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道会议 红军命运的转折

从1934年12月12日的“通道会议”开始,直至1935年5月12日“会理会议”结束,历史5个多月,先后转战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前后共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和“会理会议”。

1. 通道会议

图|通道转兵纪念馆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国民党军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

在此危急关头,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赞成毛泽东的主张,放弃原定北上湘西会合红2、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通道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史称通道转兵。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

2. 黎平会议

图|黎平会议纪念馆

通道会议6天后,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向贵州转兵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3. 猴场会议

图|猴场会议纪念馆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2、6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猴场会议,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进入湖南占领通道县城后,博古与李德二人不仅没有吸取和接受湘江战役失败的教训,而且还是执意孤行,准备继续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如果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无异于自投罗网、自寻死路、自断经脉。在此背景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或“中华军委”)决定在1934年12月12日,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

会上,博古和李德两人依然坚持红军北上的错误计划。而毛泽东主张: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钻口袋内(蒋介石布下了埋伏圈)?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支持和赞同。会议当晚,军委纵队就向各军团发出了向西挺进贵州的紧急命令。

“通道会议”的召开引导中央红军向西转兵贵州,将3万中央红军从生死存亡的一线拉了回来。因为这次会议是行进路上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又称为“飞行会议”;又因为这次会议使得中央红军改变原有的前进方向,也称为“通道转兵”。

通道会议的规格、列席人员

通道会议不是正式会议,既没有预定的规格,也没有明确的程序,会后也没有正式的会议文件;因此,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将此次通道会议成为“飞行会议”。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通道会议的回忆文章中,是如何来讲述通道会议的规格的,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中,称通道会议为“军委扩大会议”,罗明在《关于通道转兵一些情况的回忆》中称“我听说中央军委在通道开了会议”,李聚奎在《遵义会议前后》中也称“中央军委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哈里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称,李德也认为通道会议是军事委员会的紧急会议。有人反对将通道会议的规格认定为是军委扩大会议,理由是,有些军委成员在作战部队中工作不方便出席会议,再加上一些军委成员事实上没有列席通道会议。

通常认为,出席通道会议的人员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和李德;李聚奎称,通道会议是中央军委开的一个临时会议,吸收毛泽东同志参加;由于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博古、李德情绪不振,指挥红军的主要任务落在周恩来肩上,通道会议就是周恩来负责召集的,毛泽东是应邀到会,陈述自己的意见。有人认为,列席通道会议的人,除了上述几位,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和林彪等人,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理由。

红军过了湘江之后,在油榨坪经过两天短暂的休整,然后继续西进,于12月11日占领湖南境内的通道县‍‌‍‍‌‍‌‍‍‍‌‍‍‌‍‍‍‌‍‍‌‍‍‍‌‍‍‍‍‌‍‌‍‌‍‌‍‍‌‍‍‍‍‍‍‍‍‍‌‍‍‌‍‍‌‍‌‍‌‍。此时,桂敌在红军侧后追击,何键的一部两个兵团赶在红军前进的方向修筑工事,准备在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道路上决一死战‍‌‍‍‌‍‌‍‍‍‌‍‍‌‍‍‍‌‍‍‌‍‍‍‌‍‍‍‍‌‍‌‍‌‍‌‍‍‌‍‍‍‍‍‍‍‍‍‌‍‍‌‍‍‌‍‌‍‌‍。

自从红军离开苏区2个月来,连日的行军作战,战斗力大为削弱‍‌‍‍‌‍‌‍‍‍‌‍‍‌‍‍‍‌‍‍‌‍‍‍‌‍‍‍‍‌‍‌‍‌‍‌‍‍‌‍‍‍‍‍‍‍‍‍‌‍‍‌‍‍‌‍‌‍‌‍。如果继续向湘西前进,必然要与六七倍于红军的敌人决战。

博古、李德仍在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理由仍是让部队有个“家”,可以生息的“家”,设想站稳脚跟后,与贺龙和萧克部队联手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地带重新创建苏区。

博古、李德这一想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也是诱人的,但却是不切实际的。毛泽东认为这个计划将有使红军全军覆灭的危险。前方的道路,要比部队渡过湘江还要艰难。

◇湖南通道

在“中央队三人团”的推动下,政治局内部的公开批评很快形成了一种声势。来自红军指战员中要求改变行动计划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涨。李德、博古迫于来自红军指战员的压力,加上两种意见分歧严重,同意了周恩来的建议,在新占领的通道县召开一次临时会议。

通道县属湖南所辖,处于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往北是湖南,往西是贵州,往南是广西。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决定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

周恩来主持会议,他一开始就说:“今天我们具体讨论一下野战军的行止问题。最近,中央内部和军中一些同志有不同的反映,产生了意见分歧。我想我们应该畅所欲言,以野战军的利益和命运为最高原则。”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李德首先说:“我认为我们原定的行军路线是正确的,应当坚信不疑,如果存在问题的话,也只是如何达成目标的方法。敌人的堵截和追击并不可怕,我们可以让那些在平行线上追击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或向西南战略要地疾驰的敌军超越我们,我们则在他们的后面转向北方,与红二军团建立联系。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我认为这个方案行不通,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六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如果执意要去与二、六军团会合,我们会受到敌人的再次包围,湘江之战的悲剧可能重演,如果再受挫,势必一蹶不振。”

毛泽东摊开一张示意图,说:“根据司令部二局摸到的敌情,敌人在我们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道路上布下了20多万的重兵和4道封锁线,这4道封锁线共筑有200多堡垒。国民党军队正张网以待,'请君入瓮’,而我们的兵力不足敌人的七分之一、六分之一,能冲过去吗?为什么我们非要不可为而为之呢?”

