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篇
一、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有了前面的阴阳五行知识,天干地支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了。天干地支就是阴阳五行的具体使用和功能延伸。阴阳五行为体,天干地支为用。
依照老祖宗的认知规律,那么:
1、天上日月星象为主。
2、地上天地人从之。
3、人类社会也与之相应统一,即天地人合一。
意思是:老祖宗传承给后人的宝贵知识,是经过千万年验证的。首先,放到宇宙时空上是正确的;其次,放到自然环境也是正确的;再次,放到人类社会同样是正确的。即宇宙规律,自然之道,人间法则,三者统一。而且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印证。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者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天之阳起于子,地之阳起于丑,人之阳起于寅。按时间来说三者各相差一个时辰,按月各相差一个月。所以太阳的子午线为子午,地之子午线为丑未,人体子午线为寅申。例如:人体经络运行起于寅时,手太阴肺经,所以肺为太阴,申为太阳。
天干为十,是古人对十个太阳认知的延续,而古历法也有一年十个太阳月会。地支十二,是古人对月有十二认知的延续,一年十二个月会(我们今天还在用)。日月与五星、北斗、二十八星宿互相参照,构成了天文历法的运行规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中国历法的时间框架。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阴阳一体:一天有十二个时辰(24小时)。月有晦朔弦望。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阴阳历的协调用大小月置闰之法。
古人设置这么复杂的历法有什么用呢?
1、用于纪年月日时。
2、用于预测:例如预测天气,预测冷暖雾霾,预测自然灾害,预测地质灾害(甚至地震),预测疫情疾病(不但能预测疾病还能治疗疾病,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说法之一)。
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背景:
干支是古人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 时的象数符号,起源于古天文:
《左传·昭公五年》:“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也当十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殷墟书契前编》“已丑卜,庚雨。”“乙卯卜,翌丙雨。“《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中国天文学源流》郑文光著。
十二地支为远古星象图,即十二地支为十二个星象图的演化而来的象形文字。十二地支如表盘,北斗如表针:
《史记·天官书》:“北斗犹如帝车,运行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都。”《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十二地支在后世的发展中又有十二辰、次等不同含义。
张介宾曰:“岁有十二会,故为十二月。斗有十二建,故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会天上次,斗与辰合而月建昭然矣。”斗建十二辰次,是非常古老的天象纪法。所谓“十二辰次”,就是从子至亥十二位,既有“天盘”(十二次),又有地盘(十二辰)。所不同的是,十二辰右转(顺时针方向),十二次左旋(逆时针方向)。——《周易与历法》常秉义
在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中,最终天干和地支的天文星象功能被28星宿所取代。
郑玄曰:“28星宿列于四方,随天而西转,四方虽有定星,而星无定居,各以时见于南方”。
28星宿更像是天上的大表盘,代替了12地支星象盘,“表针”依然是北斗,采用“北斗授时”
28星宿示意图如下:
网络图片:28星宿示意图
网络图片:司南为28星宿的地盘图工具
图片来自网络,此图仅供参考、欣赏用。因为我们在地球只能看到某个季节的相应部分。此图为28星宿的电脑合成示意图。上面的黄道线,经线都是不存在的。地球有自转,有公转,一年四季地球在太阳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星体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天体有方无位。
十天干、十二地支脱离了星象用途之后组合成中国历法的时间框架。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
