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钟都获诺奖了,你还不知道祖国医学中的生物钟?

祖国医学中的生物钟知识

 自然界的周期变化是生物环境的重要信号。生物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机体和环境的周期变化相适应。人是生物进化序列中最高级的生命,是在与环境周期变化的适应和不适应的对立统一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出来的。适应意味着为机体的健康提供一定条件;不适应,就是机体发生病变的一种因素。因此,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中的周期关系,认为昼夜、四季和年月的变化,是人体生理、生化机能变动的原因,是预防医学的基础之一,它又可作为分析病理、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定依据和手段。

科学实验提示,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都有一种近似时钟的机构,这就是生物钟。生物钟包括近似昼夜节奏”“近似年节奏以及太阳节奏等生物测时本领。

生物钟的特点:

(1)即使有机体的外界环境人为地保持不变,也表现有周期性行为;

(2)生物钟的振荡周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人为地调拨,而振荡周期的相位可以任意调节;

(3)有的高等动物和人类有几十种节奏,这种种周期可以说是无机界物理振荡和化学振荡在生物体内的反映;

(4)生物钟的调拨主要依据光期和暗期的改变。

生物的测时机构如同人需要时钟一样,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可缺少的:

一:为了和周期性环境相适应,如人的脉率、呼吸率、体温、血压、代谢、皮肤电、血液和尿成分以及毛发生长、免疫学变化和生物化学过程等昼夜节奏,是和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习惯于白天活动、夜间睡眠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

二:对未来的变化作好准备,如光暗交替、四季变换。冬眠动物要在寒冬来临之前,事先贮存体内过冬的脂肪。

三:在周围环境信号丧失或突然变化时,动物可以依据体内不同的振荡周期,决定什么时候应该迁徙、换毛、蛰伏和生殖。

生物的这种测时本领在亿万年进化中生成。地球上的生命刚一出现就处在昼夜、年月、四季的周期更替的环境中。所以,生物必定把它作为适应环境的重要“经验”或“信息”遗传给下一代。人体的复杂测时机构是在遗传因子的作用下,代代相传,逐渐形成。

 

人体生物振荡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祖国医学关于阴阳四时以及人和天地相应理论的科学性。

 

解释生理变化和预防医学中的生物钟

祖国医学很早就发现,人的生理变化与环境的时间关系很密切。“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观念,就包含了对人体生物振荡的初步认识。如拿人体内流动着的精微物质之卫气来说,它的运动和月亮、地球以及太阳的运动,因而在地球上形成昼夜、年月的区分,关系更为密切。


《灵枢·卫气行》记载:“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这就是说,卫气的循行规律是和自然界的阴阳(昼夜)分不开的。因为人的环境有昼夜之分,因此,卫气的周流也有昼夜阴阳之分。

《灵枢·岁露》特别提到人体和日月转移、潮水涨落的关系,月亮的圆缺周期对卫气的影响很大。古人考察了朔望时大潮和上下弦时小潮这一现象,推测人体也受其影响;“月满”和“月郭空”除了引起海水的变化以外,也作用于人体,是人身“三虚”“三实”的外界因素之一。天文知识告诉我们:月亮和太阳不仅对海水吸引从而产生潮汐,而且对大气也有摄引,这种作用力的结果就形成大气潮,而且,确实存在地壳的潮汐现象,起潮力的作用,可使地壳升降达几十厘米之大。这种相互作用在月球上的反映,就是月亮离地球最远和最近时,常常引发月震。

月亮和太阳的巨大引力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目前还没有阐明,古人当然更不可能作具体的解释。然而,他们已猜测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人体周期论据

目前已在许多海洋生物和其他生物中发现太阴节奏。实验说明,马铃薯的新陈代谢率有随着月相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有些海洋生物对月相变化很敏感,如果把牡蛎移到离它们原来生活的水域很远的地方,它的活动和休息节律仍然和月球运动合拍。从观察可知,夏天月圆时,大西洋大群的萤火虫就聚集在百慕大群岛附近。

现在有充分证据证明,人体可能存在月周期,这在妇女身上不难理解。月经的28天周期,恰好处于“恒星月”周期2774311.47秒和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所需时间291244能不是偶然的巧合,卵巢黄体的形成也呈14±2天的半月周。同时,有人认为,人的出生和死亡与月球运动有关。在男性生理方面,初步报告称,尿中17-甾酮类的排泄,有月的摆动或节奏。这些可理解为生物在遗传和变异斗争中所留给我们的机体和环境的同步化的结构类型之一,它是构成体液动力学基础的一部分。

 

为什么卫气和自然环境关系如此密切呢?


