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报权威发布高考备考攻略

晚报权威发布高考备考攻略

(2012-03-28 16:52:57)

市教科院《湖北八市联考试卷分析报告》出炉

晚报权威发布高考备考攻略

孙成香

 



   

    昨日,黄石市教科院九大学科专家带头人撰写的《湖北八市联考试卷分析报告》出炉。九大学科专家分别是历届高考阅卷名师、往年参加高考命题的命题名师、参加此次湖北八市联考的命题名师。九大学科专家针对此次湖北八市联考考生的发挥情况、得分情况以及失分点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专家们采取千名学生抽样调查,或者一个班级或多个班级抽样,以事实说话。报告内容涵盖了下一步的备考建议以及备考思路,是一份非常全面和实用的报告。
    今日,本报进行独家和权威发布,帮助考生在剩下的高考冲刺时间更有效的学习和备考。


注:数学、化学、生物三科的分析报告将另行发布。

 

  语文

  《哈姆雷特》难住了考生
  死记硬背难得分,鉴赏能力须提高

1.从选择题阅卷看,因为试题难度适中,总体得分情况比较理想。
    做得好的是字音、成语、科技文阅读二、三小题,小说阅读第一题,选择题30分以上的每个班都学生有一些。


2.关于文学常识,得分不理想。
    第5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古今中外的四部作品——《呐喊》、《红楼梦》、《雷雨》、《哈姆雷特》,平均得分为1.99分,要注意提醒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课外知识,尤其要加强考试说明中规定作品的阅读。


3.文言翻译的得分也不够理想,学生字字落实的翻译习惯尚未形成。
    虽文言文翻译本身难度不大,但学生在翻译时遇到了困难,不能做到字词落实,尤其是(2)(3)两小题平均得分1.95分和1.86分。今后复习时要细读课文注释,平时打好基础。


4.文言文断句得分比较低,学生未掌握方法。
    第16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平均得分1.33分,是整个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题,要加强重视,努力落实。


5.阅读题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的失分除了对文本内容把握不准确、阐述不够充实,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外,还因为部分学生按分设点意识不强,分条作答,条理清晰的意识不够。


6.诗歌鉴赏题得分平平,学生知人论世理解诗文的意识有待提高。
    诗歌鉴赏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分值为8分。题目难易度适中,大部分考生能找出诗中阐述离别的情感的句子,但不能联系课内对作者柳宗元人生经历的了解,答出贬谪的失意。


7.背诵题得分情况比较满意。
    这与最近对背诵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平均得分4.26分。不过学生中也存在背得出写不出的情况,以后要强调默写的准确性,避免因错字而失分。


8.本次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关于这两则名言,很多学生能把生活细节融入文中,使文章亲切自然,感染力强。部分学生文笔不错,语言优美,采用层进式或并列式的结构,能紧扣材料,能与观点联系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巧为观点服务。以小见大,针砭时弊。主题鲜明,思想健康。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达到规定的文章字数,立意深远,风格“大器”,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条分缕析,逐层深入,挖掘深意,基本不会离题,最高分判得60分满分,45分以上的作文较多。

 

 

  英语

  单词量增加了  书面表达难了
  每天限时保量训练保持语感

  增加词量

  今年高考考试范围包括了必修英语1—5册、选修英语6—8册,除了教材形式有所变化外,内容基本无重大改变,相较去年高考,今年的单词量较去年增加了326个,为3519个。
  考试命题仍是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难度

   今年高考试卷分值出现较大变化,全卷81道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20道题,共30分,其中简单对话5题7.5分,较长对话或独白15题22.5分;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30道题共30分,其中多项选择10题10分,完形填空20题由30分缩减至20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分值不变,仍是20小题40分;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变化最大,此部分11题,共50分,其中完成句子10题20分,且由原来的给部分中文提示变为给整句中文提示,实际上提高了做题难度。短文写作1题共30分,字数由100词左右变为120词左右。

 

  备考建议

听力:每天至少要坚持15分钟左右的听力训练;除做听力题外,也可以听教材录音,把之前历年的考试试卷听力部分重新听一遍。


词汇:针对性地训练名词、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的掌握。可挑出重点词汇和词组进行训练,还要关注新增的326个词汇。