阴历以月球盈亏周期变化(即朔望月)来计年的,阳历则以太阳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来计年的,而阴阳合历则以回归计年,朔望计月,大小月置闰之法来调节阴阳之历的。。。阴阳合历是最为精确实用的科学历。比如一年必为365.2425日,每月初一必为朔日,十五必为满月,而且春夏秋冬井然有序。我国古代的阴阳历又加入干支、节气等内容,使之更符合天象实际。——《周易与历法》常秉义
(三)十天干图
天干为五行方位图,2、5成10,5分阴阳成10干。
十天干图
天干为十,与河图数及方位合。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四)十二地支图
十二地支为阴阳时间图,为星象坐标图。
十二地支图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属于中国象形文字,即星象图案化形成的文字。十二地支来源于天文星象坐标,是“观象授时”的产物。“观象授时”出自《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十二地支的功用类似“表盘”,“表针”为北斗。后世使用中又加入方位(五行)、八卦等信息。除了与天干组合成历法外,地支还有丰富的日常用途,例如属相。
(五)天左旋,地右动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刺手的问题:古天文描述的天象图和我们实际使用的常用图往往不一致,尤其是方向问题最使人迷惑。这就使得我们很容易认为古人的观测方法有问题,即便是勉强接受,也是疑虑难解。
天左旋,地右动。阳顺、阴逆。这两句话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却又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尝试着用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帮助理解。大家想想,当你要把天上的星图记录下来的时候,需要解决旋转问题、方向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天图左旋,记录的(地图)需要右转,否则对不上号(记号,28星宿坐标,或12地支坐标)。南部天空,太阳顺时针运行。北极星天空为逆时针运行,阳顺,阴逆。现代天文证实南部天空的太阳运行,北部天空的北斗运行,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来的。为何太阳就顺,北斗就逆呢?我们先做几个实验,大家就明白了:
1、在房间吊扇叶片尽头,绑个手电,让手电光柱对着地面,然后仰头转动吊扇,让吊扇顺时针转动,看看地面的手电光是不是逆转的?
2、找个朋友,让他把手机手电功能打开,让他对着你,做顺时针旋转,你看到的他手机是不是逆时针在转?
3、在一张纸上画个圆圈,标上顺时针旋转的箭头,翻开纸看背面,是不是变成了逆时针?
4、设计一个阴阳教学用具,一个透明的朔料陀螺型圆盘,在上面(设定阳面),按顺时针画旋转箭头。
如图,由于这个朔料片有透光性,在下面(反面,阴面)看时,在阳面顺时针方向转旋的箭头,变成了逆时针旋转。
这几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上和下,反和正,阴和阳,顺和逆,是一回事儿,阴就是阳,顺就是逆。阴阳同根,顺逆同体。正反,顺逆,同一件事物一定有正反,即阴阳、顺逆。
这些实验证明了中国古老的辩证智慧: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顺就是逆,逆就是顺,生就是克,克就是生。这是我们平时无法领悟的古老智慧。
教育儿童可以从玩具开始,将带圆形的玩具,例如:陀螺,风车,水车,车轮等做成透明的圆,并标注旋转方向,反面要能看到反向的旋转(还可以加入声音播放),通过明相来证明:阴阳的存在,正反的存在,顺逆的存在。
5、天左旋,地右动
假设你坐在马车上前行,车轮向前滚动,不知道你能不能惊奇的发现,两个同时前行的车轮,如下图:
左边的车轮是顺时针转动的,而右边的车轮则是逆时针在转动。
对于车上的人来说:车的左轮顺时针运动,符合太阳的黄道视运动,右轮逆时针转动,恰好又与北极天空运行方向一致,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原来我们看到的太阳的顺时针视运动,与北极天空的逆时针视运动并不矛盾。所以我们常说的南北概念、阴阳概念、正反概念、顺逆概念,这些概念看似矛盾,却恰恰是统一性该有的自然表现。如果我们把左轮放大,大如天,或看作天,把右轮看作地,对于太阳是顺时针旋转,而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还会有疑虑吗?如果我们把右轮放大,看作北极星空,把左轮看作地面,对北极天空左旋,而地右动的现象,还会有疑虑吗?
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下下图马车的问题。
1、当车上的人站在车的右边(A)处时,那么两个车轮都在此人的左边,则两个车轮都变成了顺时针前行。
2、当车上的人站在车的左边(B)处时,那么两个车轮都在此人的右边,则两个车轮都变成了逆时针前行。
那么:当人在车上时,左右两轮,左轮顺,右轮逆;当人在A处时,两轮都是顺;当人在B处时,两轮都是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人的立场一变,周围的气场就变了?
