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丹术浅说

内丹术浅说 初关三候

内丹术的初关,《道言浅近说》把它分为三候:“积精累气”是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已”为三候。人的精微气少,当然无法奢谈炼精化气,老年人及体衰之人尤其如此。张三丰在《返还记验》里说:“若老年人下元亏损,骨髓俱空,不能胜五谷之气,是五谷之气能养人亦能杀人。若会内外交接,水火既济,气血逆流,五脏气合,脾胃开畅,食入腹中,亦能化气生精养神。”对于已婚之人,虽非体衰,但精已泄漏,也必须从初候“积精累气”做起。初候为一切练功者的下手功夫。《道言浅近说》曰:“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外三宝者口、耳、眼是也;内三宝者精、气、神。可知初候也只是意守丹田的静功而已。实则练二候、三候,也不外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张三丰把四个字颠倒配成八个字,并非是在卖什么关子,也不是老生常谈。“凝神”指静而无为,“调息”指动而有为。从无为到有为,再从有为返转到无为,实是内丹术的一个过程。故张三丰说:“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一有为,有为之后复还无为而已。”所以内丹术的功夫,全部在这八个字上,至为重要。但我觉得,“凝神”也是有目的有作为的,只能说这是一个动静问题。“凝神”两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名词,而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代,很明显它是一个动宾短语。故凝神是从静中以求动,调息是从动中求静,动极生静,静极生动是一个自然规律。动与静是一对相生相化,互相依存的矛盾。如我们平时,分分秒秒一刻也不停的在呼吸,但我们却没有什么感觉;一但静坐下来,凝神之后,万念俱寂的时候,腹部随呼吸起伏的感觉,就越来越清晰了。此时便有一种呼吸快了,象在喘,慢了以十分闷的慌、快、慢都不适的感觉。而且同时心神也躁动起来,大有静不下去的趋势。此时非加意调息不可。故调息之动也是为了更好的凝神入静。练调息久了,神息相合了,这种不适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调息法

从上述经验看来,调息是调整后天口鼻呼吸之气。《天仙正理直论》说:“唯神与精也,只用先天,忌至后天;而气则不能无先后天之二用。以为长生超劫运之本。”伍守虚注云:“二气者,先天是原气,后天是呼吸之气,亦谓母子气也。超劫运之本,乃元气不能自超,必用呼吸之气以成其能,故曰有元气不得呼吸,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呼吸不得元气,无以成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气方是长生超劫运之事也。”此二气如何结合运用呢?先天之原气,是看不见抓不着无法下手的,只有从对后天呼吸之气的调息下手。《道言浅近说》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所谓真人呼吸乃深长之呼吸也。庄子曰:“真人呼吸以踵”。《药物直论》对调息的标准是:“息不绵绵则不谓之调;无不似有,有不如无则亦不谓之调;有间断亦不谓之调。”可见内丹术对呼吸的要求是深、长、细、匀,最后达到“绵绵若存”似有似无的胎息。具体的练法是:呼气时稍用意使腹肌轻轻收缩,腹部自然内收;吸气时使腹部慢慢放松,腹部自然隆起。随着呼吸的加深加长,使这种收、放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胸部。这叫腹式或腹胸式顺呼吸。人的正常呼吸每分钟18~20次,如果在练功中逐渐减慢,在一个功时中能很自然的每分钟呼吸在一两次时就可能达到道书上“胎息”的要求了。所谓胎息者,王果斋曰:“口不呼,鼻

不吸,橐籥天地得停息,巽风离火鼎中烹,直使身安命方立。”胎息是练内丹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呼吸方式,古人要求停息三百数(约三分钟),是能够办到的。不过初练时必须有人伴功,要及时叫醒,否则就有不能自动恢复呼吸而窒息至死的危险。正是白玉蟾在《防危》中说的“百刻之中切忌昏迷”。功夫深了,危险也可减少一些,但绝不能超过4~5分钟,否则脑细胞会因缺氧坏死,即使能抢救不死,也会留有后遗症。内丹术对“若存”之息不只是采取、沐浴时要它,起火也要它,尤其是不用河车的大周天完全靠它。故练内丹者应小心的闯过三分钟这一关。但功夫必须长期苦练。且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发生危险。

还有一种逆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下凹,呼气时腹部凸起。《天仙正理直论》说:“一意归中,随后天气轴而逆转阖辟,当吸机之阖,我则转而至乾,以升为进也;当呼机之辟,我转而至坤,以降为退也。”《金仙记论》柳华阳注云:“吸后天之气,而先天之气升,升是升于乾,而为采取也。后天之气呼,先天之气降焉,降是降于坤而为烹炼也。”升是先天之气由督脉上升,这就必须借助于吸气时使腹肌收缩,腹部后凹,以便于提收外阴,闭地户开尾闾,逼使已化之气(先天之精)通督。所以叫“采取”。因此行周天必须用逆式呼吸,并应事先练熟,同时方能得心应手,免得采取不当使已化之气散失,以至前功尽弃。

回光返照

练内丹功还有一种必要的手段,那就是“回光返照”。如何返照?《性命圭旨》讲的很明白:“十有八九云目前,目前机关推敲难,不是现成人易见,乃是回光须垂帘,返照用目不用意,照而不为任自然,景动目随勿放驰,景驻目定莫助澜。”返照是要看见,绝不是意想能办到的,所以说“不是现成人易见”的。究竟能看见什么也是无法“推敲”的。所以也只有垂帘守视某处,等待景现了。内丹功中有一个极重要的穴位,必须了解它的位置,才能有效的照守而见功。它就是“阴”。此穴载在张紫阳的《八脉经》中。李时珍评论此经说:“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督冲,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阴一脉,经书未有专指而又“与医家之说不同”。必是得道者的返观经验之作,极为重要,今录此经以供参考学习。“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在尾闾后二节,阴维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任带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恨,曰死户,曰复命关,曰丰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应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尾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潮,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此所以谓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多,乃坤地也,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腰先松腹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内三宝与外三宝
[道家养生]先天丹法要诀
大小周天之功法
道家正宗·炼精化气(小周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