汤同样有发热、恶寒的下利证,而没有“心下痞硬”证。

一六六、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三五五、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10-24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解读:

由于“气上冲喉咽不得息”,则:因势利导,用“瓜蒂散”就好。现代对该方剂没有什么异议。

一七一、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解读:不懂经络,不议。

一七二、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三三三、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方:《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解读:

   1、按伤寒论六病理解,此为三阳合病。所以太阳病仅仅是脉浮缓,发热恶寒证很轻微。下利属阳明。

2、与第34条相比,“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条属“太阳阳明合病”,没有少阳证,所以34条的热应该比较盛,而黄芩汤则热势不明显。所以,黄芩汤证对应的应该是几乎无寒热的“下利”证。也就是我们平时接触到患者的时候,患者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仅仅有呕吐或下利的症状,但必须没有恶寒。

   3、呕吐属阳明。从增加半夏生姜以后的方子研究,很有些半夏泻心汤的味道。增加半夏生姜也是伤寒或后世医家的常规用法。

一七三、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解读:

1、伤寒,应该是患外感了,也就是感冒了,一般属太阳病。由于有“腹中痛,欲呕吐”,故按照伤寒论六病理论,为“太阳阳明合病”。

2、患者的“腹中痛,欲呕吐”为主证,而“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仅仅是对以上主证的理论解释或推理。在理解本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点。

3、总之,患者应该在感冒的时候,有发热恶寒症状,同时又有“腹中痛,欲呕吐”的阳明症状。用黄连汤。

                                   

  毛延升

2016-09-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肚子(下利)的六经方证
经方辨治下利
小议黄芩汤
伤寒论应该背诵下来的398条(101
伤寒论读书笔记《七》
伤寒百证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