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8 “天人解与六气解”系列笔记六气概念

阅读本文建议从阅读本公众号的2016427日开始的“天人解与六气解”系列笔记开始,该系列笔记希望可以达到中医爱好者结合《四圣心源》阅读这些文章就可以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框架与知识的目的。

 

要点:六气名目与六气从化的要点解读。

对于六气名目,有些基本的名称我还不清楚由来,需要进一步深究《素问悬解.卷四 经络.阴阳离合论》,我现在先将我的理解过程与大家共享。如下:

(1)   参考《素问悬解.卷四 经络.阴阳离合论》: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所以在立三阴三阳的时候,首先形成的是(少阴,太阳,少阴,太阳)这样的一气周流。

(2)   参考《素问悬解.卷四 经络.阴阳离合论》: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这里说的是,在少阴与太阳之间,就是在水与火之间,有太阴与阳明,所以形成了(少阴,太阴,阳明,太阳,少阴,太阳,阳明,太阳)这样不断循环的一气周流。

(3)   参考《素问悬解.卷四 经络.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就在上面四个划分基础上,继续增加了厥阴与少阳。形成(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这样的周而复始的一气周流。

(4)   最后,依据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相火“木、君火、相火、土、金、水”(实际上也是六个),这样,就形成了六气:

a)    接下来我们按照水火立极,水生而化火,火降而生水,则少阴君火与太阳寒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要说明一点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足厥阴肝经。

b)    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手少阴心经。

c)    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手少阳三焦经。

d)    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足太阴脾经。

e)    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手阳明大肠经。

f)     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足太阳膀胱经。

(5)   水火立极。按照我对先天八卦(以乾坤立极)与后天八卦(以水火立极)的理解,六气从化是对后天八卦的一个体现。但是一方面我对这些还不太懂,另一方面在解读六气的时候也引入不了太多的篇幅讲解为什么先要做水火立极,所以我们就暂时不说了。我只能先将我理解的呈现出来。如下:

a)    水火立极。所以少阴君火与太阳寒水这两气存在关系了。因为与下面的木生火初期(厥阴风木)与木生火后期(少阳相火)不同,水火立极就是生成的水与生成的火,所以水生而化火则以火为主令,火降而化水则以水为主令。

b)    手少阴心经属火,足少阴肾属水,水升而化火,所以: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

c)    足太阳膀胱属水,手太阳小肠属火,火降而化水,所以: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

(6)   接下来按照木生火,将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理解一下。

a)    木生火,在生之初则以木为主,在生成之后则以火为主。按照阴为生,阳为成,则生之初以厥阴为主,成之后以少阳为主。

b)    所以: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

c)    黄元御老师的解释是: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

(7)   接下来按照湿生燥,将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理解一下。

a)    湿生燥,在生之初则以湿为主,在生成之后则以燥为主。按照阴为生,阳为成,则生之初以太阴为主,成之后以阳明为主。

b)    所以: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c)    黄元御老师的解释是:土之化金也,土气方盛,而金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太阴以辛金而化气于湿土。金气方盛,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

(8)   按照黄元御老师还补了一个说明: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实际上就是上面说的,生之初,以母为主,生成之后,以子为主。这里我想起来一句话:三十岁之前看父敬子,三十岁之后看子敬父啊。

(9)   所以最后形成了六气:

a)    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足厥阴肝经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从化。

b)    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手少阴心经主令,足少阴肾经从化。

c)    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手少阳三焦经主令,足少阳胆经从化。

d)    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足太阴脾经主令,手太阴肺经从化。

e)    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从化。

f)     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从化。

(10) 最后依据就是:黄元御老师一直强调“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所以天人解是让我们理解天人的运作规律,类似于生理基础,六气解就是让我们理解人生命的基础原理,类似于病理基础。黄元御老师还强调一句“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所以理解六气是我们后续解读《黄元御医学全书》的基础。

(11) 有的人觉得“木生火”觉得比较好理解,对“燥生湿”不好理解。这个是因为对相生的概念还没有理解好。我们稍微回顾一下:相生的概念,就是一气周流的发展规律(生长化收藏)的递进过程。木生火。木气生发之后,自然就是生长阶段,所以一气将发展的长的阶段。湿土之气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燥金,所以说燥生湿。同样适用于:火生土,金生水,水生木。