可见,线一画可分阴阳,物一转可成五行,一物一太极。
大家多做几个实验,就可以明白:天图和地图,一阴一阳,阴阳方向相反。本质上又是同一回事,只是一体两面而已。或同一个事物正反方向的不同表现(180度反方向的视觉表现)。方向相反,而实质同体。
(六)十二地支常见用法
1、地支的时间应用
十二地支常用于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文字来源自网络
2、地支与属相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地支六合
十二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
十二地支二合局: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4、地支六冲
十二地支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5、地支三合局
十二地支三合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申子辰合化水局。
6、地支与脏腑经络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7、十二地支三会方
寅卯辰会东方木,巳午未会南方火,申酉戌会西方金,亥子丑会北方水。
8、其他应用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十二地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无恩之刑,丑未戌为恃势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暗藏: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癸,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归纳总结:
太阳运行轨迹为黄道;
月亮运行轨迹为白道;
地球运行轨迹为赤道。
天干为十,是上古对天有十个太阳(一年有十个太阳月)的认知的延续。
地支十二,是上古对天有十二个月亮(一年有十二个望朔月)的认知的延续。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伴随着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识和思考而出现的,时间过于久远,天干地支已经从最初的星相坐标图功能融入民间,随着世代流传过于抽象、神话,生活化,传统化,世俗化,实用化。在文字出现前中国历法基本完备。
我国历法:有文字记载的是甲骨文殷朝历法。殷历有了干支记日,朔望月有大小月之分,有了闰月的设置,为十三月。在后世,十二地支又有十二辰,十二次不同用法,在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中,最终天干和地支的天文星相功能被28星宿所取代。我国在有文字传承记载之前,更多的历史记忆靠神话故事传承后世,28星宿有神话故事的特点,所以28星宿出现的年代久远也很难考证。28星宿位于黄道和赤道之间,就是日月等神话中大神们行走过程中的28个用来休息的宫殿。这样日、月、五星在天干地支和28星宿的坐标上,配以北极斗柄的方向运动,形成了中国天文历法的星象基础,而天干、地支慢慢脱离星相功能,则构成了中国历法的基本框架。天文上有星相图,地上有自然现象、人间有历法,三者相应,形成了天地人格局。
二、五运六气
前文内容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大家理解日、月、五星是怎样运行的,有什么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作用。接下来看下图:
这幅图叫“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如果以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恰好在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子时月朔,这种最理想状态开始纪年的话,周期要一千八百万年以上,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不考虑与时间合,单纯的五星串联时间为97.49年余。(此数据及图片来自网络)
古天文学以及李淳风《乙巳占》记载的:“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朔,甲子冬至夜半,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俱起北方虚宿之中,合朔冬至以来,至今大唐贞观三年已丑之岁,积七万九千二百四十五年算上矣。”
如此网络图,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排好队开始纪年,这是最理想的历元,叫“上元” 。《尧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甲子日,冬至朔,旦日,子时的七政齐一的年份约四五千年。在平常年份,五星是远近不一的状态。