《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它的职能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灵枢·本藏》),它和外界直接接触,如光暗、冷热、干湿、气压高低等变化,卫气首当其冲。自然界中,阳光的照射和光暗度的改变,除了首先人的双眼对之发生光效应以外,皮肤表露在外,最先引起机体的光能生物化学变化;作为防御机体免遭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卫气,它的节律是人体生理的反应之一。

也就是说卫气的循行受生物钟支配。如果卫气失去与外界环境的周期性适应,人体势必发生病变。

 

祖国医学中的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十二经络的阴阳盛衰情况和自然界阴阳消长的情况相一致。十二经络的气血运行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有盛衰的不同。经络穴位的电位值测定初步证实了这种观点。按照祖国医学“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的论述,在早晨、中午、太阳落山时、半夜四个不同时间,测定的十二经络有关穴位的电位值不同,而且每条经络的盛衰时间、穴位导电量也是不同的。如手太阴肺经的旺盛时间是晚上3时至5,在这时测定肺经和与肺经相表里的大肠经,其结果,肺经的导电量就比大肠经平均值高。因此,可以认为经络电势的周期也是人体生物钟的反映。

古人非常重视日光对人体的影响,强调光照长短交替的两个节气—一冬至和夏至,是预防医学中特别要注意的时节。尤其是冬至,认为这天是阴阳交接的关键,规定“关市之门”,“以待阴阳之所定”(《医贯》)。医疗实践说明,许多老年的危重病人,在冬至前后,病情会加重甚至死亡。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一个40岁的中年人和一个28岁的年轻人,同住在个黑暗的地洞里,洞里保持恒温,并用电灯光来改转光暗时间的长短,电灯开关是自动的。他们两人的人为昼夜处于10.5小时的白天和黑夜的循环中,适应情况良好。如果以28小时日为一昼夜,14小时“白天”对14小时“黑夜”时,年轻人很快能适应已变化的环境,而那个中年人却顽固地维持24小时的节律。目前还搞不清楚,为什么美国“生物卫星8号”上的一只猴子,在飞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昼夜节奏就开始偏离24小时周期,而转变为26小时,尽管猴子的光线控制、活动安排和取食时间都是按昼夜各为12小时作息的。

 

为什么冬至比夏至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呢?光照是个重要原因。现已认识到阳光对人体健康的许多有利因素。

如可见光中的红光,它对性器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人把幼鸭的眼睛去掉,用红光对鸭的头部进行照射,发现它们的睾丸发育得比较好;而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因为经历漫漫长夜的冬季,有发生闭经和性欲减退的现象。如果说,蓝紫光是一种“镇静剂”或“抑制剂”的话,那么,红黄光就是“兴奋剂”。而阳光中的长波红光,只有春秋两季最充足,人体的光敏感性又是这两季最高。夏季的光强度虽高,不过其中是短波蓝紫光占优势,缺乏红光;冬季的太阳位置虽低,红光是冬季阳光中的主要成分,但是由于光照时间短,人体吸收光能量就少,而且老年人的光敏感性又比青壮年低。因此,老年人的光生物化学反应更缺乏动力了,何况,光照是温度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春分和秋分是昼夜阴阳均等的日子。过去,日本的针灸医生习惯于在这两天为人们进行健康检查,认为它不受昼夜长短给人体正常生理带来的影响,因而检查的结果最准确。

 

昼夜间阴阳对动物和植物的作用关系很密切。如目前已能用精密仪器测出树干有日粗夜细的不同,可见,古人推测昼夜阴阳势必影响人体是有根据的。

《素问》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在清晨睡醒前后出现高峰,接着就开始下降,到半夜达最低值。可以认为,太阳落山后,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已虚,病邪最容易在这时侵入人的机体。所以,年老多病或身体虚弱的人,要注意夜间少在室外活动。这些预防知识包含了生物钟原理。现代时间毒理学的研究也支持祖国医学的这一论述。

 

作为病理分析和诊断治疗的生物钟

 一般疾病都有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有不少病例在一天或四季的不同时间里有各种症状表现。这里,不能忽视生物钟的作用,中国历代医学家尤其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汉代张仲景在分析六经病变,认为各病都有一个缓解时间。他认为,“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9~15),“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15~21),“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9)“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3),“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5),“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7)”。这里解”,系指表证的缓解,不是病的痊愈。

张仲景

张仲景的这一理论,虽然近代有些人认为“其理难通”,但却为后来的许多医家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宋代成无已认为,三阳经病情好转从早晨3时到晚上21,这是因为“阳道常饶也三阴经病情好转从21时到7,是因为“阴道常乏也”。这种阴阳经缓解间之区分,实际上是昼夜时间变化对各类病情影响的反映。

 

张仲景关于六经病缓解时的论断,其共同特点是“从其经气之王,即经气旺盛的时间,是病情缓解的通常时间。这是基于中医的阴得阳即病解的理论之上的。张仲景所强调的正是阳气存亡关系着病的进退的道理

 

清代尤在泾解释阳明病病解条时认为,太阳落山前后的15时至21,是阳明病发潮热的时间。这段时间既是阳明经旺盛的阶段,又是阳明病表证缓解的时间,也就是“邪气于是发”“正气于是复也”两者居其一的过程。这种病理的变化,与环境的时间条件是一致的。

