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皋红学(第二期)】谈《红楼梦》的作者是江苏如皋的冒辟疆 ——兼与红学家王彬先生商榷(2)

(上接谈《红楼梦》的作者是江苏如皋的冒辟疆 ——兼与红学家王彬先生商榷1)

五、冒辟疆创作《红楼梦》具有唯一性

蔡元培先生曾在《〈石头记〉索隐》中写道:“辟疆之别墅曰水绘园。《石头记》五十二回,‘(薛)宝琴说曾见真真国女子’。盖用《闻奇录》中画中美人名真真事,以映绘字。此女子所作诗,有曰 ‘昨日朱楼梦,今宵水国吟’。上句言其不忘明室,下句则即谓水绘园也”。此段话的大意是:以前作者曾经梦想反清复明(朱明王朝),如今只好在水绘园吟诵与朱楼梦相关的诗词歌赋了。我们再深入想一下,这吟诵的诗词歌赋是要记录下来的。《红楼梦》一书,也是由作者以不同角色的口吻吟诵的诗词歌赋为主干,曲笔龙蛇,前后照应,上下连贯,字字血泪,细加润笔,浸墨10年,5次增删,多人努力,方成巨著,历经劫难,艰难面世的。

对于真真国美女子真真其人,冒辟疆《同人集》第11卷就特别提到。他在《染香阁闺畫题咏》的一首和诗中道:“写出真真,唤出真真。古苔绿绣碧烟昏,香草还魂,蜂蝶魂。” 这里的“香草”和“蝶”,以及“真真”都代指董小宛。由此看出,在自家的染香阁中,冒辟疆思念董小宛的情智到了灵魂离散极度悲愁的程度。

1、士林好友辟疆本人著述露真情

冒辟疆的盟兄张明弼在他撰写的《冒姬董小宛传》中赞扬辟疆道:“栖山水者,十年而不出,其朝光夕景,有以日酣其志也,宛君其有日酣冒子者乎?虽然,历之风波疾厄盗贼之际而不变如宛君者,真奇女,可匹我辟疆奇男子矣。”句中说冒辟疆用10年时间,栖山息水,与朝光夕景为伴,每天都在畅酣其志。关键的问题是冒辟疆在干什么?他反而没有明说。倒是杜于皇的一句从容正当时符合实情说冒《同人集》中有一首杜凯所作《辟疆盟兄评点李长吉集歌》诗,其中有云:“曷(何不)当著述传千秋,此卷珍重为前茅。东野(孟郊,字东野,751-815)玉溪(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约813-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不足道,还与(李)贺也唤起谪仙才(李白)。”此是谆劝冒辟疆,忘却一时相思董小宛之苦,致力“著述传千秋”事业的慰勉书。冒辟疆果然听从友人的劝勉,努力著述。

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刘桂江会长在研读《冒辟疆全集》时,发现第1597页所载佘仪曾于冒辟疆进入70岁期间写给他的诗文,相关内容极有价值。诗曰:“四皓俱官,剩一佚等于倦鳥。结庐处,岭匿峰盘,褰裳常在云杪……濯沧溟、身侧飞岑,咏潇湘、吾生可了……鲁连(战国鲁仲连,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受賞)功业,平原(君)豪举,谢公丝竹中年后,总英雄自写生前照。也须识得斯人,命壑于舟,经纶借指抱负与才干不小”诗中明显指出,满腹经纶的冒辟疆在咏潇湘、自写生前照,即在写他此前的经历(自传)。在《红楼梦》回中,作者这样写道:“以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两者之间相互印证。

冒辟疆在《附书邵公木(门生、邵干)世兄见夀诗后》云:“献岁八十,十年来……啸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数千,朝易米酒。”这十年来每夜灯下写“蝇头数千”的文字,自然会累鸿文巨著。就在冒辟疆79岁时,还侧面道出了他在石头城创作《石头记》的初始情况,请参见冒辟疆全集》第11卷中的一篇文章,该文题为《和书云先生己巳夏寓桃叶渡口即事感怀原韵》。文章开头为一首诗:“寒秀斋深远黛楼,十年酣卧此芳逰。媚行烟视花难想,艳坐香薰月亦。朱雀魂迷岁祀,青溪绝代尽荒邱。名嬴薄幸忘前梦,何处從君说起头。”在接着的文字中有如下内容:“忆己卯临场,倪三籣师以三十题命场前呈稿,时应酬如蝟,午夜于十生(李湘籣)枕上腹稿一義,一月全完。”这一大段话语的意思是,冒辟疆于青年时在南京桃叶渡寓逰十年。有一次临考前,考官要求考生写出三十篇时文以呈。冒辟疆于歌姬李湘籣的寒秀斋中,在李的枕上先打腹稿,而后一挥而就为文,一月之内就完成了三十篇时文,并被行家和同人赞为上乘高妙之作。这些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的策论文章,自然要从家族兴衰联系到国家的兴衰,把道理讲深讲透。《石头记》的内容,不就是以情以事而寓理吗。