 

 

要点:六气偏见的要点。

关于六气偏见的描述,都主要见于黄师的悬解以及著作中,主要参考与理解如下:

(1)   参考《金匮悬解.卷十二 内伤杂病.黄疸》:肝木藏血,而华皮肤,水土温燥,乙木荣达,则五气调和,色不偏见,其一色偏呈者,一藏堙郁,而木气不达也。下后土败阳亏,水邪上凌,木郁湿土之中,则见黄色,木郁寒水之内,则见黑色,木气自郁,则见青色。

(2)   参考《伤寒说意.卷首.六气解》:一经有一经之性情,经气和平,彼此交济,一经之性情不至偏见。一经病则自见其本气,而一经之性情遂处发现。《伤寒》六经之证,六经之性情发现也。仲景为六经写真,知六气也。知六气之变化,则知六经之性情矣。

(3)   参考《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癫狂根原》:凡人一藏之气偏盛,则一藏之志偏见,而一藏之声偏发。颠病者,安静而多悲恐,肺肾之气旺也;狂病者,躁动而多喜怒,肝心之气旺也。肺肾为阴,肝心为阳,二十难曰:重阴者颠,重阳者狂,正此义也。

(4)   参考《素灵微蕴.卷二.悲恐解》:凡一脏之气偏盛,则一脏之志偏见,悲者燥金之气盛,恐者寒水之气盛,忧思者湿土之气盛也。

所以,结合《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六气偏见》的原文,我理解六气偏见的主要理解如下:

(1)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我们在理解六气偏见之前,还是复习一下我们的最基本思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六气本是一气,只是在周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已,木生,火长,土化,金收,水藏,然后又是木生。这样的一气周流,若很顺畅,则一个运作得很好的工厂,各司其职,如环无端、周流不止。而若一个工厂的某个部门老是有事情通报出来,要不就是偏盛,要不就是偏虚,总之就是这个部门有问题了。例如,一个公司若运作很好,则市场与研发相互协作,公司运转很正常。

(2)   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某一气的偏盛,必然是与它相克的那一气的偏虚。例如,一个公司,若研发部门偏盛,必然是市场部门偏虚,研发说我做什么你卖什么;若市场部门偏盛,则必然是研发部门偏虚,市场部门说市场需要什么你研发就做什么。因为金克木与木克土,若木气太盛,则金与木必然虚,所以说“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其它各气之盛,也是相对其对应相克之气之虚。以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

(3)   究之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还是以一个公司的市场部与研发部来举例子。若市场部很厉害,产品销售非常顺利,则市场部也不会与研发部扯皮说研发部开发的东西不好了;若研发部很厉害,研发的产品都很畅销,也不会怪罪市场部无能而没有很好销售产品了。这就是“厥阴能生,则阳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其它各气也是如此。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

(4)   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基本上是贯穿黄师医学学术思想的支柱,需要重点体会。

a)    广义的土与狭义的土。回顾一下,土是什么(请参考321日共享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土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的土,就是中气、一气的土。在“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时候,是将一气分为四个部分的,土是广义的土,是四象之母。在“土合四象,是谓五行”的时候,是将一气分为五个部分,土是侠义的土,专指生长化收藏的“化”那部分的一气。

b)    土易湿而不易燥。土的特性是湿气,作为一气中的土气(湿气)阶段,其发展的下一阶段是金收之后的燥气。土之湿气能不能发展到下一阶段的燥气,是一气周流能不能继续顺利运转的关键之一。而土分戊土与己土,足太阴戊土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经以燥金从化到手阳明大肠经,所以湿气为土的本气、燥气只是从化到金气的化气,所以土的燥气一定是不容易敌得过湿气的。就例如,一个公司的研发部门人员都是以钻研(或者说书呆子)为主业的,在一定时候需要输送人员到市场部门(以与客户打交道、活泼分子为主业),那么还在研发部门的时候,钻研(书呆子)一定是比即将转岗到市场部门的人更容易获得好的评价。

c)    土湿则土气困塞,一气周流运转不畅。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狭义的土湿,则广义的土(一气)则周流不动了。

d)    湿为阴,燥为阳。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太阴土燥,则肝血枯而胆火炎,未尝不病。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

