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大循环呼吸功法
既然你的呼吸功能较差,应该重点练习呼吸,提高吸进和利用氧气的能力。我在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上,倡导一种大循环呼吸方法,这种方法治好了我的冠心病,我把这种呼吸与智能气功的动作有机结合,练功效果更好。现在,我把文章转发给你,愿它能为你早日恢复健康作一点贡献。
呼吸:人人需要
“呼吸”是一个科学的名词,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喘气”。凡是活着的人都要呼吸、都要喘气。“吸进新鲜空气,实现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能使生命不断延续的新陈代谢过程。按照生命的基本构成来分:第一要素是氧气(靠吸进新鲜空气来获得);第二是水;第三才是养分(即食物)。人可以许多天不吃饭,也可以十几个小时不喝水,但决不能几个小时不呼吸。对于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来讲,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氧气。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几个小时后尚能够用人工起搏的方法救活;如果呼吸停止几十分钟,再用人工呼吸的办法就很难使之生还。
从母体里分离出来的婴儿,新生命开始的第一个活动既不是饮食,也不是排泄,而是啼哭,是呼吸,是呼出胸腔里面的废气,吸进新鲜空气,完成独立生命的第一次新陈代谢活动。人们常常用“一息尚存,就……”来说明某某人对一件事很执着。足见呼吸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假如一个人的气断了,即说明他已经寿终正寝,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生命离不开呼吸,呼吸存在就等于生命在继续。
尽管呼吸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地壳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能够用来呼吸的空气有的是,“气”一般是够喘的,呼吸运动是太自然而然了,一般人并不用特意地去考虑它。也因之,呼吸运动又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件大事。除非鼻子有了炎症,或肺的功能严重缺失,影响到呼吸甚至感到气不够用时,人们才不得不重视起来。
直到现代工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到,清新的空气是那样的宝贵,顺畅的呼吸是多么的重要。
呼吸:三个作用 不容忽视
呼吸对于人生的第一作用是输送氧气,保证身体内的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要呼吸,都要新陈代谢。人体组织的某些环节要修复,器官的某些构成要更换,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要不停的重组与完善。否则,局部的生命就会终止。当人体内大部分部件和组织死亡了,或者最主要的器官(如大脑)报废了,又无法用人工器件来代替时,一个人的生命就终止了。事实上,人体上每天都有数亿的细胞要死亡,也有与死亡数相当的细胞又生长出来,一个人就是通过这种不停地除旧布新与重新组合来延续着自己生命。
呼吸的第二个作用是促进身体内部各种组织、各种器官的运动。健康的呼吸是使血液畅流的重要条件,能达到舒筋活血的效果;同时,它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池水,能够搅动它的只能是气体,也只有在气体搅动下,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才能运动起来,并在充分与氧气结合的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和生命的延续。
呼吸的第三个作用是使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最大限度的放松下来,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休息与功能恢复。大脑放松了,精神也就放松了,使人很容易进入梦乡。在熟睡期间,一切不再受力的肢体和关节,都能得到极其有效的自我调整。
呼吸:让疾病 缠身的我恢复健康
在我生命的前50多年中,因为呼吸不科学,身体状况很差,血液粘稠、心跳不稳、体虚盗汗,在1996年(我52岁)突发了冠心病,凌晨入厕时,晕倒在卫生间达数分钟,醒来后,一分钟内心跳出现十几次间歇,心慌不已、头冒虚汗,不得不吃药、打针并住院治疗。在患病期间,大夫不让作剧烈活动,只能散步或卧床休息。当时我想,难道非要靠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吗?能不能用自身的力量健康起来?经再三琢磨后发现,用意识直接控制心跳是不可能的,能否用控制呼吸的办法来改善心脏的功能呢?试验就这样开始了。过去我都是不自觉地采用腹式呼吸,用肚子吸进和排出,肺的利用率低,功能也就差,肺活量只有2000左右。心血管功能低下,很可能是因为身体内供氧不足造成的。于是,我有意识地用肺吸气,收着腹呼气。为了增加肺活量,坚持做深吸气、慢呼气。经过一段时间,感到身体特别舒服,心脏早搏的现象也渐渐消失了。考察其中的原因,一是供氧充足了;二是采用大循环呼吸(我把这种呼吸方法称为大循环呼吸法),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三是因为关注了呼吸,使精神放松了,再加上药物的辅助,病情自然就大有好转。