 

按照张仲景的划分,三阳经病“欲解”是从早晨3时至晚上21;三阴经的“欲解”是从晚上21时至上午7时。这是对昼夜时间的区分和人的活动习所形成的生物节律的精采描述。太阳中心在地平线下6°时,已有或还有因高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人们习惯了天文学上的“民用晨光始”前就起床,而于“民用昏影终”前后才睡眠;通常在24小时中,睡眠和苏醒活动是12:12,而是8:1610:14。这样,三阳经相继18小时以及三阴经相继10时就不难理解了。

 

一般认为,周期性疾病与生物钟也有关。《赤水玄珠》曾记载,有个病人齿龈每月出血一次。这可能是月节奏的反应。《普济方》记载,大多生于小孩两耳及面上的“月蚀疮”,其炎症的变化,同样呈现月周期:“月初则疮盛,月则疮衰。以其随月盈虚,故名月蚀。”国外也有人对发炎的振荡周期进行过究。现在,人们发现癌细胞增生也是有节律的,在某些时刻癌细胞分裂的速度超过其他时刻。一天中,癌细胞有更容易受X光破坏的时刻,因此,肿瘤医生和病人要选择适当的照射时间。

《普济方》

我国古代医生曾提出过“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的按时辨证施治原则。实践表明,依“天时”和与之相适应的人体生理周期,掌握时机进行治疗,效果就较好。例如,因感冒咳嗽而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在后半夜显得较为厉害,针医生运用上述原则,于后半夜针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往往就获得显著的效果。这是祖国医学利用生物钟治病的一个生动事例。因此,《灵枢·卫气行》特别提醒医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违反生物钟规律,会给病人带来危险。

 

体在不同时间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时间药理学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率存在着昼夜节奏。《医贯》的作者赵养葵认为:张仲景推测少阴病欲解的时间从子时至寅时,这是“阳道方亨之时”,如果在此时服药,“药易以入”,可以提高疗效。《此事难知》论述汗法时,认为应在中午以前的阳分时间用。他说:“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古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作为选定采药时间的生物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花草各有自己的生物钟,决定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开花。现代生物钟知识告诉我们:不仅花瓣和叶子的运动有昼夜节律,同时,植物生长的速度也是有节律的,大多数植物在日出时生长得快些。

 

从生物钟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分布的周期变化,可以正确地选择采药时间

 

祖国医学早就注意观察采药时间和药物作用的关系了。在历代的本草书上,一般都有采药月令的规定。如乌头和附子,本是一种植物的母根和子根,但唐朝以前,曾有人认为,是由于采药月份的不同而区分为两种药物。唐朝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记载了当时蜀道的绵州、龙州一带的乌头、附子,之所以质量好,就是因为“俱以八月采造”。并说:“余处亦有采造者,力弱,都不相似。”《新修本草》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在八月挖取呢?说明当时,已从各地总结出采药时间对药物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经验。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讲到,绵州彰明县赤水乡的附子质量尤其好,是由于“采收时月”与一般本草书记载不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代杨天惠的《附子记》也说明,附子应在九月采。

附子

科学实验证明,有许多不同科、属、种的药用植物,他们抑制细菌的能力,有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一般从三月开始增强,七月至九月达到最高峰。九月以后采集的,抗菌能力急剧下降。这与祖国医学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是比较接近的。有资料表明,治疗肝炎的垂盆草,秋季采集的显效率为69.5o春季采集的仅为46%

 

分析乌头、附子的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采收的,它们的作用就不同。如五月至九月间采收的乌头或附子,它的冷浸液,能引起蟾蜍的心脏传导阻滞,使搏动停止。但是,从十一月至第二年二月采来的,不仅没有这种抑制作用,反而有强心的效果。因此,对不同季节采集的药物,研究它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就尤为必要了。

 

有些植物,昼夜间的成分含量也有变化。如有名的药用植物唐古特东莨菪的叶子,其中所含的黄酮体,在中午12时最高,以后慢慢下降,至晚上20,达到最低值。24时以后又开始上升。叶子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动更为明显。其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以中午为最高,半夜最低。还有一种未鉴定的生物碱含量,在下午16时最高,半夜时,这种生物碱已在叶子中消失了。这个例子说明,一般药物在中午和下午4时前采收比较适宜。

莨菪

祖国医药学认为: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早晨和夜间相当于一年的“春冬”,不是采药的最好时间。当然,什么药物应在何时采收,必须经过实验研究,才能具体确定。这里,利用同位素标记等方法,不仅能探明植物的根、茎、枝、叶、花中有效成分的分布,而且也可以用来研究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物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一)
人体生物钟
【转载】经络、时间与恶性肿瘤(原创张志辉)
2017年诺贝尔医学奖:我们为什么活得如此有规律?
药理学教授谈2017诺贝尔医学奖:人类衰老能延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