(5)   六气偏见的应用在于诊病与治病上。例如上面所说:下后土败阳亏,水邪上凌,木郁湿土之中,则见黄色,木郁寒水之内,则见黑色,木气自郁,则见青色。又说:颠病者,安静而多悲恐,肺肾之气旺也;狂病者,躁动而多喜怒,肝心之气旺也。六气偏见的原理就可以指导我们诊病与治病了。

 

 

要点:本气衰旺的要点。

我们已经理解六气来自于“风热暑湿燥寒”,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然后又说了,凡是一经之病则一经之气见。那么是不是见到有风则是厥阴风木之病、见到有热则是少阴君火之病、见到有暑则是少阳相火之病、见到有湿气就是太阴湿土病、见到有燥则是阳明燥金之病、见到有寒则是太阳寒水之病?答案是不对,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风热暑湿燥寒”是一气周流的,它们之间是有相应联系的。这个一经之病的经常表现的情况,与一经之间的本气与从化之气有关。

(1)   我们来复习一下各经的主气与从化之气。

a)    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足厥阴肝经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从化。

b)    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手少阴心经主令,足少阴肾经从化。

c)    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手少阳三焦经主令,足少阳胆经从化。

d)    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足太阴脾经主令,手太阴肺经从化。

e)    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从化。

f)     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从化。

(2)   所以在某一气病之后,到底是主气显现还是从化之气显现,就跟主气与从化之气到底谁旺谁衰有关系了,有时候显示主令之气的特征,有时候显示从化之气的特征。例如,少阴君火之气病了,有时候会显现主令之气(心经)的火之热,有时候会显现从化之气(肾经)的水之寒。

(3)   但是,某一气病之后,有可能显现主令之气的特征有可能显现从化之气的特征,但是经常显现的是什么特征呢?实际上之前有一句话说了: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下面依据例子来意义解释这句话。

(4)   厥阴风木风盛居多。厥阴风木,足厥阴肝经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从化。足厥阴肝经为木,手厥阴心包为火,属于木生火,而且是木生火初期。故厥阴风木之病,则属于“木生火”初期,所以“将来者进”而以将来者或者说驱动者(木)为主,故厥阴风木者,风盛者居多。

(5)   少阴君火经常病寒。少阴君火,手少阴心经主令,足少阴肾经从化。手少阴心经为火,足少阴肾经为水,而阴经是自下而上的生长,故为肾水生心火,属于“水生而化火”,所以“将来者进”而以将来者或者说驱动者(水)为主,故少阴君火者,经常病寒(水)。

(6)   少阳相火火衰者多。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经主令,足少阳胆经从化。足少阳胆经为木,手少阳三焦经为火,也属于木生火,火依赖于木。故少阳相火之病,经常是“木生火”不够,从而导致火衰。故少阳相火者,火衰者多。

(7)   太阴湿土,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有七八。太阴湿土,足太阴脾经主令,手太阴肺经从化。足太阴脾经为土,,手太阴肺经为金,属于土生金,而且是土生金初期。故太阴湿土之病,则属于“土生金”初期,所以“将来者进”而以将来者或者说驱动者(土)为主,故太阴湿土者,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居七八。

(8)   阳明燥金者,足阳明胃经从金化燥者,未必二三。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经主令,足阳明胃经从化。足阳明胃经为土,手阳明大肠经为金,也属于土生金,金依赖于土。故阳明燥金之病,经常是“土生金”不够,从而导致湿旺燥衰。故少阳相火者,足阳明胃经从金化燥者少。

(9)   太阳寒水常病热。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经主令,手太阳小肠经从化。手少手太阳小肠经为火,足太阳膀胱经为水,而阳经是自上而下的生长,故为小肠之火生膀胱之水,属于“火降而化水”,所以“将来者进”而以将来者或者说驱动者(火)为主,故太阳寒水者,经常病热(火)。