香山白梦鼎在《小言简寄巢民先生奉觞》一文中写道:“古之深沈(沉)人,往往困魍魉……著书藏名山,袖领传吾党”(见《冒辟疆全集》第1590页)。这“著书藏名山”之句,含有冒辟疆“隐藏于名山中著书”和“已成之书藏于名山之中”两层意思。冒辟疆确实是在著书,而不是在作诗词歌赋、散文小品,著的什么书?为何没有流传?冒大才子所著之书,岂有不流传之理。此时,由冒辟疆辑著的《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和《寒碧孤吟》等书籍都已付梓面世,且已在同人中和社会上广为传播,而其所著小说却不见流传,岂非咄咄怪事,实因该类作品在当时尚属禁书,只好“著书藏名山”,不便署真实姓名了。

2 “四次接驾”是被戮汉人抵抗满清贵族入侵的血泪史,是《红楼梦》内容的大关键之一

《红楼梦》作者在第16写元妃省亲时,借赵嬷嬷、王熙凤之口道出“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独江南甄家接驾四次”之语,根本没有讲到“南巡”这个词。胡适先生将其说成是康熙6次南巡,独曹家接驾4次,显然矛盾重重

事实上“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和“四次接驾”的事,历史上确实存在。但是,仿舜巡和被接驾者,并不是康熙皇帝,而是在满清贵族军队入侵中原时,广大汉民,包括江南郑(谐音甄)成功家族,奋战19年,前后迎奉了弘光等4位南明皇帝(详见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上传的同名网文《胡适论述红楼梦>存在致命伤》,共11期,约5万字)。在此事中,冒辟疆是亲历者。北京西山的那个曹雪芹的魂魄,还不知在何处飘荡呢。

3董小宛进宫是冒辟疆创作巨著的主要,是《红楼梦》内容的大关键之二

董白多次显现《红楼梦》中。《红楼梦》第49回写香菱学做了一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圞(圆)诗中“半轮鸡唱五更残”之句的含意,是说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在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尤其是“一片砧敲千里白”之句,还以双重含义示人,此处就是指董小宛(名,字小宛,号青莲“董”字的“草”和“重”分离了,千里之外有白君穿着红袖衣,在夜间倚着楼头之栏思念故乡亲人。

千里草,出自一个典故, 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

在这里,“千里白”意指远离的董白;一片砧板敲响后发出咚咚的声音,咚的谐音为董,又是指董白。此处作者意在重复强调,董小宛远离亲人进入了“嫦娥”所居的“天宫”(寓清宫)了这“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圞(圆)?”之句,如果作者不是董白的丈夫冒辟疆,他人以何身份欲与董小宛团圆?这就是冒辟疆创作《红楼梦》具有唯一性的关键所在!

《红楼梦》在第62回写了一段重要内容,众人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贾宝玉、平儿等4个人摆了生日寿宴酒,席上作酒令写到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时,道出“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榛”与“砧”音同而义异,作者写这句设问式“酒底”话,特意提醒读者要留意“砧”字,弄清楚砧板捣衣是何声音。“万户捣衣声”,源自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酒底”的主要含意是,作者眷念着至深之人“砧声之‘咚’(谐音董)”,并借用了李白的“字”和“号”,表示对恩爱之妾董白(青莲)的深切怀念,企盼早日扫平“胡虏”后,夫妻团圆。由此看出,作者把反清廷思爱姬董白的情结深藏“酒底”中。此处内容与《红楼梦》第49回写香菱学做的一首诗相呼应。书中反复写思念董白(青莲、急切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内容,实在让读者难以排除冒辟疆是《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51回中有《桃叶渡怀古诗》云:“衰草闲花晚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诗的核心是一个“离”字,内容包含了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分离的故事,主题是作者抒发怀念小照(画像或相片)的主人之情。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语》中反复提及,他和董小宛与一群士林好友在秦淮桃叶渡多次聚会赋诗的情景。然而,时过境迁,生者望着室内墙壁上空悬着的离去者的小照,彼时彼景及此时心情跃然纸上。深切怀念小照上爱姬董小宛的主角,只能是冒辟疆了。北京西山的那个曹雪芹,对桃叶渡艳楼内空悬小照的怀念情怀,又从何而起呢?