大循环呼吸:人人可实践的呼吸法
进行大循环呼吸的要领是:
为了增加气量,吸气要充足(或增加吸气时间,或在短时间内猛吸),吸气时要含胸收腹,胸向两侧扩,肩膀会有向上、向两侧奓(读音zha)的感觉,想像自己的肺越张越大,整个身体像气球一样在膨胀,由于气往上冲,身体往上长、向四周膨胀,似乎自己长高了、发胖了;呼气要慢、要匀,同时还要配合收腹。废气通过喉咙后再由口腔或鼻孔(可以不张嘴)排出。以站姿进行大循环呼吸时,就像气球变瘪一样,会有命门向后鼓、气往下降、重心下移、身体变矮、似乎要陷入地下的感觉。
大循环呼吸把自然地呼吸变为有目的地自觉呼吸,充分调动肺与腹的功能,采用自我控制的气体运动,把周身一切可以运动的组织和器官都搅动起来,并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因而,它必然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生命活力。
大循环呼吸有什么好处
经常进行大循环呼吸法的训练,不仅能强化肺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同时,还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强化了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增加了脂肪的消耗与热量的释放,既可起到减肥的作用,还能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另外,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考虑,大循环呼吸还能大大地加强体内的血液流动和肠胃蠕动,可使低血压上升(慢吸、长吸,快呼),高血压下降(快吸慢呼,最大限度地呼),也可使消化、吸收功能差的人症状减轻(配合揉腹)。
做大循环呼吸,不仅可以站着做,也可以躺着做、坐着做,以任何姿势“站庄”或走路时都能做。必须注意的是,在精神特别放松的时候站在那儿做大循环呼吸,可能会前后晃动,要谨防摔倒。
当我把大循环呼吸法作为健身方法每天锻炼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身心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能够最大限度地排出心中的郁闷和烦恼,冠心病不再发作,睡觉更沉,吃饭更香了。当鼻子不舒服时,只要有意识地调整一下呼吸,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可见,呼吸这种运动,细细的研究起来,真有无穷的奥妙。
我在简要说一下,这种呼吸的关键是收腹呼气,能够吸气入肺,效果更好。开始可能不习惯,等习惯了,会有一天一种变化的感觉。
疾病不可怕,认真对待它,呼吸讲科学,运动要适度。你如果能够练一练智能功的捧气贯顶,病状消失的会更快。
健康指日可待,祝你成功。
循环呼吸法
循环呼吸法最早用于唢呐的吹奏中,后被引入管乐的演奏中。管乐循环呼吸的特点,主要在于循环“换气”。常规换气是以鼻、口同时呼吸,间隔进行循环换气则由鼻吸口呼,同步进行。这一反常规现象,要求吹奏者必须能够以其理智指令去调动人体各有关肌肉的运动机能作出相应配合,改变其自然的呼吸习惯。而腹膈肌肉的对搞能力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环节。
作用
表面上看,人体任何部位的呼吸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似乎都能整个胸腔气流的变化,而构成腹肌直接对抗。其实,由于呼吸肌肉的收放作用实际上是吸而不呼,这种单方向性的肌肉活动就限定了胸腔中、上部的气息在吹奏中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动力,靠肺、胸部的回缩力,可以满足生理上气体交换的需要,但由它产生的气流压力作为能量去激发笛管腔的气柱振动,则显得过于弱小,作为循环换气时的气动惯力,更是不可能。因为胸腔没有呼气可以借助的任何肌肉,人为的用力反而会使吸气肌肉紧张,以致胸腔的回缩,抵制气流的呼出。
基本原理
鼻吸口呼同步进行,是循环换气的主要方式。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想用有限的气息,使笛音持续,吹奏者必须能够运用边吹奏边吸气的特殊换气方法,把气流源源不断地送入吹孔方可。
在吹奏中,循环呼吸法与常规呼气法(接通胸腔气流)把新吸入口腔的气流和胸腔中的气流一并吹出口外,伺机再度循环,往复进行。在交替过程中,鼻孔时吸时呼,而口腔则连呼不断。人的口腔与鼻腔是相通的,所以从鼻孔吸进口腔的空气,在有关肌肉的作用下,可以汇同口腔中储存的气息呼出口外,形成回旋流向。确立这一气流形成的关键,在于口腔后部做“吞咽”关的肌肉活动(舒张与收缩)不仅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量,而且可以扩大口腔容积,增加气息储存量。由于吞咽状可使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通往气管的入口),从而切断了鼻、喉两腔之间的通路,使鼻腔气流不能进入胸肺,而只能积聚于口腔,并在肌肉收缩的作用下,汇同口腔原储存气流一并呼出口外。
练习方法
1.、先将气储在口腔中(双颊会鼓没关系,但等到可以控制之后要避免),利用口腔周围的随意肌向内挤压的力量,使得气体从嘴喷出,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到肺部的气,这样慢慢吹个5-6秒应该不是难事.