(10) 以上的结论是黄师的结论,但是推论过程是我的理解,供参考。当然我这里理解的过程,也好记忆,就是某一气中谁是驱动者,谁就在这一气病的时候,经常出现其本气。

 

要点:厥阴风木解读。

(1)   定义。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足厥阴肝经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从化。

(2)   疏泄的特征。厥阴风木病的特征之一是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因为: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

(3)   枯燥的特征。厥阴风木病的特征之二是枯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因为: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

(4)   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5)   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因为: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

(6)   厥阴风木治法: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1、人体的基本模型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

我们学习中医第一个建立的基础概念是:除了要看到有形有体的骨骼、筋膜、血脉、肌肉、皮毛之外,要理解人体时刻在运转的、无形的气。在黄师的《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中,描述了人体运作的基础模型为一气周流,一气周流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概念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用一个类别的方式来描述:以一个军队来类比人体的一气,军队中的每个人就是一气中的最基本单元;脏腑就是军队的大本营,人体有六脏六腑,人体就有十二个大本营;经络就是守护区域内,军队的巡逻路线;大本营是实体组织,经络是路线图;在脏腑(大本营)之间调动的就是气血(军队),在路线图上巡逻的就是营卫(军队派出去的小分队)。

 

2、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有了人一气周流的概念之后,要明白人生命的最基本原因是六气。黄师在《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中说了: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天的六气是“风热暑湿燥寒”。人的一气,周流于人身,以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规律在运行,就是以五行的规律(生长化收藏)在运行,五行因为火分君火与相火,故亦与天之六气对应。人生病有两个原因:内伤与外感。内伤乃是人之六气的偏盛或者偏衰。外感乃是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还是以一个公司的所有员工为例子,若公司运转正常则每个部门的人都默默无闻地干活,若公司某个部门偏厉害或者偏软弱则这个公司的运作就会受影响。黄师强调: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就是反复强调,要了解病的各种形状,首先要了解六气,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初步理解一下六气。

 

3、初之气,厥阴风木,足厥阴肝经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从化。

厥阴风木以足厥阴肝经(乙木)主令,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从化。凡病之起,无不因于厥阴风木之气郁。厥阴风木病的特征之一是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因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厥阴风木病的特征之二是枯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因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厥阴风木病的特征之三: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因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

 

4、二之气,少阴君火,手少阴心经主令,足少阴肾经从化。

少阴君火以手少阴心经(丁火)主令,足少阴肾经(癸水)从化。少阴君火之气虽以手厥阴丁火主令,但是阴易盛阳易衰,火胜水负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绝大部分都是寒水偏盛。所以少阴君火病的特征是: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若出现上热的情况,与君火无关,都是相火不能顺利蛰藏而逆升导致的。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而且要明白一个基本原理是:火不胜水,则而且上热不敌下寒之剧。

 

5、三之气,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经主令,足少阳胆经从化。

少阳相火以手少阳三焦经(相火)主令,足少阳胆经(甲木)从化。少阳相火的特点之一是相火易衰: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少阳相火的特点之二是主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之火若虚,则遗溺;三焦之火若实,而且随着太阳寒水蛰藏在水中,则小便利;三焦之火若实,但是泄于膀胱,没有收藏好,则膀胱热癃,小便不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少阳相火的特点之三是主上热之症:之前说了上热乃相火不能蛰藏而上逆,这里进一步说明,凡上热之证,皆甲木(胆经)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

 

6、四之气,太阴湿土,足太阴脾经主令,手太阴肺经从化。

太阴湿土以足太阴脾经(己土)主令,手太阴肺经(辛金)从化。太阴湿土病的特点是: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缘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太阴湿土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上与下、热与寒: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湿热在上),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湿寒在上);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湿寒在下),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湿热在下),此湿热之在下者;这些均为太阴湿土的表象也。

 

7、五之气,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经主令,足阳明胃经从化。

阳明燥金以手阳明大肠经(庚金)主令,足阳明胃经(戊土)从化。阳明燥金病的特点是: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阳明燥金病的症象是:湿胜其燥,则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8、六之气,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经主令,手太阳小肠经从化。