正常年份:
1、地球与日、月,按地球自转与公转,以回归年的规律运行,春夏秋冬,循环无端,这个规律叫主运。
2、地球与五大行星共同围绕太阳运行,由于每个行星的运行速度,轨道的距离都不同,所以五星离地球的距离每年都不相同,但是五星毕竟有自己固定的轨道和稳定的速度,这就导致五星与地球远近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叫五运。
五运这段话有两个关键意思:一个是:五星运行速度和轨道远近不同,有快慢,有近有远;另一个是:五星按自己的轨道和速度运行,是有规律的。
日、月、五星运行的规律是怎样的呢?这个规律就叫五运六气。
五运分为:主运和客运。
六气分为:主气和客气。
1、日、月与地球的回归年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年不变,叫主运,也叫主气。
2、五星与地球距离年年变动,距离近对地球影响大,距离远影响则弱,60年一个循环,五星随着年份对地球影响发生大小变化的规律,叫客运,也叫客气。
古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抓主要矛盾,只关注最近的一星或者最远的一星,其他四星忽略不计,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叫太过星,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叫不及星,简称太过和不及。而往往忽略其他四星对地球的影响,化繁就简,抑强扶弱。
古人仰观天文,日、月、五星的宫殿为28星宿。28星宿为天盘,北极星斗为“表针”可以参照日、月、五星运行轨迹,古人以此归纳总结出日月星的运行规律;
俯察地理:四季节气,物候气象,对应阴阳五行;
人事以明:制定历法,天干地支,以应天文地理,天、地和历法统一;
所以我们只需要依据历法规律所应对的日月星盘规律,即可以知道日月五星规律,太过和不及,五运六气以明。
接下来我们看看,历法和五运六气是怎么对应的。
历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四地支组成基本框架,五行分阴阳对应十个天干,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也分阴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天干与地支的组合规则是,阳干与阳支组合,阴干与阴支组合,从甲子、乙丑、丙寅……形成60个组合
十天干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当甲年的时候,土星距离地球最近,60年里有六个甲年,土星距离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叫土太过;
证据:插入五气经天图
图3-1  五气经天图
《中医运气学》国家教材 苏颖
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站在你家门口,看天空,能看到有飞机从你家门口上空飞过去,第一架飞机是红色的,从北飞过来,一个小弧度向西北飞走了;第2架飞机是黄色的,从东边飞来,一个小弧度向东南飞走了;第三架飞机是绿色的,从东北向东南飞走了,第4架飞机是白色的,从天空东边、向西边飞走了;第5架飞机是黑色的,从东南方飞来,向西北方飞走了。我们暂时不管飞机是哪家公司的,哪个航班。就是我们看到飞机从我们家门口经过,是不是这个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此时距离我们家最近,影响最大,此时叫飞机对我们影响太过。
古人看到的不是飞机,是五星,红色的是火星,黄色的是土星,白色的是金星,黑色的是水星,青色的是木星,当五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时候,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年份,距离最近,影响最大,叫太过。
太过的规律是,甲年黄色的土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叫土太过。丙年黑色的水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叫水太过;戊年红色的火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叫火太过。庚年白色的金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叫金太过。壬年青色的木星从我们家天空飞过,叫木太过。
什么叫不及呢?例如黄色的飞机,航线是从甲到己,可是黄色飞机只飞甲年,己年飞机不飞这个航线。所以土不及就是,己年土星距离我们的天空过于遥远,看不到黄色的土星,为不及。水不及就是,辛年水星距离我们的天空过于遥远,看不到黑色的水星,为不及。火不及就是,癸年火星距离我们的天空过于遥远,看不到红色的火星,为不及。金不及就是,乙年金星距离我们的天空过于遥远,看不到白色的金星,金不及。木不及就是,丁年木星距离我们的天空过于遥远,看不到青色的木星,为木不及。