2.、用鼻子将气吸到肺部。
3.、接下来的就是将上述两点在同时做到,这个比较难一点。
4.、再下来就比较简单了,将吸到肺部的气吹出来即可。
5、.一面吹气时要记得要一面储气,等到气储够了,再反复1.的动作,以循环之。
6.、若是练到会上气不接下气,或是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请立刻停止以免产生内伤。
步骤与过程
循环换气时,鼻孔每吸一次气大体可分解为三个不同阶段:
1、补充口腔中的气息储存量
2、满足生理上气体交换的需要(同时补充肺叶中的气量)
3、弥合胸、口两腔气流衔接的断痕(同时排出废气)
过程:
当鼻孔开始吸气时,口腔后部配合肌肉收缩立即做出吞咽状扩张活动,堵住喉口。这不仅有助于气流的排出(气动惯力),而且迫使鼻腔气流积聚于口腔,补充气存量。但“吞咽”瞬间即逝,经喉口入胸脯,进行气体交换。在横膈膜充分下降的配合下,气流充满肺叶。当口腔中的存气需要接续时,在采用肌肉的上托力(提 起“丹田”)的作用下,推动胸腔气流上涌(增强气压),这时来自鼻腔的气流由于被胸腔气流阻截而形成对流,但由于鼻吸过程已近结束,其尾气很快由“对流”转为“同流”,并在腰腹肌肉和口腔肌肉的压缩下汇同胸腔气流排出口外。如果腹膈肌肉对抗能力发挥得好,会丝毫露不出断气的痕迹。此时,鼻孔也由有所转为呼气(与口同呼),以协助排除体腔中的废气,从而进入常规呼气状态(吹奏状态)。
实际应用
要领
1.、基本的腹式呼吸法应该是要很扎实的,对于腹式呼吸法尚不扎实的初学者,千万不要尝试去练循环呼吸法,那样保证会失败的。
2.、能够抓到同时吸气、同时吐气的窍门,我在前一次的文章中已经有所说明了。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3.、中等音量的长音可以稳定地持续40秒以上。因为循环呼吸法在一开始时所浪费的气很多,如果正常状况吹不到40秒以上,那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分解动作,40秒是最低的底线,若是能够像我当初先练到50秒再开始的话是比较理想的,这样一次呼吸可以练习二至三次的呼吸转换,若是只有40秒的长音,那就要有必成的决心,一旦失败就要整个步骤重来。至于中等音量能否改成较小的音量以将长音拉长到40秒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若是这样练,使用循环呼吸法吹出的音量,就只能够有这么大,没有办法更大声,同时因为气流较弱,在开始练习时的呼吸切换上,很容易造成气流中断而不易成功。
练习
1、将口腔充满气,然后只用口腔的气来让乐器发声,一开始的时候大约只能吹有一到二秒或是连声音都没有,就如同第一次要让乐器发出声音般的没有办法去控制气流的速度,慢慢去抓那种震动的感觉,等到感觉抓到之后,如果正常的方式可以吹到40秒,那只用口腔来吹,一口气吹个10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等到步骤一练得差不多之后,试着在步骤一的吹气的同时使用鼻子吸气,因为只是练习,吸气的时候不要吸太快,也没有必要贪心吸满气,要知道吸的气量只要能够持续一个循环就够了,千万不要太贪心。另外在吸气结束之后,口腔的气最好还剩一半以上可以利用。
3、在口腔尚有足够的气时,即可将刚刚吸的气从肺部以腹式呼吸法,排至口腔来补充口腔中的气,等到压力稳定时即换成腹式呼吸法的方式来吹......,这里说的"等到",事实上只是一瞬间的事,因为腹式呼吸法的气流相比之下很强,所以若是衔接不当就很容易断掉。口腔要剩足够的气才能在新的气进入时予以缓冲,同时在衔接的瞬间,因为气流在气管间迅速地改变流向会导致口腔的气压降低,若是得不到足够的气压来震动簧片,则声音便会中断而失败。