语法:对主要语法项目,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固定句型结构以及强调倒装进行系统训练,并结合完成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每天应有一定量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训练。选择训练题要注意材料题材、体裁的多样性及材料语言的地道性。学生易在主旨要义题、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题上出错,因此要重点训练。
     

书面表达:①每天练习5-10个完成句子习题。做完成句子题时,尽量不看汉语,避免汉语带来的干扰,实在看不懂,再看汉语。② 背诵优秀范文,巧用作文模板,提高写作能力。考生最好每周写一篇书面表达,字数120字左右,按照论说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等多种文体练习。
     

强化学生词句表达的灵活变化和得体性,尽可能运用自己学过的并且比较熟悉的词语,句式上要尽量用一些从句和固定句型以提升文章的档次,还要注意篇章结构的合理性,过渡语和衔接词的连贯性。要有意识地积累精美词句,不同文体常用的开头、过渡和结尾的佳句;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些经典的范文。

 

 

  物理

  规律理解不深  总结归纳不够
  提高运算能力  做到精讲精练

  试题分析

1.恰当设置选考内容,正确引导选考模块教学。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潜能,设置3—3,3—4和3—5三个模块选考内容,立足于教学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如第33题(1),34题(1)和35题(1),不同选考模块的试题难度趋于等价。体现了公平性。


 2.淡化繁杂数学运算,倾注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卷淡化繁杂的数学运算,着重对物理素养的考查,整卷文字运算与数字运算的比例适当,保证考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答卷时间。


 3.从抽样试卷答题信息中反应出:
 ①部分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深刻,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阅读理解能力差;
 ②平时总结、归纳与提升不够,没有通过适量的习题来加深、拓展对知识和规律的理解;
 ③数学运算能力比较差。

 

  备考建议

1.紧扣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和听课笔记。对必修1和必修2,选修3—1和3—2应该清楚记住课本中的小实验、演示实验、物理学史、做一做、练一练等相关内容。做到不留盲点,不留漏洞。特别是对3—4和3—5,应该重视阅读课本,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同时要检索平时的听课笔记,熟练掌握重点物理模型。


 2.做到“精讲精练”。不能试图通过多做题,做难题来提高复习效率,而应该重基础,重反思,重总结。教师要精讲,讲学生需要的东西,讲出针对性,学生要精练,要有目的的练,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3.关于选做题问题。目前我省多数学校是选修了3—4和3—5,有部分同学认为3—4简单,平时放弃了3—5的复习,这是不对的。因为从命题角度来看,这两道题目的难度是相当的。放弃了3—5的复习,在高考时,就少了一种选择。在做选做题时,首先浏览这两道题,选一道自己比较顺手的、有把握的题目去做。

 

 

  历史

  选择题知识安排变化大
  拓展新观点   挖掘文史常识

  整体评价
1.从高考考纲来看,文综历史试题与高考考纲的试题结构、题型和题量保持一致,难度高。选择题命题的意图直接,中心明确,也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所考查的知识是教材的主要知识,可以说回归了教材。命题也注意考查一些新的观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特征。材料题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阅读量大,时间有限。


2.从分值的分布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占20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7分,世界史占28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本身,世界史所占比重明显下降。选修部分15分,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试题,但根据几次考试情况看,学生在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得分率相对要高出很多。


3.从试题考查的形式来看,选择题知识的安排从中国古代史到世界史再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做法,颠覆了从中国古代史到中国近现代史再到世界史的一贯做法,主观题的考查方式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不同时期知识的纵横向联系与比较,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启示
  结合新课标进行复习,渗透新观点新知识。


  现在的高考试题,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已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融入新的史学观点,充分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知识。如30题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观点在我们教材里找不到。因此,我们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以大纲人教版为基础,结合新课标教材,尽可能地拓展和补充新观点和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才能处于主动,才能考出更好的成绩。


    深挖教材,拓展相关知识,并重视具有普遍共识的相关知识点。
    注意拓展与热点话题相关的隐性知识,如民生议题、关于国家命运转折的重大事件等。
    这次试卷第40试题的民族主义,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的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同相关知识之一。如2006年取消农业税和2007年开始进行农村医保建设,及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对广大人民工作与生活的影响等,关注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一种共同的认识,因此2009年高考第37题就考查了古代赋税的变化和现代农业税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结合社会共识和热点来补充和拓展相关知识。
解释清楚历史概念的含义,挖掘与传统有关的文史常识。


