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入门 五 足阳明胃经

针灸入门 一

针灸入门 二

针灸入门 三

针灸入门 四


*******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以及几个重要的穴位,这一篇我们分享足阳明胃经。

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云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张介宾曰胃之上口名曰贲门,饮食之精气,从此上输于脾肺,宣布于诸脉。胃之下口,即小肠上口,名曰幽门。

我们在分享肺经的时候讲了,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经循行于辰时,也就是早上7~9点,由大肠经流注而来。所以早上我们一定要吃早餐。水谷入胃,化生气血。脾胃是后天之本,我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多气多血阳明经,我们在临床中也常见很多用阳明经作为治疗辅助,比如开四关的合谷,灸灸足三里养生等等。

胃经循行经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起于鼻之交頞中頞,山根,鼻根,胃经起于鼻根,上一篇的大肠经最后是上夹鼻孔,手足阳经在头部交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就在这里交接。

旁纳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所以胃经两旁是太阳之脉,也就是足太阳膀胱经。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沿鼻外侧下行,入上齿,划重点就是入上齿这一句,大肠经是入下齿,胃经是入上齿,这就是一般牙疼取胃经的穴位,还是取大肠经穴位的知识点。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环唇一周,在承浆穴交汇,接着返回到口角后面,腮之下。

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从大迎穴沿颊车从耳前一直上行到头角。过客主人,古人解释为过上关穴(客主人是上关穴),我个人理解是过太阳穴。

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其支而别行从大迎穴前一点沿着喉咙两侧下入缺盆。

下膈,属胃,络脾穿过隔膜,继续向下,属胃(本经脏腑是属),络脾(本经相应的表里脏腑是络。)。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缺盆是个重要的穴位,不但多经所过,而且胃经在此分支,属于交通要道。下乳内廉,按字面解释,应该是在乳内侧一点才是,不知道为何又是在乳中过,我对这一点疑问比较大。下入小腹,夹脐入气街中。气街,也就是腹股沟处的气冲穴,之所以叫气街,经云: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腹股沟处有肝经、脾经、肾经、胃经、阴跷脉、阴维脉、冲脉等多条经脉所过。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中而合其支而别行者,起于胃下口,走腹部,再到气街与主经相合。所以我们日常吃多了,或者消化功能不好胃胀,老百姓都会说揉揉肚子消食,揉的不单单是肠子,也是胃经。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髀是股骨,髀关是胃经在大腿前侧的穴位,伏兔也是,下膝髌中,依据这个“中”字,这个位置我的理解是髌下韧带是犊鼻穴,书上的犊鼻穴都是外膝眼,我临床用髌下韧带位置要比用外膝眼的效果好,这一点大家也可以在临床中验证一下。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我们小腿有两条骨,内侧的是胫骨,外侧的是腓骨,胃经就在两骨之间下行,直达脚面,也就是足跗。入中指内间,便是第二脚趾外侧,也就是胃经的历兑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书上都说是从足三里支而别行到中指外侧。高树中先生《一针疗法》中治疗麦粒肿的经验就是刺中趾趾腹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从足跗支而别行到大指。足阳明胃经从脚面别行到大指,足太阴脾经从大脚指起,前面说过足的表里经在足部交接,就是在这里交接。

足阳明胃经四十五个穴位: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街、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刺灸心法要诀》的歌诀是: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街,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


我们要记住的穴位首先有六腑(胃经)井荥俞原经合歌

阳明胃脉井厉兑,内庭为荥须要会,

陷谷名俞冲阳原,经合解溪三里位。

其次还要记住的穴位有:

郄穴—梁丘

络穴—丰隆

大肠募穴—天枢,前面说过,募,即是招募,聚集的意思,也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天枢,本是北斗第一星名,北斗星围绕紫微星(北极星)转,天枢穴伴在神阙两旁,所以说中医是天人合一的象学,要从象去找规律,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的理解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当然,我也是学徒,与大家一起学习。

多经所过—缺盆,前面说了,多经所过,多有奇效,但是不能深针,千万要谨记。

大肠下合穴—上巨虚

小肠下合穴—下巨虚

此合穴,出处在《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岐伯曰: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黄帝曰:治内府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合。黄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我们细看一下,足三阳的合穴就是五输穴的“合穴”,而手三阳的合穴却不同,手三阳本有合穴:

手太阳小肠经合穴—小海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天井

本有合穴,为啥又另设一个合穴呢?手之三阴经,其经起于本脏;足之三阴,其经直入本脏;足之三阳,其经直过本腑;唯独手之三阳,其经从手走头,只有支而别行者进入本腑,其合穴对本腑的影响不大,故而,在下肢另设一合穴。为了区别五输穴的合穴,也叫“下合穴”。

《类经》云:大肠小肠三焦,皆手三阳之经。然大小肠为下焦之腑,连属于胃,其经虽在上,而气脉不离于下,故合于足阳明之巨虚上下廉。三焦为孤独之腑,其于三部九候无所不统,故经之在上者属手,俞之在下者属足。所以十二经中,惟此手之三阳,乃有下。 

经文上写“邪在腑,取之合”,“合治内腑”,在手三阳取合穴的时候,就不要取手上的合穴,一定是下合穴,或者在下合穴的基础上,加上本经的合穴。

本经其他穴位很重要的,比如地仓、大迎、颊车治疗面瘫,归来治疗一些下垂,气街治疗一些气逆上冲,犊鼻治疗膝关节等等。我们一开始并不需要全部记住所有穴位,先从重要的入手,等我们有了基础了,再持续深入才好,这里希望大家理解。 


*********


今天要背诵的内容: 

一、胃经循行经文

二、胃经井荥俞原经合歌

三、郄穴—梁丘

络穴—丰隆

大肠募穴—天枢

多经所过—缺盆

大肠下合穴—上巨虚

小肠下合穴—下巨虚

针灸入门五足阳明胃经.m4a 来自针灸入门 02: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问*咳论》关于咳嗽的系统针灸治疗
经络养生
五行相配的穴位,才是人体最好的妙药!
巧记穴位数
给针灸初学者的部分穴位口诀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八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