《红楼梦》第18回在写省亲中的贾元妃与宝玉及众姐妹做完诗后,叫来戏班子演戏,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作者写元妃点这四出戏的寓意何在呢?《脂硯斋重評石头记庚辰本》夹批说,元妃点这四出戏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既然批阅者把事情的寓意提到如此之高、如此之重要、如此之深邃难测的程度,其中必含深意,必然连着作者终身梦萦神扰、长相思念、揮之不去的深衷牵挂,即涉及到董小宛是否进入清宫的问题。

近百年来,参与讨论董小宛入清宫的学者,主要有孟森、陈垣、邓之诚、陈寅恪、高阳等,其中只有孟森持否定态度。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邓小軍,在当代《红楼梦》研究大家、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及李亦園、李希凡、冯其庸等20人担任学术顾问)杂志创办人、多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华夏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常设)执行理事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15)秋季號总期第42期》中,刊载了《董小宛入清宫考》一文,并置于该书刊载的诸文之首。该文引经据典,贴近史实,约8万字,文中使用了自顺治十三年至十七年,世传董小宛(16241660)入清宫时入值内廷之文武职官入住皇城内西苑之传法僧人,董小宛本夫冒辟疆及其至交好友之口述和撰述,解决了世人对董小宛入清宫的疑虑。

相关原始文献证据材料,有出自顺治十三年朝鲜王朝丙申八月陈奏正使麟坪大君李渲《燕途纪行》、冬至正使尹绛人的《燕中闻见》等。其中记载清主亲兵哨官朝鲜人金汝辉目睹“宫中贵妃一人,曾是军官之妻(一度被满族军官占有)也,年将三十”,绝非所谓“年十八”的鄂硕女,而是实际三十三岁的董小宛(见《中国文化(2015)秋季號总期第42期》第1、第25页),证明清廷所称董皇贵妃为鄂硕女“年十八”乃是谎言。以上论断,无疑得到《中国文化》杂志社所聘学术顾问的认同。

冒辟疆的《樸巢诗选》中载有《秦谿蒙难》诗:“樂郊自古稱秦海,偏我棲迟遇大兵。俯仰以外皆残掠,囊槖之中肆倒倾。贄虎告人怀彼怒,想山何径暗通盟。人生到此无生理,回首高堂獨动情。[原文注:贄(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虎句引申告人之难光景,沦肌入骨”](摘自《冒辟疆全集》第63页)。在“人生到此无生理”之际,冒辟疆因为内心有董小宛被清兵挟持到清宫之痛,存在难以告诉他人的感受,应该得到世人的理解。

在当年,冒辟疆和士林朋友们都有亡国之恨,有的人也有亲人被杀之仇。因为是文人,大多则会把心理仇恨转变成撰写诗书存世的欲望,并赋予行动。不朽之作《石头记》,也就应运而生

在《红楼梦》第18回中,作者写元妃点相关四出戏的寓意何在呢?原来是《豪宴》女主角雪艳因爱人变换而香消玉殒、《乞巧》女主角楊贵妃在马嵬坡突然遇难、《仙缘》男主角卢生自喻情爱痴人、《离魂》女主角杜丽娘死而复生。将这四出戏的剧情串联起来分析,活脱脱就像冒辟疆与爱妾董小宛的情爱简历。

至于《乞巧》一出戏,本是历史经典之作,其中涉及的霓裳羽衣曲是有史可考的。据《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故刘禹锡有诗《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云:‘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杨太真即杨贵妃,“贵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继而杨贵妃被唐玄宗宠冠后宫,两人于长生殿密誓一身相随。200年后的南唐后主李煜与周皇后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的《霓裳羽衣曲》。《乞巧》与洪所作《长生殿》中的第20出《密誓》有相同之处,都出自《霓裳羽衣曲》。也有不同之点,《乞巧》侧重于盼望天孙织女传授心灵手巧之法,《密誓》则希望上天保佑夫妻同生共死。故事发生的顺序是,杨贵妃到长生殿乞巧在先,唐玄宗寻至长生殿致两人密誓在后。由此处看出,《密誓》虽然出自洪所作的《长生殿》。但是,《乞巧》并非《长生殿》专有。

