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神奇的麻黄1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最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教科书所记载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功效,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温阳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探悉麻黄在临床的功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善用麻黄辛温走散之性,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麻黄的作用

   麻黄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品辛温,故可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张仲景治伤寒,以此药为君,如《伤寒论》麻黄汤,凡太阳病肌表风寒、表实无汗、头痛项强、身痛、咳嗽、脉浮紧等症,皆可用之。本品不仅散寒发表,且能开宣肺气,凡外感风寒、肺气不宣之气喘咳嗽,用麻黄有捷效。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临床常用麻黄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鼻炎等疾病,效果良好。麻黄利水消肿,可治风水浮肿、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利小便;后世医家多宗张仲景的经验,治疗急性肾炎所导致的颜面水肿,常用麻黄、石膏、连翘、泽泻、赤小豆、白茅根与车前草、萹蓄、玉米须等药配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药理实验证明,伪麻黄碱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这样就为麻黄利水消肿作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功效是公认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麻黄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些。如《金匮要略》中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湿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历节,以乌头汤治寒湿历节;唐代甄权《药性论》明确指出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神农本草经》载麻黄“破癥坚积聚”。清代陈蕙亭《本草撮要》载麻黄“专攻散邪通阳,得桂心治风湿痺冷痛”。清代张山雷《本草正义》载麻黄“治风热斑疹,热痺不仁”。《日华子本草》记载麻黄“通九窍、调血脉”。《中华药海》载麻黄“散寒通痹”。以上诸家均明确指出麻黄有“温通阳气”作用,麻黄可以通阳气,调血脉,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只要配伍恰当,麻黄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麻黄味辛,可行气行血,性温,可振奋阳气。清代邹澍《本经疏证》言“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麻黄辛温,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可用于由心阳虚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用麻黄来振奋心阳,提高心律,此证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气机郁滞,气化不利,反过来又使心阳更虚,导致心律缓慢,临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麻黄所含麻黄碱能使血管扩张,心率增快,增加动脉血流量。

   抑郁症属于情志疾病,灵枢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抑郁症属于气机郁滞,不得宣通,郁而发病,治疗应该疏通气机,因此,采用麻黄治疗抑郁症,温阳通气、疏通气机取得较好的疗效,方中五味子与麻黄配伍一散一收,收散并用,双向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节律。麻黄可以振奋阳气,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均有升高血压,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

   麻黄温阳散寒、宣痹止痛。麻黄为痹证要药,仲景之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等治痹名方都用了麻黄,即使是湿热痹、久痹、顽痹也有用麻黄之时,取其开腠理、温经散寒、通畅经络,麻黄温散寒结治疗痛痹有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草正义》言“麻黄即当借其轻物,以开痹着”,张元素说:“麻黄可去营中寒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方中乌头为君药,温经散寒止痛,用麻黄配伍,不但能宣散风寒,更可通阳开痹。尤在泾曰:“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乌头汤用麻黄、川乌为君,通阳开痹、驱寒逐湿,治疗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麻黄适当配伍忍冬藤、连翘、羌活等,可广泛用于各型痹证,治疗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麻黄碱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湿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因此,麻黄对一些骨关节疼痛或增生性疾病,如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的疗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痹证治疗时使用麻黄就屡收显效。

   麻黄临床应用举例

   麻黄温通阳气、回阳救逆。张仲景用麻黄治疗少阴病和厥阴病:《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仅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伤寒论》301条是说少阴病。基本特征为“脉微细但欲寐”。这里伴发热,估计热势已不高。治疗关键在回阳救逆,恢复正常脉象。用药少而精,麻黄、细辛、附子,三联用药。《金匮要略》救卒死的“还魂汤”用麻黄、杏仁、甘草,麻黄起回阳救逆作用应无疑问。麻黄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嗜眠喜睡方”,共有3味药:麻黄、白术、甘草,说明麻黄具有兴奋的作用。

   麻黄温阳通脉、祛风止痒。皮肤瘙痒是多种过敏性皮肤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风疹块、水疥、游风、痒疹及顽癣等病症之皮肤瘙痒,多因风热或风寒之邪壅阻于肌肤之间,不得宣泄所致,其痒常无定处,忽此忽彼,时隐时现。中医认为:皮肤瘙痒是风邪外袭,客于肌表,营卫不和所致。麻黄辛微苦,性温,能宣通毛窍,开泄腠理,驱邪外出,凡风寒外袭,束于肌表,腠理被遏,毛窍闭塞,营卫失和所致的皮肤瘙痒,用本品发汗解表、开发腠理、宣通毛窍、调和营卫,使邪随汗而外泄。现代研究显示,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达到抗过敏作用。此外,清代医家程国彭《医学心悟》用麻黄配伍斑蝥,再加猪油、蓖麻油,制成麻黄膏外用,治疗疥疮。

   麻黄温通阳气、破症散结。清代-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中的名方--阳和汤,“治流痰及一切阴疽”;方中麻黄具有“破症坚积聚”功效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清代-徐大椿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利也”。阳和汤,采用麻黄与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干姜炭、甘草相配伍,治疗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证,王氏说阴疽是气血两虚,毒痰凝结而致。治之大法,用大剂熟地、鹿角胶峻补气血,非麻黄不能开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3味虽酷暑不能缺也,麻黄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因而其能调节肺和膀胱的功能,促进肺的宣发作用和膀胱的气化、开凑理,进而起到水液的正常代谢和膀胱的约束作用;麻黄在阳和汤中起温阳散结作用。

   总结:

   善用麻黄,麻黄便作用神奇,功效卓著,能治疗多种内、外、妇、儿科诸多病证。麻黄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其气微香,入肺与膀胱经,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发汗的峻品,为发汗解表要药;又可宣降肺气平喘、且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还具有较强的止痛、止遗、止泄、止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小儿遗尿、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抑郁症等多种疾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与其辛温通阳的功效是分不开的。以上所述功能拓展了麻黄临床应用,若能充分探讨麻黄与不同药物配伍时的各种功效,将为临床更广泛的拓展麻黄的应用提供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的麻黄
夏日话麻黄丨“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
讲座实录|经方中麻黄的临床应用心得(上)
麻黄
麻黄与桂枝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麻黄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