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型辨治复发性胃息肉
userphoto

2022.10.22 内蒙古

关注
周学文分型辨治复发性胃息肉
摘自2022-10-21中国中医药报
汤立东 白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医大师周学文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临床擅于治疗内科杂症,尤其擅治脾胃病,现将其治疗复发性胃息肉的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上胃息肉的检出率呈升高趋势,被列为癌前疾病。在病理组织学上,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现代医学治疗采取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胃息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合并慢性胃炎等其他胃内疾病时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不适等。部分患者胃息肉反复发作,对反复内镜下治疗有一定抵触情绪,寻求中医药治疗。胃息肉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积聚”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胃息肉、防止胃息肉术后复发及杜绝胃息肉向胃癌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病因病机
“息肉”之名首见于《灵枢·水胀》篇:“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瘀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张学文认为胃息肉的病因病机大多为饮食伤胃、劳倦过度、七情内伤、药毒损胃、虫毒害胃等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运化、腐熟、受纳等功能受损,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交织为患,阻滞中焦胃脘,日久积聚而发生息肉。《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曰:“壮人无积,虚者有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病。脾胃虚弱,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气滞日久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瘀血痰浊互结,瘀血、痰浊积久郁而生毒,蕴于膜下而成息肉。周学文认为复发性胃息肉以脾胃虚弱,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标。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涉及肝、肾。如肝气郁滞则横逆克脾犯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如肾阳不振,则温煦无力而脾胃虚寒,升降失调。其中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的致病因素。
辨证论治
周学文在临床中将复发性胃息肉主要辨证分为六型: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
脾胃虚寒证 症见:胃脘隐痛,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可见齿痕,脉虚弱。
脾胃湿热证 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黏浊,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肝胃气滞证 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疼痛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胃络瘀血证 症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或重则如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疼痛加重,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可见舌底静脉曲张,脉涩。
肝郁脾虚证 症见:胃脘胀满疼痛,脘痛可连胁,嗳气,乏力,大便溏或次数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疼痛发作或疼痛加重,舌淡红,舌体大,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气滞血瘀证 症见:胃脘部胀闷疼痛不适,伴有嗳气,泛酸,症状多于餐后明显,舌黯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典型医案
王某,男,60岁,2010年7月16日初诊。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个月。现症见:胃脘胀痛,两胁胀痛,嗳气,自觉胸闷,喜长叹息,嗳气或排气后则症状稍缓解,生气后则症状可明显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胃底多发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3次。电子胃镜示: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多发息肉。3枚较大行胃息肉高频电凝切除(4枚较小息肉未切除)。病理诊断:胃底增生性息肉,黏膜组织中度慢性炎症。
诊断:(肝胃气滞型)胃脘痛(西医称为胃息肉;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化瘀,祛痰攻毒。
药用:党参25g,炙黄芪25g,木香10g,陈皮15g,三棱15g,莪术15g,牡蛎30g,白僵蚕10g,白芥子10g,海浮石30g,瓦楞子30g,夏枯草15g,土茯苓30g,龟板15g,鳖甲15g。服用半个月。
7月29日二诊:患者胃胀好转,仍有嗳气,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降香10g,旋覆花30g 以降逆。继续服用半个月。
8月11日三诊:无临床不适症状,舌质红,苔薄白,脉稍弦。
共服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消失。随访3年,每年复查一次胃镜,息肉均未复发。
按 目前胃息肉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螺旋菌感染、胃黏膜损伤、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等有关。胃息肉1年内应复查,评估其切除后是否复发及有无新生息肉,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者早期癌变,至少3个月至半年复查1次胃镜,个体化随访。对于不愿配合内镜下切除者,进行中医药治疗,不仅可避免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还可以通过健脾益气,行气化瘀,祛痰攻毒法改善患者体质,改变其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的状态,恢复机体的动态阴阳平衡,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概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嗳气 。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或夹气、食、痰、火,致使清气下陷,浊气上泛而嗳气 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 治宜和胃降逆为主 ​胃虚者,旋覆代赭汤;脾肾虚寒者,理阴煎;胃虚气滞者,十味保和汤;胃有宿食者,
冬养脾胃,就靠这一招!学会了,过年放开吃,胃口倍儿好
脾胃虚弱容易引起的11种症状,对照精准自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1. 胃脘气滞表现:便秘、嗳气、肠鸣参...
当代名老中医邱健行治疗胃痛典型医案5则
胃息肉临床证治体会
治疗消化道息肉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