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构性存款将去“假”存“真”

近年来,结构性存款销售热度不减,各大银行在青营业网点也将其作为重点推介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有的银行网点宣称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保证客户拿到最高收益,存在销售误导。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首次提出排查结构性存款。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趋严,“假”结构性存款变相刚兑将得到规范,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波动会更加明显。

调查“保收益”成为产品推销话术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滑,而且多数已经不再保证收益。而结构性存款是保证收益的,卖得特别好,您要买的话也得抓紧时间。”近日,当记者以客户身份在崂山区某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时,一名银行理财经理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收益率确定吗?结构性存款收益有没有波动?”面对记者的追问,这名理财经理解释说,结构性存款是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收益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是变动的,在预期最高与最低收益率之间波动。随后,该理财经理称,“就以往情况来看,结构性存款到期后都是按最高预期收益率来给付客户的。”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收益率确定”成为不少理财经理在介绍结构性存款优势时的“通用话术”,只不过有的理财经理讲得隐晦,有的则予以明示。而“要买尽快”也成为他们的一致建议。

监管严查“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自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化转型,原先标榜“保本”的刚性兑付被打破。随之,结构性存款被冠以“保本理财替代者”的名号,受到部分低风险偏好人群的青睐,其发行规模也得以迅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达11.13万亿元,前四个月新增1.5万亿元。

由于带有变相高息揽储的特点,“假”结构性存款一度成为银行的揽储利器。中信证券研报称,“假”结构性存款主要可分两种形式:一是将嵌入结构性存款的衍生品工具设置不可能执行的条件,导致衍生品交易不可能被触发;二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在设计上将嵌入衍生品的观察区间或者情景条件设置得较为宽松,从而使得最高收益很容易达到,并且最差收益与最高收益的差距很小,使得原本浮动的收益变成固定收益。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排查结构性存款。此次排查的内容包括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此外,中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预计后期会出台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规定,对结构性存款最关键的影响在于对收益率的约束以及对衍生品工具投资要求的规范。

展望“真结构”收益浮动愈发显现

对于结构性存款收益情况的变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衍生品工具投资具备风险,未来结构性存款衍生品部分投资真实性的监管趋严,挂钩的产品差异以及投资策略差异将使得衍生品收益率波动扩大。随着产品设计的逐步规范,确定性高收益率结构性存款发行难度加大。

结构性存款的“假结构”将逐渐趋于“真结构”,其收益风险也将愈发显现。“‘真’结构性存款中底层本金是银行刚性兑付的,一定程度上可视同保本;结构性存款的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用结构性存款购买衍生产品的资金比例,比例越高风险越大,银行保证结构性存款的本金和最低收益,但不保证能实现最高收益。”采访中,深圳路一家银行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建议,以后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存款时,要着重看该产品与哪些金融衍生品挂钩,最好对这些金融衍生品的近期市场表现有一定了解,要想“求稳”,尽量选择所挂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表现稳定的结构性存款。此外,结构性存款流动性差,并非所有投资者都适合购买,一些年轻人或者商户短期用钱的情况较多,在购买结构性存款时要“三思而后行”。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邱修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理财方式浅谈——固定收益篇
现在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还可以买吗?假结构性存款成为考虑的重点
银行结构性存款转型情况
100万元存一晚 利息给千元
民营银行高息存款补位银行理财 按月付息年利率可达4%以上
结构性存款规模跌破6.4万亿元 银行理财经理低调“揽客拉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