如此凌乱怎么记呢?口诀为:甲己化土乙庚金,丙辛化水木丁壬,戊癸化火为五运,阳干太过不及阴。顺序为相生:甲土、乙金、丙水、丁木、戊火,己土、庚金、辛水、壬木、癸火,奇数为阳干,阳干年份为太过,阴干年份为不及。如:乙年的时候金星离地球遥远,叫金不及;
知道五星太过和不及之后,再看看五星对主运和客运的影响。
主运产生为:日月地球稳定的回归年关系,年年不变,春夏秋冬,即木火土金水,年年五行规律不变。但是受五星太(太过)少(不及)的影响,并与之一致。影响结果是:主运中五行与年运相同的一行,太少保持一致。(因为受到年运的加持)。其他四行符合一阴一阳的自然原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例如甲年土太过,标记为土﹢(土不及标记为土﹣)
甲年土太过,则:五行为:正推:土﹢→金﹣→水﹢;反推:木﹢←火﹣←土﹢
合起来甲年为:木﹢→火﹣→土﹢→金﹣→水﹢
客运来自五星:当年客运的第一运与年运相同。其余四运按相生顺序排列。客随主便,五行性质随主运。例如甲年:年运:土﹢(土太过)。客运第一运与年运相同,所以
客运为:土﹢→金﹣→水﹢→木﹢→火﹣,这里有个跟初学想象不一样的地方要注意:水﹢(太)→木﹢(太);而不是:水﹢(太)→木﹣(少);因为古人定的主运和客运,就是突出这个特殊情况之一,否则主客的意义在哪儿呢?再说一遍,客随主便:客运的阴阳性质随主运:甲年土﹢(太)。主运为:木﹢→火﹣→土﹢→金﹣→水﹢,则客运为土﹢→金﹣→水﹢→木﹢→火﹣。
讲的这么复杂,其实熟悉了很简单:甲年土太过,主运土太过,客运土开头。
那么六气又是怎么回事而呢?从名字就知道,五运分阴阳与十天干合,六气分阴阳与十二地支合,所以六气为日月五星的年支规律。五运看作一年四季变化,六气则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日月星为天文,五运六气则为地理。知天文晓地理则人事以明,天地人合一。
六气为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也分主、客。
主气为日月对地球的影响,为回归年规律,年年不变。六气小名为:风、热、火、湿、燥、寒。高大上名字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客气在天为五星运行,在地为一年四季气候,在人为历法十二地支。在这里地支的力量没有天干的力量大,为什么?天干为五方,突出属性为五行,所以五星对年运都是决定因素,年运又叫中运,影响一年之力。主运,客运更有直接影响。地支为阳顺,突出属性在阴阳。五星的阴阳之力根本影响不动主气,因为主气为日月阴阳之力。即便是反映五星之力的客气,影响力也只有半年,管上半年的叫司天,管下半年的叫在泉。司天在泉合起来管一年。
司天坐镇上半年的第三之气,司天的营帐就在第三之气,三间气就是司天。在泉坐镇下半年的第三之气。全年六气,也就是在泉的营帐在全年的六之气中,六之气就是在泉之气。
六气:这里还要明白一个概念。气的运化为风。以风为长。古有八风。例:南风起于南对冲为北,东风起与东对冲为西,这个概念不存在南风走东或者走西的现象,北风一定对冲南,这个自然现象自古皆有。十二地支来论述六气用的就有这层含义,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风的特性是对冲,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对冲,而且是阳对阳,阴对阴,不符合阴阳原理,但是符合风的现象,即:正对为冲,称为正化对化。子午之岁少阴主之,就是说,子年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子为北、午为南,北为水,午为火。所以午年的少阴君火为正,正化而来。而子年的少阴君火为午对冲而来,为对化,虽有火为虚。
所以:子午少阴(二阴)司天;丑未太阴(三阴)司天;寅申少阳(1阳)司天;卯酉阳明(2阳)司天;辰戌太阳(3阳)司天,巳亥厥阴(一阴)司天;大家发现没有?规律为:一二三123(三阴三阳)。因为六气有正化对化的概念,司天与在泉是正对。即:司天的行宫在上半年的三间气,主管上半年之气,在泉的行宫在下半年的三间气,主管下半年之气。六气按规律:一二三123规律分兵给司天和在泉。例如子年:少阴君火二阴司天,那么二对2,在泉2阳阳明燥金。所以六气排序方法为:三之气为:二;四气为三;五气为1;六气为2;一气为3;二气为一;按全年顺序排列即可:一之气为3;二之气为一;三之气为:二;四气为三;五气为1;六气为2;
六气讲起来又很复杂:我们再简单归纳下:
1,主气,年年不变,风、热、火、湿、燥、寒(一、二、1、三、2、3;请留意是回归年规律,客气无力干涉)
2,客气:子年二阴司天;2阳在泉;则六气为:二为三之气,2为六之气,其余按三阴三阳顺序排列(一二三123;客气的三阴三阳规律为十二地支的正对化规律,跟主气的常年规律没有关系)
进一步简化为:
1,主气常年规律不变;
2,客气司天对在泉,司天居三,六为在泉(其余三阴3阳排列);子午二丑未三
甲子年五运六气表
中运(五星)
统管整年:甲整年土太过,太过先至大寒节前13日、不及大寒节后13日
(五星)
司天少阴君火二阴主管上半年
在泉阳明燥金2阳主管下半年
主运(日月)
木太(木﹢)
大寒始73天
火少、(火﹣)
春分后13日
土太(土﹢)
芒种后10日
金少(金﹣)
处暑后7日
水少(水﹢)
立冬后4日
客运(五星)
土太(土﹢)
大寒始73天
金少(金﹣)
春分后13日
水少(水﹢)
芒种后10日
木太(木﹢)
处暑后7日
火少、(火﹣)
立冬后4日