太阳寒水以足太阳膀胱经(壬水)主令,手太阳小肠经(丙火)从化。水分壬水(足太阳膀胱经)与癸水(足少阴肾经)。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藏,最易病寒;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府,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9、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药物之精气经过汤水承载补充进入人的一气。

人以气化,一气周流是气运转的基本形式,人得天地之全气而生;任何药材都是有精华、也称为偏气;药材发挥作用的过程,是这股偏气(即药物的精华之气)纳入到人体的过程。要理解一个药物,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   药物归经。类似于相互碰上了,问:那个部分的?一个药物的精华(偏气)到底是补在人的一气的那部分。就跟一个公司招聘了新员工,分配到什么部门,是依据这个新员工的特长来的。适合搞市场的去市场部,适合研发的去研发部。药的偏气,也依据生长收藏,入不同的经。这就是药物归经。

(2)   四气五味。类似于问:干什么的?药的偏气补充到一气的具体某一部分后,是想让这个部门更稳重,还是更有激情。显然,太激情到毛燥的部门,我们会补充适合该部门的、稳重的新员工。而太死气沉沉的部门,我们会补充适合该部门的、激情的新员工。这就是药物的温热寒凉,补还是泻。

(3)   表,中,里。类似于问:什么级别?补充到部门的新员工,是什么类型的,是领袖型的,还是中层,还是基层。这就类似于药的表,中,里。表为在肌肤,中为在经络,里为在脏腑。

(4)   专长。在上面三个问题都相同或者类似的情况下,每个不同药物还是有不同的作用的。前面的三个问题是给出了药物的大方向,大方向相同的药材,作用都会差不多,就不会治坏人了。但是是不是可以做到“覆杯而愈”,就看药物的专长了。

接下来我们将一个个地去分析药材,覆盖范围是《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中出现的二十四味药材。因为黄师说: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那么我们只要知道《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六气治法》中出现的药材,按说就可以治疗百病了。


10、             甘草的理解。

甘草是黄师在四圣心源出现的第一个药材,当然在仲景伤寒的第一方桂枝汤中也包括它,还有黄师的《长沙药解》中的第一味药也是它。

(1)   增加一气的总能量。对甘草这味药的最基本理解是:甘草的作用就是增加一气周流的能量总量。如果用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说,甘草的作用就是类似于增加了中气的能量总量,或者说类似于增加一个公司的新员工总量,新员工可以培训成研发人员,也可以培训成市场部人员。

(2)   中正醇和,入中土。黄师用了很多篇幅讲解:甘草气色臭味,中正和平,有土德焉,故走中宫而入脾胃;脾胃者,精神气血之中皇,凡调剂气血,交媾精神,非脾胃不能,非甘草不可也。

(3)   能升能降。肝脾之病,善于下陷,入肝脾者,宜佐以升达之味,肺胃之病,善于上逆,入肺胃者,宜辅以降敛之品。

(4)   前人中满与呕家之忌甘草者,非通论也。上逆者,养中补土,益以达郁而升陷,则呕吐与胀满之家,未始不宜甘草。

(5)   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泻火而消满。上行用头,下行用稍。凡咽喉疼痛,及一切疮疡热肿,并宜生甘草泻其郁火。熟用,去皮,蜜炙。

(6)   典型代表:甘草汤。《伤寒》甘草汤,生甘草二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少阴水旺,二火俱腾,上行清道,是以咽痛。生甘草泻热而消肿也。

(7)   甘草何以和百药、解百毒?人之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气因为各种原因突然出现非常偏的情况,或者是药物之气是一个非常偏的情况。甘草增加了一气的总量,从而让别的药气或者人之一气不要偏得这么厉害,从而达到和百药、解百毒的作用。类似于一个公司,出现了很多偏激的员工,这时候入职大量新员工,则偏激的员工就不会这么明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六气解》的生理病理内核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 六气之解(1)
六气从化
解·黄元御《四圣心源·六气偏见/本气衰旺》
十二经脉与标本中气
请教各位四圣心源里六气解的几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