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脉证

游心于虚静之宇,动指于冲漠之庭,以此测病,亦不啻鬼谋而神告已。


六经脉证  

2008-11-28 13:51:09| 

六经脉证
总论
欲明伤寒杂病之理,需明六经本证及十二经络循行,以及阴阳合一化气之理。然后论中所称太阳、阳明等病,其源流变态,形色脉象,当一 一备记,了然于心,然后其症之分并、疑似及用药加减异同之故,可以晓然。

太阳病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明病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恶寒、未离太阳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明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脉大。以上皆阳明之经病。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

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此乃正阳阳明。

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少阳病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内热已极。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外热轻则内热重。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太阴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自利而渴,寒在下焦也。此自利不

渴,寒在中焦也。

少阴病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六经指的是什么?
针灸可以通过六经辨证施治
《伤寒论》三阳三阴实质之我见 李聪甫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学习 郭元峰著《伤寒论》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