主气(日月)
地气
厥阴风木大寒俩月
少阴君火春分俩月
少阳相火
小满俩月
太阴湿土
大署俩月
阳明燥金
秋分俩月
太阳寒水
小雪俩月
客气(五星)
天气
太阳寒水
初之气
厥阴风木
二之气
少阴君火
司天坐镇
太阴湿土
四之气
少阳相火
五之气
阳明燥金
在泉坐镇
五运六气计算之后还要归纳分析:
客主加临
对比客气主气之间的胜复治化关系,客主相生或同气为相得则和,两火相遇,客气为君火为顺,反之逆;相克为不相得则病,主气胜为逆,客气胜为从
运气相合:
全年五运六气综合情况
运气同化:
天符、岁会、同天符、同会岁、太乙天符
运气异化:
运盛气衰、气盛运衰
平气之年:  干德符
岁运太过而被司天抑制
岁运不及而得司天之助
其他星体
无法预测
除日月五星之外,还有其他星体,例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彗星,及行星的卫星等。极端情况会有与五运六气预测不合,刚柔失守,化大疫等等
早期对五运六气的学习重在理解上,对计算不熟可以借助手机软件,核对答案,熟之生巧。本书重在帮助初学者入中医之门,分析部分的内容就不再过多讲述,可以参阅相关专家书籍
例如:《中国运气学》刘杰,《中医运气学》扬力,《中医运气学》国家版大学教材等。
上面两个表格中:水局:申子辰;金局:巳酉丑;火局:寅午戌;木局:亥卯未;12地支由四个三合局组成。三合局为等边三角形关系。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合局:在天有日、月、星,三合局:在地有天地人,所以三为阴、阳,以及阴阳的多种组合,等边三角形内角60度,3个60为180度。180度在河图之五行中为对冲,与洛书方向一致,为逆,为克。3分阴阳为6。6有6经,6有6气。6分阴阳为12。
五运六气方《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陈无择 著
一、五运方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六丁、六癸、六己、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六壬年方
苓术汤:白茯苓  厚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干姜炮   半夏汤泡去滑   草果去皮   甘草炙,各等份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六戊年方
麦门冬汤:麦门冬去心 香白芷 半夏汤洗去滑 竹叶 甘草炙 钟乳粉 桑白皮 紫苑取茸 人参各等份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六甲年方
附子山茱萸汤:附子炮,去皮脐 山茱萸各一两 木瓜干 乌梅各半两 半夏汤洗去滑 肉豆寇各三分 丁香 霍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六庚年方
牛膝木瓜汤:
牛膝酒浸  木瓜各一两  芍药  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  枸杞子  黄松节   菟丝子酒浸   天麻各三分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六丙年方
川连获苓汤:
黄连  茯苓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炒    通草   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去滑
黄芩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六丁年方
从蓉牛膝汤: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木瓜干    白芍药   熟地黄   当归  甘草炙,各等份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镑鹿角屑同煎。
六癸年方
黄芪茯神汤:
黄芪  茯神  远志去心,姜汁淹,炒   紫河车  酸枣仁炒,各等份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六己年方
白术厚朴汤:
白术  厚朴姜炒  半夏汤洗     桂心   藿香   青皮各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六乙年方
紫菀汤:
紫苑茸  白芷   人参  甘草炙  黄芪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炙,各等份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六辛年方
五味子汤:
五味子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鹿耳燎去毛,酥炙   山茱萸  熟地黄  杜仲制炒,各等份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二、六气方