对于董小宛在年龄上比顺治大14岁难成婚配的问题,顺治的行为给出了答案。这位小皇帝自6岁半不到(1638.3.151661.2.5)就喜欢找美女玩乐。《清初 内国史院满文档案 译编》(中)第22页载,1644年六月初一,顺治从前线战将获得的两批“出众女人”计73名中选取了六名入宫;第197页载,1645年十一月十五,和硕德豫亲王从江南战场获得“才貌超群汉女”103人,呈皇上10人进入内宫。而“才貌超群汉女”中的有才者,年龄不会太小。由此说明,某些历史学家对于顺治皇帝封董小宛为皇贵妃之事,因年龄差而予以否定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如此看来,冒辟疆作为一个名噪一时的文学巨擘,在国仇家难深重之际,在反抗无望的漫长时期,怎能不奋笔疾书血泪之情呢!

青(英)莲的故事贯穿《红楼梦》始末。甄英莲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以甄英莲为主线的故事贯穿了《红楼梦》全书。她是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

《红楼梦》中说,甄英莲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颗胭脂记。某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看护不当,幼小的英莲而被恶人拐走。养大后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去做了小妾薛姓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字为屈曲环绕盘伏之意,常和字组成蟠龙字组一词,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有一种蟠螭纹饰,就是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红楼梦》作者既给小说人物取名薛蟠,又在120

写甄士隐对贾雨村道:“小女英莲(董小宛字青莲,英莲乃莲之精华,还是属于莲的一部分),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接家族之班)。”看来,作者替薛蟠隐指的人物不可小,笔者另文探讨。

宝钗起初英莲起名叫香菱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香菱最特出的事便是师从黛玉学诗(参见上节香菱学,作者隐深衷于)。后来,香菱被薛蟠扶正,且生下一个以承宗祧”的男孩。继而英莲产难完劫甄士隐接归入太虚幻境笔者于本文前面提到,在《红楼》第120里,作者强调说 “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这种说法,不能不让人认为,甄士隐亲自接英莲回归“真如福地”的如皋。

上文说了,董小宛名,字小宛,号青莲。而英莲之“英”字,有尚未绽放的花朵之意,即莲之精华。这莲之精华和青莲之精华,其含义应该相同。分析作者原意,英莲就是代指青莲。“英”古同“瑛”,意为似玉的美石,和“黛玉”并列。青莲本来就是董小宛的号,只是作者冒辟疆把董小宛艺术化为小说中的英莲。并把她和林黛玉(黛为藏有青莲的“青”字玉为常言“洁白如玉”,“玉”藏有董白的“白”字)、薛宝钗等角色的个性特征描写相互弥补,让几个分身艺术形象合成的董小宛更充实饱满。

上一节所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邓小軍撰的《董小宛入清宫考》一文提供的史料中看出董小宛在清宫中生活了15年。《石头记》悼红轩原本第1回有诗云:“时逢三五(15年)便团圆,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时逢三五”解释时隔15天或15个月,都不恰当:而解释时隔15妥帖。这样,诗的就是,一进入皇宫就受到万人的女主角15年后才与男主角团圆,并曾一度被满清朝廷视为月宫嫦娥(皇后或皇贵妃)而受到“保护”。

此处有一个特别关键之点应引起读者十分注意即上文中的满把清光护玉栏”一句,仅仅因一个“”字被改成“”字,在近百年中影响了中外不少读者的判断力。人们往往把夜晚的月光,称为清澈的光辉,而不会称为晴光。古代文人更是考究,如温庭筠在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中云:“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面对《石头记》中的满把清光”之句,很容易让人想到“满清”国这个词。对于“满把晴光” 之句的理解,则不然。

满把清光护玉栏”一句,出现于 “悼红轩原本”和“蒙古王府本”等版本的《石头记》中,而在经胡适推荐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甲戌己卯庚辰三种版本里的这句话都被改为“满把晴光护玉栏”。 

