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三)元代卷01




《桃枝松鼠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6.3厘米 44.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八花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33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元 高克恭 纸本墨笔 纵121.6厘米 横4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刑部尚书。擅画墨竹及山水,墨竹类文同,山水师米芾父子,云烟变灭,后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此图为高克恭传世的唯一一件画竹作品。图中画两杆修竹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层次分明。二者相互扶助,姿态疏秀,虽为水墨,亦显清翠可人。画家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叶疏密排布,浓淡相间十分贴切,其微弯腰颔首,亦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



     元 刘秉谦 绢本设色 纵147.7厘米 横78.7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5.4厘米 横3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号松雪, 又号水晶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祖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之后。早年以父荫补官, 任真州司参军。延佑 (1314—1320)年间, 迁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此画设色典雅清淡,用笔工整,多用勾勒,画风严谨细腻,是赵孟頫花鸟画的精妙之作。




《浴马图》
     元 赵孟頫 绢本重设色 纵28.5厘米 横1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在《秀石环林图》后题诗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一见解,对以后的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浴马图》画一湾池水,岸上梧桐垂柳,绿荫成趣,岸树溪流有奚官9人洗刷群马,亦有数马散卧溪边。画中人与马动作相互呼应,生动有致。



《谢幼舆丘壑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116.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在花鸟画方面, 赵孟頫糅合“徐熙野逸, 黄家富贵”二体, 兼工带写, 不尚工巧, 而以清疏淡雅取胜。《谢幼舆丘壑图》画江岸峰峦秀起, 雾霭微茫, 江面平静如镜。境界旷远。整个画面宛如宇宙万象被过滤提升成晶莹剔透般充满着音乐性的宁静世界。笔法秀润、清旷, 虽系学李成、郭熙画法而来, 但一变宋人工整刻划之体。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高23.6厘米 长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秋郊平原水泽, 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 近处双马似嘶如闹, 远处双马追逐腾跃, 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 树叶错落。全画浑厚, 设色浓丽, 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画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来之作,却显示出画家驾驭画面的非凡本领。画上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



《秀石疏竹图》
     元 赵孟頫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6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采用横披式布局,将巨石置于画面中央,重心偏右。整个画面布局平稳、疏朗大方。画家用笔极重写意,气韵流畅,不拘形似而又不离形外,极讲法度而又处处不拘定法,自由随意而又形神毕具,淋漓酣畅而节制有度。图中墨色,浓淡枯润,变化丰富,于物、于景、于情、于意能融合无间并充分呈现,最终映现出画家萧疏淡远的心性。



《枯枝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绢本墨笔
     此图描绘由奇石、枯木、丛竹、兰草所构成的田野小景。一石布置于画面正下方而取斜势,石后有二三枯木,高低错落,相互扶助,与石一起构成画面主体。奇石前后有高低不同三丛细竹扶衬奇石,石脚并有三丛兰草,整体布置居正而有势。画家用笔直以写法,顿挫自然,松秀灵活,墨色浓淡变化虽不明显,但其枯润变化丰富。兰竹多以湿笔,树石则枯湿结合,依其行笔的速度、提按、转折,笔锋正侧等造成气势流动之感,虽为枯木,却仍生机勃勃,极具生命力。



《疏林秀石图》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秀石竹篁是赵孟頫最善表现的题材。枯木竹石,大抵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苏轼有较大的发展 ,至赵孟頫加以强调,整个元代盛行。此画竹干笔法略如“竖为努”,画竹节“点为侧”,竹枝参以“勒”、“啄”、“策”、“趋”,灵活运用,竹叶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茂密厚实。



《古木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绢本水墨 纵108.2厘米 横4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图》画古木丛篁,散布于大石旁侧。近似于苏轼《枯木竹石图》,虽木石无似苏画的虬 曲和怪异,但画法构思显然皆从苏画变化中来。用笔姿意纵横,格调却秀润,清逸。此图的行笔较苏画用笔迅疾、流畅,画石富于篆书的趣味,画竹、树的运笔也颇有书法用笔的味道。《古木竹石图》是画家将书法笔法融于绘画的典型作品。