“鉴于此……”毛泽东停了一下,然后朗声说,“我建议我们应该转向,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贵州的敌军只有1个军,而且内部矛盾重重,这点人马是挡不住我们的。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

毛泽东说完,似乎有一种轻松之感。他的这番话再次在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朱德的脸上露出赞许的表情,周恩来不动声色,博古惊疑交加。李德面色最为难看,满脸愤怒,因为毛泽东的这番话挑战了他的军事权威。

争论仍在异常激烈地进行着。

王稼祥坐起来了,他说:“毛泽东同志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转向薄弱的贵州,这是目前摆脱困境的一种积极的办法。”

张闻天站起来,推了推他的眼睛,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灵动一些呢?难道硬要去钻敌人的罗网?我同意毛泽东同志的建议。”

李德这个时候才发现,“中央队三人团”确实厉害,他愤怒地喊道:“阴谋,地道的阴谋!”

朱德也表态了:“毛泽东同志的分析是条思路,我们可以反复论证,用兵是大事,还是集思广益的好。”

李德是不甘示弱的,他开始反击了:“去贵州,那是避战主义,逃跑主义。虽然目前我们兵力不足,但正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我们才迫切要和二、六军团会合,只有会合,力量壮大了,才有立足之地。你们不要把湘江之战当口实,作为攻击我们的武器。不错,湘江之战遭到了巨大的损失,难道仅仅是我们的错?恩来,你说呢?”

周恩来一直在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发言,他的头脑此时已清晰起来,目前这种处境,强行与二、六军团会合肯定不行,即便去会合,也只能绕道,甩开敌人的追堵。就是会合成功了,建立了一小块苏区,蒋介石能甘心吗?他仍然会调集几十万的兵力来“围剿”,一次不行,两次……这样能长久吗?

听到李德要他表态时,周恩来不能不说话了,他说:“总结湘江之战的教训,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我们现在没有时间,我们能不能暂时搁置起来?我们目前关注的是红军行军的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有许多有利因素,可以详细考虑。”

对于周恩来的变化,李德是没有料到的。周恩来的转向比“中央队三人团”对他提出的挑战,还要令人难堪。李德“噌”的一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走了。

这对李德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自己也深知,自从湘江红军遭到惨败后,他的影响已日渐衰微了。他觉得,此时已经没有意义再争论下去了,于是心灰意冷地离开了会场。他这时的心情,多么像宁都会议时,毛泽东无可奈何离开会场的情形呀。

李德此时的痛苦又和毛泽东在宁都会议时的痛苦有不相同的地方。就身份而论,李德是个外国人,是红军的顾问,他没有必要在红军中争权夺利,红军失败也好,胜利也好,他总是个“外人”,总有一天会走的。他失落痛苦的是,他觉得自己的才智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而要被人按照另一条截然相反的路线去执行,他心里承受不了这种打击。

李德自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比任何一个国际顾问都出色。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却忽视了,他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国家,一支陌生的军队‍‌‍‍‌‍‌‍‍‍‌‍‍‌‍‍‍‌‍‍‌‍‍‍‌‍‍‍‍‌‍‌‍‌‍‌‍‍‌‍‍‍‍‍‍‍‍‍‌‍‍‌‍‍‌‍‌‍‌‍。他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吃透他周围的人,怎么能吃透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呢?

历史自然会公正客观地对李德有个评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写李德:

李德是个心灰意冷、饱经沧桑的前普鲁士军官,在他骑上马同红军一起出发长征时,也是个变得聪明了一些的布尔什维克。他在保安向我承认,西方的作战方法在中国不一定总是行得通的。他说:“必须由中国人的心理和传统,由中国军事经验的特点来决定在一定的情况下采取什么主要战术。中国同志比我们更了解在他们本国打革命战争的正确战术。”

由于周恩来的鲜明态度,会议终于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博古明显感觉到了孤立无援,他叹了一口气说:“就以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办吧!”

李德后来在回忆中,除了谈到毛泽东“乘此机会以谈话的方式第一次表达了他的想法,即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还谈到要“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即四方面军)会师。至于怎样实现这一点,他却闭口不谈。”

不管李德如何诋毁通道会议,毕竟通道会议果断地决定让中央红军进入敌军薄弱的贵州,这就避开了强敌,避免了红军进一步的消耗和损失。

通道会议后的次日(12日)凌晨6时,军委总部明确电令一、三军团入黔:“我军西进路线,一军团应经崖鹰坡、新厂、马路口入黔;三军团应经团头、播阳所入黔。望依此分界线自定前进路线。”

12日晚19时,军委总部依据通道会议精神,以“万万火急”对各军团和纵队发出第一道入黔令:“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几个问题的
黎平会议:红军长征胜利的起点
世界史诗长征(七)
从“通道转兵”到遵义会议  陶玉川
李德是何时失去权威的?伍修权:过湘江后,大家只信任毛泽东
通道会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