4、使用一般的腹式呼吸法来吹奏。
5、在吹奏的过程中,一部份的气用来震动簧片,一部份的气要保留在口腔中储存,在口腔中的气约至八分满时,肺部中应该还有一半以上的气可以利用。
6、将肺部排出的气改成只使用由口腔排出的方式,这时气管的气应该是由向上变成停止的状态,即步骤三的阶段。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呼吸的循环了。
7、若是练习时会上气不接下气,或是产生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请立刻停止练习以免造成内伤。
限制
1、凡是没有办法以正常呼吸一口气吹到40秒以上各种发音状态,在循环呼吸上都是很难做的。例如要在低音域(直式的乐器如soprano sax.除外)吹出很大的音量的声音,基本上一口气是不可能可以超过40秒的,所以即使用循环呼吸也做不到。反过来说,只要是能够以正常呼吸方法吹足40秒,那就足够来完成循环呼吸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只要衔接得当,那么便可以一直反复步骤,持续不断地吹奏。
2、因为口腔的肌肉力量很弱,再加上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所以凡是需要花比较多气使得气流集中、或是需要藉由嘴唇巧劲加强控制的地方,例如大跳音程、琶音、分解和弦等等,在使用上不是像一般呼吸法那般容易地应用。一般会使用的,多是以单一的持续长音使用较为普遍。
3、由于使用口腔储气并吐气,需要使用面颊或口腔周围的肌肉,因此对于舌头的动作牵制很大,也就是说使用循环呼吸法,在点音的方面是很不容易点干净的。因此使用循环呼吸法的地方最好是以圆滑的方式来吹奏,比较不会有问题。
练习功效:预防鼻子疾病,强化鼻子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体验分享:止息的时间比较不太好掌握,初学者止息3秒钟即可(在心中默数3个数),练习过程中若出现头昏不适的现象可先中断,采取自然呼吸法调息至舒适后才可再次练习。
应用
循环呼吸法最常见于唢呐的吹奏上,为了不让曲调因为换气而有所停顿,故常会使用循环呼吸法来产生连续不断的气流。而在萨克斯风的领域中,亦有人将此种方法应用在独奏中来展现个人的技巧,例如在国内知名度颇大的萨克斯风演奏家Kenny G.在其Live的专辑中,其中一首Silhouette,就有一段是模仿蚊子飞来飞去的音效,可吹一个长音达两三分钟之久而不换气,即是使用循环呼吸法来做到的。循环呼吸法对于萨克斯风这项乐器来说,虽然不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应用得上的地方也很少,多半还是用来炫技,千万不可因为气不够用或是长音拉不长 而想使用循环呼吸法来投机取巧,那是舍本逐末的。
起源
循环呼吸 (Cercullar-Breathing) 是一种古老的技巧,据信在 18 世纪时就普遍存在于双簧管 (Oboe) 的演奏技法中,而其起源是因为当时有鉴于吹玻璃的工人能够也必须不间断地吹出持续而均匀的气,藉以制造出无瑕疵的玻璃制品,因而使得管乐器奏家亦兴起了模仿的动机,所以这种技巧可以说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技巧。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具有乐句长的特色,演奏家会为了在那儿换气而伤透了脑筋,因此循环呼吸的使用就成为不得已之下的一种选择,在此时期使用此技巧的管乐器大都以双簧管为主。