    从2007年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卷的第12题都是专门考查文史常识,如2007年考查谥号,2008年考查阴阳,2009年考查姓氏,2010年考查阴阳五行,2011年考查经史子集,依此类推,我们将考查过的知识加以排除,那么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更小范围的复习还没考查的文史常识,如天干地支、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四书五经、避讳、史书体例以及古代“社稷”含义的理解等文史常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对这些相关文史常识加以详细补充,以防患于未然。 

 

 

  政治 

  考生知识面窄,运用知识能力差
  学会用书本知识分析时政热点

  答卷分析
1.第Ⅰ卷考生答卷情况统计分析
    从统计来看,第Ⅰ卷12道选择题,难度最小者为22题。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者为第17题、第21题,难度较大者还有第12题、14题、18题等。
    以上题目得分率低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2.第Ⅱ卷学生答卷情况统计分析
    主观题难度最小者为39(2)题、39(1)题,考试目标要求较低,39(2)题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39(1)题考查文化的影响,在课本中均有现成答案,因而通过率较高。其它题得分不理想。


    答题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读能力差、对原理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还未达到考试目标要求。

 

  存在问题
(一)审题能力欠缺,不能准确从设问中提取有效信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部分学生审题不细致,不能准确把握题意,造成失分。如第13题,题中国家对汽车补贴属于国家的经济手段,选项C是行政手段不能选,选项D可以直接有效抑制汽车需求的过快增长,仔细分析就容易判断出,该选项是错误的,直接抑制的是大排量汽车的需求。


(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差,思维混乱堆砌要点
    政治学科的能力考核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考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38题第二问联系材料一、二说明企业投资的正确性,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企业的转型。学生答企业投资的正确性,普遍只看到材料二中的图表,而忽视了材料一中的内容,答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企业的转型,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考虑企业经营需要的资金、技术等,所以普遍得分较低。


(三)答案表述不规范,专业术语运用不够
    部分学生书写能力差,字迹潦草,笔误较多。如学生答政府的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考生答题不分层次,缺乏序号;更有的语句表达前后矛盾,思维混乱。

 

  复习建议
  历年来的时政热点有以下特点:
1.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社会热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应具备如下特点: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时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时政的新提法和新理论。


2.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要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而且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在一年的具体体现。


3.重点关注国内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我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特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在最近五年的“十大焦点问题”调查中,从未跌出过榜单前十位的四个问题是:医疗改革、食品安全、腐败问题及社会保障问题。同时,也要结合教材主干知识,关注新形势下的时政热点。当然,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

 

 

  地理

  考生基本原理掌握不牢
  建议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卷面分析
  我们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随机抽取400名学生,抽样基本情况如下:及格率11%,优秀率0%,低分率31%,人平分39.34。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次试卷难度与近几年高考得分的平均情况大体相当,比较切近我们的高考成绩,说明本次试卷的难度把握得当。
  从这个抽样结果可以了解到:
  抽样学生中,选择题的第3、4、5、6、7、8题做得比较好,第1、9题尚可,第2、10、11题较差;综合题答题总体上较不理想,第37题还算可以,抽样学生的得分还主要依赖选择题。从抽样学生的试卷上分析,学生的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牢,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综合题答题不完整,答题漏点较多,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好,再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完成整套试题。

 

  备考建议
  处理好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地理学科是新课标高考科目中唯一一个涉及到九年义务教育内容的科目。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联系。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的主导方向,复习时要以区域为载体,注重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强化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复习中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  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资源、市场、交通、劳力、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间的联系,加强方法的总结,形成一种答题模板。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加强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加强针对训练,提升答题技巧。
  复习中应进行适量的针对性训练,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审题的技能,强化答题的技巧,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训练时要注意精选试题,规定时间,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以适应新课标高考文综试卷阅读量增大的特点。


 重视试卷的评讲,指导学生读题和审题,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而非代替学生读题审题,培养学生自我思维的习惯。


  同时要熟悉试题指导用语。如: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需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措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省内外名师为您详解高考备考策略
快收藏!2021年高考在即,曲一中名师为你划重点
《高考总复习单元滚动卷》
2013甘肃新课改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专家评卷:2016全国2卷文综试题
【必看】2016高考全国卷各科备考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