元妃薨日与《影梅庵忆语》中董小宛逝日的关联。在《红楼梦》中,作者安排元春入宫为妃,第五回判词隐指她“虎兔(兕,版本不一,写法不一)相逢(交)大梦归”。此话何意?虎即是猛虎,兕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类似犀牛的猛兽!“虎兕相逢”,是说这两种凶猛的动物相遇,恶斗不可避免!人生如梦,大梦归即表示生命的结束!虎兕相逢大梦归,表意是,当虎、兕两种猛兽相逢决斗时,是寓元春生命到了终结的时刻。
  至于“虎兔相逢大梦归”的一般解释是,即在虎年和兔年交接的时间段里,结束梦境。表意是,当虎、兔两兽相遇时,兔被虎吃,也是寓元春生命的终结。
  而小说人物元春生命的终结,即意为着原型人物董小宛由一种生活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生活状态。
  由《红楼梦》第86回里的一段叙述文字看出,元妃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正月初一)辛巳时。在《红楼梦》第95回中作者又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而事实上于甲申年生、又于甲寅年死的人,存年只能为30岁(或加一个甲子),不可能是四十三岁。在这里,作者用看似错误的计算结果迷惑了读者。但是,有两点内容却是与原型人物董小宛的情况相吻合的。
  一是,小说人物元妃的“薨日”在立春后的一天,即为新春二日,与董小宛的“逝日”一样。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做春节(到民国后才被易名,按民国关于正月初一为春节的新规和当今民间风俗,视正月初二为新春二日,亦为正解之一)。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颁布德令以施惠兆民。在季节时令上,立春就是新春,立春后的一天就是新春二日。董小宛的“逝日”为新春二日,源自冒辟疆撰写的《影梅庵忆语》。其中云:“姬书法秀媚……客岁(辛卯,1651)新春二日,即为余抄写《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怿,yi,喜悦之意),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而“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一句,其本意也不是讲董小宛真的逝世,只是把新春二日作为董小宛“长逝”(生离)的日子。对于元妃之死,也只是小说人物之死,不是原型人物董小宛真的逝世。
  二是,小说人物元妃存年四十三岁,与董小宛的享年一样。董小宛在清宫中生死共计15年,可以从冒辟疆写的文章中看出来。《续修四庫全书》在集部別集类巢民诗集卷二哀诗中,载有《光祿大夫礼部尚书谥端毅合肥龚公·有引》一文,当龚鼎孶(生于1615年,号芝麓)于康熙十四年(1675)逝世后,冒辟疆作此文表达对好友的悼念之情。文中赞颂了龚鼎孶一生的功绩,深切怀念两人间“三十年真交”的深厚情谊,沉痛地回忆了龚鼎孶所关心及了解的董小宛进出清宫的前后关键惰况,现将相关内容摘录于后。“公是秋(1650年),以奉常(故官名)还朝,阅辛卯(1651年)而宛姫逝(被逼进宫)。壬辰(1652年),余死三日(冒辟疆气死三天)。庚生公与夫人,悲喜不殊骨肉,先寄?沂书。云:惨闻辟疆之訃(告),豈脩文催赴玉楼耶,抑宛君招魂去也(或许是被董小宛把魂给招去)。酹酒写哀(以酒洒地以示哀悼),以寄腹車之痛,惟代致之。嗣闻返魂(后来龚鼎孶又得知冒辟疆苏醒,死而复生),屢书坚订‘耦耕偕隐’(两人一同归野耕田)之约。公旋以總憲(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鐫级奉使粤東。丙申(1656年)丁酉(1657年),邗上(扬州)白下(南京),磕头促膝,清溪中秋,倡和不殊畴。昔而眷恋过之,自此衰门风波诟谇,迄今二十年不可極,公竭护持、損眠食。凡公危疑顾虑、为之垂绠者,余皆谢绝。只以‘听天由命、忍辱忘怨’八字销(自我安慰)之。丙午(1666年)归塟(笔者存疑“塟”字),仍过邗关。”董小宛生于1624年,到1666年恰好43虚岁。
  以上史料又与《红楼梦》第一回中的诗句“时逢三五(15年)便团圆”含意完全吻合,自“辛卯(1651年)而宛姫逝(被逼进宫)”,至“丙午(1666年)归塟,仍过邗关”,相隔就是15年。红楼梦》的作者身份冒辟疆让也让不掉。

文中失当之处,请专家和读者雅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末世灵魂悲歌——试说“如派红学” | 第九篇:如皋证梦
水绘园
历史悬案,今日告破?《红楼梦》作者究竟是不是如皋人?
红楼梦曾冒出63个“作者”
谁是《红楼梦》的作者
破解红楼梦(7)| 水绘园为什么一定是大观园的原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