《窠木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绢本水墨 纵99.4厘米 横48.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頫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用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出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干,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以“个”字或“介”字加以排列,自然而不做作。



《调良图》
     元 赵孟頫 纸本水墨 纵22.7厘米 横4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一个早熟而多能的画家, 其绘画渊源, 具体表现在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调良图》仅画一矫健的、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但从奚官飘拂的衣袖、胡须及被风吹得往前倾的马的鬃毛、马尾来看,当时似乎狂风大作,似乎已力透纸背,直往观者刮来。



     赵氏一门三竹图》(部分)
      元 赵孟頫 管道昇 赵雍 纸本墨笔 纵34厘米 横108、57、65厘米
此图卷可分三段,分别为赵孟頫、赵孟頫之妻管道昇、赵孟頫次子赵雍所画竹三支。第一段赵孟頫所画之竹,自画卷后方斜出,以淡墨画出,浓墨加点,笔法温雅厚重,墨色变化细腻丰富。第二段为管道昇所写竹。此竹亦从画面左下斜出,向右伸展,笔法文秀,墨色温润,颇见女性娴淑气质。第三段为赵孟頫之次子赵雍所画。其竹从画面右下斜出,笔法劲健,以重墨写出,枝干多见干笔,更有一种生机勃勃之势。

 



《竹石图》

     元 管道昇 纸本墨笔 纵87.1厘米 横2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昇画竹,元代颇负盛名,用笔尖劲,格调爽利秀挺。《竹石图》画修竹二竿和怪石。管道昇画竹有一特点: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都用深浅一致的重墨表现。竹叶一笔完成,下笔略带藏锋,撇出先重后轻,叶片较为肥腴,叶间笔锋突出,较为尖利,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墨竹图》
     元 管道昇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昇,赵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吴兴人。至元后随夫入京,封魏国夫人。工诗文书画,擅画梅、兰、竹。传世墨迹不多见。《墨竹图》是她亲笔之作,用笔尖劲,密叶中有赵孟頫润饰处—用笔较圆厚的部分。自识:“仲姬画与淑琼”, 钤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图与赵孟頫、赵雍墨竹合装一卷, 被称为《一门三竹》卷。



《澄江寒月图》
     元 赵雍 扇页 绢本设色 纵25.5厘米 横2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曾官集贤侍制同知,善书画,精鉴赏。其画能承家法,擅人马、竹石及山水。此图画冬夜江上寒月当空的景色。在一轮淡黄色的寒月辉映下,画面左前方岸边的几块巨石中间,生长着两支高大的古树,料峭寒风中,树叶已落尽,只余下空枝仍挺立伸展。宽阔的江面水波粼粼,远方一带轻柔的远山在夜色中隐现。浩渺的江水和远山则清淡悠远,为画面创造了清寒旷远的意境。



《著色兰竹图》

     元 赵雍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雍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次子, 当时有“吴兴公子(赵孟頫)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长”的诗句来赞誉他们父子俩。赵雍并不拘泥于家法,他不仅观察自然,心悟神会,得兰竹之形态,更能写出兰竹的神韵。此图右下角画一坡石,用墨线勾出轮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体感。石间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风中摇动,用笔遒劲圆活,生意自足。竹石下面画一簇兰花,葳蕤有生气,用笔滋润淡雅,显出兰的柔韧婉顺的性格。



溪凫图》
     元 陈琳 纸本淡设色 纵35.7厘米 横47.5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陈琳, 字仲美,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 父陈珏, 号桂岩, 南宋画院待诏, 擅画山水, 人物。陈琳自幼得父家传, 并得赵孟頫指授,他注重摹习古法, 又有所创新, 画名独步一时。《溪凫图》是陈琳唯一的存世之作。画溪边一绿头鸭, 作昂首观望状。鸭子毛色光润, 栩栩如生。溪边的花草水石及禽鸟的各个部分均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物象不同时形态和质感, 工笔略带写意, 粗细兼用, 笔墨潇洒流畅, 浓淡墨色富于变化。

















《二马图》

     元 任仁发 卷 绢本设色 纵28.8厘米 横14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初著名水利家,擅画人物,尤长画马。此图画肥瘦不同的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