夫阴阳升降,在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地理之应,标本不同,气应异象,逆顺变生,太过不及,悉能病人。世谓之时气者,皆天气运动之所为也。今先次地理本气,然后以天气加临为标,有胜有复,随气主治,则悉见病源矣。
辰戌岁方
静顺汤:
白茯苓,木瓜干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牛膝酒浸,各二分  防风去叉  诃子炮,去核   甘草炙        干姜炮,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宜去附子,加枸杞半两;自春分至小满,依前入附子、枸杞;自小满至大暑,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参、枸杞、地榆、香白芷、生姜各二分;自大暑至秋分,依正方,加石榴皮半两;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当归、芍药、阿胶炒各三分。
卯酉之岁
审平汤
远志去心,姜制炒  紫檀香各一两  天门冬去心  山茱萸各三分  白术  白芍药  甘草炙  生姜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浮,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茯苓、半夏汤洗去滑、紫苏、生姜各半两;自春分至小满,加玄参、白薇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去远志、山茱萸、白术,加丹参、泽泻各半两;自大暑至秋分,去远志、白术,加酸枣仁、车前子各半两;自秋分直至大寒,并依正方。
寅申之岁
升明汤
紫檀香  车前子炒  青皮  半夏汤洗  酸枣仁  蔷靡  生姜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参各半两;自春分至小满,加丁香一钱;自小满至大暑,加漏芦、升麻、赤芍药各半两;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半两;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半两。
丑未之岁方
备化汤
木瓜干 茯神去木,各一两  牛膝酒浸  附子炮,去皮脐,各三分  熟地黄  覆盆子各半两   甘草一分  生姜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依正方;自春分至小满,去附子,加天麻、防风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加泽泻三分;自大暑直至大寒,并依正方。
子午之岁方”
正阳汤:
白薇   玄参  川芎  桑白皮炙  当归  芍药  旋覆花  甘草炙  生姜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加杏仁、升麻各半两;自春分至小满,加茯苓、车前子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加杏仁、麻仁各一分;自大暑至秋分,加荆芥、茵陈蒿各一分;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加紫苏子半两。
已亥之岁
敷和汤
半夏汤洗  枣子  五味子  积实麸炒  茯苓  诃子炮,去核  干姜炮  橘皮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大寒至春分,加鼠黏子一分;自春分至小满,加麦门冬去心、山药各一分;自小满至大暑,加紫苑一分;自大暑至秋分,加泽泻、山栀仁各一分;自秋分直至大寒,并依正方。
六气凡例
凡六气,数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自大寒后,天气主之;岁半之后,自大暑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司气同其主,亦无犯;异主,则少犯之,是谓四畏。若天气反时,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不可过也。
注意:每次服用总剂量不超过4钱。加减药味后,总服用剂量也不可超过4钱。《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陈无择 著。按考古宋朝:1斤约600克,1斤=16两,1两=10钱=37.5克。
药物剂量推荐:按一两30克,一钱3克换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益峰:《青囊经》白话注解
《黄帝内经》的天文历法学
五运六气03——什么是“天干化五运”?您想了解吗?
零基础学习——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科普版)
中医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基础,五运六气培训,王松华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入门,什么是五运六气,内经五运六气,王松华
《青囊奥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