进入古典时期,单簧管这种乐器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在 18 世纪末正式成为管弦团编制内的乐器,然而因为古典时期的乐曲乐句精简,不若巴洛克时期的沉长,管乐器演奏家没有使用循环呼吸的必要,再加上单簧管的吹嘴正反面不对称,一面是坚硬的表面,另一面是竹片,且吹气的角度倾斜同时较双簧管为大,因此学习此类技巧的演奏家就为之减少,循环呼吸的使用也就乏人问津。
事实上,从浪漫时期到近代,仍然有部分的乐曲需要用到循环呼吸的技巧,如史博尔 (L.Spohr) 的几首单簧管协奏曲中,都可见到沉长的乐句,例如像是第一号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呈示部。虽然说这位以小提琴家出身的作曲家可能存有不了解管乐器换气需求的疑虑,但是演奏家在面对这样的乐句时,仍然会有想要征服此类长乐句的雄心因而使用循环呼吸。至于到了近代,在作曲家追求新的声音及技巧的前提下,演奏者已经面临各种可能长度的乐句。因此,在近代有愈来愈多的单簧管演奏家开始学习循环呼吸的技巧,也许是为新的乐曲,也许是为了史博尔的协奏曲,也许是演奏者先天的肺活量不够而必须学习,不论是何种原因,「循环呼吸」这种古老的技巧,现在又重新被赋予了新的需求,而成为新一代单簧管演奏家学习的一种技巧。
其它因素
影响循环呼吸的因素很多,诸如竹片的振动性、吹嘴的开孔 (Opening) 大小、吹奏高音或低音、慢的旋律或快的旋律、是否正在使用跳音等。其实说穿了,只要使用者能够掌握使用循环呼吸时竹片振动的良好,吐气的平均与稳定,以上的这些问题就不会太过明显。不过,笔者仍就以上的因素略为说明。
竹片:适当竹片的选用可以减少循环呼吸时的冲击,因为反应力及振动性强的竹片虽可以带来音质上纯净的美感,但是若是选用反应力较慢的竹片,或是竹片前沿较厚,都可以减少在循环呼吸时些微振动对竹片及音质造成的影响。一般来说,现在市面上反应力较快的竹片,如 Vandoren 的蓝盒竹片、Rico Grand Concert Reed 蓝盒包装;反应力不是那么灵敏的如 Vandoren 灰盒竹片及 Rico Grand Concert Reed 红黑相间包装,标有 Thick 字样的竹片。
吹嘴:与竹片的需求原理相同,如果吹嘴对于吹奏的阻力 (Resistance) 小,气流通过容易,则对于循环呼吸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较小,吹奏者可以挑选一个阻力较大,通常开口属于较 Close 的吹嘴来试试看,对循环呼吸使用时的干扰就会减少,较容易获得一个无瑕疵的循环呼吸吹奏质量。以同一厂牌 Vandoren 不同型号的吹嘴举例来说,从最 Open 的吹嘴开始排列,依序为 5RV、B45、B40 。
其它:建立在竹片及吹嘴搭配之后的循环呼吸,只要吹奏者保持一个清楚的头脑,即可克服快慢、高低、连或跳音时的需求。不过,就笔者所知,现在世界上能一面使用跳音,甚至双吐又能一面循环呼吸的演奏家屈指可数 (用一双手大概就算完了!) ,演奏家也不必太挫折,毕竟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肺活量够的演奏者,根本不需要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变通呼吸老当益壮一我练逆腹式停闭呼吸法的实践
健身史上质的飞跃,冥想和快走双剑合璧(四、盲走呼吸法)
科学发声的锻炼方法
养生静功---筑基功(上)
如何正确的调整呼吸?
正确呼吸23000次 衰老无限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