《水凫图》

     元 任仁发 绢本设色 纵114.3厘米 横57.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任仁发的人物鞍马师法唐人李公麟,用笔工细,线条简练而精确,设色快而秀丽,形象真实生动,具有唐人风范,与赵孟頫齐名。花鸟画师法黄筌工整艳丽一格,接近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此图描绘的花鸟,格调优美,是接受了南宋院体的创制,与他描写人或者马的传统画法有所不同,在传世的任氏画中,为仅有的佳作。





《猿图》

    元 颜辉 绢本设色 纵131.8厘米 横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颜辉,字秋月,浙江江山人,一作庐陵人。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猿。所作形象,造型奇特,神态生动,时人称之为“八面生意”。画法上粗笔居多,笔墨劲健豪放,渊源于南宋梁楷的泼墨减笔法。此图画岩上老树垂枝,双猿伸臂倒挂枝间游戏,面部眼口鼻等部位,细笔勾描,周身不作轮廓钩染,全以淡墨干笔涂擦而成,形象真实生动。岩石和树木枝叶,画法工整,多方硬之笔,风格独特。

 





《乔松竹石图》

     元 李士行 绢本墨笔 纵181.9厘米 横10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苍松一株、枝干虬曲弯转,细枝伸张,古节老麟,斑驳欲落。此画构景简洁,但却布置精心,通过松树枝干的虬曲姿态与其下的竹石取得呼应协调,并通过松枝的伸张之态与石的伏卧之态,松枝的枯老与竹枝的青葱等形成对比,使画面显得简练而又多姿。画中笔法苍劲而沉稳,石以披麻皴法,造型温厚,松树勾线枯湿疾徐,变化灵活,极具动感,而其画竹则笔法爽利而形态谨严,品性清雅坚贞,有其父风范。




《寒林图》
     元 曹知白 绢本水墨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1272—1355), 字又元, 号云西, 又字贞素, 人称贞素先生, 华亭(今上海松江县) 人。至元中任昆山教谕, 曾北上大都(今北京), 不久辞归, 隐居不仕, 饱览经书和研究道家之说。自写书斋匾额曰:“常清净”, 以示求闲适恬静意趣。《寒林图》画枯林一行于坡石之间, 树干劲挺, 疏落有致, 笔墨带有秀润气, 属中年之作。



双钩竹图》

     元 李衎 绢本设色 纵163.5厘米 横10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早年曾在太常寺充任小使, 后累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死后封“蓟国公”, 谥号“文简”。善画枯木竹石, 尤擅双勾设色竹及水墨竹。《双钩竹图》, 竹枝叶双勾染汁绿, 用笔圆劲精整, 设色明快清雅。枝叶穿插, 繁而不乱, 疏密有致。石用浓淡墨晕出, 无明显勾括和皴擦, 别具一格。




《四清图》 
元 李衎 纸本墨笔 纵35.6厘米 横35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为长卷,约在明代中期时被分割为前后两卷。前卷画慈竹、方竹各一丛,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这里所选藏故宫博物院的一段为后卷。图中所画兰、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洁品性。此卷亦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画二石、丛竹和兰,取由右向左的斜势,后段画二梧桐和丛竹。画家于物造型,以实为主,竹树皆节叶具备,兰石亦转叠多姿。画中枝叶虽密,但笔笔秀雅简洁,取形造势,不无顺畅。墨色浓淡相宜,变化自然。





《四季平安图》

     元 李衎 绢本墨笔 纵131.4厘米 横51.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季平安图》画修竹四竿,取四季平安之意。右边衬以嶙峋怪石,笔法简括,连皴带擦,多取勾勒之笔。前景两管修竹以浓墨渲染,虽然竹干竹叶都是浓墨勾染,却能清晰可辨。后边两管则逐渐淡化,不过并不因此而减低其艺术性。





《修篁竹石图》

     元 李衎 绢本墨笔 纵152厘米 横10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 出使过交趾(今越南), 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 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 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 怪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拙, 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名画 【收藏版】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 (十二)
历代国画名作欣赏
元代名画赏析
元人名画选
国之精粹--名画之山水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